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晓凤 《山西中医》2010,26(5):57-58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提出的三焦辨证,阐述了温病的演变规律,明确了温病的病位及病性,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焦辨证与张仲景六经辨证对照有一纵一横之妙,与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结合有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剑发 《新中医》2009,(4):110-112
吴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医家,撰写《温病条辨》一书,书中创立了温病治疗的三焦辨证系统,并提出温病三焦分治大法,对温病的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1三焦辨证思想的内涵温病三焦辨证和《黄帝内经》所说的三焦并非一个概念。《内经》中所言三焦系指上、中、下三个部位而言,是将人体躯干所属脏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包括心、肺两脏;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脘腹部为中焦,  相似文献   

3.
彭锦 《中医杂志》2007,48(3):281-282
清代名医吴瑭(号鞠通)是温病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著《温病条辨》,首创三焦辨证理论,对温病夹湿、湿温的证治尤有独到见解.提出“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的观点,强调宣畅肺气在治疗湿邪为患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临床湿病论治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温病条辨》中三焦分阶段滋阴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丹  李海波 《吉林中医药》2007,27(11):61-62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该书创立了温病的三焦辨证论治纲领。吴鞠通提出温病三焦不同阶段养阴法,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首创了一系列三焦不同阶段养阴法的经典治疗方剂,针对温邪侵袭程度,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的规律,开创了温病三焦不同阶段养阴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石固地  魏文迪  张铁峰 《河南中医》2012,32(10):1269-1270
吴鞠通以三焦为纲,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了伏暑的表现和诊治方法,从而使伏暑的治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对相关条文的浅析,能够真正的掌握方法,明其意而变其通,切不可刻板对待,盲目套用.学习温病条辨中伏暑的条文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使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创造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纲领。首创了一系列治疗热厥证的经典方剂。针对温病侵袭部位、程度制定了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从而开创了温病厥证三焦辨证论治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丁子惠  李萍 《光明中医》2020,(23):3702-3703
清代医家吴鞠通学术思想及辨治经验首宗于《黄帝内经》,且《黄帝内经》所论诸旨对吴鞠通影响深远,吴鞠通在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一书中,开篇即引用《黄帝内经》原文作为温病的总论,吴氏所创三焦辨证理论体系也来源于《黄帝内经》,通过对吴鞠通的代表作《温病条辨》一书的研究,考证《黄帝内经》对吴鞠通学术思想理论、临床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都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华  周语平  刘光炜 《吉林中医药》2009,29(12):1024-1025
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温病学著作。书中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纲领一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形成了温病学的辨治体系。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下,吴瑭提出温病三焦辨治养阴思想,治疗温病尤其重视顾护阴液,针对温邪侵袭程度,结合三焦辨证制定不同的治则、治法及遣方用药规律。三焦辨治养阴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温病过程中常会出现三焦俱病的情况,即上、中、下三焦同时出现病症。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三焦俱病分为挟湿与不挟湿两类,其中挟湿一类更为多见,且较之不挟湿一类病势急重。治法上,不挟湿类三焦俱病重在攻下,并多合用清法、化痰法与开窍法;挟湿类三焦俱病则依据辨湿与热之轻重、辨病势急重之所在,治在上焦或中焦,或三焦并治。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对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影响是重大的.而推拿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同整个中医学一样深受到中国传统易学思想与文化的影响,并时时在向人们展示它深邃的易学思想与意境.本文通过浅析推拿疗法中的阴阳、八卦、洛书九宫、中和等易学文化现象来初步探讨传统易学思想在推拿疗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金楠楠  马堃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3-14
厥证是温病四大重证之一。吴鞠通在继承《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医著基础之上发展了厥证的辨证论治,创立了热厥的三焦辨证体系。《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4.
15.
《时病论》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清末温病学派医家雷丰的生平、著述及影响。重点论述其代表作《时病论》的辨证方法,总结了《时病论》运用脏腑辨证的规律和特点,进而阐明其在整个中医“辨证”历史上的位置和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时病论》对“脏腑辨证”的运用,1)在温病领域的运用情况。雷氏治温病虽也采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但所占比例较小,而广泛地使用脏腑辨证,且能明确反映温病的传变及分期特点。2)治泄痢的脏腑辨证特色,3)创新辨证脏腑证型。  相似文献   

16.
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对三焦疾病的治疗,在组方、用药方面有其独特见解,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寇爽  王蕾  车念聪 《北京中医药》2010,29(8):608-610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该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论治理论.书中滋阴法的应用在温病三焦不同层次与病程阶段中各有特点.从三焦分段治法及用药规律总结温病各阶段所运用的滋阴方法及滋阴药物的应用特点,得出三焦病症与养阴的关系:上焦以祛邪为主兼以滋阴,清热即是养阴;中焦祛邪与养阴并重,清热保津,急下存阴;下焦育阴兼以搜邪,热劫真阴,搜邪育阴.滋阴药的应用特点:上焦用药多属肺、心、胃经,性味多为甘、微寒,质地较为清轻;中焦用药多属脾、胃、大肠经,性味以甘、咸、寒为主,质地较为厚重;下焦用药多属肝、肾二经,性味以甘、咸、寒为主,多为质重、性质沉降或血肉有情之品.  相似文献   

18.
对《伤寒论》与《温病条辨》保津思想统一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与《温病条辨》为伤寒与温病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对两书从保津之重要、过汗易伤津、清热以保津、攻下以存津、养阴以生津等5个方面探讨其保津思想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温病条辨》保阴护津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邪伤人每易伤津耗液,化燥伤津贯穿温病发展终始,因此保阴护津是温病治疗之关键。吴瑭之《温病条辨》一书,处处以固护阴津为要。因而从其温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选方用药角度,浅析其保阴护津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扼要地讨论了明代医家张景岳宇宙观、方法论及颇有影响的医学理论等方面的易学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