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用小剂量普罗帕酮(0.3mg/d)与胺碘酮(0.6/d)联合用药,对10例冠心病、顽固性叔发室早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例服药3~5天室早消失,1例在第11天室早消失,总显效率为100%,显效时间3~11天,平均7天,随访观察6~12个月未见室早复发及严重副作用发生。认为:小剂量心律平与胺碘酮联合用药可能是治疗冠心病、大性频发室早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于10~15min内静注胺碘酮0.15g,并于24h内滴注0.6~1.0g,同时口服0.6g/d,静脉滴注1~5d,依病情渐减量,初次负荷量控制不理想,可15~30min后追加0.075~0.15g,以室性心动过速消失为有效。结果 总有效率80%。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出现静脉炎。结论 静脉用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乙胺碘呋酮(简称胺碘酮)曾被认为是一种作用安全、可靠性大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1],临床应用较广,但其潜在的毒副作用,主要是导致心律失常并不多见,现将笔者所遇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0岁。1978年6月因高血压病、冠心病首次来院疗养。主观感觉良好,无异常不适。血压29.3/14.7kPa,心界稍向左下扩大,心率68次/min,有房性早搏(下称房早)0~5次/min。心电图示房早,ST-T呈缺血型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按照病因予以降压、扩冠治疗,并用胺碘酮200mg,3次/d,6d后房早消失。出院后继续服维持量,100mg/d。由于劳累、活动后容易诱发房早,故胺碘酮始终未能停服。1996年12月因房性早搏(0~10次/min)频繁发作再次来院疗养。仍用胺碘酮200mg/d,每周服5d;此时心率较慢,维持在50~55次/min,经治半年,房早未消。1997年5月曾经多次出现心悸、胸闷、头晕,并晕厥1次,第3次来院疗养,心电图记录心率最慢达38次/min,偶有窦性静止,房早5~13次/min。停用胺碘酮,改用心律平、硫酸镁、氯化钾、皮质激素及护心肌、扩冠脉治疗,病情控制,房早消失,痊愈出院。2 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甲状腺激素及糖、脂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8例需长期服用胺碘酮(平均剂量0.18±0.03g/d)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测定甲状腺激素T3、T4、rT3、TSH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服胺碘酮1年后,T4、rT3、TSH分别增加17.1%(P<0.05)、40.3%(P<0.01)和15.6(P>0.05),而T3减少28.2%(P<0.05),除rT3外,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无一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症状。血糖、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总胆固醇增加9.1%,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口服小剂量胺碘酮对老年人是安全的,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糖、脂质的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单用小剂量胺碘酮(30~100mg·d-1)治疗2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并以同剂量胺碘酮与Ib或Ic类抗心律失常药联合应用于78例顽固性心律失常者,后者疗效优于前者。服药2wk后,测得血浆胺碘酮浓度均<0.56mg·L-1。单用和联合应用胺碘酮后的心电图变化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用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未发现明显窦缓及Q-Tc延长,P-R间期及QRS宽度不变,未见致心律失常作用,值得临床工作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取符合胺碘酮治疗适应证的频发室早病人给予较小剂量胺碘酮口服并维持治疗,持续观察1年.结果 54例病人经胺碘酮治疗,显效4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5.2%,其中33.3%的病人曾发生窦缓,经减量维持后窦缓得到逆转,未发现肺纤维化、肝肾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毒副作用.结论 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可靠,只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其副作用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难治性频发室性早搏,其中,27例单用胺碘酮治疗,25例单用倍他乐克治疗,两组治疗无效者用胺碘酮和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共20例。结果: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联合用药较之单用胺碘酮、单用倍他乐克组有效率显著提高。结论:联合用药提高疗效,降低了猝死率,不增加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为一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但因有多种不良反应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大剂量维持治疗(>400mg/d)尤其如此。近年来,小剂量胺碘酮疗法的价值受到了高度重视。对难治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我们长期以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发现其疗效高,且耐受性良好,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2~1997年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经慢心律、心律平、乙吗座唤等药物控制不佳者。本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39~65岁,平均47.2岁。均为临床稳定的心脏病患者。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肌病5例,心肌炎后遗症3例,均有频发室早,1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胺碘酮,美西律,普罗帕酮有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测定3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后一周或两周的QTd,QTcd及RR间期。结果:用药前3组的QTd,QTcd及RR间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报告87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胺碘酮复律的疗效观察。其中冠心病32例,高心病27例、风心病16例、心肌病7例、不明病因5例;心房颤动时间5天~14个月,平均左房内径48.7±6.1mm。治疗后复律成功69例(79.31%),服药2周内复律43例,3~4周内复律26例;维持窦律6月者63例,维持12月者56例;不同年龄、心房颤动时间及左房内径对复律效果均无明显影响(P>0.05)。分析认为,胺碘酮对心房颤动有较好复律效果,且能有效预防复发,影响因素少,小剂量使用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室性早博(室早)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胺碘酮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35例高血压频发室早患者作为病例组,35例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40例作对照,所有对象均行HRV检查。频发室早组服用胺碘酮,治疗6周后复查HRV,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高血压组HRV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频发室早组较单纯高血压组HRV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胺碘酮治疗后HR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HRV下降,但与室性早博相关性不明显,胺碘酮治疗可改善HRV,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合用利多卡因治疗重度左心衰并恶性室心律失常的疗效,胺碘酮70-150mg稀释后静注,同时静滴利多卡因1-2mg/分,如无效可重复使用胺碘酮1-2次,结果治疗后0.5-1小时内显效21例,有效5例,重复静注胺碘酮70mg2次后,另4例也有效,总有效率100%,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病情稳定后口服胺碘酮维持无复发。提示小剂量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合用治疗重度心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爱武  霍?  鲁跃华 《四川医学》2001,22(11):1024-1026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分析,根据151例病人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确诊心律失常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组)70例,对照组(心律平组)85例,治疗3-12月,按全国统一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显效率57.14%(40/70例),有效率28.57%(20/70例),副反应率14.29%(10/7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47.06%,显效率17.65%(15/85例),有效率29.41%(25/85例),副反应率17.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控制较心律平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救中心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患者,男36例,女20例,年龄37~73岁,平均46.2岁。在心律失常发作时或电除颤后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剂量150mg,随后前6h以1.0~1.5mg/min泵入胺碘酮,6h后以0.5~1.0mg/min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间隔30min再注射75~150mg;同时口服胺碘酮片剂,每次200mg、每日3次,逐渐减至每日1次口服维持。结果:静脉用药(2.56±0.59)d,第一个24h静脉用量(1351±192)mg,心律失常控制率69.6%(39/56);第二个24h静脉用量(759±38)mg,心律失常累计控制率82.1%(46/56);第三个24h静脉用量(726±21)mg。心律失常累计控制率91.1%(51/56)。用药期间有7例患者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药物减量后恢复正常;72h内有6例患者因病情恶化临床死亡。结论:急诊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梗后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心室颤动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谢鹏飞 《当代医学》2016,(17):137-13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则联合稳心颗粒,疗程4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总有效率8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早减少次数和室早下降百分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可显著减少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发生,疗效可靠,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孙飞龙 《右江医学》2001,29(4):294-29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对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 4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用药前后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 82 .5 % ,尤其对心衰后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房颤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确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7.
甄锦焕 《海南医学》2005,16(10):65-65,45
目的 观察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55例。结果 显效率为83.1%,有效率为10.2%,总有效率为93.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频发室/房早搏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合并频发室/房早搏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0例;口眼胺磺酮0.2g,3次/天、共7天,随后0.2g,2次/天、共5天,以后0.2g,1次/天维持;观察时间1个月,若有效则0.2g,1次/天维持随访3个月,服药期间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心率,心功能、临床症状及副作用。结果治疗1月后显效者10例(33%),有效者15例(50.0%),无效者5例(17.0%),总有效率83.0%;对室性早博的有效率为89.0%(16/18),对房性早博的有效率为75.0%(9/12)。结论口服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频发室/房早搏有较好效果,安全性高,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及时调整胺碘酮剂量,避免其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心房纤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1年9月~2006年9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心房纤敷患者82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Ⅰ组n=42)美托洛尔治疗组(Ⅱ组n=40).治疗随访时间为0.6~5年。结果Ⅰ组:显效.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22例(52.4%);有效,房颤心率(〈90次)17例(40.5%);无效,3例(2.1%)Ⅱ组:显效10例(25%).有效18例(40.5%).无效12例(30%)讨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老年性房颤,转复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复发牢52.4%.未复律患者控制心室率良好(85%,17/20例).明显优于美托洛尔.密切随访完全可以及时预防胺碘酮的严重不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舒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CAD)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7例采用自拟舒心汤合并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3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舒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其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优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