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2年宝安区围产儿死亡104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9.00‰,200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0.41‰,2001年为19.38‰,2002年为17.55‰。围产儿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经χ2检验,P>0.1。死因顺位前3位为死胎、早产儿、出生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围产期标准,对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10752例,死亡78例,围产儿死亡率7.25‰,其中死胎38例,占48.71‰;死产10例,占12.82‰;出生7d内新生儿死亡30例,占38.46‰,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畸形。结论: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围产期监护,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监护,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和高危新生儿,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梅县25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掌握梅县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4年梅县围产儿死亡25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3.29‰,2000年为9.30‰、2001年为20.44‰、2002年为11.90‰、2003年为15.23‰、2004年为10.37‰,围产儿死亡率起伏不定。死因顺位前3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儿、死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对围产儿保健工作者的培训是提高围产儿保健质量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78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我院 1994年~ 1999年 863 2例活产儿进行监测 ,并对其中发生的 78例围产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1994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辖区 78例围产儿死亡报告卡、死亡病例以及围产保健手册、围产期保健统计报表等。1.2 方法 根据死因进行分类 ,依据临床诊断 ,如X线、B超、血型、CT检查判断死因的 5 4例 ,有尸检报告的 2 3例。对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死亡围产儿及其孕母职业、年龄关系进行分析。2 结 果2 .1 围产儿死亡率 1994年~ 1999年参加系统围产保健的分娩人数为 863 2例 ,其中死亡 78例 ,死亡率为 9…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27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以探讨围产儿死因,降低围产儿死亡,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照山西省围产儿死亡统一监测方法。以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死亡的围产儿2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41.18‰,死胎占33.44%,死产占30.74%,新生儿死亡34.8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孕期保健监护,定期行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市围产儿死亡状况,对我市1997年1月-1999年12月29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94‰,围产儿死亡与孕周,分娩方式等密切相关。早产、窒息、脐带因素,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提高围产儿保健质量,定期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利津县2001—2003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围产期保健工作及产科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为了解盐都县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现对盐都县1991~2004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天河区2003~2005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因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05‰,2003年为12.01‰,2004年为10.54‰,2005年为8.41‰,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因分类中死胎占67.66%,3年中呈上升趋势;死产及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11.52%与20.82%,3年中逐年下降;围产儿死亡人群集中于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75.84%未经正规的产前检查,两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宣传与保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全年无锡市围产儿死亡病历3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6.60‰,较2004年(8.16‰)下降了1.56个千分点。死胎、新生儿死亡、死产致死的构成比分别为68.51%、25.00%、6.49%。先天畸形、脐带因素、胎盘因素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外地流动人口占围产儿死亡的53.57%。母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围产儿死亡率74.03%。结论: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加强对外地流动人口的孕期管理,提高保健意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暂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期保健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8月发生的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娩数18602例,围产儿死亡数165例,围产儿死亡率8.9‰。其中常驻人口围产儿死亡率7.0‰。暂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1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暂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与胎儿性别、孕妇年龄差别不大(P>0.05),而与分娩方式和围产儿死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我地暂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常驻人口,其主要原因是暂住人口的孕产保健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非婚妊娠,胎儿畸形多等。加强暂住人口的孕产期检查及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控制非计划性妊娠,降低胎儿畸形等可降低暂住人囗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14.
118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18例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围产儿死亡中,农村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P<0.01);母亲年龄大于30岁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母亲年龄小于30岁组(P<0.01);母亲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围产儿死亡及产检<3次的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分别为73.73%、40.68%。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围产儿死亡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围产期保健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和产科质量的重要指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多年来围产保健工作的重点,金东区2002年开始对围产儿死亡进行监测和评审,现对我区4年来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围产儿死亡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0年2 748例福建省围产儿死亡病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建省围产儿死亡率为7.68‰,死产、新生儿死亡所占的构成比分别为71.11%、23.65%。围产儿死亡以农村居多,23.58%的死亡病例存在孕期异常情况,产检次数在3次以下者占41.74%。畸形、早产、宫内窘迫、窒息、脐带缠绕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提倡优生,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增强孕妇保健意识,完善农村地区孕产妇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及产程监护,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冯玲怡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2):52-52
围产儿死亡率是评价围产期保健质量的一个敏感指标。为了解我县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特对灌云县1997—2001年395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提高保健服务质量,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围产儿死亡动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围产儿死亡动态,我们对1996-2000年甘肃省30个县级以上医疗产科及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围产儿登记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我省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同期北京、福建安徽等地区和省份;死胎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构成;死胎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更加关注胎儿宫内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八年围产儿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公明社区1997~2004年间183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率18.55‰。围产儿死亡率与母亲分娩的年龄、健康状态、户籍、母亲孕周、分娩方式及有无产前保健有关;也与围产儿的分娩孕周、出生时体重和胎数有关。在死因中以胎盘因素、畸型及早产居前三位。提示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保健及时正确处理产科异常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台州市2006~2008年6月省级监测区共810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0例死亡围产儿中,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具有建卡及产检率低、计划外妊娠率高、经济收入低、学历层次低等特点。结论:加强孕产妇,特别是流动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工作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