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年不同时间段移植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研究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方法:应用Acuson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观察房室腔大小,室壁及室间隔厚度,二尖瓣及三尖瓣血流频谱,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计算不同时间段数值平均值并同术前供体作对照。结果:患者在术后1年长期存活,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超声心动图监测表现为:左室,右室及右房内径显著下降,而左房内径则显著上升;室间隔,左室后壁及右室前壁显著增加,左室肌质量及肌质量指数显著增加。二尖瓣E、A峰及碱尖瓣E峰均显著下降,三尖瓣A峰变化不明显,术后4个月出现二尖瓣反流,术后持续存在三尖瓣反流,结论:心脏移植术后非排异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具有特殊性,某些特点类似早期急性排斥反应,最终确诊尚需心内膜心肌活检。  相似文献   

2.
1.1一般资料患者,女,74岁,因“反复胸闷、胸痛2年,加重1周”于2007年9月7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10/6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8次/min,律齐,无异常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急性广泛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开口处狭窄75%,左回旋支近段狭窄90%,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90%。完善相关准备后,于左回旋支近段病变处放置药物洗脱支架1枚,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5 000单位(每天2次,10 d),以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附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发病日趋增多,无论是内科和(或)外科治疗,仍是病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IE 的诊断,目前首选超声心动图(UCG),对赘生物的检测,敏感度高达90%以上,特别是对于赘生物的定位比新杂音的产生和杂音的变化有更高的特异性。本文报告1981~1988年经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尸解、手术诊断为IE 的82例,占同期进行UCG 检查总人数的32.8/万。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标准:1.UCG 检出赘生物;发热两周以上;有脓毒肺动脉栓塞或体循环栓塞史证据,或者血培养阳性;结合原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此项缺如)等临床资料诊断为IE 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双侧眼睑无明显诱因水肿5个月,胸闷、气短10余天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肺动脉稍宽.右心房明显增大(56 mm×65 mm),心尖四腔切面示右心房内大小约66 mm×44 mm椭圆形实性中等回声团块(图1),轮廓尚清晰,回声欠均匀,可随心脏舒缩活动,舒张期突向右心室,室间隔及右心室前壁运动不协调,心包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左心室后壁之后宽约4 mm,右心室前壁之前宽约7 mm.  相似文献   

5.
单心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紫绀型心血管复杂畸形,是由于肌性室间隔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左心室或右心室的窦部发育不全,导致一个心室腔通过两个房室瓣口或一个共同房室瓣口接受来自两侧心房的血液[1,2]。单心室常合并各种心血管畸形,在外科手术前正确进行诊断和分型并检出其合并的畸形,对于选择手术方式及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41岁,阵发胸闷、心慌、喘憋8个月加重5d入院。外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高血压3年。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ST-T改变,异常Q波,室性早搏,夜间时有阵发室速。入院检查:X线片显示心影大,心电监测室性心动过速。经电击除颤,恢复窦性心律。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已发展到晚期,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1.2术后心电图当天心电图显示各导联隐约可见较规律出现的p波,频率116/min,P-R间期约0.20s下传心室,其间可见频繁出现的舒张晚期房性早搏(多数成对出现)早搏后P-R间期约0.16s,QRS波终末端粗顿,V1呈rS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于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入院的60例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心脏占位性病变以黏液瘤、血栓、赘生物及转移性肿瘤为主。黏液瘤的主要特征是在患者的心动周期中做有规律运动,且活动度大,左房轻度增大,左房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蒂附着于心脏内壁。血栓回声较强,以左心为多见,为团块状或线状形态,无蒂,基底宽,附着面广,活动度小或者无活动度。赘生物多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主要病位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心包,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呈多发结节状、柔韧性差、与心肌分界不清、无蒂。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检出和评价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准确描述占位性病变的病位、大小、形态、活动度,和周邻组织的关系,以及占位性病变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衰老性改变 ,近年来研究频多 ,但对其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作者对我院 1 995年 7月至 1 998年 1 2月 4 3 0例患者进行了检查 ,以明确该病的发病特点和超声特征。1 材料和方法本组 4 3 0例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人 ,年龄 4 0~ 89岁 ,其中男性 2 4 0例 ,女性 1 90例 ,既往无瓣膜病 ,共分 5组 ,组距 9岁。表 1 各年龄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检出结果年龄(岁 )受检人数阳性人数检出率 ( % )男女男女男女40~ 495 3 4 0 111 892 5 05 0~ 5 960 468913 3 3 19 5 76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病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二尖瓣瓣膜病并行二尖瓣病变手术患者40例,其中儿童患者7例,成年患者33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测量入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left atrium,LAAP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二尖瓣病变等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儿童及成年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LAAPD、LVEDD均明显减小,且仅成年组患者术后的LVEF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时显示,儿童及成年组患者术后二尖瓣返流例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返流量(mitral regurgitation,MR)分级与术式呈正相关。结论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术中食管超声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在二尖瓣病变的应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术前准确显示瓣膜病损部位、程度,并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对36例心肌梗塞病人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发现有固定节段性室壁异常33例;心肌疤痕2例。36例中出现左室室壁瘤3例;二尖瓣返流2例;心包积液1例。并就2—DE对心肌梗塞诊断价值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chocardiographic features during the period free of acute allograft rejection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by monitoring one patient within one year after hear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dimension of atrial and ventricular,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and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blood flow pattern through the mitral and tricuspid valves, left ventricular muscle weight (LVMW) and LVMW index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were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and all thes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donor before operation. RESULTS: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without any signs of acute rejection. Echocardiography revealed that the dimension of right atrial, left and right ventricular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left atrial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 with obvious increase in the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and ventricular wall thickness. LVMW and LVMW index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eaks E-and A.wave velocifies of the mitral and tricuspid E peak flow velo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A peak flow velocity of the tricuspid did not undergo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Mitral back flow occurred 4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ricuspid back flow persisted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S: The changes of morpholog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transplanted heart during periods without rejection are to some extent specific to this special phase, when some of these chan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during early acute rejection, and correct diagnosis relies on endo-myocardial biopsy.  相似文献   

12.
杨光  蔡振杰  王晓武  郑奇军  胡军 《医学争鸣》2002,23(20):1905-1907
目的 总结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方法 2000-01/2002-04施行11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及心内膜活栓等检查,对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监测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肌血清学检测综合判断有6次急性排异反应,行心内膜活检证实Ⅰb级2次,Ⅲa级3次;术后常规行心内膜活检21次,仅发现急性排异反应Ⅰa或Ⅰb级5次。结论 急性排异反应是关系到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康复及愈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监测;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急性排异反应敏感可靠的方法,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其他多项无创性检查可作辅助指标,因此急性排异反应监测应把无创性检查与心内膜心肌活检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Accuson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应用M型超声观察室壁厚度及活动度、有无心包积液;应用B型超声观察各房室腔大小;用脉冲多谱勒频谱测E峰峰值流速、A峰峰值流速及E/A值,连续观察120 d后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结果 超声心动图连续监测4个半月未发现排斥反应征象,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结论 动态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心脏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安全、迅速、无创、无并发症的优点,同EMB相比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我院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排斥反应监测、治疗经验。方法 切取供体(24岁男性脑死亡者)心脏并原位移植给受体(43岁女性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并在术后进行严格的监护治疗和随防。供心手术历时50 min,移植心脏热缺血时间为0 min,冷缺血时间为70 min;受体手术历时290 min,体外循环总时间123 min,主动脉阻断73 min。术后采用FK 506,骁悉及泼尼松行免疫抑制治疗,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排斥反应。结果 患者现已健康生存160 d,心、肝、肾功能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最有效方法,术后处理是确保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杨光伦  黄平  魏正强  姚榛祥 《医学争鸣》2003,24(18):1685-1687
目的 :探讨T细胞、巨噬细胞 (MΦ)和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动物随机分 4组 :对照组、环孢素A(CsA)组、环磷酰胺 (CyP)组和CsA +CyP组 .排斥后取移植心脏作病理学检查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 ,CD8,CD5 7和CD6 8在移植物中的沉积 .结果 :单用CsA (2 .6± 1.5 )d或CyP(3.2± 1.6 )d均不能显著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联用CsA和CyP使移植心脏存活 (4 .7± 1.4 )d (P <0 .0 5 ) .病理检查发现被排斥心脏中大量细胞浸润 ,所有被排斥心脏中均有大量NK细胞和MΦ浸润 ,但未见CD4 +和CD8+T细胞浸润 .结论 :NK和MΦ在小鼠→大鼠心脏移植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而与T细胞无明显相关 .  相似文献   

16.
心脏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经验. 方法:2000-01/2003-10施行26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17例采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组成的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9例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酸酯(MMF)及泼尼松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结果:死亡3例,存活23例,生活质量良好,其中6例发生了11次急性排异反应,经冲击治疗后逆转. 但同时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如肾功能损害、高血压、高血糖等. 结论 :心脏移植术后采用FK506, MMF及泼尼松新三联或CsA、MMF及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良好,但要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彬  薛武军  冯新顺 《医学争鸣》2003,24(4):354-35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寻找评估移植风险的指标。方法:分析167例次肾移植患的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移植史、输血次数、孕次、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HLA体液致敏及HLA错配数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均提示致敏及HLA错配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有相关性(单因素分析P<0.05,多因素分析中Sig分别为0.0001和0.0044)。结论:致敏及HLA错配是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脏移植患者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因素,总结心脏移植供受体评估及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以期提高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降低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右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后三尖瓣反流束面积与右心房面积比值将患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排斥反应性细胞因子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表达状况,进一步阐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复杂发生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和Balb/c近交系小鼠,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Balb/c-Balb/c同基因对照组(A组)和C57BL/6-Balb/c急性排斥反应组(B组)两组,每组26只。分别于移植术后1、3、5、7 d各处死5只小鼠留取移植心脏标本,采用RT-PCR及W estern印迹方法动态检测组织中IL-15、IL-2、TNF-α及IFN-γ的表达状况,同时行HE染色检测。另外,A、B两组各保留6只小鼠设为亚组,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果A组移植心均获长期存活(>100 d),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为8.0 d±0.9 d(t=251.95,P<0.01)。A组各个时间点移植心均未发现排斥现象,B组术后第3天开始出现排斥反应。A组各时间点IL-15 mRNA与TNF-αmRNA呈弱表达,IL-2 mRNA与IFN-γmRNA无表达。B组IL-15 mRNA、TNF-αmRNA、IL-2 mRNA及IFN-γmRNA均明显升高,于第5天达到高峰。A组各时间点可见IL-15、TNF-α、IFN-γ和IL-2蛋白的低水平表达;B组IL-15与IL-2自术后第3天始、TNF-α与IFN-γ自术后第1天始,蛋白表达水平开始升高。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包括非T细胞来源细胞因子,参与了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脏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目前影响其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移植后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经颈内静脉心内膜活检 ,已成为诊断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金标准” ,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免疫学及影像学等无创手段 ,能有效地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和指导心内膜活检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