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1,20(2):68-70
目的探讨p16、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膀胱TCC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TCC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5.8%,与癌组织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P<0.05).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浸润性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癌组织(P<0.05),与癌组织病理分级无关.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p16和cyclinD1异常表达在膀胱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3、mdm2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59例膀胱TCC组织中P5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4 .2 % ,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 (P <0 .0 5)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7.5 % ,高分化、浅表性癌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浸润性癌组织 (P <0 .0 0 5)。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P53蛋白阳性表达组 3年成活率低 ,复发率高 (P <0 .0 5)。结论 :P53和mdm2异常表达在膀胱T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P5 3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抑癌基因 p5 3单克隆抗体 (DAKO- DO- 7)对 15 1例原发 T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分析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程度的升高 ,P5 3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 ,浸润性 (p T2~ 4 )和高分级 (G3 ) TCC P5 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浅表性 (p Ta~ 1)和低分级TCC(G1~ 2 )。结论 :TCC的进展可能与 p5 3基因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 ,P5 3蛋白异常表达及临床分级可作为 TCC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尿脱落细胞中的表达 ,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1例膀胱TCC尿脱落细胞及组织中P16、cyclinD1、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膀胱TCC尿脱落细胞中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1.4 % (15 / 2 1)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6 / 2 1)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33.3% (7/ 2 1) ;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2 3.8% (5 / 2 1)。对照组P16蛋白表达均为阳性 ,cyclinD1、P5 3、mdm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P16、cyclinD1、P5 3、mdm2基因在尿脱落细胞中异常表达均与相应的组织中表达相吻合。多基因蛋白联合表达肿瘤检出率为 81% (17/ 2 1) ,常规尿细胞学检查肿瘤检出率为19.1% (4/ 2 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8.0 8,P <0 .0 0 5 )。结论 :尿脱落细胞的P16、cyclinD1、P5 3、mdm2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可作为膀胱TCC诊断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抑癌基因p53单克隆抗体(DAKO-DO-7)对151例原发T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染色结果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随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程度的升高,P53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浸润性(pT2-4)和高分级(G3)TCC 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浅表性(pTa-1)和低分级TCC(G1-2)。结论:TCC的进展可能与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密切相关,P53蛋白异常表达及临床分级可作为TCC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CyclinD1,p16,Rb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cyclinD1,p16 ,R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4 0例NSCLC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研究 .结果 :4 0例NSCLC中cyclinD1,p16 ,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5 % (37/ 4 0 ) ,4 7.5 % (19/4 0 ) ,75 .0 % (30 / 4 0 ) .p16 ,Rb阳性率表达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cyclinD1阳性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30例Rb阳性标本中 ,p16呈阴性表达或低水平表达 ;10例Rb阴性标本中 ,p16呈阳性或阴性表达者各占一半 .结论 :NSCLC的分子发病机制涉及cyclinD1过表达与P16 ,Rb的表达缺失或失活 ;p16和Rb表达阳性率与NSCLC分级呈正比 ;p16的表达可能受pRb的负调控 ;cyclinD1,p16 ,Rb的蛋白表达与NSCLC的具体病理分型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D 1(cyclinD 1)、增殖性细胞核抗原 (PCNA)及 p16基因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法研究cyclinD 1,PCNA及p 16基因在6 2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 .[结果 ]在 6 2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中cyclinD 1,PCNA及p 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5 % ,73% ,4 2 % ,与正常膀胱移行上皮中的表达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在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不同病理分级中cyclinD 1,PCNA及 p 16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示 ,G 1级为4 0 % ,35 % ,70 % ;G 2级为 70 % ,88% ,30 % ;G 3级为 10 0 % ,10 0 % ,2 2 % ;各病理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在不同的临床分期 ,3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示 ,Tis~T1期为 5 4 % ,6 3% ,5 0 % ,T2 ~T4期为 93% ,10 0 % ,19% ,不同的临床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cyclinD 1、PCNA及 p 16基因等多种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人类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制作机制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芯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的表达,统计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芯片中,成功检测了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yclinD1蛋白表达,其中27例(46.6%)cyclinD1表达阳性。膀胱癌G3级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G1、2级的阳性表达率(68.8%vs.38.1%,P=0.036),浸润性膀胱癌cyclinD1表达阳性率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73.7%vs.33.3%,P=0.004),膀胱癌肿瘤大小和数目与cyclinD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相关,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该肿毒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膀胱TCC和12例正常膀胱cyclinD1组织的表达。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率膀胱TCC组为54.54%,对照组无表达(P=0.001),临床分期T0-T1为76.19%,T2-T1为16.67%,肿瘤分级G1为81.25%,G2为40.00%,G3为14.28%,随着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1,P=0.001),但与肿瘤的复发性差异无显著性(P=0.183),结论:cyclinD1在膀胱TCC形成的早期起重要的作用。在评估膀胱TCC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制作机制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芯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中膀胱癌cyclinD1的表达.统计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芯片中,成功检测了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cyclinD1蛋白表达,其中27例(46.6%)cyclinD1表达阳性。膀胱癌G3级cyclinD1阳性表达率高于G1、2:级的阳性表达率(68.8%VS.38.1%,P=0.036),浸润性膀胱癌cyclinDl表达阳性率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73.7%VS.33.3%。P=0.004),膀胱癌肿瘤大小和数目与cyclinD1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D1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相关,可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Xiao ZJ  Zheng S  Chen W  Zhang HF  Li CL  Gao YN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77-1979
目的 分析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 7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有 5 8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77 3% ;而在 7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未表达。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 ,提示Survivin基因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能成为膀胱TCC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Np63和MDM2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缺乏酸性N端反式激活区的截短型p63(△Np63)和MDM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石蜡包埋TCC组织标本中△Np63和MDM2的表达,以38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结果 膀胱癌组30例(83.3%)△Np63蛋白呈阳性表达,膀胱黏膜组7例(18.4%)呈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75,P<0.01).膀胱癌组15例(42.9%)MDM2蛋白呈阳性表达,膀胱黏膜组3例(7.9%)呈阳性表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11.99,P<0.01).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CC中,△Np6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H=21.09、14.99,P<0.01).随着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Np63表达明显增强,呈显著正相关(r=0.64、0.51,P<0.01).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CC中,MDM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x2=16.63,P<0.01;x2=6.72,P<0.05).30例△Np63蛋白阳性表达TCC组织中MDM2蛋白阳性表达10例(33.3%),两者呈显著相关性(x2=7.78,P<0.05).△Np63阳性表达主要集中在低分化、浸润性TCC中,而MDM2则主要表达在高分化、浅表TCC中.结论 △Np63和MDM2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膀胱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 (HCC)中抑癌基因P16 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P16 蛋白及PCNA。结果 :①P16 蛋白及PCNA在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低于、高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5)。②高分化、中分化HCC中P16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HCC(P <0 .0 5) ;高分化HCC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分化及低分化HCC(P <0 .0 5)。③P16 蛋白与PCNA在未转移组H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低于转移组HCC(P <0 .0 5)。④临床Ⅰ期与Ⅲ期HCC比较 ,P16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⑤P16 蛋白及PCNA在HCC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无关。⑥HCC中P16 蛋白与PCNA的表达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r =-0 .57,P <0 .0 5)。结论 :P16 基因及PCNA的表达与HCC的增殖、分化、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 ,且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其表达状况可以作为判断HCC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膀胱TCC和12例正常膀胱cyclinD1组织的表达.结果cyclinD1阳性表达率膀胱TCC组为54.54%,对照组无表达(P=0.001);临床分期To~TJ为76.19%,T2~T4为16.67%;肿瘤分级G1为81.25%,G2为40.00%,G3为14.28%;随着肿瘤分期分级上升,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P=0.001,P=0.001);但与肿瘤的复发性差异无显著性(P=0.183).结论cyclinD1在膀胱TCC形成的早期起重要的作用;在评估膀胱TCC的生物学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的表达。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肿瘤和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p16的表达 ,并对二者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①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 (P <0 0 5 ) ,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 ,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p16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早、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长的病例组 ,阴性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 (P <0 0 5 )。③p16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yclinD1过表达和p16失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 ,在其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16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病理分型及淋巴转移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资料。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及PCNA表达。结果 p16蛋白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3.33%,PCNA阳性率为72.22%;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转移癌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低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P〈0.05),而PCNA阳性表达则高于无淋巴转移癌组织(P〈0.05)。结论 p1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反映该肿瘤浸润性和恶性度,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河北医学》2003,9(9):816-818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yclinD1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cyclinD1与p27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D1及p27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正常组织之间各有统计学差异,cyclinD1和p27与膀胱肿瘤分期、分级相关.cyclinD1与p27蛋白呈反方向表达.结论cyclinD1与p27有助于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 3、p16和p2 1WAF 1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4 1例,癌旁组织30例中p5 3、p16和p2 1WAF1 蛋白的表达。结果:p5 3蛋白的表达在PHC中显著高于癌旁(P<0 .0 1) ,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有无肝内或门静脉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 .0 5 )。p16蛋白的表达在PHC中显著低于癌旁(P<0 .0 1) ,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显著相关(P<0 .0 5 )。p2 1WAF 1 蛋白的表达在PHC中显著高于癌旁(P<0 .0 1) ,而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5 3、p16和p2 1WAF 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CDK4 蛋白在食管鳞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相互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 ,对 43例食管癌手术标本的p16、cyclinD1、CDK4 蛋白进行标记。结果 :在鳞癌组织中 ,3种抗体的阳性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和 /或胞浆中 ,且从正常鳞状上皮→癌旁不典型增生→鳞癌组织 ,p16的阳性率逐渐下降 ,而cy clinD1、CDK4 的阳性率却逐渐上升。正常上皮与癌组织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癌分化程度下降 ,p16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III级与I级鳞癌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未检出cyclinD1、CDK4 与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论 :p16、cyclinD1、CDK4 蛋白表达的变化是食管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三者构成的调节通路障碍可能参与了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邹琳  罗春丽  韩永华 《重庆医学》2002,31(11):1043-1044
目的 探讨c myc癌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法检测 2 7例TCC组织、16例癌旁组织和 16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c myc癌基因的mRNA表达。 结果 TCC组织中c myc表达阳性率为6 6 7% (18/ 2 7) ,癌旁组织的阳性率为 37 5 % (6 / 16 )而正常膀胱粘膜为 2 5 % (4/ 16 ) ,三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及肿瘤浸润、复发的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TCC组织c myc表达阳性率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膀胱粘膜的阳性表达有差异 ,而TCC的不同分期、分级、浸润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与c myc表达未见差异。因此 ,单独将c myc作为TCC的诊断指标时 ,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不够 ,需结合其他有关肿瘤标志物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