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胸导管结扎对载脂蛋白的影响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将3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胸导管结扎组(A组)和不结扎胸导管组(B组).两组均在术中置入鼻十二指肠管,从术后第1天开始肠内营养直到术后第7天.所有病例均从术后第5天经口进食流质饮食.全部病例于术前1日、术日及术后第1、3、5、7日采取静脉血液,进行血清载脂蛋白电泳,检测α-脂蛋白,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的含量,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检测的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1例术后发生乳糜胸,300ml/日~500ml/日,术后第5天以后胸腔引流量逐渐减少,第7天引流已经变得极少.同时术后第1天、第3天血中检测不到乳糜微粒.术后第5天血中查见乳糜微粒,第7天增加到正常水平.结论:胸导管结扎对患者载脂蛋白水平不产生影响,对肠内营养支持也不产生不良影响.大部分患者胸导管结扎后侧支循环的建立24小时即已达到完全程度,个别病例需要5天~7天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选择性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中心接受食管鳞癌手术治疗的共计212例病例资料,2018年6月之前接受胸导管结扎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月之后接受选择性胸导管结扎的11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乳糜...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中胸导管预防结扎连续1031例无乳糜胸手术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1031例食管癌术中结扎胸导管预防乳糜胸经验。方法:术中于膈上5cm处将胸导管、奇静脉及其间组织一并大块结扎。结果:1031例食管癌切除无术后乳糜胸。结论:采用低位膈上胸导管大块结扎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清扫术后颈乳糜瘘及乳糜胸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方法:34颈部乳糜瘘者采用颈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4例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改为手术探查结扎瘘口或胸导管.2例乳糜胸行保守治疗,1例保守治疗无效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34例颈部乳糜瘘采用颈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后,30例痊愈,4例失败后经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0.2天(3-15天).两例乳糜胸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结论: 颈部乳糜瘘和乳糜胸是少见的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大多可以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中选择性结扎胸导管预防乳糜胸的经验。方法:在285例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对28例于膈上5cm处将胸导管及周围组织一并大块结扎。结果:285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无乳糜胸发生。结论:采用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安全可靠,有一定的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我院食管癌手术合并乳糜胸患者65例并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乳糜胸的食管癌手术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不预防性结扎胸导管、肿瘤浸润纤维膜外、肿瘤位于中上段食管、左侧开胸入路、淋巴结转移个数大于5、单纯结扎胸导管、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非胸腔镜手术均与乳糜胸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开始肠内营养大于等于36小时、二次手术时间大于36小时、胸腔引流量小于1000ml/24小时和保守治疗均与乳糜胸后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需重视乳糜胸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乳糜胸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1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乳糜胸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对11例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其中6例大量乳糜胸(引流量≥1200ml)者,行再次手术胸导管低位结扎,5例中小量乳糜胸(引流量<1200ml)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或胸膜腔穿刺,并胸膜腔内注入10%福尔马林治疗.结果:胸导管结扎者中5例治愈,1例因拖延手术死亡;10%福尔马林胸膜腔内注射者全部治愈.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患者应根据乳糜液漏出量的多少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大量乳糜胸应及早再次手术胸导管结扎;中小量乳糜胸取10%福尔马林胸膜腔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清扫术后颈乳糜瘘及乳糜胸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方法:34颈部乳糜瘘者采用颈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4例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改为手术探查结扎瘘口或胸导管。2例乳糜胸行保守治疗,1例保守治疗无效开胸结扎胸导管。结果:34例颈部乳糜瘘采用颈部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后,30例痊愈,4例失败后经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愈合时间10.2天(3-15天)。两例乳糜胸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保守治疗无效开胸结扎胸导管治愈。结论:颈部乳糜瘘和乳糜胸是少见的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大多可以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预防方法。方法对480例食管癌患者术中采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和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的手术方法。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乳糜胸发生。结论采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和保持主动脉弓上纵隔胸膜完整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Fu JH  Hu Y  Huang WZ  Yang H  Zhu ZH  Zheng B 《癌症》2006,25(6):728-730
背景与目的:胸导管结扎术是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和治疗乳糜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其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存在争议,且有关胸导管结扎术对食管癌术后其它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对预防乳糜胸的作用及其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1996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食管癌根治术,并有明确记载是否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例共389例,分为未结扎组218例和结扎组171例,对比两组乳糜胸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存率,评价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临床价值。结果:未结扎组和结扎组乳糜胸发生率分别为0.46%(1/218)和1.17%(2/171)(P<0.001)。未结扎组和结扎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5%(25/218)和18.1%(31/171)(P=0.063);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0.92%(2/218)和1.75%(3/171)(P=0.658)。结扎组和未结扎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2%、42.2%、29.2%和74.2%、53.2%、43.2%、29.8%,P值分别为0.992、0.819、0.841、0.902;两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P=0.464。结论: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不能有效预防乳糜胸,且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以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06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术前均超声引导下注射吲哚菁绿至双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术中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避免术中胸导管损伤,若发现有胸导管损伤,则预防性行胸导管结扎手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乳糜胸发生情况、注射相关并发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5例患者术中胸导管均成功被识别,术中发现胸导管损伤2例,均预防性行胸导管结扎,无术后乳糜胸发生,无注射相关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6.01±1.59)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11±4.25)d,其他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增加,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利用吲哚菁绿和近红外成像技术使胸导管显影,安全有效,可有效预防术后乳糜胸,术中可高选择性地行胸导管结扎,避免过度地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有利于患者的短期及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例确诊并实施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干预组(Ⅰ组30例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常规肠内营养干预组(Ⅱ组20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混悬液)、肠外营养干预组(Ⅲ组30例)。术前1天及术后1天、3天、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 NK 细胞活性和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IgG、IgM、IgA 各项指标。记录并比较反映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术后经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术后7天 NK 细胞活性较术前1天均上升,P <0.05,且Ⅰ组 NK 细胞活性明显高于Ⅱ组,P <0.05。术后3天及术后7天Ⅰ组、Ⅱ组、Ⅲ组患者 CD3+、CD4+、CD8+、IgG、IgM、IgA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Ⅰ组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其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后两者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食管癌手术后乳糜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胸腔镜经右胸入路行胸导管结扎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16例。结果16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5 min。术后引流时间4~9天,平均引流时间5.5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并发乳糜胸应尽早行胸腔镜手术干预,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A组)术中经幽门后至空肠上段留置胃管(鼻空肠管)(EN组),对照组(B组)42例患者未进行肠内营养(PN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食管癌患者术中顺利留置胃管营养管,EN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体重、人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d、第21d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7d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N组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胃管在幽门后一空肠上段行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其康复,能减少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手术成功率提高,是1种既经济又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钱斌  俞巍 《现代肿瘤医学》2020,(14):2426-2430
目的:对比全腔镜Ivor-Lewis术与McKeown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Ivor-Lewis术患者74例(Ivor-Lewis组),行McKeown手术者58例(McKeown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集术前、术后1 d、3 d、5 d静脉血,Elisa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变化情况。结果:与McKeown组相比,Ivor-Lewis组总手术时间降低,胸腔手术时间延长,腹腔手术时间缩短,胸管拔除时间、饮食恢复时间缩短,住院费用较高,Ivor-Lewis组吻合口瘘、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 d、3 d、5 d IgA、IgG、IgM水平均降低,CD3+、CD4+、CD4+/CD8+水平均降低,Ivor-Lewis组术后1 d、3 d及McKeown组术后1 d、3 d、5 d CD8+水平均升高(P<0.05);Ivor-Lewis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McKeown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McKeown组,CD8+水平低于McKeow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vor-Lewis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McKeown组,生存率高于McKeow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腔镜Ivor-Lewis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患者免疫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重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后自然杀伤细胞表达水平及对营养状态、全身炎性反应、术后恢复状态的影响。方法:126例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实验组)62例,肠外营养组(对照组)64例。实验组术中经改良方法将三腔管置入理想位置,保证维持减压通畅且可行空肠营养,术后第1天滴注温生理盐水并静脉给予全肠外营养,第2天开始以三腔空肠营养管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混悬液(SP),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天。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白蛋白、球蛋白变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第7天自然杀伤细胞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食管癌术后经三腔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耐受程度高,有利于蛋白合成代谢,能减轻术后的全身炎性反应,增加自然杀伤细胞分化,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减少术中、术后肿瘤细胞转移有一定的影响。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