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漆平  陈苹  金夕辉  凌其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74-2775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白血病患儿共计120次化疗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通过循证支持,采用2%利多卡因加25%硫酸镁在化疗时同步湿敷,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结果:两组患儿经临床观察,实验组血管保护明显,有效率达93.3%。结论:对白血病患儿进行化疗时,重视患儿的静脉保护,并采用同步药物湿敷方法,能有效预防化疗所导致的静脉炎,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方法,需反复进行、周期较长。大多数化疗药物对静脉刺激大,易引起静脉内膜损伤,导致静脉炎和静脉硬化,患者极为痛苦。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皮下后可长期留置体内,为白血病患儿的长期治疗及化疗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外周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黄秀丽 《华夏医药》2001,5(3):50-51
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可引发静脉炎,通过对27例急性白血病出现静脉炎患的临床表现及产生的躯体,心理不良影响进行观察,寻找出其发生、发展规律。采取中西药物外敷、浸润注射等紧急处理,并施行心理、饮食、伤口护理、药物不良影响的预防处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明显减轻了患的病痛,促进了伤口的愈合,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对急性白血病缓解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逸 《首都医药》2014,(20):83-83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血液病化疗中静脉炎的预防和发展。方法针对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时出现的“血管选择”、“静脉炎”及“渗透护理”问题,确定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后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只有2例渗透,经对症处理无后遗症。结论通过对血液病化疗中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降低药物渗透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方法。方法 35例化疗药物外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时加用无极膏和烧伤湿润膏效果显著,治愈时间缩短,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可起到一定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血竭酒精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2例发生静脉炎的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龙血竭兑75%的酒精外敷渗出部位,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渗出部位。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血竭酒精外敷化疗静脉炎效果显著,可促进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是白血病最主要、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致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大部分会经过5~11d的粒细胞缺乏期[1]。由于化学治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选择作用,所以化疗可引起一系列毒副反应及骨髓抑制:如消化道反应、贫血、出血、感染、静脉炎、口腔溃疡、脏器功能损害等,如处理不当可引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的输液治疗及化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小儿的静脉通路有时很难建立,加之治疗时间长,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易致静脉炎的发生,如化疗药物外渗可致局部组织坏死,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因此,建立一条长期的、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是白血病患儿护理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2,(34):651-653
目的保护白血病患者的外周静脉,防止化疗药物导致的血管损害,减少渗漏性损害和静脉炎的发生。方法首选患者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于植入后X线确认管端位置正确——上下腔静脉中下三分之一处。结果本组白血病静脉化疗患者89例,3例并发静脉炎,未出现大出血、管塞、气胸、导管脱出或移位、深静脉血栓等现象。置管成功率为96.63%。结论 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留置间长、创伤小、感染概率小的静脉通道,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2例高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者针对化疗不良反应,从皮肤口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心肌受损、栓塞性静脉炎等各方面进行对症护理,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联合化疗不良反应35例次,经过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患者的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疼痛症状也消失,临床效果明显。对照组患者联合化疗不良反应有84例次,且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高龄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化疗所致疼痛和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的血管保护措施,优化其护理方案。方法通过精心护理进行血管保护,统计穿刺成功所需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1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其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8.64%。并发症有2例局部出血,2例静脉炎,3例局部感染,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化疗。结论我院施行的血管保护措施及护理方案对减轻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血管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评估在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评估表,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管情况、凝血机制、是否输入刺激性药物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穿刺部位及穿刺工具,评价化疗药物外漏发生率及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180例患者中52例使用普通钢针,69例使用静脉留置针,17例选择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42例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共有4例出现药物外漏,5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评估对降低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预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常见并发症,据统计,输注化疗药物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0%~80%[1].化疗性静脉炎临床表现为沿穿刺静脉走向出现红肿和疼痛,局部红肿淤斑、静脉色素沉着呈条素,严重时可发生静脉血栓.化疗性静脉炎一旦发生,难以修复,增加病人的痛苦,影响治疗.因此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成了临床工作的重点.为了寻求有效的预防方法,近年来临床医护人员就如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做了大量探索,现将近年来化疗性静脉炎的药物预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PICC(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减少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或渗漏导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特别适用于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作为一种可长期使用的静脉化疗途径,因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而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PICC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穿刺点感染、导管脱出、睹管等。为预防其并发症,加强PICC导管护理是关键。我科对白血病患者106例化疗期间选择PICC置管,并加强对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方案是目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C)的首选方案,缓解军65%—70%。但是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口腔溃疡、脱发、静脉炎等,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配合医生治疗,我们加强了护理工作,现将化疗操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DNR、Ara—c可使部分病人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脱发、口腔溃疡,因此化疗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思想顾虑,使病人配合治疗,化疗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护理中化疗所致的静脉炎普遍发生,我院从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采用了葡萄糖混合液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在此基础上,经过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从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应用葡萄糖复合液预防化疗性静脉炎获得了更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在白血病患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选择42例经确诊的行化疗的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用美国BD公司3F规格的PICC导管,分别经肘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处置管行PICC置管术。结果 42例置管患儿中1例发生静脉炎,8人次穿刺点出现轻微红肿,3例发生意外拔管,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拔管。结论 PICC导管应用于白血病患儿,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若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更加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外用药物治疗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治疗组:喜疗妥与金霉素二甲基亚砜交替应用,对照组:33%硫酸镁外敷。采用4级评分法分别判定两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75%,对照组治愈率18.75%。结论喜疗妥与金霉素二甲基亚砜交替应用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33%硫酸镁外敷。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国内外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研究较多,但对预防静脉炎的研究甚少,据统计,化疗造成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4%[1],为了预防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顺利完成化疗方案,我院肿瘤内科复方红花酊预防输液所致的静脉炎取得一定疗效,报  相似文献   

20.
蒲怀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26-127
目的:探讨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25例行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统计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的严重情况及与输液途径和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弱的关系。结果:外周分支静脉组、外周静脉主干组、中心静脉组静脉发生率分别为68.3%、12.7%、7.4%,强刺激药物组、一般刺激性药物组、无刺激性药物组静脉发生率分别为79.8%、46.8%、6.2%,严重静脉炎主要发生于外周分支静脉且输入强刺激药物组。结论: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输液途径和化疗药物的刺激性强弱有关,严重静脉炎主要发生在前臂外周分支静脉组和输入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时,加强健康教育、根据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弱合理选择输液途径以及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的输注浓度和方法是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