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菊萍主任医师认为痰瘀痹阻脑络为眩晕病机之关键。又因风、火、痰、瘀、虚引起清窍失养,而将眩晕分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浊蒙窍、肝肾阴虚五型。以七味眩晕汤为基础方药,各证型合用相应方药治之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它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状,视物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则仆倒。中医学认为,眩晕论其病机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痰浊阻络型眩晕属于痰浊型眩晕的一种。我在临床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从脾肾入手,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痰浊阻络型眩晕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医论坛》2021,36(4):48-50
符为民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两端,实证为清窍不利、闭阻脑络,虚证为肝肾不足、髓海失养。病理因素为气、火、痰、瘀,且常相兼致病,其中以痰瘀互结最为常见。符老强调精准辨证、主次合参,治疗上主张标本兼治、注重预后;方选涤痰汤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合用,以化痰通瘀、熄风和络。  相似文献   

4.
伍大华教授认为,眩晕乃风眩内动、清窍不宁或清阳不升,脑窍失养所致。其病性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精、髓亏虚,不能上荣头目;标实或为风火痰瘀郁阻清窍,或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气上扰,发为眩晕。周围性眩晕急性期病机为肝风裹挟痰浊上犯,应治以熄风化痰,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治法,采用平眩定晕汤平补肝肾,熄风化痰。脑梗死或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眩晕急性期,应以西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缓解期以中医治疗为主。其病机为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痰瘀同治,常以柔肝通络汤为主方。精神疾患相关眩晕常合并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病机关键为肝郁气滞,且常兼夹血瘀、痰浊、火热、水湿等病理因素,以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同时注重心理治疗,常以逍遥既济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眩晕的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我们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近5年1816例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眩晕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痰浊中阻(上蒙)、气血(阴)亏虚、肾精不足、瘀血为患.其病机多为气、血、阴虚及血瘀.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  相似文献   

6.
白长川  吴美兰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96-1297
为了从中医临床角度分析眩晕的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我们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近5年1816例眩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眩晕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痰浊中阻(上蒙)、气血(阴)亏虚、肾精不足、瘀血为患。其病机多为气、血、阴虚及血瘀。病变脏腑多责之于肝、脾、肾。  相似文献   

7.
郑友丽 《陕西中医》1996,17(9):403-403
采用自拟宁眩汤(茯苓、白术、法半夏、龙骨、牡蛎等)治眩晕48例,总有效率95.8%。认为该病病机为脾失健运,生化乏源,聚湿生痰,引动肝风,蒙闭清窍所致。治当健脾祛湿,涤痰化饮,理气和中,佐以平肝熄风之法。提示本法是痰浊内蕴,风痰上扰,胃气上逆型的眩晕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归纳为风、火、虚、痰、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之枢。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痰浊中阻;痰阻气机,则郁而化热,均可致眩,故从脾胃论治眩晕尤为重要。针刺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取穴、远端取穴也应重视。本文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证候分析、选穴思路及临床案例,探讨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智教授认为眩晕病理关键主要是内有痰浊和肝风,二者相合而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夹痰上扰乃病机根本。马智教授突破肝风、痰浊、风火、虚眩理论,另辟蹊径,立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说,针对肝风挟痰上扰清窍,创制眩得康,熄风祛痰止眩治疗痰浊型眩晕,处方精当,每获良效,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0.
眩晕证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根据病情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清阳蒙蔽2型进行辨证施治。例1:王某,40岁,1993年5月3日就诊。眩晕2月余,加重3天,2月来,常出现头晕,但能坚持日常工作。随着工作繁忙,精神紧张,近3天来眩晕突然加剧,眼花缭乱,不能起坐,转身,  相似文献   

11.
眩晕证初探     
简括了眩晕的主症及命名,阐述了眩晕的病因病机,浮阳上扰,内引肝风,痰火相博,上蒙清窍,痰浊中阻,气机异常,肾精亏损,气血不足,论述了眩晕的辨证方法,介绍了六种治疗方法,祛风散邪法,平肝熄风法,健脾涤痰法,补益心脾法,益肾填精法,活血醒脑法。  相似文献   

12.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一过性、易复发性、严重性的特征.中医的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症的疾病,其病因病机包括: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痰浊中阻、瘀血阻窍,以风、痰、火、瘀兼证为标;气血亏虚、肝肾两虚,以脏腑亏虚、阴阳失调为本.  相似文献   

13.
正眩晕是脑系病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发,故统称为"眩晕"[1]。1病因病机1.1一般认识中医将眩晕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归于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及病后体虚,导致气血肾精亏虚而脑髓失养;或是因为肝阳痰火上逆,扰动清窍所致。其病位在头窍,主要病理因素以风、火、痰、瘀为主,病  相似文献   

14.
眩晕论治拾贝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马云枝  张铭 《河南中医》2005,25(12):35-3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李东垣则从脾虚湿痰立论;清代陈修园把眩晕病机概括为风、火、痰、湿四端。诸医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本病病因病机。笔者临床30余年来,治疗本病屡屡获效,故撰此文以飨读者。1辨证论治,首重脾胃眩晕病机虽有肾虚、气虚、阴虚,又有肝阳、痰浊、瘀血。但多为虚实夹杂证。眩晕发作,或因内外邪气影响,引起体内火动风生,挟痰浊上扰清窍;或因痰浊中阻,致清阳不升;或因脾气亏虚,清阳不…  相似文献   

15.
陈存卫 《河南中医》2011,31(6):624-625
眩晕之病因虽多,但究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窍。眩晕与肝木关系最为密切,其病位虽主要在肝,但由于病人体质因素与病机演变的不同,可表现为肝阳上亢、虚阳上扰、血虚生风、肝郁化火等不同证候,因此,辨证时当根据不同病机选用养肝、清肝、潜肝诸法。  相似文献   

16.
中风(脑梗死)与鼾眠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基本病机是脏腑虚损,肾精亏少,气机不畅,水津输布不利,聚生痰浊,阻滞经脉致血行不畅,使痰瘀互结,痰浊瘀血痹阻脑络机窍,痰瘀同病。痰瘀同治是基本治法,痰湿重者,宜温脾醒脑;痰火盛者,宜清肝熄风;风痰盛者,宜豁痰通络;肾亏夹痰者,宜滋肾化痰。  相似文献   

17.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眩晕一证,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轻则闭目静卧稍安;重则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能站立,甚至昏倒,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之中,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高血压、贫血等病,可由外感、内伤引发,与风、火、痰、虚、瘀关系密切,主要原因为肝阳上扰、肾精亏虚、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痰血停留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清窍失养,耐心细致的护理与辨证施护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介绍孙媛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孙媛认为眩晕的发生与心、肝、肾、脾功能失调相关,常见病理因素有风、痰、瘀、虚、郁,以风、痰、瘀相兼者最为多见,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上蒙清窍,治以平肝息风、祛痰化瘀,自拟化痰祛瘀定眩汤治疗。临证常根据不同兼夹病因,辨证施治,灵活化裁用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风、火、瘀、虚都可以导致眩晕,但多与痰邪相兼而发,所谓“无痰不作眩”。其证多见风痰上扰、湿痰蒙窍、痰火互结、痰瘀阻滞及虚痰为患。此外,痰湿体质也是眩晕的重要发病基础。眩晕的治疗,尤重治痰,除要注重痰与风火瘀虚相兼为病的辨证施治外,尚需重视对痰湿体质的调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