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变化,也是高血压血管损害的始发因素。降压本身即可明显改善内皮功能,但单纯降压并不能完全解决血管病变问题,因此在追求降压达标的同时,也应重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提取物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能很好地纠  相似文献   

2.
目的: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主要介绍中药抗高血压的功效及研究现状,为临床治疗高血压这一高发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维普全文数据库1989—2010年的相关文献,查阅抗高血压中药的相关文章,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对抗高血压中药治则进行分型,探讨抗高血压中药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之间的关联。结果:相关中药可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钙通道及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尿降压作用、益气活血化瘀作用等机制而起到抗高血压的作用,与中医药抗高血压治则研究相吻合。结论: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及钾离子、钙离子代谢的失调引起的血管收缩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中医中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超  朱吾元 《河南中医》2009,29(11):1141-1143
论述了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收缩和舒张功能、内管内皮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指出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能较好地纠正内皮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娟  柳伟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15,35(2):254-256
高血压的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细胞膜离子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血管重构等方面。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药降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肥胖与脂质异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密切相关,严重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上述病变的启动环节,是引起成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1].血管内皮具有调节血管舒张收缩、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功能,早期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此研究探索通络类中药干预单纯性肥胖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药改善高血压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药改善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逆转高血压心室重构中药复方的研究文献,分析中药复方逆转心室重构的机制,为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综述逆转高血压心室重构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结果:具有活血化瘀、解痉通脉、平肝潜阳等功效的中药复方具有逆转高血压心室重构的作用,作用机制与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心肌纤维化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途径有关。结论:中药复方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来逆转高血压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中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配伍是其常见的用药方式,但其协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列举中药配伍治疗高血压临床或科研常见的3种形式:复方中的药物配伍、药对的配伍以及组分中药的配伍,并探讨中药配伍治疗高血压的协同作用机制,如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调节免疫机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来发挥作用,为研究中药治疗高血压协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全身血管内膜的一种细胞群,具有内分泌功能、抗血栓作用及调节血管张力等功能。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概述,总结近年中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因发病率偏高,已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一般认为,高血压是受到调节盐-水平衡和心血管功能系统影响的疾患: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调节。然而,临床上通过限制RAAS系统或SNS系统调节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仍有约40%的患者疗效不佳,表明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应涉及其他机制,如免疫机制,等。现代中医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中医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控制高血压,并获得良效。本篇综述总结了高血压的非免疫和免疫机制,探讨中医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控制血压的功能。从而,较好地解释了应用中药降压时,中药在常规应用西药的基础上可以使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更好,而单用西药则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纳入中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患者收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调护在高血压阴虚体制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调护干预,对比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干预效果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调护对于患者阴虚体质状况改善明显,面色潮红、失眠眩晕、易烦躁易怒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改善显著,效果较好。结论:中药调护在高血压阴虚体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很好,能显著改善血压控制状况与阴虚体质状况,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康方对肺气肿肺动脉高压金黄地鼠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金黄地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采用烟熏结合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的方法造模,中药组和西药组于造模后分别给予肺康煎剂和心痛定,30d后测量各组的肺动脉压、IC-R和ID-R.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肺动脉压比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和西药组IC-R和ID-R比正常组明显降低,中药组IC-R和ID-R比模型组增高.结论肺康方可以改善右心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中单用中医中药或中医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用相同西药对照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以Revman4.2软件做Meta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其中4篇为B级,余为C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医中药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总体疗效(OR=2.63;95%CI(1.99,3.47);P<0.00001)与减轻患者症状(OR=4.55;95%CI(2.79,7.42);P<0.00001)方面均与单用西药组有非常显著差异,对脉压的降低作用也优于单用西医西药(WMD=-8.34;95%CI(-16.23,-0.45);P=0.04)。结论:中医中药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并减轻症状、降低脉压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张晨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2016,33(7):445-448
高血压可累及眼底,造成眼底血管、视网膜等异常,是高血压重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显示,高血压眼底检查在高血压的诊断、预后中有重要意义。治疗高血压眼底异常时,控制血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明显。根据相关中医理论,从"肝"论治高血压眼底血管异常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今后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三高”、“三低”和“三不”现象,防治任务迫切而艰巨.实践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略,临床上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把握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客观评价中、西医疗效,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讲求辨病治疗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科学防治靶器官损害,重视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老年高血压患者是虚实夹杂体,西药降压多以血压数值来评价,但兼顾不了患者亦虚亦实临床症状,因而现代许多医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医领域,尝试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一局限性,丰富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手段;老年高血压病中医治疗原则:平衡五脏及阴阳。虽然其发病部位在清窍,但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失调密切相关,因而从肝脾肾三脏讨论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晓玉 《世界中医药》2012,7(5):369-370
毒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尤其是浊毒、瘀毒、热毒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从毒邪论治高血压病,不仅能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而且还能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西药的降压作用,并可预防或减少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忱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015-4019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