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灸系统疗法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各种疗法,研究针灸系统疗法,当首选《黄帝内经》。纵观《黄帝内经》中关于针灸的条文,主要包含单纯针刺、灸法、放血疗法、火针疗法等4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尤重针刺,该书详细论述了针刺的作用与原则、取穴以及适应症、针刺补泻、针刺禁忌等内容,且强调针刺中"神"的重要作用。正所谓"针所不及,灸之所宜",灸法能够温经散寒,弥补针刺的不足,放血疗法与火针在当时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2.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灵枢·寿妖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烧针令其汗","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两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解放前夕,却濒临消亡.20世纪60年代,经过诸多针灸名家的探索,才逐步丰富了火针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扩大了火针适应症,总结了火针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火针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见效快,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现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火针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针疗法来源很古,《灵枢经》称为燔针、粹刺,《伤寒论》称烧针,《资生经》称白针,民间川蜀人称煨针,明清以来《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俱称火针,故后世亦通称火针。火针的针具一般认为是由《灵枢》九针中之大针发展而来。古代相沿均用比较粗长的金属针,针柄以竹木固定隔热,用桐油或麻油满盏,灯草多如大指许,丛其灯火烧针令通红,然后刺向气穴或病所,故可说火针是针刺与灸(火炳)相结合的一种疗法。《素问·异法方宜论》讲到灸法起源说:“北方者,  相似文献   

4.
火针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有效的疗法。《内经·灵枢》称之为“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历代医家通过实践又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有火针治疗痈疽的记载:“针唯令极热,热极便不痛。”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描述火针疗法更详细:“火针即焠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其通红……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无头者,但按毒上软处,是已溃脓……决破出脓一针。”国内五十、六十年代曾有报导,火针疗法治疗淋巴结结核取得很好的疗效。一、临床应用七十年代初,我科已开始采用火针治疗脓疡,并  相似文献   

5.
新九针疗法系我国著名针灸临床专家、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原所长师怀堂教授所创。该疗法及专用特制针具自问世以来 ,深受海内外针灸界人士欢迎。经过数十年的不断研究与创新 ,尤其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与山西中医学院实现合并以后 ,九针疗法日臻完善 ,已形成医、教、研一体化的医学发展模式。新九针是由针、磁圆梅针、针、锋勾针、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其中火针系列又创新出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多头火针、可调式火针等不同类型 ,其它九针针具也有各种变化。由于新九针针具外形各异 ,作用分明、协同配伍、各…  相似文献   

6.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总结唐和唐以前医学发展的成就,纂著了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要方》)、《千金翼方》《以下简称《翼方》),两方合称《千金》。《千金》针灸学有许多震古烁今的重大研究新成果,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是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针刺法的论述较前有所发展,仅考述于后。一、针具《内经》有“九针”,《千金》皆沿用之。但常用的针分两类,即“白针”、“燔针”。白针包括毫针、锋针、铍针及大针。燔针是指火针,火针亦是锋针。《翼方》卷29针灸下日:“九针最妙”。《…  相似文献   

7.
正火针属于九针中的一种,《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九针分别为针、圆针、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中"九曰大针,长四寸……尖如梃,针锋微圆"。此处所谓的大针,即为火针疗法的专用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所长师怀堂教授根据古代九针,开始致力于"新九针"器具的研究开发和临床推广。新九针包括磁性圆梅针、毫针、梅花针、三棱针、铍针、锋钩针、针、针、圆利针、火针。  相似文献   

8.
<正>火针疗法是在针刺法和直接灸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现将火针的现代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火针的源流及作用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关于"火针"的记载,如《灵枢·官针》载:"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素问·调经论》载:"病在骨,焠针药熨"。这里的"燔针""焠针"即是指火针。而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称为"烧针"。真正言明"火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针灸》2008年增刊: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论文专集,收集了近年来临床涌现的各种新针灸疗法,其中包括经络疗法、针挑疗法、舌针疗法、高频电火花水针等特色技术,详细展示了火针、浮针、小针刀、锋钩针、梅花针、三棱针、长圆针等特种针法的临床应用,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每册优惠价20元,邮购加收3元邮挂费。  相似文献   

10.
燔针辩     
《素问·调经论》云:“……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燔针劫刺其下及与急者。病在骨,粹针药熨。”《灵枢·经筋篇》论十二经筋痹病,亦有“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等语。说明古代在治疗筋骨寒痹时,具有燔针、粹针二种治法。但古今针灸医籍,对燔、粹二针的解释,互有出入,不够一致。归纳起来,不外,1)认为九针的中大针即燔斜或火针(《医宗金鑑》、《针灸大成》、《针灸摘英集》、《针灸集成》、上海中医学院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关节炎,蒙医称“关节黄水病”主要是由于血“希日”热和“巴达干”“郝依”的寒引起的综合性反应,应用火针,温针治疗该病,在蒙医《四部医典》中有着广泛的记载,《四部医典》曰:“可施火疗法之疾症,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  电热针是根据经络学说和针灸“淬刺”(火针)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电子技术而研制成的一种针灸仪器,根据电热针温度可调的特点,按其温度由低到高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可将电热针模拟为火针,温针,暖针的不同功能,笔者根据蒙医理论结合电热针这一特性,应用电热针模拟“火针”“温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  相似文献   

12.
“九针”最早记载于 2 0 0 0多年前的《内经》,是中医最古老的九种不同的治疗工具。令人遗憾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除毫针外 ,九针中的其他针具鲜为人所应用 ,渐至失传。80年代初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经过挖掘、整理、改制、提高 ,从而创制了“新九针”。新九针针具由针 ,磁圆梅针、针、锋勾针 (含三棱针 )、铍针、圆利针、毫针、火针、梅花针组成 ,其中火针又包括细火针、中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新九针”的出现 ,既大大丰富了针刺工具的种类 ,又拓宽了针灸治病的范围 ,提高了疗效。本文旨在通过介绍新九针针具…  相似文献   

13.
火针治疗皮外科疾患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岩  周震 《天津中医药》2003,20(2):40-41
火针疗法是指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 ,采用特定的手法 ,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 ,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 ,源远流长 ,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九针中之大针 ,笔者曾考证为火针的误书 ,此不赘 ) ,又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 ,使之更加完善 ,成为针灸学中的一朵奇葩。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已经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火针疗法 ,并且谈到在皮肤科及外科的应用 ,如 :“破痈坚积结瘤等 ,皆以火针猛热可用。”“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 ,宜用火针 ,以外发其邪。”本书中总结了火针的行气与发散的两大功效 ,把…  相似文献   

14.
<正>黄褐斑,中医称为"肝斑",对称而呈蝴蝶状,俗称"蝴蝶斑"。亦称"面尘""黧黑斑",发于孕妇称"妊娠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面部损美性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与妊娠、内分泌、口服避孕药、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等因素有关。火针古代称之为"大针""燔针""焠针""白针"等。火针疗法称之为"焠刺",是将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采用一定手法,刺入身体的特定腧穴或部位,以达到祛除疾病目的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传统火针发源于《黄帝内经》,经后世医家传承与发展,演变出现代各型火针针具,而火针针具的改良与创新直接推动了各时期火针疗法的发展。笔者从传统和当代两个视角,总结了火针疗法的发展概况,对传统火针和当代火针针具的特性与用途、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作出分析,为临床辨证使用火针疗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针灸上工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74-1377
"针灸上工"之说《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指出针灸治病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必须结合科学的诊疗思路,用以指导选穴方法、针具选择、具体操作的各个重要环节,则"能参合而行之者",才可以称之为针灸上工。  相似文献   

17.
正火针古称其为燔针、焠刺、烧针、白针、煨针等,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第1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经过各代医家的不断改善、提高,沿用至今。《针灸聚英》载:"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故火针对于皮肤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代研究证实,火针疗法的热效应能改善微循环,热力可通过皮肤神经调节,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质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因此广泛运用于皮肤科的治疗。现收集近5年来火针作用于皮肤科的有关  相似文献   

18.
针灸淬刺法治疗皮肤赘生物冷玉琴,武秀萍关键词皮肤赘生物,淬刺法淬刺是将针用火烧赤刺之,又称之为火针,可用以治疗60余种疾病。我们用针灸淬刺法治疗皮肤赘生物等方面的疾患149例,318个皮肤赘生物及色素痣。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4...  相似文献   

19.
虽然火针可以治疗皮肤病,但《针灸聚英》提出火针"面上忌之",所以至今采用火针治疗面部疾患的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运用火针治疗面部痤疮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追溯火针的文献及分析面部的组织结构,笔者认为面部痤疮可火针治疗,现就相关问题分析如下。1火针治疗病症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了火针疗法,火针被称为"燔针""埠针",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运用,对皮肤科、外科、神经科、骨科等科许多病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