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全国“九五”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计划要求,1998年我们对唐山市管辖的区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进行了监测,4月份对滦县古马庄乡曹北店和汉沽农场汉丰镇皂店村,11月初对滦县雷庄乡曹庄村和滦南县奔城镇周官寨进行鼠密度、鼠类种群及携带汉坦...  相似文献   

2.
天水市是甘肃省最早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疫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监测与防制 ,现疫情已趋于平稳。为贯彻《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 ( 2 0 0 2~ 2 0 0 5 )》 ,进一步加强HFRS防制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 0 0 2年我市对两个疫区进行了鼠间疫情监测。1 宿主动物监测 对北道区和清水县两个疫区进行鼠种构成、种群分布、密度和带病毒状况的监测。在清水县的百家乡、草川乡共布放 115 0夹次 ,捕鼠 4种 41只 ,鼠密度为 3 .5 7% ;其中居民区布夹 60 0夹次 ,捕鼠 2 5只 ,密度为 4.17% ,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占室内构成的 5 2 .0 0 %…  相似文献   

3.
舟山市 1985年 4月首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 ,截止 2 0 0 0年 11月 ,已报告本病 2 91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 )。为摸清舟山市HFRS的流行特征 ,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 ,对舟山市 1985~ 2 0 0 0年HFRS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疫情资料  1985~ 2 0 0 0年HFRS疫情资料来源于舟山市卫生防疫站疫情年报表。1 2 鼠情监测 从 1985年开始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设固定和流动监测点 ,在室内 (笼 )、室外 (夹 )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将捕获的活鼠单体入袋 ,取鼠肺低温保存。鼠肺用冷冻切片机制备 ,用OLmp…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于 1986年发现首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后疫情逐渐上升 ,1998年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发病水平。为了解我市HFRS宿主动物感染情况 ,于1998~ 2 0 0 2年对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1 监测内容及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 ,每年选 4个县为监测点 ,在春秋季节对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带病毒率进行监测 ,每个监测点每次室内布夹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3 0 0夹次 ,同时收集其他方法捕获的老鼠 ,剖取鼠肺 ,用荧光免疫法查HFRS抗原。2 结果与讨论 2 .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  1998~ 2 0…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我县重点防治传染病 ,为了追踪观察出血热疫源地类型变化以及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按照卫生部 (2 0 0 2~ 2 0 0 5年 )监测方案要求 ,结合本县实际 ,我县继续对人间疫情、鼠间疫情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人间疫情监测 收集本县各乡镇每个月HFRS发病数、病死数及人口资料等计算发病率。采集每位病人血清和采集部分健康人群血清作IgG抗体检测。2 鼠间疫情监测 按照监测方案 ,每月在城关镇地域或平桥镇地域调查点进行鼠类密度及种群调查和带病毒率调查。3 检测方法 病人或疑似病人和健康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十堰城区四害 (鼠 ,蚊、蝇、蟑螂 )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 ,为除四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0 0 1年依照全省规定的方案分别定期用鼠夹、吸蚊管 ,诱蝇笼、粘蟑盒进行监测 ,鉴别种群并分析全年消长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法与步骤1.1 监测地点 城区按东、西、南、北、中各设 1个鼠、蚊、蟑螂密度监测点 ,蝇密度监测在城区的 ,城、乡各设 1个监测点。1.2 监测频率 蚊、蝇、蟑螂密度 4~ 11月每月监测 1次 ,鼠密度 1~ 12月每月监测 1次。1.3 监测方法1.3.1 鼠密度监测用夹夜法 ,晚放晨收。捕捉的老鼠需鉴定鼠种 …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阜阳市监测点 1 991 2 0 0 0年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 ,为有针对性地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人间疫情及鼠间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 0年间共发病 1 51 96例 ,年平均发病率 1 0 .2 5/1 0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 ;平均病死率 2 .34 % ;发病季节曲线低谷 (57月 )有抬高趋势 (P <0 .0 1 ) ;野外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 (77.1 7% ) ,鼠密度为 1 2 .67% ,带毒率为 7.46 %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 (53 .1 3 % ) ,鼠密度为 8.63 % ,带毒率为 9.56 %。结论 流行强度、疫情的地区季节分布发生的变化表明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密切注意流行动态及鼠密度和带毒率的变化 ,以指导防制规划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清水县于 1999年开始连续发现多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 ,从而成为我市HFRS新的疫区。为了解新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群、密度及其带病毒情况 ,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分析疫区类型及演变趋势 ,制定控制措施 ,2 0 0 2年上半年我们对清水县百家乡、草川乡 2个监测点进行了鼠间疫情监测。1 材料和方法 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调查 ,室内不少于 10 0夹次 ,野外不少于 2 0 0夹次 ,同时采集捕获鼠肺标本冷冻切片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 (HV)抗原。羊抗人IgG免疫荧光血清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HFRS阳性血清自备 ,IgG抗体滴度≥ …  相似文献   

9.
为摸清唐山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 (HFRS)的宿主动物情况 ,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 ,自 1984年以来历经近 2 0年时间 ,在全市范围进行了HFRS宿主动物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每点于当年 3~ 4月和 10~ 11月 ,在室内和野外 (距村 1km以外 )分别用 2号踏板铁夹做鼠密度调查 ,然后再随意捕获 ,油炸饼作诱饵 ,采用夹夜法。室内每间房 (12~15m2 )布 1夹 ,每次不少于 2 0 0夹次 ;野外夹距 5m ,行距 5 0m ,每次不少于 2 0 0夹次。将捕获鼠带回实验室 ,分类编号 ,无菌剖肺 ,冰冻切片 ,用免疫荧光法检查汉滩病毒 (HV )抗原。2 结果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大榭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构成及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以鼠夹(夹夜法)和鼠笼捕捉鼠形动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分别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抗体和鼠疫F1抗体检测;按国标GB4798.4-2003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检测.结果 捕获鼠130只,分别隶属2目2科4属7种.鼠密度全年平均为0.44%,鼠密度最高为6月,密度为1.63%.臭鼩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群.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阳性率为1.54%,抗体阳性率8.69%,鼠疫F1抗体监测全部阴性,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率为2.60%.结论 初步掌握了大榭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构成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携带情况,为加强鼠形动物监测及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掌握宁波北仑口岸鼠类密度、季节消长、种群构成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和鼠疫感染状况。[方法]于2002年7月~2003年6月进行了为期1年的本底调查。选取合适的调查点,以鼠夹(夹夜法)和鼠笼捕捉鼠类,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分别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抗原、抗体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捕获鼠类共计565只,分别隶属2目3科6属9种。北仑口岸全年平均鼠密度为2.11%,有2个增长高峰(2月和7月),社鼠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拟家鼠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抗原阳性率为5.07%;抗体阳性率13.51%;鼠疫F1抗体监测全部阴性。[结论]应定期开展系统性的鼠类本底调查,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鼠疫的监测,并根据口岸鼠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钱桥乡不同生境鼠情监测上海市奉贤县钱桥乡卫生院201407朱文虎开展鼠情监测有助于了解当地鼠类种群构成、密度、高峰期,对制订和实施灭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1993年我们在上海市奉贤县钱桥乡出血热发病村进行了全年鼠情监测,现将结果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昌平区鼠密度变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依据,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于2002-2006年连续对辖区内的居民住宅及周围环境的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中型铁板夹,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诱饵为油饼,市售。1.2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在昌平区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37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2个村(居委会)作为监测点,每月监测1个。室内每15m2布放1夹,室外每5m布放1夹,间距20~25m,晚布晨收,连布3d。每次不少于300夹次。2结果与讨论2.1鼠密度及鼠种组成2002-2006年共捕鼠204只…  相似文献   

14.
遵义县是贵州省最早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地区 ,多年来一直属姬鼠型高发疫区 ,疫情受黑线姬鼠密度及其携带汉坦病毒 (HV)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该县HFRS人间流行规律与鼠间疫情变化的关系 ,1996~ 2 0 0 0年选择遵义县后坝乡作逐月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鼠间疫情监测 每月上、中旬用夹夜法测鼠密度 ,耕作区和住宅区分别布放 2 0 0和 10 0夹次 ,鼠种鉴定按文献〔1〕 ;同时取鼠肺和血 (滤纸吸取 )检测HV抗原和抗体。1.2 人间疫情资料 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遵义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提供。1.3 试剂 …  相似文献   

15.
平凉地区1990~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通过多途径传染给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探讨其HFRS流行规律 ,并为防制提供依据 ,笔者就平凉地区 1990~ 2 0 0 1年HFRS流行趋势和特征作一总结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平凉地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鼠间检测资料来源于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0 0 0年对庄浪县和华亭县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 ,用夹液法捕鼠测鼠密度 ,由专业人员晚放晨收 ,室内 10 0夹 /d ,室外 30 0夹 /d。现场取鼠肺液氮保存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病毒抗原。人口资料来源于地区统计处。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出血热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①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国标(GB/15996-1995)应用IgM捕获ELISA法检测EHF(流行性出血热)IgM抗体.②鼠密度:采用夜夹法对野外、居民区的鼠种类、密度进行监测,并监测其EHF抗原、抗体的携带情况.结果①人间监测:2003年发病率为13.36/10万,死亡率为0.16/10万.与2002年相比(20.03/10万)发病率下降33.3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50岁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0.39.大高峰集中在11月份(35.23%).②鼠密度监测:平均密度3.23%,野外、室内分别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③鼠带毒率监测:在鼠类动物中未检出EHF抗原及抗体.结论根据流行特征、鼠密度、鼠带毒、EHF发病情况等,某地区EHF发病由姬鼠型向混合型转化,经过灭鼠、出血热疫苗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科学灭鼠控制出血热发病霍邱卫生防疫站(237400)魏强刘明宋明宇许中安陈家新丁广修我县是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稳定的老疫区,1991年因特大洪涝灾害,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鼠密度和出血热发病持续增高,据姜家湖乡临闸村监测,室内鼠密度达10.0%,室...  相似文献   

18.
费县属沂蒙山区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 (简称出血热 )疫情不断变化 ,疫区类型不断发生演变 ,为了解出血热流行特征和规律 ,评价防治效果 ,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析了1 975 - 2 0 0 0年费县出血热疫情资料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各监测点调查监测资料及全县疫情报告资料。1 .2 宿主动物病原体检测 各监测点每季度 1次 3~ 5夜用鼠夹法 ,定期在室内外捕鼠 ,鉴定鼠种 ,计算鼠密度 ,检测鼠带毒率。1 .3 血清学检测 无菌采集各医院临床诊断病例和可疑发热病人 ,抽样检测血清抗体。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与鼠带毒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进行监测,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χ2检验方法对2008—2016年锦州市人间和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率与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08—2016年锦州市共确诊1 053例HFRS患者,年平均发病率为3.75/10万。室内和野外平均鼠密度分别为4.15%和3.51%,各年之间鼠密度存在极为显著差异(F=14.900,P0.01);而带毒率分别为7.79%和2.77%,差异极为显著(χ~2=33.614,P0.01)。鼠带毒指数和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锦州市HFRS疫源地普遍存在,鼠密度及带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群发病,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0.
鼠类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重要传播媒介[1],近年丹东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病例一直居高不下,为了进一步掌握丹东市的鼠类种群分布、密度,为防治出血热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于2010年对丹东地区的鼠密度进行了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