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献血心理与献血不良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各种献血心理和献血反应的关系,从而保证良好的献血心理,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采取问卷形式650名不同献血心理的献血者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奉献、体检、储蓄三种心理分别做统计学处理,显示有显著性差异。奉献心理与体检心理的统计X^2=9.25,P≤0.01,奉献心理与储蓄心理的统计X^2=5.61,P≤0.05。结论 奉献心理出现的献血反应远比其他献血心理少。  相似文献   

2.
泰安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情况,确定低危人群,确保输血安全。方法2003-2004年泰安市无偿献血者45679人,应用ELISA法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进行分组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泰安市无偿献血者梅毒的阳性率为0.18%,2003—2004年阳性率0.19%、0.23%(X^2=0.3601,P〉0.05);男性阳性率为0.19%,士性阳性率为0.17%,差异无显著性(x^2=0.3407,P〉0.05);初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23%、多次献血者阳性率为0.05%,差异存在显著性(x^2=17.1462,P〈0.001);街头献血者阳性率为0.35%、集体献血者阳性率为0.05%,差异存在显著性(x^2=55.7454,P〈0.001);18—30岁、31—40岁、41-55岁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0.05%、0.49%、0.04%,差异存在显著性(x^2=89.8314,P〈0.001);学生和军人阳性率为0.02%、其他人群阳性率为0.42%,差异存在显著性(x^2=100,2298,P〈0.001)。结论多次献血者或学生、现役军人是安全输血的低危人群,应作为主要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统计分析邯郸市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以便采取措施保障采供血安全。方法对邯郸市2009—2012年277724名献血者进行梅毒ELISA方法检测,行Epidata3.0双录入数据,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卡方趋势检验,比较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结果2009—2012年邯郸市献血者梅毒检测总阳性率为0.232%;2009年低于2010、2011、2012年(P〈0.05);2010、2011、2012年之间梅毒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X^2=21.703,P〈0.05)。献血者梅毒感染率有随年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X^2=60.446,P〈0.05)。结论献血宣传工作应侧重科学性和规范性,应注重对献血者血液安全高危行为的征询,同时注重科学输血,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4.
赵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20-1322
目的:探讨献血者意愿和血站的献血服务,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5年3月—8月对来我站献血者的基本情况、献血经历、献血者意愿、获取献血知识的信息来源、献血服务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共抽取2860献血者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2759份有效问卷。献血者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月收入(元)、献血次数的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奉献爱心”是献血者最主要的意愿。获取献血知识信息来源主要是“广播电视”。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献血意愿、服务态度和采血环境是影响献血者的主要原因。结论献血者性别和献血意愿是影响献血的主要原因,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采血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Up)感染的血清阳性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监控HD在献血不同人群中感染变化规律,为优化献血人群作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抽取2010年6-9月南昌地区不同献血种类(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633人(男377人,女256人)。采取统一调查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方式,采用ELLSA检测血清中Hp-IgG抗体,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结果献血人群总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为48.66%(308/633)。男女之间、不同ABO血型间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况、体重指数、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间的H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p感染相关的凶素分别为共同居住人数(OR=1.394,X^2=4.675,P=0.031),就餐规律性(OR=0.650,X^2=10.902,P=0.001)、吸炯(OR=0.631,X^2=6.432,P=0.011)、机采血小板献血者(OR=0.731.X^2=9.205,P=0.002)和AB血型(OR=0.512,X^2=3.995,P=0.046)。结论南昌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Hp感染血清阳性率;Hp感染与同居住人数多少、是否吸炯、就餐规律性等相关联:AB型血相比A型、B型和0型不易感染Hp;机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中Hp感染率较低;Hp阳性率在献血人群中的情况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埘于完善献血标准、对了解南昌地区的献血队伍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横膈动度对透X线性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追查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取出的透x线性支气管异物213例,抽取资料完整的比例,采用横膈活动度与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纵膈摆动对比研究。结果患侧横膈动度减弱发生率高于后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X^2=7.76,P〈0.01;X^2=91.9,P〈0.05;X^2=135.9,P〈〈0.05;X^2=37.2,P〈〈0.005)。站论透X线性支气管异物,透视下观察横膈动度优于其他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STD患者及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421例STD患者、84例性乱者和185例性病伴侣进行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结果 STD患者、性乱者和性病伴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42.28%、35.71%和40.0%.与健康人群(13.4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6.61,19.44,38.16,P〈0.005);前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25,0.28,0.45,P〉0.05)。Uu感染率(15.22%)与Mh(5.22%)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37.61,P〈0.005)。男性Uu和Mh感染率(分别为8.57%、2.08%)与女性(分别为23.61%、9.18%)比较,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29.82,17.36,P〈0.005)。Uu和Mh混合感染率(20.43%)明显高于Uu(15.22%)或Mh(5.22%)的单独感染(X^2=6.41,71.45,P值分别为P〈0.05,P〈0.005)。结论 Uu和Mh在STD患者、性乱者和性病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在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周琳  吴玲 《中华医护杂志》2007,4(7):621-622
目的 探讨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总结献血护理中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沟通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将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 将240例无偿献血者分为A、B两组各120例,A组为试验组,BN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对其再次献血的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0.83%,B组为6.67%,p〈0.05(u=2.381)。再次献血比率A组为81.67%,B组为65.83%,A组显著高于BNp〈O.01(u=2.789)。结论 合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无偿献血者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化无偿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营加来农场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A检测。结果:检测学生2692人,HBsAg阳性139人,感染率5.16%,不同单位学生的HBsAg感染率在2.06~13.24%之间,三个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农场中心学校的学生,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35,P〈0.00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6.61%和3.64%,男性高于女性,(X^2=12.08,P〈0.005),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X^2=25.26,P〈0.005);中学生感染率10.15%高于平均水平的5.16%,且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对学生乙肝的免疫水平和HBsAg携带率进行监测,推广乙肝疫苗的使用,加强免疫,降低HBsAg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海口垦区中小学生HBsAg携带及贫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口垦区中小学生乙肝及贫血状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b: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HBsAg检测用ELISA法。结果检测25479名学生,贫血学生5848人,平均贫血率22.95%,各年份学生贫血率在15.90%-31.80%之间,学生贫血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极显著性(X^2=499.91,P〈0.01),各年龄组之间贫血率差距有显著性(1996年X^2=8.88,P〈0.05;2000年X^2=174.69,P〈0.01),男女学生贫血率差异有显著性(1996年X^2=5.15,P〈0.05;2000年X^2=5.14,P〈0.05)。学生HBsAg携带2271人,平均携带率为8.91%,各年份学生HBsAg携带率为6.41%.11.50%之间,学生HBsAg携带率逐年下降。并亦有极显著性(X^2=118.78,P〈0.01),各年龄组之间HBsAg携带率亦有极显著性(1996年X^2=34.96,P〈0.01;2000年X^2=49.63,P〈0.01),男女学生HBsAg携带率为13岁组和16岁组差异有显著性(X^2=3.75,P〈0.05;X^2=4.50,P〈0.05),其他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海口垦区学生携带HBsAg和贫血现象仍是严重的,应加强监测,促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临床献血中各种不良反应诱因采取恰当的个体化护理措施来预防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方法:设置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随机挑选200例首次无偿献血者。研究组则根据献血者的现状,做好献血前的心理分析,针对个体化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减少首次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结果:收集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组在献血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在首次无偿献血群体中实施个体化护理,减少了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平静接受献血;促进献血者再次献血;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献血反应与环境设施的关系,探讨降低献血反应的对策。方法本血站2005~2008年间的献血者64748人,按采血场所及献血体位分组,由于环境舒适度存在差异及献血体位不同。结果不同采血场所献血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P〈0.01),不同献血体位献血反应发生率经并。检验(P〈0.01),两组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境舒适度好,配备采血床,半卧位献血,献血反应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麦充志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16-1617
目的为掌握茂名市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市属92间托幼机构进行随机调查。结果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5.65%,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为73.93%。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城中村及小型托幼机构较低,与城区及大中型托幼机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5,P〈0.005;X^2=247.2,P〈0.005)。托幼机构食品卫生状况总体欠佳,37_生设施配备不全,尤其是小型托幼机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卫生状况合格率偏低,城区好于城中村,大型好于小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P〈0.001;X^2=19.96,P〈0.005)。存在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结论应全面加强对托幼机构的监管、培训、监测,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5.
杨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03-1104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与396例同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渍疡(25.00%)、胃癌(12.50%)比中青年组多见(X^2=12.51,P〈0.005 X^2=7.05,P〈0.01):十二指肠球部渍疡(22.91%)比中青年组少见X^2=21.32,P〈0.005)。诱因中老年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25.00%)比中青年组多(X^2=21.92,P〈0.005);老年组并存疾病多(58.33%)(X^2=39.31,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15.62%)X^2=48.46,P〈0.005)。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胃癌多见,应及时内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警惕胃溃疡恶变,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口服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常见诱因,老年人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予预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掌握再次或多次献血者HBsAg、梅毒感染状况。方法HBsAg、梅毒抗体初筛采用金标法;HBsAg复检采用ELISA法,梅毒复检分别采用TRUST法和ELISA法。结果2971名再次或多次献&#183;血者HBsAg、梅毒抗体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10%和0.17%:与首次献血者比较,HBsAg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初筛合格再次或多次献血者中,HBsAg、梅毒抗体复检阳性率分别为0.03%和0.00%。结论在本地区有既往献血史资料信息,认真做好身份的识别和确认,献血间隔时间在2年之内的再次或多次献血者,再进行HBsAg、梅毒抗体初筛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首次机采献血者的护理方法,减少献血反应,提升满意度,增加二次献血的可能。方法以本血站实施综合性护理前的2013年1-6月首次献机采献血者30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后的2013年7-12月份的首次机采献血者249例作为综合组,均统计献血记录中的献血反应情况,并以献血后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护理组总献血反应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4.6%的反应率(P 〈0.05);综合护理组献血后满意率98.4%,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9%满意率(P 〈0.01)。结论综合护理可减少首次机采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提升满意度,提高二次献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韶关市无偿献血者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调查其再次献血的情况。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韶关市15 000名无偿献血者为本文分析资料。对15 00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分析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及其再次献血的状况。结果:15 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出现不愉快献血有213名,不愉快献血率为1.42%。213名无偿献血者的不愉快献血原因中,献血反应(49.30%)为主要原因,其次是服务态度(27.70%)、护理水平(13.15%),环境条件占比最少(9.86%)。213名不愉快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仅有1名再次献血者,再次献血率为0.47%。结论:韶关市无偿献血者出现不愉快献血的原因主要包含献血反应、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环境条件。需要对无偿献血者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而降低无偿献血者的不愉快献血率,促使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真菌感染的人群易感性,以便对可控因素进行控制。方法:阅录1996年~2003年间出院诊断明确呼吸道真菌感染者832例病历资料和同期住院病人统计报表,针对不同状况计算其患病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呼吸道真菌感染患病率(‰)男:女=11.2:4.5,X^2=138.9,P〈0.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男性较女性易患真菌感染;年龄增大,真菌感染率亦随之增大,特别是≥61岁组患病率高达33.5‰,占全部病例的78.6%,P〈0、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老年人有较大易感性;汉族:彝族:其他民族=8、4:5.7:7.5,P〈0.05,民族之间也有差异,汉族略高;干部:工人:农民:其他=21.8:6.0:2.3:2.4,P〈0.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易感性干部〉工人〉农民和其他职业;城市:农村=10,7:2.5,城市明显高于农村,P〈0.005。结论:男性、老龄、汉族、干部职业、城市居住等,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人群易感因素。对高危人群,尤其是疑似患者,应尽早做呼吸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一旦真菌检查阳性,务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姬秀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223-223
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服务,降低献血反应率。方法:针对献血者年龄、职业和文化等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整个过程。结果:2005~2006年9545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4.5%,2007年运用心理护理后5632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2.2%,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忧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使献血反应率降低,提高了献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