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筛选鸦胆子油脂质体(BJOL)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采用薄膜 分散法制备鸦胆子油脂质体,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分离法对其回收率和包封率进行测定;电子显微镜观察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形态;透射电镜研究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微电泳仪测定了所制得的鸦胆子油脂质体的Zeta电位;分光光度计测定脂质体的吸光度变化.结果鸦胆子油脂质体的包封率和回收率分别为93.53%和95.38%;脂质体大多为多室脂质体,形态圆整,双分子膜呈指纹状螺纹结构;平均粒径为129.7780 nm;Zeta电位值为-23.723 9 mv.结论薄膜 分散法制备鸦胆子油脂质体工艺可行,同时具有重现性好,包封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紫杉醇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RP-HPLC 法,LiChrospher 100反相 C_(18)(250 mm×4.6mm,5μm)色谱柱,乙睛-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27 nm,柱温为室温。利用混合有机溶剂对紫杉醇脂质体进行破坏,直接用 HPLC 法确定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低速和超速离心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游离药物,确定脂质体中紫杉醇的包封率。结果:在脂质体平均粒径不到200 nm 的条件下,通过离心法可以将游离紫杉醇与脂质体完全分离。紫杉醇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04~1.0μg·mL~(-1);研究了负电荷对紫杉醇脂质体的作用,发现1%的磷脂酰丝氨酸(PS)能够提高紫杉醇的含量到(23.6±1.0)μg·mg~(-1),提高紫杉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到(86.0±1.8)%。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紫杉醇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钙黄绿素为小分子水溶性荧光探针,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50~200 nm的胆盐脂质体(含甘氨胆酸钠,SGC-Lip)和普通脂质体(含胆固醇,CH-Lip)。通过比较两种脂质体在生理范围内的pH、渗透压、胆盐溶液环境中药物的泄漏率,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的变化来考察胆盐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和胆盐浓度是影响脂质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渗透压对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小。SGC-Lip在pH 1.2、2.0及低浓度牛黄胆酸钠(<5 mmol/L)溶液中比CH-Lip更稳定。SGC-Lip在不同溶液中粒径和PDI无显著改变,提示胆盐对脂质膜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膜的溶蚀形成孔道,而不是使脂质体完全破裂。  相似文献   

4.
脂质体、修饰脂质体与改良脂质体给药系统及其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彬 《中国药师》2005,8(5):374-378
1脂质体 脂质体(liposomes)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vesicles),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类脂质双分子层厚度约4 nm.  相似文献   

5.
陆彬 《中国药师》2005,8(5):374-377
脂质体(liposomes)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囊泡(vesicles),也有人称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类脂质双分子层厚度约4nm。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制备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即普通脂质体、乙醇脂质体、丙二醇脂质体,筛选及优化制备工艺,并初步考察其稳定性。方法: 以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注入法制备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在相同的处方组成下,考察水化时间、水浴温度、旋转速度等因素对普通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醇水比例、搅拌速度、过膜方式等因素对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及平均粒径的变化为指标,分别于第0,1,15,30天取样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60 min,水浴温度50℃,旋转速度200 r·min-1。注入法制备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水比例1∶〖KG-*2〗2,搅拌速度1 000 r·min-1,先0.45 μm后0.22 μm微孔滤膜的过膜方式。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3种脂质体均为封闭的单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普通脂质体平均粒径(1 016.2±135.6) nm,乙醇脂质体平均粒径(578.7±89.2) nm,丙二醇脂质体平均粒径(351.4±53.8)nm。3种脂质体在30 d的观察期内都不稳定,放置15 d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结论:优化的最佳工艺制得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粒径均为微纳米级,但稳定性较差,宜临用前配制。  相似文献   

7.
逆相蒸发法(REV)是制备单层脂质体的方法,有较高的包裹率。近年来,改良的REV可获得两种多层脂质体:MLV-REV脂粒和SPLV脂粒。MLV-REV脂粒的包裹率近65%,SPLV脂粒的包裹率为35~40%。本文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MLV-REV法的包裹率,并探讨其脂粒结构特征,与SPLV法制成的多层脂粒进行比较。 Small等曾比较平面双分子层包裹的水容积和脂质体包裹的水容积,以此来阐明脂质体的结构。作者用X-线衍射测量,表明MLV-REV和SPLV脂粒中的长空间(long spacing)与平面双分子层的长空间相似。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盐酸利多卡因多囊脂质体,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利多卡因多囊脂质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外观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检测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盐酸利多卡因多囊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圆整、规则,粒径分布在300~700nm及1~6μm两区域,包封率为(27.10±0.66)%。多囊脂质体在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4h的累积释药百分率为(92.7±3.6)%。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多囊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9.
HB-Ⅰa冻干脂质体粒径及其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降温速率、保护剂种类与浓度、复溶溶液对HB-Ⅰa冻干脂质体粒径的影响.由逆相蒸发法制得的HB-Ⅰa脂质体大多为大单室和多室脂质体,粒径主要分布在1~10μm之间.约20K/min的降温速率对HB-Ⅰa脂质体冻干较为有利;蔗糖的保护效果较优,甘露醇次之,PVP和甘氨酸相对较差,蔗糖和甘氨酸组成的二元保护剂保护效果较蔗糖更好;缓冲溶液较纯水或蔗糖溶液的复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1965年,英国学Bangham将磷脂分散在水中,然后用电镜观察,发现磷脂自发形成多层囊泡,每层均为类似生物膜结构的脂质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纳米。后来,将这种小囊泡称为脂质体。1971年,英国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即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目的是把药物(包括基因药物)导入靶细胞中。脂质体DDS能够改变所载药物的体内过程,在某些条件下,能够显提高所运载药物的效能,同时显减轻其不良反应。目前,脂质体主要用于运载下列药物:抗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真菌药物、多肽及酶类药物、疫苗、免疫诊断药物和核酸类药物。脂质体DDS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透皮吸收、静脉注射和吸入给药。脂质体的粒度分布在30纳米-几个微米,具有囊中有囊的洋葱状结构,囊与囊之间充满了水相。通过改变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满足各种要求(如粒度、电荷和膜通透性等)的脂质体DD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盐酸多西环素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薄膜-振荡分散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脂质体,再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脂质体凝胶剂。比较了制品及普通凝胶剂对离体鼠皮的经皮渗透作用。结果表明,制品平均粒径为200~300nm,包封率为80.1%。体外透皮实验中,脂质体凝胶剂24h的药物浓度为156,7μg/ml,明显高于普通凝胶剂(83.3μg/m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评价脂质体的粒径和结构,鱼精蛋白凝聚法分离脂质体。选用Hypersil BDS C18(150mm×4.6mm,5.0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mL·L-1磷酸(20∶80);检测波长:345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测定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结果在所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辅料及溶剂对测定无干扰,黄藤素在0.84~25.2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0%,精密度RSD值小于2%。结论 HPLC法可用于测定黄藤素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表征叶酸受体介导pH敏感型分子靶向阿霉素脂质体,建立RP-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的粒径;采用液相色谱法开展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与验证。选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1.23%醋酸钠水溶液(用冰醋酸调pH至3.3)-甲醇(55∶45),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3 nm,柱温30℃。结果:自制的新型脂质体粒径(120±20)nm(PDI<0.200),包封率不小于91.0%。建立的RP-HPLC法中,自制脂质体的辅料对主峰无干扰,且各杂质峰与主成分峰均能达到基线分离,检测限为0.2 ng(S/N=3),定量限为1.0 ng(S/N=10),主成分的浓度在1.0~4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1)。结论:本文所建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灵敏,耐用性好,适于本脂质体中阿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定荧光标记6-羧基荧光素(CF),比较包裹在中性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胆固醇(分子比1∶1)和负电荷DMPC/胆固醇/联十六烷基磷酸酯(DCP)(分子比1∶1∶0.2)脂质体中水相标记物的肺生物利用度。脂质体采用薄膜法制备,以0.25mol/L CF水溶液水化,再用超声波将多层脂质体分散制成以上两种脂质体,用凝胶层析和超滤除去未包裹的CF,平均粒径分别  相似文献   

15.
脂质体分为单室脂质体(small unilamellar vesicle,SUV)、多室脂质体(multilamellar vesicle,MLV)和大单室脂质体(large unilamellar vesicle,LUV)三种类型。其制法有薄膜法、超声波处理法、表面活性剂除去法、乙醇注入法、乙醚蒸发法、逆相蒸发法和用Ca~(2+)融合法等。用天然磷脂制成的脂质体其寿命短,尤其与活细胞相互作用时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并进行其相关性质研究。方法利用逆相蒸发制备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脂质体中帕珠沙星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固定相:Waters Atlanti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含四丁基溴化铵0.05 mol·L~(-1),用磷酸调节pH值至3.43)的体积分数为10.2︰89.8;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1),并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激光散射法测定其粒径和表面电位;并考察柔性脂质体的变形性。结果所制备的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为多室脂质体;其平均粒径为(71.45±6.31)nm,Zeta-电位为(54.88±3.76)mV;平均包封率为(26.58±5.24)%,平均载药量(含量)为2.11 mg·mL~(-1);研究证实了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具有高度的变形性。结论帕珠沙星柔性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稳定性和变形性高,可能成为透皮转运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7.
李翔  张婧  王东凯  潘卫三 《药学学报》2012,(9):1219-1226
以合成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叶酸-聚乙二醇-聚胆固醇氰基丙烯酸脂(FA-PEG-PCHL)为靶向长循环膜修饰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FA-PEG-PCHL修饰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FA-PDCT-L),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优处方,并通过FT-IR、1H NMR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确证;采用超滤法、透射电镜、粒径zeta电位测定仪以及荧光偏振法等考察FA-PDCT-L理化性质。结果显示,所制备FA-PDCT-L呈球形或类球形,粒径在111.6~126.9 nm内,zeta电位在6.54~14.13 mV内,包封率可达97.8%,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FA-PEG-PCHL可以降低脂质双分子膜的流动性,膜流动性与FA-PEG-PCHL中PEG分子量呈正相关。FA-PDCT-L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无突释现象,随着PEG分子量的降低,24 h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1.1%、27.2%及19.5%,且稳定性良好。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叶酸受体靶向的长循环膜修饰脂质体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的荧光标记克百威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分散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种球进行优选,通过均匀设计对多步溶胀法制备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进行优化。结果聚苯乙烯种球粒径在1.85μm左右,单分散指数(monodispersity index,MDI)为1.56%;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为6~8μm,MDI为2.5%~3.0%。最优合成条件为甲基丙烯酸用量:5.0 mmoL,温度:64℃,转速:300 r·min~(-1),微球吸附平衡时间:2 h,最大吸附量:76.717μmol·g~(-1)和106.411μmol·g~(-1)。结论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后制备的克百威分子印迹微球粒径均一,荧光性能稳定,适用于固相萃取前处理过程对吸附效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HPLC法测定β-榄香烯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β-榄香烯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测定的 HPLC 法。方法:采用 Diamonsil C_(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20μL。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50)柱分离脂质体中游离药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β-榄香烯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β-榄香烯浓度在5.0~60.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精密度试验的 RSD 为1.4%~4.2%(n=5),重复性试验的 RSD 为3.1%(n=5),平均回收率为101.8%(n=1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β-榄香烯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及稳定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和薄膜超声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和平均粒径;用离心加速实验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结果:5批黄芩苷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360±42)nm,包封率为(56.0±5.3)%.结论:实验结果提示逆相蒸发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及稳定性的黄芩苷脂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