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是非常原始的全能造血细胞 ,其定向分化、增殖及存活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目前鉴定的能作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刺激及抑制因子相当多 ,但仅几个细胞因子能单独发挥作用。干细胞的正性调控因子主要有 :IL - 3、IL - 6、SCF、IL - 1 1、SCPF、CM- CSF、STK- 1 ( FL K- 2 /FL T- 3L ,FL )等 ,其负性调控因子有 MIP1 - α、TGF- β、四肽 Ac SDKP、五肽 p EEPCK。但应注意的是 ,这些正性调控因子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比如 ,SCF、IL- 3及 GM- CSF主要是维持原始造血细胞的存活 ,却不能诱导其增殖 ,诱导增殖需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因子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因子(SCF)是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对骨髓功能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CF的理化性质,对造血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和在再障治疗中的潜在意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因子(SCF)是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对骨髓功能重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SCF的理化性质,对造血系统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和在再障活疗中的潜在意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与相关因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及成肌细胞分化的多向潜能,可在造血微环境形成、组织修复及基因治疗中得到应用。多种生长因子如TGF—β,IGF—I,BMP及FGF在MSC分化中发挥不同的促进作用并有协同性;MSC可分泌G—CSF,SCF,LIF,M—CSF,IL—6和IL—11等多种细胞因子支持造血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相关因子作用后的MSC将在基因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8-01期间及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1-01/2008-01期间与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调控因子相关的44篇文章显示: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调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一个庞大的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调控网络,其中特异分子和各种转录因子的最终表达量是决定胚胎干细胞是否分化的关键因素。当各种因子分泌量达到相互平衡状态时,胚胎干细胞维持自我更新,但是如果其中一个或几个因子的表达量发生改变时,就会促使胚胎干细胞向某一特定方向分化。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八聚体结合蛋白4、Nanog、SOX基因、白血病抑制因子等几条既平行又相互交错的通路所决定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干细胞可分化为肾脏组织固有细胞、修复损伤肾组织。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干细胞数目较少,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可提高外周血干细胞数目。目的:观察动员自身骨髓干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修复作用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影响,分析骨髓干细胞修复损伤肾脏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作处置;模型组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皮下注射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干细胞因子200μg/(kg·d)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0μ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正常大鼠皮下注射与治疗组相同的药物,连续5d。于术后5,10,17,24,31d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骨髓干细胞表面抗原标记CD34+细胞表达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联合应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能明显增加损伤肾组织骨髓干细胞的数量,减轻肾组织损伤程度。②骨髓干细胞能促进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及其靶基因产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增加是骨髓干细胞促进急性肾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之一。③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对缺氧诱导因子1α系统的表达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外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背景:Nanog、Oct4和Sox2通过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转录,对其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如何还不太清楚。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等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胶原酶和胰酶消化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TeSRTM1体系进行无滋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定量PCR比较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 mRNA表达量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标记Nanog、Oct4和Sox2,但Oct4主要表达在胞浆,且以Oct4B为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Nanog、Oct4A和Sox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胚胎干细胞,其mRNA表达量分别为胚胎干细胞的20%,0.3%,10%左右。通过了解两种细胞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差异,可为优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在成体干细胞表达起何种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长活性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探讨MSCs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行MSCs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期CML患者骨髓MSCs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别;实验组MSCs表达SCF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 CML患者骨髓MSCs异常表达SCF参与CML发病,对其检测有指导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是血细胞生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细胞因子,由于两者协同作用通过细胞内信息传导改变或阻断干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数量并抑制细胞凋亡,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联合利用两者动员小鼠外周血,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探讨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的条件.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BALB/C小鼠,4~6周龄,雄性,体质量15~2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动员后的BALB/C小鼠外周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克隆形成能力检测,并应用流式细胞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同时利用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糖DMEM培养液诱导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①从外周血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相似,并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细胞表达相关的抗原标记CD29和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标志CD34和CD45.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表达为阴性,波形蛋白为阳性.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表达为阳性.③P1、P3、P5 3代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不同,两两比较显示随着代数的增加,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21.32%,16.13%,9.63%,P<0.01).结论:经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中可以得到一定数量并且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在体外生长较活跃,并在特定培养液的诱导下可以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但细胞传代次数较低.  相似文献   

12.
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是目前已知作用于最早期造血细胞的因子之一,它最突出的生物学活性是协同多种已知的造血因子调控各系造血.SCF在临床上用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促进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造血机能的恢复,还可以促进向早期造血细胞中基因转染,提高基因转染效率.SCF的氨基酸序列在种系间高度保守,人和小鼠的同源性达83%[1],在种系特异性方面,SCF在各动物间均有交叉性,小鼠的SCF可刺激人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人的SCF只对人的造血细胞有作用,对小鼠的造血细胞则无效[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可溶性SCF具有天然SCF的生物学活性,甚至仅其膜外活性区的前面164aa即具有生物学活性[3].笔者应用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LipofectinTM介导将小鼠SCF基因转染人脐血细胞,经鉴定转染细胞的上清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物理治疗因子对干细胞调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化学性因子对干细胞调控机制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的热点.但许多研究证实物理因子刺激也可以干预干细胞的调控,使其向目的细胞定向分化及产生功能.目的:探讨某些物理因子对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就近10年国内外常用物理治疗因子对干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论文约102篇作一回顾,其中脉冲磁场刺激、经颅磁刺激、脉冲电(电针)刺激、超声波治疗、高压氧、力学刺激(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Low Frequency Impulse Electrotherapy, Ultrasonic Therapy, high pressure oxygen,various mechanical stress)的研究报告略多,认为这些物理因子可促进干细胞增殖分化,而运动训练及弱直流电刺激因子(treadmill training,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的研究报告甚少,可能受限于研究思路或手段,没有确切的共识或报告信息.结果与结论:物理因子作用于干细胞的机制比较复杂,其可能参与了包括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内的生物化学环境共同组成的细胞生长微环境,可能对细胞因子等生物化学信息提供补充或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现有研究表明,人与大鼠卵巢优势卵泡中的颗粒细胞具有表达干细胞特性的现象。目的:探讨干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大鼠卵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133,ABCG2/Bcrp1,Pou5f1/Oct-4的表达。卵泡穿刺法获取颗粒细胞,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SHR受体的表达以鉴定颗粒细胞的纯度。免疫组化法检测颗粒细胞 CD44, C-Kit 的表达情况, RT-PCR 检测卵巢组织与颗粒细胞 ABCG2/Bcrp1、Pou5f1/Oct-4、Nanog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法石蜡切片显示部分卵巢颗粒细胞CD34,CD133,ABCG2/Bcrp1,Pou5f1/Oct-4阳性表达,而Pou5f1/Oct-4蛋白的表达在卵泡发育的周期中逐步增多,并在黄体化的时候显著增强,形成白体后则消失,因而具有周期性表达的特点。卵泡穿刺法提取的原代颗粒细胞FSHR受体鉴定阳性率在95%以上。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以长梭形或菱形为主,部分细胞有聚集生长现象,且 CD44,C-Kit 阳性表达。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卵巢组织与体外培养的颗粒细胞均不表达 Nanog,卵巢低表达 Pou5f1/Oct-4,强烈表达ABCG2/Bcrp1,颗粒细胞微弱表达Pou5f1/Oct-4,而ABCG2/Bcrp1表达较强。以上结果显示大鼠卵巢中的部分颗粒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活性存在异常.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水平.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于2007-10/2008-08在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寻常型锹屑病的门诊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16-59岁;另取血液科骨穿后经筛选的正常骨髓20例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与银屑病患者匹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与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收集传了3代后又培养72 h的骨髓基质细胞及培养上清.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并用ELISA法榆测上清液中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骨髓基质细胞纯度在90%以上.银屑病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存在异常,提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BMSC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大鼠骨髓培养BMSC,用CD44、CD45和CD7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提取BMSCmRNA,RT-PCR检测BDNF和NGF表达,ELISA检测BMSC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含量。原代取材培养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干细胞,nestin染色鉴定。用不同比例的BMSC条件培养液培养神经干细胞24h后,热休克诱导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比率。结果 BMSC贴壁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CD44和CD71阳性表达.CD45阴性表达。BMSC表达BDNF和NGFmRNA,BMSC培养液中含有BDNF和NGF;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BDNF和NGF的浓度增加。BMSC条件培养液可以减少热休克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凋亡比率.并且BMSC条件培养液浓度高者有更好的保护作用。结论 BMSC表达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NGF,对神绎千细朐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造血微环境可通过释放可溶性调控因子,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等促使造血干细胞(HSC)定位于造血微环境内,平衡HSC自我更新与分化状态,并使HSC维持相对稳态.可溶性调控因子可促使HSC黏附于造血微环境,这在HSC增殖与分化中发挥非常重要作用.笔者拟就目前参与HSC功能调控的可溶性调控因子及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 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 h再灌注2 h~14 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 d达高峰,14 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损害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干细胞因子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鲜有报道。 目的:检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皮肤瘙痒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进行评分,根据分值分为4组,0-2分组23例,3-5分组21例,6-8分组24例,〉8分组18例。比较各组间干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各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血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随着尿毒症皮肤瘙痒程度的加重,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升高(P 〈0.05),血红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 〈0.05),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逐渐升高(P 〈0.05)。外周血干细胞因子水平与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0.60,P 〈0.01);与全段血甲状旁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0.7,P〈0.01)。提示外周血干细胞因子可能在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