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Damon Ⅲ矫治器是近期矫治器改良的新方向。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压力侧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6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和Damon Ⅲ矫治器组,后3组将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结扎在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牵引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1mm。结果与结论:矫治后7d时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压力侧牙周骨组织骨小梁体积减少,骨小梁宽度变窄,间隙变宽(P〈0.05),且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矫治后21d时,与MBT矫治器组和Begg矫治器组相比,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压力侧骨小梁体积减少,骨小梁宽度变窄,间隙变宽及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量升高(P〈0.05)。提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初期,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均有正畸效果,但Damon Ⅲ矫治器后期效果优于MBT矫治器和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锁托槽矫治器体积较小,有利于舒适,有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护,越来越受正畸医师的关注。目的:探讨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张力侧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选用64只健康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和Damon Ⅲ矫治器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和Damon Ⅲ矫治器组分别将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结扎在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牵引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1mm。结果与结论:加力14d时,相比于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和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张力侧牙周骨组织骨小梁的体积、骨小梁宽度变宽,间隙变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5)。加力21d时,与MBT矫治器组及Begg矫治器组相比,Damon Ⅲ矫治器组兔张力侧牙周骨组织骨小梁体积和宽度增加,骨小梁间隙缩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5)。提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初期,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Damon Ⅲ矫治器均有正畸效果,且其中Damon Ⅲ矫治器的后期效果优于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功能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压力侧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变化,探讨不同矫治器的正畸效果.方法:将6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每组16只.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分别应用对应的矫治器对兔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进行矫治,近中移动牵引力为80 g;对照组不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后第3,7,14,21天每组取4只白兔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加力后各矫治器组压力侧牙周膜腔变窄,牙槽骨边缘出现骨吸收陷窝.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矫治7 d时,骨改建活跃,破骨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加力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于加力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加力第7天时,Damon Ⅲ矫治器组破骨细胞数量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BT矫治器组和Begg矫治器组(P 〈0.05).提示在骨改建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与破骨细胞数量相一致,Damon Ⅲ矫治器的矫治效果优于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舌侧矫治器对患者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给予针对性的规范化护理来控制这一影响,以达到增加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提高正畸疗效。方法:收集安氏I类非拔牙病例30例,分2组进行舌侧和唇侧直丝弓固定正畸治疗,舌侧矫治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在矫治器戴入后1周、1月、2月、3月对软组织不适感、咀嚼困难、发音障碍3项主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舌侧矫治器戴入后2至3个月,其对软组织、咀嚼和发音功能的影响已逐渐减轻,与唇侧矫治器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舌侧矫治器对口腔组织健康和功能的影响,充分发挥其美观的优势,值得在正畸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颊侧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新乡市中心医院和郑州皓美口腔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颊侧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牙齿矫正时间(倾斜牙齿矫正时间、转位牙齿扭正时间、完成治疗时间)、牙周指标[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较对照组(76.74%,33/4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13<0.05)。观察组倾斜牙齿矫正时间、转位牙齿扭正时间、完成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LI、SBI、GI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LI、SBI、G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便捷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便捷程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比对照组(18.60%,8/4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0.05)。结论 与颊侧固定矫治器治疗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口腔正畸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牙周健康状况,且可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王凌  栗震亚 《中国临床康复》2011,(46):8734-8736
背景:以往有关探讨颏部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正畸治疗前后牙齿、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目的:观察青少年安氏Ⅲ类错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骨面型Ⅲ类,ANB〈0°,同时符合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畸形48例青少年,对矫治前、后X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性Ⅲ类治疗后患者颏唇沟深度增加(P〈0.01),颏部长度、颏唇沟弧度、颏部弧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0.01),而反映颏部突度的各项测量值如下唇突点、颏部软组织之凹点、软组织颏下点到E线的垂直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P〈0.01或P〈0.05)。证实安氏Ⅲ类错在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颏部形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背景:采用动态无损伤加载系统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不同强度力学加载对去势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骨形态计量学指标,于2007-04/08在吉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9月龄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对照组、去势加载1N组、去势加载2N组、去势加载4N组,每组7只.方法:将去势对照组和去势加载组大鼠双侧背部卵巢切除,假手术组背部切口除去少量脂肪后,闭合伤口.大鼠去势1周后,去势加载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无损加载系统对大鼠胫骨两端开始加载,加载载荷分为1,2,4N,15min/d,加载4周.主要观察指标:胫骨近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去势加载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P<0.01),去势加载4N组和去势加载2N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高于去势对照组(P<0.001);去势加载4N组骨小梁分离度较去势对照组下降(P<0.05),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有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的趋势,骨小梁分离度有下降趋势.假手术组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均低于去势对照组.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单荧光标记表面、双荧光标记表面、双标间距、骨矿化沉积率均有增加趋势;去势加载2N组和去势加载4N组骨矿化沉积率均明显高于去势对照组(P<0.05).结论:在1~4N范围内,随着加载载荷的增加,去势大鼠各个骨形态计晕学参数都有优化的趋势,骨组织微观结构有较大的改善,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疏松进程减慢.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佩戴固定矫治器后患者口腔内微生物菌群会发生变化。目的:探讨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内致龋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23例需要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18例无口腔疾病的青少年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安装矫治器即刻、安装后90,180 d收集两组唾液,检测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菌丛的变化,同时检测牙龈指数与口腔卫生指数。结果与结论:对照组3个时间点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安装90 d、180 d的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0.05),安装180 d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较安装即刻明显提高(P 〈0.05),安装90 d的牙龈指数牙龈指数、安装180 d的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安装即刻(P〈0.05),安装180 d的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危险等级与牙龈指数及口腔卫生指数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口腔内安装正畸矫治器会增加青少年口内的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细菌数量,导致口腔卫生状况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对后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完成的56例病例,以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下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牙根发育程度将样本牙齿分为两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第二双尖牙牙尖至根尖的长度。结果性别、拔牙与否与根吸收无明显关系。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经过正畸治疗未能达到正常长度,但两组治疗后根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正畸后的后牙牙根吸收较为常见;大部分正畸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是可接受的,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猫恒前磨牙受压入力后牙周膜微血管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猫恒前磨牙牙周膜微血管构筑与受压入力后微血管的改变。方法对猫一侧上颌恒前磨牙施加40g垂直向压入力,另一侧同名牙为对照组,3d后进行墨汁灌注,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光镜下观察牙周膜微血管形态, 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部牙周膜微血管与牙龈具有丰富的吻合枝,可见“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中段,纵行微静脉下行过程中彼此相互吻合。根尖牙周膜可见“栅栏状”的微静脉网。受压入力3d后,牙周膜微血管管径明显增大。结论“发卡式”结构的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交换,微静脉网使牙周膜可以抵抗强大的垂直向力,40g压入力作用3d时,牙周组织微循环活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20世纪末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摘戴的矫治器,以其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青睐。方法2004~2012年有300余例患者前来我院口腔正畸科佩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护理中重点注意制取硅橡胶印模的护理;粘接附件的护理;交代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使用和有关的口腔宣教。结果通过以上的整套正畸护理配合,使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矫治技术顺利开展和进行。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和矫治技术有可能成为临床常规使用的矫治器之一,其正畸护理配合也会随着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口腔正畸自锁矫治系统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护理的特点。方法选取错颌畸形患者50例,采用德国Quick自锁矫治器,观察治疗前、后的矫治效果。结果50例自锁矫治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18个月,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自锁矫治器是一种高效的矫治器,临床护理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方冬冬  邱宏亮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233-3234
通过观察牙冠延长术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中骨钙素水平的变化,为后期修复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门诊选择80颗有保留价值的患牙,实行牙冠延长术.在术前1周、术前和术后1、2、4、6、8周及3个月分别测量并记录牙周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断端与龈缘距离等临床指标,同时取龈沟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骨钙素水平.结果:菌斑指数在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出血指数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以后明显下降,4周后指数保持稳定.断端与龈缘距离:术后断端均能在龈上,术后1周龈缘逐渐向根方退缩,4周以后基本稳定.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在术前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水平逐渐上升,至2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6~8周后基本稳定在术前水平.结论:牙冠延长术后6周是后期桩冠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以往有关探讨颏部形态变化的研究主要是对正畸治疗前后牙齿、颌面部软硬组织进行测量分析.目的:观察青少年安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侧貌的形态结构特征.方法:选取符合骨面型Ⅲ类,ANB <0°,同时符合安氏Ⅲ类,轻中度骨性畸形48 例青少年,对矫治前、后X 射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分析治疗前后颏部软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性Ⅲ类治疗后患者颏唇沟深度增加(P < 0.01),颏部长度、颏唇沟弧度、颏部弧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 < 0.01),而反映颏部突度的各项测量值如下唇突点、颏部软组织之凹点、软组织颏下点到E 线的垂直距离均比治疗前有所减小(P < 0.01 或P < 0.05).证实安氏Ⅲ类错牙合在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颏部形态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畸治疗中影响活动矫治器配戴的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在牙颌畸形的矫治方法中 ,活动矫治器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活动矫治器病人可以自行取戴 ,所以如果病人不配合 ,则很难得到理想的矫治效果 ,矫治时间延长 ,造成病人大量积压 ,给牙颌畸形的矫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 ,提高矫治效果 ,我们对影响活动矫治器配戴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方法 :调查对象为我科门诊中戴活动矫治器的患者 ,共 2 10例 ,其中男 75人 ,女 135人 ,年龄为 5~2 0岁 ,平均年龄 10 5,矫治时间 3个月~ 3年。1 2 调查内容 :戴矫情况 ;每次就诊老师的意…  相似文献   

16.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菌斑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接受固定矫治病人牙菌斑堆积情况.方法通过对120例正畸病例(其中矫治前,矫治<6个月,矫治6~12个月,矫治>12个月各30例)进行菌斑测试,分别对不同时期,不同牙位的菌斑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前与矫治后各个阶段的菌斑指数有显著差异(P<0.01).矫治后各个阶段的菌斑指数无明显差异.菌斑指数:上牙列>下牙列.前牙>后牙,右侧尖牙>左侧尖牙,右下双尖牙>左下双尖牙.上侧切牙菌斑值最大.结论固定矫冶器严重妨碍口腔卫生,右侧牙及上合牙口腔卫生差于对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个性化舌侧矫治器在临床粘接过程中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其重点是操作前与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做好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整个过程操作中,护理人员熟练地掌握每一操作步骤,迅速、准确地配合医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发生  李东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538-2543
背景:目前正畸后牙多以黏结颊面管来替代黏结带环来控制牙齿位置和方向,但磨牙位置靠后,磨牙颊面管的黏结相对困难;同时,后牙咀嚼受力相对较大,造成颊面管更易脱落。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正畸黏结剂黏结牙颊面管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正畸治疗患者,每例患者右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 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左侧上下第一磨牙均采用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详细记录4个月内颊面管黏结后的脱落情况。同时分别以3M TransbondTM结果与结论:3M Transbond光固化树脂黏结剂、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黏结人离体第一磨牙,模仿口腔正常环境和温度,冷热循环10000次后测定黏结抗剪切强度。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组和3M Unitek化学固化黏结剂组的脱落率分别为10.80%和24.1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外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两种黏结剂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3M 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黏结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黏结剂。提示3M TransbondTM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较3M化学固化黏结剂更适合磨牙颊面管的黏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评价口腔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后牙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牙残根患者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龋坏或牙折断面不超过龈下4mm。经过牙周洁治和根管治疗后进行正畸牵引,直至残根断面位置达到冠修复牙本质肩领要求。牙周手术修整冠向增生的牙龈及牙槽骨。桩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评价正畸牵引效果和桩冠修复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后牙残根正畸牵引效果良好,平均牵出的距离为3. 46 mm。其中8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冠向迁移,通过牙周手术修整了龈缘的位置和形态,牙周手术后2个月进行桩冠修复。冠根比为1. 2~2. 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美观性。修复体完成后6个月复查,6例评价良好,4例较好,整体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正畸牵引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保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修复效果良好。正畸、牙体、牙周、修复等多学科的密切协作和配合是临床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