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fMRI辅助脑功能区病变手术设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脑运动区病变手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累及运动区的脑内占位病变病人术前行手握拳运动block激发模式fMRI,分析病变与运动区的关系及功能重塑情况,据此在手术中尽可能切除肿瘤并保留运动皮质的完整。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10例上肢肌力下降病人术后上肢肌力好转7例.余3例及术前肌力正常10例术后保持术前水平、结论fMRI用于运动区病变病人运动功能的客观评估和手术计划,对于降低手术带来功能缺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功能区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脑功能区小病灶。术前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05---0.62)mm,平均骨窗直径3.0cm。所有病例术中均准确定位病灶,其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能准确切除脑功能区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引导对毗邻运动功能区致(癎)病变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导航引导手术的14例癫(癎)病人,其中10例采用术中MRI.术前MRI扫描,融合影像,设计病变切除范围及入路,三维计划输入导航系统并投射至手术显微镜辅助手术.术中复查MRI,对残余病变重新定位,实施手术切除.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病人均成功实施了功能神经导航,致(癎)病变、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投射在手术显微镜下,精确切除病变,同时运动区皮质和锥体束获得有效保护;术中MRI末次扫描提示致(癎)灶病变的切除范围达到术前计划.术后随访6~24个月,癫(癎)发作控制达Engel Ⅰ级12例,Engel Ⅱ级2例.未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结论 对于毗邻运动功能区的致(癎)病变,通过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MRI精准定位病灶和功能区,可以达到精准切除病变并保护正常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运动区小病变(直径<3 em)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脑运动区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心理状态,检查肢体肌力,分析影像学特点,设计手术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单纯手术组包括轴外病变10例,采用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监测组包括轴内病变18例,采用导航引导加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切除;唤醒组包括轴内病变16例,采用导航引导、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唤醒下手术切除.结果 单纯手术组均全切;监测组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7例;唤醒组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监测组和唤醒组的全切率及次全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手术组中2例术后3d肌力下降,3周后恢复;监测组6例肌力下降,治疗后1例未恢复;唤醒组5例肌力下降,治疗后2例未恢复;治疗后肌力未恢复病人的病理结果均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监测组与唤醒组在肌力下降程度及恢复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脑运动区小病变病人,根据病人心理状态、病变影像学特点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汉-英双语言脑功能区外科手术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汉-英语的脑功能区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广东籍汉语普通话-英语双语言脑功能区低级别胶质瘤病人,术前通过汉、英语语义、语音和图文实验任务,经功能磁共振(fMRI)定位汉语和英语皮质区.由神经功能导航制定手术计划和定位,术中采用超声探测肿瘤,全麻唤醒下双语定位监测功能区,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fMRI检出汉语激活区在肿瘤的前下外部,即额中下回后部,英语激活区则位于近肿瘤的额上中回后部。切除肿瘤过程中英语较汉语出现明显障碍征象。肿瘤获次全切除,术后出现短暂辅助运动区(SMA)综合征,英语运动性失语于术后1周内恢复;术后3个月,fMRI显示英语激活区重塑位移。术后8个月随访,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前癫痫症状消失。结论①采用双语方式进行fMRI扫描定位、神经导航功能区定位和术中清醒状态下双语监测,使双语言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②在保留母语功能的前提下,对第2语言区病变做到最大限度切除后,其语言功能仍可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大脑运动区皮质下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脑运动区皮质下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B超定位病变,皮层直接电刺激定位运动区,合理脑沟入路切除病变.结果 病变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17例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改善,16例术后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9个月,复发3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在B超、皮层直接电刺激的辅助下,选择合理的脑沟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切除大脑运动区附近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指导切除脑功能区肿瘤(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指导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肿瘤。方法对6例右额顶叶区胶质瘤病人术前行复杂手指运动fMRI,激活脑皮质功能区,明确兴奋灶与肿瘤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手术方案。结果额叶切除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2例,右顶叶前半部分切除1例;仅后者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弱,且逐渐恢复。余无并发症。结论fMRI可以明确右额顶叶皮质功能区,提示功能区与胶质瘤的位置关系,指导肿瘤的切除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神经导航下切除运动区附近病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fMRI与DTI联合应用在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8例大脑皮层运动区附近病变的患者,采用组块设计,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获得运动区皮层激活,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获得白质纤维束走行,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影像融合后,术中定位皮层运动区与锥体束,经神经电生理检查验证后,避开功能区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 fMRI确定的功能区与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12例病变全切,6例大部切除.术后肢体肌力好转或无变化14例,3例出现一过性加重,1例遗留永久性功能损害.结论 在神经导航辅助下fMRI与DTI联合应用可以准确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束,提高病变切除程度,减少术后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术中配合经验。方法 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胶质瘤15例,总结术中配合经验。结果 15例手术在神经导航下,避开脑运动区、语言区和视觉区,肿瘤顺利全切。术中配合熟练未发生失误。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能精确定位脑皮层下病变,避免重要脑功能区损伤,保护病人神经功能;神经导航仪的熟练应用、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的熟练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目的 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脑功能区微创手术提供经验。方法 对5例脑功能区脑内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题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经过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醒一再全麻,其中3例安全经历术中拔管和再插管。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恢复,其中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例术前频繁发作癫痫唤醒后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电刺激及皮质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功能影像构筑的研究在涉及运动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脑磁图、功能磁共振皮层运动区、神经传导束影像构筑特点,探讨涉及大脑半球运动区胶质瘤病人的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保护运动功能。方法采用脑磁图、功能磁共振完成14例涉及运动区胶质瘤术前评估,评价运动区及锥体束的完整性及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在磁源影像(MSI)神经导航指导下,采用穿硬脑膜栅栏定位法分离瘤一运动区的界面后实施肿瘤手术。结果6例患侧脑功能区移位,8例锥体束走行移位,10例神经纤维束形态完好、4例纤维束弥散。肿瘤全切1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肌力恢复正常4例、减弱2例,其余病例术前后肌力均正常。结论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应综合评价运动区分布和锥体束的影像构筑特点,这对设计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神经导航指导下的经硬膜栅栏法肿瘤切除有助于运动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模态影像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保护脑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语言区和55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功能磁共振定位功能区,弥散张量成像显示重要传导束,融合多模态影像构建功能神经导航,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并运用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技术监测语言区、运动区和皮层下重要神经传导束,在保护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切除病灶。术后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和神经功能。结果 5例语言区胶质瘤和30例病变毗邻运动皮层胶质瘤患者术前功能磁共振成功定位功能区,通过弥散张量成像3例语言区胶质瘤和42例运动区胶质瘤患者分别重建出弓状束和锥体束。术中电刺激语言区和运动区检出率分比为100%和92.7%;92.7%的运动区肿瘤患者可通过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技术定位中央沟。术中神经导航对手术具有指导作用。肿瘤影像全切率86.7%,术后功能保留率91.7%。结论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术前定位脑功能区,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术前规划、术中引导病灶切除,但需注意影像漂移。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是定位和保护脑功能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皮质电刺激(CES),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FCD癫病人行MRI薄层扫描及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扫描,结合神经导航引导手术入路,CES定位运动区,皮质脑电图定位致灶,行致灶加病灶切除。结果术后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均与术前相同,病理结果均为FCD。术后随访1年,Engel分级:Ⅰ级14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复查脑电图较术前明显改善,棘波、尖波基本消失。结论神经导航结合BOLD-fMRI、CES及皮质脑电图,在FCD癫手术中定位准确,减少运动功能损伤,达到癫灶切除及最大程度保护运动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神经导航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的解剖和手术方案研究,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成人头颅标本12例(24侧),模拟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观察暴露的岩斜区解剖结构;利用神经导航技术定位标本岩骨内部结构,最大限度磨除岩尖,观察斜坡鞍后区,上、中斜坡区等结构;利用该入路切除11例临床颅底肿瘤,探讨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结果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可完全暴露鞍旁区,通过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三角可对累及海绵窦内外病变进行直视手术;神经导航辅助下耳蜗、内听道等结构定位准确,头颅标本岩尖磨除后耳蜗内侧缘岩尖剩余最大骨质平均厚度(0.8±0.19)mm,内侧视角较非导航入路增加(8±2.5)°,后外侧视野增加了(25±3.2)°,获得(3.3±0.4)cm2硬膜显露,明显扩大了后颅窝的暴露范围。临床病例资料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与既往相比缩短1~1.5 h,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加重3例,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颞下经小脑幕锁孔入路,能最大程度暴露蝶岩斜区病变,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镜导航在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功能区病变病人进行磁共振扫描,其中14例进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图像资料传人ASA—610V导航工作站,将工作站与导航显微镜相连,实时获取显微镜的焦距数值,导航显微镜的聚焦点就成为虚拟的导航棒棒尖点,指导功能区病变的显微手术。结果 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12例。3例病人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4例功能性磁共振导航病人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导航显微镜可以独立地起到实时引导、精确找寻病灶、了解周围结构的作用,有助于全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