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位心合并预激综合征临床上少见,射频消融术治疗右位心合并心动过速,国内外少见报道。我们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1岁,因阵发性心悸10年,加重1年,于1997年4月21日入院。患者出生6个月时因发热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镜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束支阻滞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束支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心电图改变为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5例;A型预激合并左柬支阻滞1例;B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2例;其余2例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为射频消融术中的机械性损伤造成。结论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同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可被掩盖;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异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不会被掩盖,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旁路附着心室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电图指导外科手术切断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旁路的价值。方法确定合并显性预激的Ebstein畸形病人(预激组, 23例)房室旁路的位置,采用心内膜法切断,分析其成功率,与未合并预激的Ebstein畸形病人(非预激组, 113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和近中期效果。结果预激组21例右侧旁路,2例左侧旁路,手术成功19例(82.6%)。两组因右心衰竭各死亡1例;两组均有2例病人出现心律失常,但均未引起严重后果;非预激组3例、预激组1例出现其他并发症;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预激组2例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非预激组2例三尖瓣大量返流伴有心房颤动,再次手术。结论采用体表心电图确定Ebstein畸形合并房室旁路位置指导外科手术切断旁路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右位心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移至右侧的总称.心脏无其他先天性畸形的单纯右位心不引起明显的病理生理变化,也不引起症状,以后和常人一样可能也患后天性心脏病.但右位心常和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同时存在.右位心发生概率很低,根据X光检查资料的分析与统计,右位心者约占正常人的万分之一.根据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镜像右位心、右旋心和心脏右移.诊断可依据体征和X线片很容易确立,进一步的分型应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定,部分诊断困难者以及合并复杂畸形者往往需要选择心血管造影确诊.心电图常有其特征性改变,但是对于特殊部位的右位心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才能确定.本文报道一例特殊部位右位心患者.  相似文献   

5.
Ebstein畸形合并的房室旁道大部分位于变形的三尖瓣环上(解剖瓣环),其体表心电图预激可能不明显,房化右室异常电压及电位可干扰靶点判定,右室造影可提高对解剖瓣环的识别,应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可控弯鞘管及结合三维标测可提高射频消融成功率。对右位心及右旋心合并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需熟悉掌握其解剖特征,真正理解其与正常结构心脏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心脏记忆是以 T波可逆性改变为特征的心电图现象。常见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后、间歇性心室起搏后、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及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中。目前对预激综合征 (W- P- W)射频消融后心脏记忆的研究较少 ,本文对 1 1 5例 W- P- W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后病人的心脏记记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1 .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2 0 0 0年 1 1 5例 W- P-W综合征病人均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术。男性 6 0例 ,女性 5 5例 ,年龄 9~ 75岁 (平均 3 9.9± 1 5 .3 )。1 .1 .2 旁道位置 :左侧游离壁 5 5例 (47.8% ) ,右侧…  相似文献   

7.
镜像右位心是心脏生理性变异情况下,心脏位于正常人心脏右侧镜面位的情况,而其中伴全身其他脏器转位的称为真性右位心.临床中真性右位心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实属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真性镜像右位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介入治疗成功的案例,对真性镜像右位心患者解剖学及心电图变异特点进行归纳,并探讨其对于介入术者可供借鉴的介入器械和方...  相似文献   

8.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摘要)陶谦民陈君柱张芙荣郑良荣朱建华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心脏正常的病人。我们在300余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病例中,对部分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变者总结如下。合并二尖瓣狭窄:本组有4例病人采用同...  相似文献   

9.
预激综合性(预激)偶可合并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但附加旁道位于束支阻滞的同侧或对侧其心电图表现截然不同。当束支阻滞合并同侧旁道预激时,其束支阻滞可被掩盖,仅当预激间歇时才能显示出来。而束支阻滞合并对侧旁道预激时,则QRS 波增宽伴有预激波及终末传导延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预激合并双分支阻滞。患者女性,5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自1980年开始常有心  相似文献   

10.
显性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 ,或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发作间歇期 ,都会发现心电图中某些导联T波的变化。这些变化曾被认为与心肌缺血 ,射频过程中局部电刺激、损伤等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这是一种心室电重构过程 ,即与电张调整性T波和心脏记忆有关。本文旨在观察我院显性预激综合征病例射频消融术后T波改变的发生率 ,恢复时间及T波改变的一些相关因素。 2 0例患显性预激综合征者作研究对象 (除外预激伴束支传导阻滞 ,多条旁道 ,以及合并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 ) ,其中持续性预激者 18例 ,间歇性预激者 2例 ;男性 9例 ,女性 11例 ;平均年龄 (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因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接受治疗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导管射频消融术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采用非对照开放式研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及随访6个月进行心电图检查及复发等内容评估。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心脏各房室内径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左房、右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射频消融术后,研究组患者旁道前传/逆传功能阻断,心房有效不应期、P波最大值、P波最小值、P波离散度、P-R间期、QRS及QTc指标显著改善(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为15.38%,均为房颤复发,复发患者左房内径、年龄、P-R间期、QRS等指标均差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心电生理指标显著改善,旁道及心房电重构在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可能起到触发与维持的作用,房颤复发可通过左房内径、年龄、P-R间期及QRS时限等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心脏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发展,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已被广泛采用并被患者接受。RFCA采用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心脏异常传导路,达到根治PSVT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预激综合征、房室结双经路等引起的PSVT,RFCA不开刀、无痛苦、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治疗PSVT的最佳方法。高质量的护理对于安全有效地开展射频消融术的意义较大,现将其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5例间隙性预激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行射频消融术(RFCA),术中以适当频率高位右房起搏,出现旁路正向传导显现现象,并以此定位消融成功。认为间隙性预激旁路传导存在频率依赖性,右房起搏显现旁路可方便消融定位标测,避免遗留旁路。  相似文献   

14.
右位心是指心脏在胸腔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右侧,常是先天性内脏移位的一部分.根据解剖关系可以分为:镜像右位心、右旋心和右移心.心电学中所指的镜像右位心亦称单纯右位心,指心脏位于胸腔的右侧,心脏形态发生镜像改变,即左右房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发生倒置,左心房、左心室位于右侧,右心房、右心室位于左侧.心尖向右,由左心室构成,左心室在右前位,右心室在左后位,上下腔静脉位于左侧,主动脉弓亦位于右侧[1].如不伴有心脏畸形,则具有正常的血液循环,因此无任何临床表现,常为偶然发现,易掩盖或混淆右位心所具有的心电图特征而引起误诊,应引起重视.近年我院诊断镜面右位心患者9例,其中3例伴心脏畸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真性右位心的常规心电图表现进行整理分析,以供临床诊断参考。真性右位心属于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病畸形,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可通过十二导心电图、胸部X片及心脏超声进行确诊。因为是正常心脏镜像改变,若按正常心电图描记导联体系去判读,常误诊为侧壁心肌梗死及右心室大等,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右位心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镜像右位心、左旋右和心脏右移,其中以镜像右位心最常见。镜像右位心不合并心律失常时心电图特征典型,容易诊断;如果合并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就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和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同一病人同时做这两种手术临床上并不多见.近期,我们成功地为一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A型预激综合症病人同时进行了这两种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右位心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位心(Dextrocardia)是指心脏的主要部分位子右侧胸腔,心脏的长轴指向右侧的一种先天性心脏位置异常。凡因心脏以外的原因(例如肺、胸膜、胸廓等)引起的心脏向右移位则应称为右移心,不包括在内。先天性右位心常伴有内脏、心腔及大动脉的位置异常及连接异常,且多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因而增加了对这些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困难。本文系  相似文献   

19.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方法 对 3 6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者右侧旁道多于左侧 ,旁道消融成功率 10 0 % ,2例患者术后仍有阵发心房颤动。结论 导管消融术 (RF CA)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首选疗法 ,术后心房颤动复发与基础心脏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的分析,提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束时伴发的晕厥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一过性受抑的结果,探讨和证实这一发生机制设想的合理性.方法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5岁(19~49岁).均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住院.经各种电生理检查评价窦房结功能,冠脉造影排除冠脉的异常,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和(或)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随访2~5年.结果1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束时有晕厥发生,年龄多属青年、中年,经各种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心电图均证实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4例经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3例经射频消融术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5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经2~5年的随访,全组12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晕厥.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发的晕厥均由功能性病态窦房结功能障碍机制引起,尽管因果关系明确,但与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过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这些符合快慢综合征患者晕厥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是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预防晕厥似乎必要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