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告了39例采用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短伸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供、受两区皮肤专科准备,拍照保存图片资料;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及引流变化,加强切口护理,做好显微外科护理及出院后功能恢复训练指导和饮食指导.精心护理是确保手术明显改善畸形、动态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孟薇  李子榕 《护理研究》2009,23(3):746-747
面瘫是由多种原闲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证候群。面瘫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表情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给病人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极大困难.吻合血管的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在国内外有很多的报道.但近几年尚未见关于运用完整的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报道。2008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晚期面瘫病人,通过应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经过20d的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动态功能恢复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证候群.面瘫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表情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给病人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极大困难[1].吻合血管的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在国内外有很多的报道,但近几年尚未见关于运用完整的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报道.2008年 1月我科收治了1例晚期面瘫病人,通过应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经过20 d的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动态功能恢复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克珍  杜晓霞 《护理研究》2013,27(9):830-831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随意运动障碍。严重面瘫晚期后遗症中以面肌联动最为常见,每当病人微笑时,患侧口角却不能正常的上提,引起口角歪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肌肉长期瘫痪后恢复困难,故晚期面瘫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近年来我科采用跨面神经移植术,即将患侧离断的神经分支的远侧断端与健  相似文献   

5.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背景:面神经损伤不但给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畸形,还给患者带来生理缺陷和社会心理影响,尽可能早的进行损伤面神经修复、重建面神经功能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目的:探讨创伤性面瘫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为创伤性面瘫的治疗和功能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分析。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对象:1993-12/2001-1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南三病区收治创伤性面瘫患者9例。方法:对收治的9例创伤性面瘫患者,于伤后三四个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面神经吻合及腓肠神经移植眼轮匝肌植入术修复,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创伤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House-Brackmann方法和手术前后面部摄影观察,评价创伤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手术后临床随访6个月~2年,均获得了比较满意的面肌功能恢复。结论:创伤性面瘫,争取尽早手术是成功的关键,方法宜首选面神经吻合,神经移植肌肉内植入术对整复某些创伤性面瘫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强调神经外瘢痕松解切除、结合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形态特点,针对性选择面神经修复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超长蒂背阔肌一期矫治面瘫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侧面瘫的患者无法控制表情 ,在生活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面瘫的手术治疗常用两期法 ,即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和二期行游离肌肉移植 ,两次手术间隔 8~ 12个月。 1989年王炜等在国内首先报道了跨面吻合血管神经的背阔肌移植一期治疗面瘫的术式 ,省去了跨面神经移植阶段 ,缩短了疗程 ,开创了面瘫矫治的新篇章。[1,2 ] 近 10年来 ,我院颌面外科使用带有超长神经血管蒂的背阔肌瓣 ,完成带血管的横跨面部的超长神经移植和游离肌肉移植术 ,一期整复面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0年…  相似文献   

8.
背景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如何加速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该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及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01/2001-12收治44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和1999-01以前收治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干预对44例创伤后和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将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在管套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30例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传统神经端吻合法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时间,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最快9周,最迟13周,平均(11.1±1.1)周,与传统方法(25.8±1.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875,P<0.01);14例肿瘤切除面神经立即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最快13周,最迟15周,平均(13.8±0.8)周,与传统方法(34.8±2.9)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336,P<0.01).肌电图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呈递增趋势,表情肌功能恢复时两种方法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均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是一种临床效果比较突出的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应用颞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存在肌力过强的缺点,将颞肌和表情肌的电生理力学指标比较研究,希望可以避免出现术后不对称表情的情况.目的采用肌电图测定颞肌与表情肌的干扰型,为晚期面瘫施行颞肌筋膜瓣转移筛选功能指标.设计开放性试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及临床解剖研究所.对象于2000年军校学员中选拔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例完成本试验.方法依照肌电图原理,对表情肌及颞肌肌束的肌电图干扰型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相应肌肉束干扰型的转折数、平均振幅和两者比值.结果颞肌可以利用的三束肌束的肌力是相应表情肌肌束的1.5倍至4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颞肌可分三束替代表情肌修复晚期面瘫,肌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0.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40%,而拇对掌功能占拇指功能的60%,因而重建拇对掌功能具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拇对掌功能障碍常见于臂丛神经、正中神经的不可逆损伤或修复后拇短展肌力 量不全或不恢复。重建方法主要有环指指前屈肌腱移位术、尺侧腕伸肌腱移位术、小指展肌 移位术及拇短屈肌移位术等[1,2]。我院自1995年来利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 能,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共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7~48岁。受伤原因:臂丛神经下干损伤7例, 正中神经损伤(肘部或以上)5例。损伤后作过神经修复9例。…  相似文献   

11.
0引言面瘫以面部表情肌群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可造成患者表情障碍、面形改变以及一些重要功能的丧失。对于永久性面瘫,利用跨面吻合血管神经的超长蒂背阔肌瓣移植一期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术后对患者进行面部运动功能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面部功能的康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组患者为1990/1998在本科采用背阔肌瓣移植矫治面瘫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5~51岁,平均33.8岁。患者中病程最短为3.5年,最长25年,平均12.3年。所有患者均行超长蒂背阔肌瓣一期移植矫治面瘫。1.…  相似文献   

12.
背景:应用颞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存在肌力过强的缺点,将颞肌和表情肌的电生理力学指标比较研究,希望可以避免出现术后不对称表情的情况。目的:采用肌电图测定颞肌与表情肌的干扰型,为晚期面瘫施行颞肌筋膜瓣转移筛选功能指标。设计:开放性试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及临床解剖研究所。对象:于2000年军校学员中选拔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例完成本试验。方法:依照肌电图原理,对表情肌及颞肌肌束的肌电图干扰型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相应肌肉束干扰型的转折数、平均振幅和两者比值。结果:颞肌可以利用的三束肌束的肌力是相应表情肌肌束的1.5倍至4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颞肌可分三束替代表情肌修复晚期面瘫,肌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3.
背景: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如何加速面神经的功能恢复是该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目的:比较面神经损伤修复的不同方法,探讨自体静脉套接吻合口及脑细胞生长肽在临床上修复面神经损伤的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01/2001-12收治44例面神经损伤患者和1999-01以前收治面神经损伤患者30例。干预:对44例创伤后和腮腺区恶性肿瘤切除造成的面神经损伤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神经断端对位吻合,将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在管套内注入脑细胞生长肽。对30例面神经损伤患者采用传统神经端吻合法修复,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及肌电图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i观察面部表情肌功能恢复的时间,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动态变化。结果:30例创伤性面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最快9周,最迟13周,平均(11.1&;#177;1.1)周,与传统方法(25.8&;#177;1.8)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4.875,P&;lt;0.01);14例肿瘤切除面神经立即修复的患者,功能恢复最快13周,最迟15周,平均(13.8&;#177;0.8)周,与传统方法(34.8&;#177;2.9)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6.336,P&;lt;0.01)。肌电图检测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呈递增趋势,表情肌功能恢复时两种方法传导速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结论:自体静脉管套入吻合口并注入脑细胞生长肽的方法均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是一种临床效果比较突出的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动态评估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于重庆市中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50例周围性单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针灸治疗过程中6个时间点面部表情肌(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的弹性模量值,同时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评估面瘫程度。线性相关分析不同治疗时间点,患侧弹性模量值与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面瘫患者患侧表情肌(额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的弹性模量值,随着针灸治疗次数增加,弹性模量值逐渐降低,6个检测时间点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7天下降速率最快;而对照组表情肌的弹性模量值无明显变化。与弹性模量值改变相一致的是,患侧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评分逐渐升高,治疗后7天内评分上升速率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弹性模量值与临床面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0.546, P<0.001; r=-0.757, P<0.001; r=-0.683, P<0.001)。结论 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动态评估针灸治疗前后面部表情肌群的弹性变化,与面神经功能临床评分相关,可为面瘫治疗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咀嚼肌瓣面神经再支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神经支配的咬肌瓣获得面神经再支配后的结构特性变化。方法 :取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 ,分为两组 (每组 10只 ) :A组行面神经 -咬肌神经端端移植吻合 ;B组行面神经咬肌内移植植入。术后分别在第1、3、6个月进行大体观察及肌湿重测定、电生理检查、酶组织化学检查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失神经咬肌可重获面神经再支配 ,并在面神经支配下行使收缩功能 ,肌纤维的组化型别发生改变 ,从而使咬肌的肌纤维类似于表情肌。两种神经支配方法在术后 3个月MCV的恢复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 6个月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结果相似 ,均能使移植肌重获神经支配 ,恢复收缩功能。但在一期手术时 ,神经肌内植入方法简单 ,效果较移植吻合法相同 ,对临床手术治疗面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桡神经深支损伤的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对前臂骨折术后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外伤致右前臂畸形、肿痛、活动受限7 h入院,予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康复训练4周后发现伸拇、伸指功能无明显改善,肌电图检查示:右伸指总肌见纤维颤动电位、正锐波,考虑右侧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二次手术行前臂探查发现桡神经深支被固定钢板顶压损伤,予腓肠神经移植吻合术,术后伸拇、伸指功能仍未恢复,进一步行肌腱转位修复术,将部分尺侧腕伸肌腱与指伸肌腱编织缝合,拇长伸肌腱与部分桡侧腕长伸肌腱编织缝合。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伸腕、伸指、伸拇功能部分恢复。结论行前臂手术时应将前臂充分旋前,使桡神经深支最大限度的远离手术区,以避免术中损伤,术后康复时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桡神经深支损伤应尽早行探查术以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跨面神经和咬肌神经共同支配移植股薄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2例行跨面神经与咬肌神经共同支配移植股薄肌治疗周围型面瘫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术后护理方法。[结果]2例病人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面部不对称均得到改善,患侧面部运动功能相对恢复。[结论]术后密切观察肌瓣的血液循环情况,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措施促进肌瓣的成活,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西药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皮质激素针剂;中药采用口服面瘫回春汤,联合针灸治疗、按摩患侧面部,并进行表情肌的功能训练。结果治疗34病例中,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面肌功能恢复正常31例;面部外观无异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仍留轻微面肌功能障碍3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起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促进局部水肿的消退,以免神经进一步受损,常用高渗溶液利尿剂、维生素B类以及短期内使用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面瘫回春汤组方严密、合理可行,结合针灸治疗,再加上面部按摩,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切断面神经模拟外伤性面神经损伤即刻进行神经端端吻合,观察治疗后表情肌有氧代谢能力、神经递质传递、线粒体及运动终板超微结构变化,为面神经损伤的功能性恢复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制作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端端吻合,应用光学显微镜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面神经吻合后口轮匝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结果 面神经损伤进行神经吻合术后1周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减弱,8 周后有所恢复,而没有进行神经吻合组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继续减弱.结论 面神经损伤后,口轮匝肌SDH和AchE酶活性减弱,神经递质传递减少,有氧代谢能力降低,运动终板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破坏.即刻修复能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提示面神经损伤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周围性面瘫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参照组予以面肌训练、电针刺激联合治疗,实验组予以面肌训练、电针刺激、牵正复瘫汤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面部对称评分及面瘫症状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参照组的79.49%(P0.05);治疗后,实验组口眼、鼓腮、鼻唇沟、额纹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面部对称评分高于参照组,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牵正复瘫汤、面肌训练、电针刺激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面瘫症状,减轻面部神经障碍,改善面部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