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囊逆行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囊逆行切除是从胆囊底部开始解剖,然后利用胆囊本身作牵引去分离胆囊动脉、胆囊管和胆总管,达到切除胆囊的方法。一、手术适应证1.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之间的腹膜组织,由于急性炎症水肿形成膜状、带状的粘连;或者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形成致密的纤维性粘连(包括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十二指肠瘘等)所造成的胆囊三角解剖关系模糊不清。2.胆囊颈部(Hartman袋)巨大结石嵌顿或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使胆囊管堵塞、变形(扩张、缩短甚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4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3天入院。生活在农牧区,与狗、羊有密切接触史。B超检查示:空腹胆囊7.2cm×1.3cm大小,胆囊壁厚0.4cm,胆总管直径0.6cm,胆囊壁回声粗糙,胆囊内见一直径约2.2cm的结石光团,后伴声影。肝右前下缘处见9cm×6cm囊液性暗区,凸出于肝脏表面,边界清晰,欠规则,囊壁厚,囊内见多个不规则的条带状分隔回声。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肝包虫囊肿。经术前准备,在腹腔镜下手术;手术采用美国Solos电视腹腔镜及其基本的配套器械和设备。 患者平卧位,全麻插管,腹腔常规四点穿刺,留置鞘管,制造人工气腹。插入腹腔镜,探查见胆囊与网膜粘连,7.5cm ×2cm大小,稍充血,Calot三角解剖清楚。肝右叶下缘距胆囊床外侧3cm处,见一拳头大小的包虫囊肿,隆起于肝脏表面,光滑无粘连。解剖胆囊三角,直视下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钛夹钳闭后剪断。用电剥离钩在胆囊床疏松组织层边分离边电凝止血,切除胆囊,从剑突下孔取出。按包虫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经剑突下孔放入长纱布保护手术野。在腹腔镜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0例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8例粘连严重处于炎症急性期,10例反复发作胆囊壁纤维增厚,2例Mirizzi综合征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强行完整切除胆囊困难,采取保留部分胆囊后壁,残留黏膜予以破坏,部分游离胆囊管,在适当位置关闭胆囊管。结果20例均完成手术,有3例发生胆囊窝积液,1例少量胆漏,予以保守治疗恢复。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对粘连严重或结石嵌顿胆囊颈部的胆囊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5岁,主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年入院,入院前10d外院行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我院超声报道:胆囊液性暗区消失,腔内可见1长约4cm的强回声,后伴宽大声影,壁粗糙不齐。肝内外胆管无扩张,管腔内未见异常。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其他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择期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脐部插入腹腔镜,探查正常胆囊解剖部位未见胆囊,肝脏面光滑平整,无粘连及纤维条索向胆总管延伸。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临床应用(附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院于1998年至1999对36例难处理的结石性胆囊炎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32~74岁,平均52.6岁。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坏疽性胆囊炎3例,病程最短为2天,最长9天,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5例。36例胆囊内均有结石。 2 手术方法 腹腔镜探查,胆囊充血水肿,其壁增厚约0.4cm~0.7cm,胆囊张力大者,气腹针穿刺胆囊减压,圆头电凝棒钝性分离急性炎性粘连,低功率电凝止血,钛夹夹剪,锐性分离致密粘连带。本组病人胆囊三角区辨认和解剖困难,胆囊浆膜下分离胆囊颈部,以此为标指,预防胆总管误伤,在胆囊颈部,沿胆囊腔纵形剪开其前壁,取出嵌顿结石,挤压探查有无残余结石,紧靠胆囊三角区环行剪断其颈部粘膜,分离剩余胆囊,顺行切除,钛夹锁边式关闭胆囊残端或创缘,残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胆道手术的日益增多,医源性胆管损伤也相应上升;一般多单纯应用逆行或顺行法切除胆囊。1986年9月~1995年12月,作者对180例胆道疾病患者一律施行了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术中有3例误扎了胆总管,发现后立即纠正处理,故无一例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80例胆道手术中,男72例,女108例,年龄24~72岁,平均48岁。单纯胆囊切除11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68例。以上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炎性水肿,有的呈极度肿胀,部分病例胆囊坏疽、囊壁增厚或胆囊萎缩粘连,多数胆囊与大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胃幽门部、结肠肝曲等广泛粘连,使小网膜孔闭合,胆囊上、下三角区与胆囊颈部解剖关系不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5岁。因体检B超示胆囊充满型结石1个月,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慢性炎症,大网膜粘连包裹,胆囊大小约8 cm×4 cm×3 cm,胆总管不扩张,解剖胆囊三角前后腹膜,游离胆囊管,见胆囊为双胆囊管,直径分别为0.3,0.8 cm,分别于右侧汇入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3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显露Calot’s三角,于三角内结扎、切断胆囊动脉,然后解剖显露出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将胆囊管结扎、切断,再从胆囊底部开始游离胆囊,发现肝外胆管解剖变异,经术中胆道造影,证实为分裂型右肝管,右后叶肝管汇接胆囊管后低位注入肝总管(见图1),手术一开始被切断的胆囊管实为右  相似文献   

9.
胡从兵  田夫  戴忠莲 《腹部外科》2000,13(6):356-3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处理方法 ,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综合 88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880例中重度粘连 89例 ,其中 81例均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而达到满意效果。 8例因Calot三角呈冰冻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 2例因上钛夹时撕脱血管 ,经吸净术野的出血 ,找到出血点再钳夹而顺利止血。以上病例均无胆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LC时辨认Calot三角处的解剖 ,不盲目止血 ,正确放置钛夹 ,遇粘连严重和解剖关系不清时 ,尽量靠胆囊壁侧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 ,可预防胆道损伤  相似文献   

10.
萎缩性胆囊炎的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萎缩性胆囊炎的病理特点是由于结石对胆囊管的嵌顿阻塞致胆囊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多,致密,关系不清。胆囊本身纤维化,萎缩,囊壁增厚。粘膜脱落,囊腔狭小,紧包结石。使手术切除胆囊十分困难。胆囊造口术后的胆囊,改变亦具萎缩性胆囊炎的病理特点,手术有同样的困难,值得充分注意。萎缩性胆囊炎时,依病理变化的情况,手术可取下述方式: 1.常规术式胆囊萎缩、缩小,结石或瘢痕的阻塞在胆囊壶腹,其下尚有1~2cm病变较短的胆囊管,胆囊三角区有较多粘连,但细心分离,仍可清楚辨认肝总管与胆总管,少数病例尚可分辨胆囊动静脉。这种情况下的胆囊切除,可按常规步骤与程序进行。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充分止血,并在每一个步骤都要认清解剖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多数外科医师在胆囊切除术中常规经胆囊管进行胆管造影。Gowland Hopkins曾介绍一种固定导管的方法,经我们改良后应用于临床,甚感方便。方法:取静脉输液器的玻璃接管一只,长约30cm的细不锈钢丝一段,消毒备用。常规解剖,游离胆囊管,靠近胆囊颈部结扎胆囊管,以防止胆囊结石被挤入胆总管内。认清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部,用4号丝线在距连接部约0.3cm处绕过胆囊管,利用钢丝引导将丝线两端一齐穿过玻璃接管(图1)。于胆囊管处作一斜切口,同时牵拉与旋转胆囊侧胆囊管,使切口自动张开。插入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32~76岁。均为胆囊结石嵌顿继发胆囊炎。病史5个月~20年,术中均见胆囊壶腹部内侧与肝总管致密粘连,采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腹腔镜下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底部,将胆囊管牢固夹闭。最好能夹闭胆囊动脉,如无法做到,也可夹闭胆囊壁上喷血点。切除的起始部位应选在壶腹部与胆囊管交界稍上方,逐步扩大切口直至完全切开壶腹。烧灼残余的壶腹粘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321例LC的临床资料。采取三孔或四孔法LC,首先解剖出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四管"结构;充分游离胆囊管近肝总管汇入部;确认无胆囊管结石后,于近肝总管处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结果 312例(97.2%)顺利完成不保留胆囊管LC;9例(2.8%)保留0.5 cm~全长胆囊管,包括肝管变异1例(中转开腹),胆囊管汇入点异常4例,萎缩性胆囊炎三角区解剖困难3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均无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漏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0个月,(23.3±11.0)月,312例不保留胆囊管LC术后无胆管狭窄、胆道残余结石、腹痛、黄疸等表现;9例保留胆囊管病例中,2例术后反复上腹部隐痛症状,未发现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结论不保留胆囊管LC安全、可行,可防止残余小胆囊,避免胆囊管残余结石。  相似文献   

14.
1992~2011年,我院对12例胆囊炎患者实施了胆囊部分切除术,现对其手术适应证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一、病例资料 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发病时间3~7 d,平均5d.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例,坏疽性胆囊炎5例,萎缩性胆囊炎2例.本组患者术前均B超检查明确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 二、手术方法 麻醉及切口选择与常规胆囊切除术相同,以能够满意显露胆囊及肝门区.进腹后吸净腹腔内渗液,沿肝脏寻找胆囊,分离胆囊周围粘连,用纱垫沿胆囊下放于Window孔至切口,保护周围组织.于胆囊底切开胆囊,吸净胆囊内积脓,取出结石.用电刀沿胆囊底部紧贴肝床全层切除胆囊底部、休部以及颈部的前壁和大部分后壁.切缘血管和出血点予以缝扎和电凝止血,胆囊管口予以缝扎闭合.胆囊管黏膜以电凝烧灼破坏再以石炭酸、75%乙醇、生理盐水依次处理.胆囊床炎症水肿严重时可不予缝合,肝下置引流管引流.冲洗术野,检查有无出血和胆汁溢出,可在肝下和胆囊三角区放置一白色纱布,3~5 min后取出,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和胆汁染色,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  相似文献   

15.
异位胆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院完成近6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发现异位胆囊14例,其中中位胆囊6例,肝左外叶脏面胆囊8例,报道如下。本组男4例,女10例。年龄40~60岁,平均52岁。14例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1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例,均经术前B超或静脉胆道造影证实诊断。术前明确异位胆囊者5例。术中发现胆囊周围疏松粘连6例,Calot三角严重粘连1例。胆囊管汇入肝总管右侧壁9例,汇于肝总管前壁3例,汇入肝总管左侧壁2例。完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市,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肝胆外科成LC手术13例,1例因Calot三角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术中置胆囊窝部…  相似文献   

16.
杨系伦  李斌 《腹部外科》2003,16(6):356-356
病人 :女 ,73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 3年入院。体检 :一般情况可 ,右上腹压痛 ,未扪及胆囊 ,余无异常发现。B型超声提示胆囊炎并结石。入院诊断 :作者单位 :5 5 3 5 2 9 贵州省盘江煤电集团 (公司 )总医院土城分院外科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术中见胆囊大小 7cm× 3cm ,除胆囊管部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外 ,余部不与肝脏相连 ,无系膜组织 ,完全游离 ,体底部与胃窦、十二指肠球部粘连。顺利切除胆囊 ,术后 8d拆线出院。胆囊变异少见 ,游离胆囊则罕见。游离胆囊易发生扭转、坏死。本例因并发结石 ,炎症反复发作 ,与胃、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53岁,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入院。彩超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提示胆囊结石,术前MRCP未提示胆囊管缺如。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胆囊饱满,约10 cm×4 cm,周围无粘连,锐性分离胆囊前后三角,游离胆囊与胆总管处间隙,未见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逆行游离并完整切除胆囊,仍未见胆囊管及胆囊动、静脉,即胆囊无明显管道与肝脏、肝外胆管相通。术后剖开胆囊见胆囊内充盈黄绿色胆汁及3枚黄褐色  相似文献   

18.
<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困难类型LC目前并无规范的定义,通常指急性胆囊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解剖变异、胆肠内瘘、炎性粘连致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腹部手术后腹腔广泛粘连等情况[1,2]。我院从2000年开展LC,2013年1~12月行LC共629例,其中复杂胆囊疾病288例,取得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术损伤胆管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囊切除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损伤胆管 ,开腹切除的胆管损伤率 0 .2 %~ 0 .3 % ,而LC合并的胆管损伤率则比OC开腹切除高 2~ 3倍 ,因此 ,熟悉胆囊切除发生损伤胆管的原因而采取相应地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一、胆管损伤的解剖性危险因素1.胆囊管的变异 :胆囊管过短或缺如 ,使胆囊颈与胆总管紧密粘连 ,分离时易损伤粘着的胆管前壁或侧壁 ,结扎胆囊管时过分靠近胆管或结扎部分胆管壁而狭窄 ,此时宜从胆囊底部分离 ,顺行分离至与胆管结合部 ,看清关系 ,正确处理。胆囊管96%汇入胆总管 ,但汇入部位可有变异 ,如汇入右肝管或副肝管者 ,或胆…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65~1987年,共处理肝外胆管损伤6例(其中1例系外院手术中损伤),均被诊为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本文在总结本组6例胆管损伤发生原因的基础上,谈谈预防问题。一、与解剖关系不清有关者分析本组病例的胆管损伤原因,几乎均与解剖关系不清有关。解剖关系不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使胆总管粘连牵拉移位,术者误认胆总管为胆囊管切断。2.胆总管游离,而胆囊管较短,胆囊颈部因炎症与胆总管粘连,钳夹胆囊颈部时将胆总管损伤。3.肝门部因炎症粘连,左右肝管开口位置低,在分离肝门时将左肝管或右肝管损伤。4.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或胆道手术史,再次手术时因局部解剖关系不清,致使胆管损伤。5.手术切口小或麻醉不充分。因暴露不彻底,在紧张、狭小的术野中免强手术,顾及不到解剖关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