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扩散-灌注(DWI-PI)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材料与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10只)行假手术作对照,其余按栓塞时间30 min、1、3、6 h均分成B、C、D、E 4组;行DWI、PI和常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T2WI、T1WI扫描;DWI和PI原始图像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形态图.观察各栓塞时间点和再灌注2、24 h后各项参数变化,并将其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观察对比.结果 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病理观察和TTC染色无变化.B组再灌注2 h DWI高信号消失,ADC值恢复正常化(88.27±1.92)%,24 h继发性ADC值降低和DWI高信号;C组再灌注2 h后ADC值轻度升高,24 h明显降低;D、E组再灌注2、24 h ADC值轻度降低或基本不变;各组再灌注后24 h DWI显示病灶范围无明显扩大.A、B组再灌注后PI各参数指标(CBV、CBF、MTT)恢复和维持正常,而D、E组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有3种表现,分别为高灌注、低灌注和正常灌注.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后DWI显示的缺血范围与TTC异常染色(白色)范围无显著性差异(方差分析,P>0.05).结论在超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栓塞30 min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是暂时的,以后会发生继发性DWI异常信号,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区24 h后观察到神经元坏死;再灌注可限制病灶进一步扩大,保护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2.
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弥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应用弥散 -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 ,随机分成 5组 ,A组 ( 10只 )假手术做对照 ,其余按栓塞时间 3 0min、1、3、6h均分成B、C、D、E 4组 ;行DWI、PI和常规T2 WI、T1WI扫描 ;DWI和PI原始图像重建获得ADC、CBV、CBF、MTT参数形态图。观察各栓塞时间点再灌注 2、2 4h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B组再灌注 2hDWI高信号消失 ,ADC值恢复正常化 ( 88.2 7%± 1.92 % ) ,2 4h继发性ADC值降低和DWI高信号 ;C组再灌注 2h后ADC值轻度升高 ,2 4h明显降低 ;D、E组再灌注 2、2 4hADC值轻度降低或基本不变 ;各组再灌注后 2 4hDWI显示病灶范围无明显扩大。A、B组再灌注后PI各参数指标 (CBV、CBF、MTT)恢复和维持正常 ,而D、E组的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图有 3种表现 ,分别为高灌注、低灌注和正常灌注。结论 在超急性脑梗死中MCAo 3 0min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是暂时的 ,以后会发生继发性DWI异常信号 ;再灌注可限制病灶进一步扩大 ,保护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缺血再灌注DWI及PWI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DWI及PWI判定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缺血半暗带的作用。材料和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4组,A组作假手术对照;B、D组分别栓塞2h、6h,均再灌注2h、24h;C组栓塞2h再灌注24h、7d。B、C、D组于各自栓塞及再灌注时间点行DWI、PWI及常规序列扫描;后处理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作比较。结果:A组DWI、PWI、TTC染色及病理观察均无异常;B、C、D组栓塞时均可见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呈高信号,D组异常信号区面积明显大于B组,病理电镜表现为细胞内水肿。B、D组再灌注24hDWI异常信号区面积与灌注前相比,B组无明显变化,D组较前增大;C组再灌注7d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均正常。B、D组栓塞时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PWI灌注缺损区面积相似。B组PWI异常信号面积大于DWI异常信号区;D组PWI与DWI异常信号面积无明显差别。结论:DWI能灵敏反映急性期缺血脑组织损伤情况,PWI能灵敏反映组织血流灌注情况。DWI、PWI联合应用有可能判定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成像(PWI)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病理学基础.材料和方法:35只SD大白鼠随机分4组,A组(5只)假手术对照组,B、C、D组(各10只)行线栓法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制作后,再灌注前、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行DWI、PWI、T1WI、T2WI扫描,将检查结果与TTC染色及病理检查比较.结果:B组再灌注后DWI异常信号相对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C组再灌注7d时6只大鼠DWI见高信号,但ADC图未见异常.D组再灌注后24hDWI异常信号面积较前增大(P<0.05),再灌注前后ADC值无明显改变(P>0.05).D组感兴趣区ADC值明显低于B组(P<0.05).再灌注后B、C组CBF、CBV图基本恢复正常,MTT图显示局部血流时间延长,D组较B、C组血流恢复更不均匀、不完全,局部存在灌注缺损.结论:DWI能反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变化,PWI能反映再灌注后脑组织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5.
大鼠超急性脑梗死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制作的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进行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其中2只为假手术A组,其余按栓塞时间30分钟,13,6小时分成B,C,D,E4组,A组于2,24小时后,B,C,D<E组分别于栓塞后30分钟,1,3,6小时以及线栓拔出后2,24小时行弥散和灌注成像扫描。结果:假手术A组弥散,灌注成像无异常信号,实验B,C,D,E组的均见灌注异常信号且范围无变化,弥散高信号区随时间延长而范围增大,6小时后与灌注异常信号区一致。栓塞2小时后T2WI显示高信号。结论:弥散磁共振成像可信号超急性脑梗死灶大小及其演变规律,灌注成像显示脑梗死缺血范围。  相似文献   

6.
超急性脑梗死及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改良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超急性脑梗死及其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实验模型。材料和方法:22只SD大,同分成5组,其中2只为假手术A组,其余按栓塞时间30min及1、3、6h均分为B、C、D、E四组。A组于2、24h后,B、C、D、E组分别于栓塞后30min,1、3、6h以及线栓拔出后2、24h行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扫描;并将成像所见与病理观察对比。结果:A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无异常信号,病理观察无变化。B、C、D、E组弥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均见阻断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异常信号区,病理观察见该供血区脑组织坏死和缺血改变。结论:该方法制作超急性脑梗死及再灌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实验模型是稳定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探讨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后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及相应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 27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5组:非再通组6只;再通组12只,分3组,每组4只,分别于MCAO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再通,各组于不同时间点进行DWI和T2WI,于最后一次成像后取脑行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病理组9只,于不同时间点进行光镜及电镜检查,计算各时间点的DWI和T2WI上的异常高信号面积及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结果 MCAO后30分钟所有动物缺血区于DWI上均出现高信号,而T2WI显示正常,随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升高,范围扩大,6小时内ADC值呈下降趋势,MCAO30分钟及1小时后再通者DWI上的高信号完全或部分恢复,而MCAO2小时后再通者缺血区范围无恢复,结论 DWI是评价超早期脑梗塞及再灌注的敏感方法,可以科学地指导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并为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灌注成像联合DWI序列鉴别超急性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例超急性期(A组)和36例急性期(B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MRI图像。在梗死最大层面测量3D-pcASL序列脑血流(CBF)的异常灌注面积(SCBF)和DWI图上异常高信号面积(SDWI),并计算理论缺血半暗带(IP)。比较梗死核心(IC)、IP区CBF和ADC与对侧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相对值(rCBF、rADC)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IC区高灌注3例(A组0例,B组3例),IC区等灌注9例(A组1例,B组8例),IC区低灌注44例(A组19例,B组25例)。SCBFSDWI 41例(A组19例,B组22例),SCBF≈SDWI 15例(A组1例,B组14例)。IC区的CBF和ADC值在两组中均较对侧降低(P0.05)。两组理论IP区的CBF值和A组理论IP区的ADC值均低于对侧(P0.05)。A组IC区的rADC高于B组,相反,A组理论IP区的rCBF、rADC低于B组(P0.05)。结论临床可联合应用3D-pcASL和DWI序列对发病时间不具体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进行鉴别诊断,从而有助于及时合理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辉 《人民军医》2004,47(1):39-41
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超早期溶栓治疗。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脑梗死后病理改变的检测敏感和相对特异,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以超早期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变部位、损害范围、缺血区可逆及不可逆损害区和血流灌注及过度再灌注情况,为溶栓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成像(PWI)在缺血性脑卒中(CI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C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均开展磁共振成像检查,包括常规平扫、DWI、PWI,获取表观扩散系数(ADC)、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比较2组ADC、r CBF、r CBV、MTT、TTP差异,并绘制ROC曲线分析ADC、r CBF、r CBV、MTT、TTP及联合检测诊断CIS的临床价值;依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CIS(发病时间≤6 h)及急性期CIS(>6h),比较2组ADC、rCBF、r CBV、MTT、TTP差异;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预后,其中得分<3分为预后良好,得分≥3分为预后不良,比较2组ADC、rCBF、rCBV、MTT、TTP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ADC、r CBF、rCBV、MTT、TTP及联合检测评估CIS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DC、r CBF、r CB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超急性期脑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12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栓塞后1h和6h行大鼠冠状位磁共振DWI、T2WI和T1WI检查,并测量缺血区DWI异常高信号的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将所测值进行比较。磁共振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断头取脑行TTC染色,并与DW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鼠MCAO后1h进行MRI扫描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DWI可见异常稍高信号,ADC为低信号,T2WI和T1WI均未见异常信号;MCAO后6hDWI可见明显高信号,较1hADC值显著减低(P〈0.01),DWI上梗死灶体积显著扩大(P〈0.01),T2WI显示缺血区异常高信号,T1WI可见稍低信号。TTC染色者均显示脑梗死灶,与MCAO后6h的DWI显示脑缺血范围一致。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较常规MRI敏感,是超急性期脑缺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对被挽救缺血半暗带(IP)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将制作成功的58只兔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永久缺血组(A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组);A组再按缺血1、3、6、12、24、48 h分组(A_1~6组),B组再按缺血1h后再灌注0、2、5、11、23、47h分组(B_(1~6)组)。然后,对各组行I)WI和PWI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组DWI像上异常信号区面积明显小于永久缺血组;缺血24h,梗死范围基本稳定。缺血1h,当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相对脑血容量(rCBV)比值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比值分别为(73.40±4.33)%、(46.83±9.89)%、1.58±0.04时,该区可能为IP;当ADC比值和rCBV比值分别低于(58.83±6.06)%和(22.87±8.19)%、rMTT比值大于1.94±0.1时,缺血脑组织将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结论:DWI结合PWI能够快速、有效地评价IP。  相似文献   

13.
MR DWI及ADC值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临床上拟诊为脑梗死患者186例进行常规MR扫描及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成超急性期(〈6h)、急性期(6~72h)、亚急性期(3~7d)3个组。测定各组梗死灶ADC值及健侧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结果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梗死灶ADC值均低于健侧相应区域(配对t检验,P〈0.01);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病例之间rADC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F=7.663,P=0.001)。结论DWI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各期梗死灶rADC值有时间相关性,对脑梗死的准确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DC对确定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33例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以DWI图像计算得到的ADC图作为输入数据,来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简称为ADC方法),并在2~30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测量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的扩散变化。结果: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ADC平均值分别为4.38×10-4 mm2/s、6.81×10-4 mm2/s,rADC平均值分别为0.56及0.85,梗死中心区ADC及rADC均明显降低,缺血半暗带ADC及rADC轻度下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DC方法对确定缺血半暗带具有潜在的临床实用价值,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确定缺血半暗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MRI弥散和灌注成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为实验组,1组为假手术组。采用改良O’Brein法闭塞兔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仅暴露同侧大脑中动脉,不予电凝。术后0.5、1、2、3、4、6 h不同时间段进行MRI扫描。结果常规MR序列显示缺血病灶明显晚于DWI和PWI。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各参数有特征性变化规律。在DWI和PWI中缺血区体积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扩大,两者不匹配区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结论DWI和PWI在诊断超早期脑梗死上优于常规MR序列。  相似文献   

16.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WI和ADC图诊断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4例脑梗塞患者(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8例)采用1.5T MR机进行扫描,对DWI、ADC图及常规T1WI、T2WI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ADC图均表现为低信号,DWI对病变显示达100%.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仅DWI可显示病变而常规T1WI、T2WI无任何相应的异常发现.全部病灶ADC值均低于其相对应的正常脑组织.结论:DWI对急性脑梗塞诊断敏感、准确,且能对脑梗塞作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