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91周期妊娠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本中心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于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的91个周期的资料进行整理,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不孕病因之间及不孕时间的长短对妊娠率无显著性影响;②35岁以下组的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也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显著;获卵数和移植胚胎数均多于35岁以上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大于35岁年龄段的妊娠率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③妊娠与未妊娠组患者的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获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和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④IVF+ICSI受精周期的ICSI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均明显优于IVF,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IVF+ICSI周期的临床妊娠率57.1%。结论 年龄是影响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卵数、卵裂数以及优质胚胎数的最主要因素;卵子质量是影响周期妊娠率的关键因素;IVF+ICSI受精是预防和应对IVF受精不良或不受精、提高妊娠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男性精子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35 对夫妇的154 个IVF 和88个ICSI周期,男方分别在女方获卵前和获卵日2次获取精液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子DNA 损伤(SDF)检测,统计IVF 和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与IVF和ICSI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无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IVF 和ICSI周期临床妊娠和非临床妊娠的获卵前和获卵日SDF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DF与IVF 和ICSI 的胚胎结局无相关性,也不能预测IVF 和ICSI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穿刺GnRH-a诱发的卵巢囊肿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生殖中心行黄体期长方案IVF/ICSI助孕的患者70例,在黄体期注射长效GnRH-a后出现卵巢囊肿,其中A组(35周期)行囊肿穿刺,B组(35周期)未行囊肿穿刺,比较两组之间临床过程(Gn的用量、获卵数)、实验室结果(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及妊娠结局(妊娠率、流产率)。结果 A组妊娠14例,妊娠率40.0%;B组妊娠20例,妊娠率57.1%。两组在Gn用量、Gn时间、获卵数、受精数、卵裂率、移植胚胎个数、可移植胚胎率、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方案IVF/ICSI中应用GnRH-a后出现卵巢囊肿进行囊肿穿刺不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对牺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中心进行治疗的674病例共726周期(IVF 648周期,ICSI 78周期),比较两组不同受精方式获得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冷冻事、平均移植胚胎散、妊娠率.结果 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冷冻率、妊娠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80.88%,93.80%,56.98%,56.32%,34.48%,2.00 ±0.53个,而IVF组为67.52%,97.71%,51.75%,60.65%、41.2%,2.04±O.73个.ICSI组正常受精率、优胚率较IVF组高,但IVF组卵裂事较ICSI高,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冷冻率、妊娠率、平均移植胚胎数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治疗严重男性不育症可获得与IVF治疗女性不孕症相近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周期不同获卵数目与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冷冻率、移植胚胎数、着床率、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生殖中心2011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长方案有获卵的共786个IVF/ICSI-ET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不同获卵数分为五组(A组1~4枚,B组5~10枚,C组11~15枚,D组16~20枚,E组20枚),比较各组年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冷冻率、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获卵数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五组年龄、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周期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妊娠率C组最高,B、D组较E组高,A组最低,C组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冷冻率均较高。结论:长方案IVF/ICSI-ET周期中,在移植有效胚胎数相同的条件下,获卵数多少与实验室各项指标及临床妊娠率显著相关,获取中等数量的卵子能获得最佳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体外授精 -胚胎移植 (IVF -ET)和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技术的疗效。方法  74例不孕患者采用常规超促排卵方案 ,B超监测卵泡成熟后 ,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 ,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并作胚胎移植。结果  74例共 77个治疗周期中 10 0 8个卵泡发育 ,获卵数 886个 ,获卵率87.90 % ;受精 6 8个 ,受精率 6 8.6 2 % ;5 88个卵裂 ,卵裂率 96 .71% ;移植数 30 0个 ,平均移植胚胎数 4.17±0 .77个。 77周期获临床妊娠 2 8例 ,妊娠率 36 .36 % ,已成功分娩 4例 ( 3例IVF -ET ,1例ICSI)。随访母婴良好。结论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疗效肯定 ,男性严重少、弱精患者可采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同周期同胞卵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果和临床预后. 方法:选择我中心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43个治疗周期,将同周期同胞卵分成IVF组和ICSI组,使用相同的精液标本分别实施IVF和ICSI (IVF ICSI), 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ICSI组受精率为64.5%, 高于IVF组52.8%的受精率(P<0.01); 完全受精失败的IVF组占11.6%, 而ICSI组无一例完全受精失败; ICSI组的优良胚胎率为60.8%, 显著高于IVF组30.1% (P<0.01); 卵裂率分别为97.1%和96.7%, 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于移植的胚胎数ICSI组为120个占总移植胚胎数的63.5%, IVF组为69个占36.5%; IVF ICSI总的植入率17.5%, 显著高于同期单纯实施IVF 10.4%和单纯实施ICSI 9.8%(P<0.01);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同我中心同期单纯实施IVF和单纯实施ICSI比较,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分别为41.9%, 26.2%和28.1%; 抱婴回家率为77.8%. 结论:同周期同胞卵分别实施常规IVF和ICSI总体上能改善胚胎质量增加受孕机会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收获卵子数目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55个ICSI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获卵数≤3、4-14、15-20、〉20各组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卵泡数等。结果:4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可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周期中获卵数多少对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影响,而获卵数〉20组可用胚胎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受精效果、胚胎发育潜能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为明确ICSI指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20个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将其分为IVF组(151例)和ICSI组(6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呈增高趋势;完全受精失败率呈降低趋势。结论 ICSI即无法改善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患者的受精情况,对提高其胚胎发育潜能及改善最终妊娠结局也无益处,不建议对该部分患者常规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IVF ET)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 ,ICSI)的影响 ,并对用诺雷德 (Zoladex)治疗后再行IVF或ICSI的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 ET或ICSI治疗的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 49个周期 (3 6例 )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 40个周期行IVF或ICSI治疗 (A组 ) ,9个周期予Zoladex预治疗 3个月后再行IVF或ICSI治疗 (B组 ) ,并选择同时期内单纯因输卵管因素行IVF治疗 65个周期 (5 3例 )作为对照组 (C组 )。比较A、C及A、B两组的IVF或ICSI ET结果。所有实行IVF或ICSI患者均采用GnRH a/FSH HP/hCG长方案。结果 :A、C两组hCG日E2 水平、获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显著性。但A组种植率、妊娠率明显低于C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A组FSH HP总量高于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B组种植率、妊娠率较A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VF ET或ICSI治疗时所需的促卵泡素总量高 ,种植率、妊娠率降低 ,用诺雷德治疗后再行IVF或ICSI治疗有助于提高种植率、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 shows an advantage ov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in non-male factor cycles as the number of oocytes retrieved decreases from four to one. We undertook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305 IVF/ICSI cycles of non-male factor in which four or fewer oocytes were retrieve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conventional IVF (CI) and ICSI when one, two, three or four oocyte(s) were retrieved. Primary outcomes including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 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 cycle cancellation rate, implantation rate,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PR), live birth rate (LBR), cumulative PR and cumulative LBR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rmal fertilization rate (72.5% vs. 50.0%) and the 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 (72.5% vs. 55.0%)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one oocyte retrieved cycles in ICSI group as compared with CI group.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embryos per obtained oocyte was markedly decreased in ICSI group when three (52.3% vs. 61.3%) or four (56.9% vs. 64.0%) oocytes were retrieved. The implantation rates, clinical PRs, LBRs, cumulative PRs and cumulative LBRs in CI group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in ICSI group when one, two, three or four oocyte(s) were retrieved. In conclusion, ICSI doesn't show advantages over IVF in low oocyte yield cycles of non-male factors, even when only one oocyte was retrieved.  相似文献   

12.
Embryo cryopreservation has been a routine component of clinical in-vitro fertilization(IVF) programmes. It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embryos transferredper procedure,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ple pregnancies, while optimizing theclinical use of excessive embryos[1]. In case the patient is at risk of OHSS or when embryotransfer may be considered inadvisable for other reasons, it gives the option of freezing allthe available embryos for storage and transfer i…  相似文献   

13.
常规IVF授精后20~22 h ICSI再授精的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补救ICSI和同期实施的ICSI结果并评估补救ICSI的预后.方法:自2000-04/2003-05我中心61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有24个精液指标正常的常规IVF治疗周期为完全受精失败或(和)几乎完全受精失败,共有215个未受精的卵于常规IVF授精后20~22 h实施ICSI再授精(补救ICSI),为补救ICSI组;同时期实施的178个周期的ICSI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补救ICSI组受精率为48.4%,低于对照组受精率为5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植入率分别为28.1%和9.8%,而补救ICSI组获得3例妊娠,妊娠率为12.5%和植入率为4.3%,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两项指标明显高于补救ICSI组.遗憾的是补救ICSI组3例妊娠中有2例流产,1例胎死腹中行引产.结论:尽管补救ICSI的预后非常差,但为了避免周期取消并为不孕夫妇争取一次受孕的机会,可以考虑实施补救ICSI.关键是实施补救ICSI的时间选择,使卵处于最适宜的受精窗口内,获得有活力的胚胎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卵子冷冻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冷冻技术在临床应用.方法 将258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ICSI)治疗,取卵数≥20枚的258个周期,分为部分卵母细胞冷冻组(简称冻卵组)84个周期和胚胎冷冻组(简称冻胚组)174个周期,比较两组新鲜周期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总结了23个卵母细胞冷冻复苏周期及19个移植周期(其中4个周期为捐赠周期)的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冻胚组冻胚复苏移植的临床结局.结果 冻卵组和冻胚组新鲜周期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个卵母细胞冷冻复苏的移植周期与56个冷冻胚胎复苏的移植周期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母细胞冷冻复苏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47.4%(9/19),其中冻卵捐赠4个移植周期,2例临床妊娠(1例已分娩).结论 对于接受IVF/ICSI治疗的不孕妇女,由卵巢刺激产生的较多卵母细胞,无论是否选择冷冻部分卵母细胞,对其新鲜周期的受精率和妊娠率没有影响;冻卵移植周期与冻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卵母细胞冷冻在生育力保存和分享捐赠方面较冻胚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常规IVF不受精周期行补救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不受精时,应用卵母细胞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进行补救授精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8月~2005年8月,在499个常规IVF-ET周期中有25个周期完全不受精,进行补救ICSI,并与同期实施的179个正常ICSI周期进行比较。【结果】补救ICSI组与正常ICSI组比较,HCG日平均血清雌二醇水平、每个成熟卵泡平均血清雌二醇量、每个周期的获卵数无明显差别,补救ICSI受精率为57.7%,低于正常ICSI组(67.8%),补救ICSI组平均每个周期获得胚胎数(7.8±3.9)比正常ICSI(10.0±4.9)组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救ICSI组≥4细胞的胚胎占总胚胎数的54.5%,低于正常ICSI组(87.5%),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ICSI组妊娠率为38.5%,补救ICSI组无一例妊娠。补救ICSI组中有8例在下一周期行ICSI,有2例妊娠并分娩2个健康女婴。【结论】补救ICSI虽可以避免取消IVF周期,但其受精率和妊娠率低,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对于常规IVF不受精的患者,再次治疗时可考虑行ICSI助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操作过程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53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不 育症周期为对象,将同一周期的同胞卵子分为两组,分别进行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IVF),比较两组的胚胎发育情况。结 果ICSI组受精率78%,显著高于常规IVF组67%的受精率,但卵子的溶散率亦高(8%νs3.4%);ICSI组的优良胚胎数 与IVF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碎片率大于50%的胚胎数前者与,后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移植后ICSI组 可供冻融的胚胎数较常规IVF组少。结论ICSI操作对卵子及其后的胚胎发育潜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使用经皮睾丸穿刺取精(PTSA)、PTSA后冷冻精子及体外射出精子的临床结局.方法:对2009年2-12月接受ICSI治疗的168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168个周期分为3组,体外射精组95个周期,PTSA组41个周期,PTSA后冷冻精子组32个周期.对这3组的受精、胚胎、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两种不同授精方式对仅获得单个卵子周期的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并仅获得单个卵子的525对不孕夫妇的777个周期的病例资料。根据精液质量分为3组:IVF组(563个周期),严重男性因素SMF-ICSI组(151个周期),非严重男性因素NSMF-ICSI组(63个周期)。比较各组间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每周期临床妊娠率。结果IVF组、SMF-ICSI组和NSMF-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0.3%、81.4%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利用胚胎率分别为81.6%、84.8%和87.0%;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2.2%、53.3%和34.8%;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9.8%、12.5%和11.1%;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每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每周期只获得单个卵子的患者应严格根据男方精液质量及过往病因选择授精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非男性因素的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受精情况及临床结局,探讨这类患者合适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获卵数≤4个周期共103个,按受精方式分为常规IVF组(46周期)与ICSI组(57周期),分析比较两组间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受精失败发生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8.7 %、72.6%和95.1 %,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72.0 %、66.4 %和96.8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VF组受精失败发生率为15.56%,高于ICSI组的1.75%(P<0.05);IVF组获卵周期妊娠率为27.27%,移植周期妊娠率为33.33%,均高于ICSI组的9.09%与11.11%(P<0.05)。 结论:对于无明确男性因素的卵巢低反应IVF周期,行ICSI并不能提高其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IVF-ET;卵巢反应不良;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季节变化和光周期性对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胞质内注射(ICSI)-胚胎移植(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行IVF/ICSI-ET治疗、年龄<38岁、体重指数(BMI)<25kg/m2、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排卵及取卵后第3天行新鲜胚胎移植的12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取卵日期将其分为春、夏、秋、冬组,或长、短日照期组,比较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优胚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的差异.结果 各季节组间及长、短日照期组间,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时间、基础FSH值和不孕因素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反应性、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胚率和移植胚胎数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季节组间患者的HCG阳性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日照期组患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短日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季节变化对IVF/ICSI治疗结局无明显影响,但长日照期IVF/ICSI周期较短日照期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