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PTSD筛查量表( PCL- C)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恶性肿瘤患者MUIS- A总分为(90.75±11.64)分, PCL- C总分为(43.04±12.12)分,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回避/麻木维度及高警觉维度呈正相关(P<0.05),与重新体验维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均处于较高水平,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提供疾病相关信息,减少患者不确定感,减轻其的心理困扰,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澄清其对患病状态的模糊性,增加对未来的控制能力,最终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曹丹凤  陈倩倩  王君芝 《护理研究》2013,27(13):1175-1178
[目的]探讨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及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应激源问卷对92例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进行调查。[结果]7.61%的病人PTSD症状阳性;PTSD症状与感知到的应激源(P<0.01)、儿童期创伤经历(P<0.05)呈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感知到的应激源、儿童期创伤经历、心理弹性因素进入PCL-C得分的回归方程,可解释总变异的37.5%。[结论]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存在PTSD症状,病人感知到的应激源越多,儿童期创伤经历越多,PTSD症状水平越高;而心理弹性越好,PTSD症状越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压力、心理弹性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大学生压力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对754名某高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L-C量表总分为(30.7±9.14)分,维度条目均分:重新体验为(1.85±0.62)分,回避/麻木为(1.77±0.57)分,高警觉为(1.82±0.66)分。PTSD症状阳性率为9.15%,其中男生症状阳性率高于女生(χ~2=9.610,P=0.002)。大学生压力问卷总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92);心理弹性总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263)。结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中存在PTSD症状,重新体验症状发生率最高。学生压力越大,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而心理弹性越好,PTSD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4.
马扬霞 《当代护士》2018,(4):108-11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对ICU患者创伤性应激障碍水平(PTSD)的预测能力。方法随机选取本院ICU 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所有患者入住ICU病房期间的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进行调研,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PCL-C)评价患者的PTSD水平。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D-RISC、PSQI、PCL-C得分情况,整理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职业、家庭经济收入下的PTSD(+)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睡眠状态与创伤性应激水平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PCL-C平均总得分为(42.98±15.24)分,其中PTSD(+)患者173例,占比78.3%;PSQI平均总得分为(12.62±5.48)分,CD-RISC平均总得分为(47.55±12.77)分。女性、中青年、文化水平低、农民/个体/无业、职员和学生群体PTSD(+)发生率相对较高。PCL-C总得分与CD-RISC总得分及各项得分呈明显负相关,与PSQI总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ICU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是影响其PTSD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均普遍存在创伤性应激障碍且PTSD水平较高,临床中可通过心理弹性水平及睡眠状况进行预测,为了及早发现并有效降低其影响,ICU护理人员应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及早进行心理弹性及睡眠障碍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和疾病应对方式进行评价,并运用AMOS 22.0构建模型分析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疾病应对方式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动脉瘤介入术患者CD-RISC总分为(49.12±5.31)分,MUIS-A总分为(87.46±6.58)分,SCSQ问卷积极应对评分为(20.54±2.37)分、消极应对评分为(19.35±2.13)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瘤介入术患者心理弹性与疾病不确定感和消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疾病不确定感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AMOS 22.0构建模型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在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疾病应对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452,直接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住院高危妊娠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503例高危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普通版(PCL-C)、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  相似文献   

7.
吴菊  朱萍  吉封 《全科护理》2023,(2):234-237
目的:探讨亲子自我表露对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3月80例青少年PTSD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亲子自我表露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自我表露、疾病不确定感及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心理弹性总评分、自我表露评分及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子自我表露能有效减轻青少年PTSD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增强病人心理弹性及自我表露,从而促进病人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5.12”地震2年后江油、北川安置点地震亲历者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水平及两者关系,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进一步预测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平民版(PCL-C)为调查工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评估地震亲历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应激水平及二者的关联性.结果 PSQI测评结果显示地震2年后560例安置点亲历者中有33.8%发生睡眠障碍,7.5%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良好组中,PTSD阴性358例占96.5%,PTSD阳性13例占3.5%;睡眠障碍组中,PTSD阴性160例占84.7%,PTSD阳性29例占15.3%.PTSD阴性组中,睡眠良好358例占69.1%,睡眠障碍160例占30.9%;PTSD阳性组中,睡眠良好13例占31.0%,睡眠障碍29例占69.0%.PSQI总分与PCL-C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显示:受灾程度重、年龄大、心理应激状况差是发生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 地震2年后板房灾民的睡眠质量、心理应激水平不容乐观.PTSD可引起睡眠障碍,同时睡眠障碍又会增加患PTSD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伤后成长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498例老年CH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等,采用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评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及生活质量现状,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老年CHD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CD-RISC总分(58.39±7.07)分,力量(2.44±0.51)分、坚韧(2.28±0.45)分、乐观(2.28±0.45)分;SF-36总分为(551.23±52.54)分、PTGI总分为(74.65±8.67)分;经Pearson相关分析,CD-RISC量表总分与SF-36、PTGI总分呈正相关(P0.05)。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子女、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冠心病患病时间、合并疾病种类、支架植入次数、支架植入个数、兴趣爱好、宗教信仰、社会支持情况的老年CHD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病程、兴趣爱好、社会支持是老年CHD住院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老年CHD住院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普遍较低,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需密切关注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状况较差、病程较长患者的心理状态,培养其兴趣爱好,为其争取更多家庭社会支持,从而改善老年患者心理弹性和创伤后成长水平,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委托医疗事故鉴定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PCL-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委托医疗事故鉴定154例PTSD的发生率及症状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收回有效问卷151份,以50分作为分界值,PTSD发生率为21.19%(32/151,PTSD组)。鉴定为事故组的PTSD发生率高于无事故组及终止鉴定组(P0.05),事故组闯入性症状、高警觉性及PCL-C总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PTSD组闯入性症状、高警觉性、回避症状及PCL-C总分均高于非PTSD组(P0.05);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有更多的闯入性再体验症状及高警觉性,男性患者更多表现为回避症状(P0.05)。回归分析显示,焦虑、抑郁状态及神经质是PTSD发生的重要预知因素。结论委托医疗事故鉴定患者PTSD的发生率高,症状明显,对其心理影响大;抑郁、焦虑状态、神经质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与心理弹性在重症病人重症监护室(ICU)相关记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法抽取182例重症病人作为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ICU相关记忆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反刍思维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ICU住院病人ICU相关记忆总分为(64.12±11.43)分、反刍思维总分为(65.84±9.14)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2.54±9.37)分、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为(41.28±9.52)分;ICU住院病人ICU相关记忆、反刍思维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正相关(P0.01),心理弹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负相关(P0.01),ICU相关记忆、反刍思维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反刍思维在ICU相关记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均单纯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3.19%和27.54%;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在ICU相关记忆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占总效应的8.70%。[结论]通过提高ICU住院病人心理弹性水平,可抑制其反刍思维和ICU相关记忆,减轻其创伤后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认知评价的相关性,以期为后期进行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 2016年1-12月,方便抽样法选取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脏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认知评价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48例肝癌术后患者PTGI总分为(66.53±14.98)分,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肝炎病程、临床分期患者,其PTGI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3.63±14.34)分。除PTGI量表中的"与他人关系"和"欣赏生活"维度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患者PTGI总分、新可能性、个人力量维度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肝癌术后患者PTGI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与认知评价量表中的"对疾病结果的不确定感"维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积极评价"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弹性、认知评价对PTGI预测显著(均P0.01)。结论肝癌术后患者心理弹性、认知评价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肝癌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增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致眼球摘除者伤残接受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和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osttraumatic stress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AODS得分(74.80±12.07)分,为中等接受水平;PCL-C的得分为(40.91±12.87)分,有33.6%的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26.5%的患者PTSD筛查阳性;伤残接受度扩大维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49,P0.001)。结论临床护士应关注外伤致眼球摘除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积极探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125例MHD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生活质量量表(QLQ)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患者PTGI总评分为(63.92±12.36)分,CD-RISC总评分为(56.67±11.35)分,QLQ总评分为(62.17±13.18)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MHD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状态,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相关,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MHD患者心理疏导,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以减轻其应激情绪,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产妇产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分析产妇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的关系。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8年1-6月在西安市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携婴幼儿接种疫苗或健康体检的726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产后PTSD总条目均分为(1.79±1.21)分,PCL-C得分≥38分者68例,PTSD阳性筛查率为9.4%。产妇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水平呈正相关(r=0.48,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人格能独立解释产后PTSD总变异的23.4%(F=15.783,P<0.05)。结论产妇产后有发生PTSD的可能,神经质人格与产后PTSD水平密切相关,神经质人格可以正向预测产后PTSD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性。方法:对12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PTGI总评分为(66.22±12.56)分,CD-RISC总评分为(59.87±12.05)分,FACT-B总评分为(65.27±14.38)分;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呈中等状态,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弹性、生活质量有关,临床护理人员应对乳腺癌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芷  童晓飞   《护理与康复》2018,17(8):11-15+1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方法运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49例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评分平均(39.83±12.81)分,34例家属(22.8%)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理弹性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乐观性、患者生活自理程度、医疗费用、家属性别是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发生PTS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创伤后应激障碍处于中重度水平,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负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首次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88例首次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干预时间为确诊后3个月每次住院期间,共干预4次。研究组每次住院期间在常规妇科专科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叙事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妇科专科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得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得分和疾病接受度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TSD发生率为11.36%和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疾病接受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叙事护理能有效改善首次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PTSD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疾病接受度,降低PTS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呼吸科住院患者风险感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状,分析其相关性,为患者心理危机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3年1月~3月呼吸科住院的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风险感知量表(PRQ)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回收182份有效问卷,患者一般资料与PRQ、PCL-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重度PTSD发生率为71.98%,回归分析显示,PRQ评分与PCL-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风险感知可以解释PTSD 39.00%的变化原因。结论 呼吸科发热患者PTSD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对患者实施风险感知的管理或干预,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家庭复原力的现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12月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00名高危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妇至产科门诊复查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平民版量表(PCL-C)、家庭复原力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与家庭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回收率为94.5%。结果378名高危妊娠孕妇的PCL-C总分为(31.53±7.54)分,家庭复原力总分为(76.85±12.74)分;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与家庭复原力呈负相关(r=-0.287,P=0.003);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复原力中坚毅性、支持性可解释高危妊娠孕妇PTSD总变异的38.3%。结论高危妊娠孕妇家庭复原力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应从家庭复原力的角度出发降低高危妊娠孕妇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