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33岁男性患者, 因"活动后呼吸困难3年, 加重15 d"入院, 既往存在膜性肾病, 未规范抗凝治疗, CTEPH急性加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阿替普酶溶栓和肝素充分抗凝治疗, 病情仍进行性加重, 血流动力学恶化, 行VA-ECMO抢救治疗, 患者无法脱离ECMO, 并出现了肺部感染、右肺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 经多学科讨论认为患者病情危重, 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 无法耐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PEA)手术, 入院第2天行抢救性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 术中测量肺动脉压力98/40(59)mmHg(1 mmHg=0.133 kPa), 肺动脉造影示主肺动脉扩张, 右肺下叶肺动脉完全闭塞, 右肺上叶、中叶肺动脉和左肺动脉分支可见多发狭窄, 对右肺中叶、右肺上叶和左肺下叶各段肺动脉共9支血管进行了BPA治疗。入院第6天撤离VA-ECMO, 入院第41天撤离呼吸机, 入院第72天出院。提示抢救性BPA是不能行PEA的重症CTEPH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重症酮症酸中毒(DKA)急诊急救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选取80例糖尿病重症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处理联合胰岛素静脉滴注抢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对两种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酸中毒纠正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FPG、2 h PG和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研究组出现低血糖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持续皮下胰岛素泵给药更利于迅速纠正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代谢紊乱症状,减少低血糖反应,综合优势相比更为明显,建议作为首选抢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细胞因子风暴是COVID-19由轻型转为重症或危重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 对有高炎症反应的重危患者, 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为更好地指导、规范血液净化技术在重症COVID-19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针对血液净化技术在上述诊疗方案所提出的重症COVID-19患者如何开展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进行了充分讨论, 制定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重症心肌炎患者1例进行分析,探究重症心肌炎的诊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4日~9月17日收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该例患者为重症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低钾血症、肺部感染。经早期诊断及综合性治疗措施救治后好转出院。结论重症心肌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病情发展快,及早的诊断和抢救有利于改善预后,在诊治重症心肌炎疾病时,医师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比常规肠内营养和联合谷氨酰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石家庄市第一医院4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2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在常规肠内营养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 w、2 w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同时比较重症监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和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转铁蛋白水平在治疗后1 w、2 w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体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内营养联合应用谷氨酰胺能够明显改善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重症监护时间,能够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合大黄灌肠治疗SAP患者腹内高压(IA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89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S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大黄灌肠+芒硝盐外敷, 2次/d, 持续7 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 mg, 2次/d, 持续7 d。监测腹内压, 记录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改善肾脏整体预后分级(KDIGO)和肺损伤(LI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CRP、降钙素原(PCT)、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ɑ水平。主要研究终点为24 h腹内压变化量, 次要终点包括治疗后1~7 d粪便增加量、新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新出现器官功能障碍、血管并发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存活率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治疗干预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腹内压均于治疗后9 h开始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治疗7 d后腹内压下降显著, 且研究组7 d内...  相似文献   

7.
ICU是重症患者接受全方位诊疗的关键场所。然而目前ICU工作强度高、诊疗难度大、人文环境差等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必须加快ICU改革步伐。因此, 利用先进技术, 打造智慧化ICU病房将势在必行。现代ICU环境数据丰富, 在常规治疗中即可收集大量患者数据, 因而使其成为可以部署智慧化数字平台的理想场所, 监测系统、电子病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为开发更准确的预测模型、更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和更个性化的诊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 设计及布局良好的ICU病房将大大提升患者的入住感受, 以及增加医护的职业幸福感与归属感。因此, 智慧化ICU病房的建立是重症医学进入到快车道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必将对ICU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临床症状,比较各种不同方法早期干预IAH疗效,进一步提高SAP诊疗水平。方法选取4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未合并IAH作为对照组,合并IAH作为研究组,同时给予特殊治疗,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组的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和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腹腔内压、呼吸、心率、气道峰压、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每小时尿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1患者治疗24、48、72 h较治疗组2患者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1的患者ALT显著低于治疗组2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较未合并IAH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生命体征差,大黄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联合芒硝外覆腹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较一般常规治疗的患者降低腹内压更显著,且生化指标平稳,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是呼吸内科患者病情危重关头首选的呼吸支持手段,一旦病情好转,即需及时撤离有创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但患者拔管后能否顺利渡过机械辅助呼吸到完全依靠自身呼吸功能完成呼吸这个阶段,也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COPD并发重症呼吸衰竭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 h生命体征变化及pH、PaCO2、PaO2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2h后,研究组患者pH、PaCO2、PaO2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pH、PaCO2、PaO2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②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低于研究者(P<0.05).③研究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需气管插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是目前风湿免疫科就诊量最多的常见病之一,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尚未形成足够的规范。近期,由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撰写了《痛风诊疗规范》,在痛风的分类诊断、临床分期、生活方式管理、降尿酸治疗以及抗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以规范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治疗RA药物的不断迭代更新及达标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 RA的预后已明显改善, 但仍有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难以缓解, 被称为难治性RA。目前尚缺乏针对难治性RA的诊疗指南, 为进一步规范诊疗这部分患者, 欧洲抗风湿联盟对难治性RA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本文拟通过回顾"难治性RA"定义的演变过程, 对其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其分型和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治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重症哮喘的临床特点与急诊治疗方法。并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35例重症哮喘患者经10~30 min急诊抢救处理后,憋喘、呼吸困难、气促、胸闷、紫绀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哮鸣音减少,缺氧症状显著改善。34例(97.14%)患者2周后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2.86%)患者因年龄大,合并心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多变,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撤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创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应用不当会引起许多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选择合适时机及时撤离有创通气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机械通气并发症的有效途径。现结合作者经验谈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撤离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俯卧位通气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但我国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俯卧位通气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制定了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旨在促进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规范化实施与管理,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标性救治措施救治重症手足口病( 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在该院住院的1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研究组)采用目标性救治。同时将该院2010年未进行目标性救治(均按国家诊疗规范救治)的15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病情加重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的高血糖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1)。结论目标性救治措施为重症HFMD的救治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救治方案,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高血糖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未实施急性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前接收的49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看作参照组;另选取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实施急性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后接收的49例患者为研究组,并将其看作研究组。比较观察实施急性优化急诊护理前后患者的抢救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的急诊用时时间和分诊评估用时、急诊心电图用时和急诊停留用时等抢救效果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率显著低于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不仅对治疗期间患者病情稳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将急救所用时间缩短,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难度大, 预后较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发病机制、肠屏障功能、治疗药物开发、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水平。我国40年来急性胰腺炎的研究历史表明, 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只有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才能深入认识疾病, 最终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本院神经外科治疗的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超早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确定病变部位,研究组采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在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临床的负收益率高于研究组,临床收益率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患者的死亡,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有创监测(IBP)、无创监测(NBP)血压测量对颅内出血重症患者血压水平、组织灌注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本院收治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依抢救是否采取持续颅内压监测分为研究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研究组依照血压监测方法分为IBP组66例和NBP组60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压波动、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颅内压升高,经过治疗颅内压逐渐下降,两种检测技术对颅内压监测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IBP组和NBP组甘露醇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抢救中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病情变化监测有重要价值,能为抢救提供必要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