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及功能状态,探讨AS合并与未合并IBD者间的差异,提高对其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从脊柱关节炎智能管理系统中选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连续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科门诊就诊的AS患者,通过消化内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IBD。分析其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疾病严重程度评价。结果共纳入893例AS患者,男739例,女154例,年龄(30.8±8.8)岁。AS合并IBD者64例,未合并IBD者829例。合并IBD者年龄高于未合并IBD者[(34.5±7.5)岁比(30.5±8.8)岁,P<0.001],病程长于未合并IBD者[(10.8±6.9)年比(8.1±5.9)年,P=0.001]。合并IBD者更易出现颈椎[21.9%(14/64)比10.5%(87/829),P=0.006]、胸椎[29.7%(19/64)比12.3%(102/829),P<0.001]受累,且易合并葡萄膜炎[28.1%(18/64)比16.4%(136/829),P=0.017]和银屑病[7.8%(5/64)比2.3%(19/829),P=0.009]。合并IBD者Bath AS疾病活动度(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健康指数(ASAS HI)均高于未合并IBD者[BASDAI:3.3±2.1比2.4±1.8,P<0.001;BASFI:2.2(1.0,3.3)比1.1(0.2,2.4),P<0.001;ASAS HI:7.1±4.3比5.3±3.7,P=0.001]。结论合并IBD的AS患者疾病活动度更高,机体功能和总体健康指数更差,发生银屑病和葡萄膜炎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合并肠内外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 360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 从中筛选出合并肠内外肿瘤的患者。将IBD合并结直肠癌、小肠癌、肠道淋巴瘤患者分入肠内肿瘤组;将IBD合并除肠内肿瘤以外其他任何部位肿瘤患者分入肠外肿瘤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分析影响IBD合并肠内外肿瘤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结果共筛选出43例合并肠内外肿瘤的患者, 总体肿瘤发生率为1.82%(43/2 360)。IBD合并肠内肿瘤发生率为1.27%(30/ 2 360);其中,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内肿瘤发生率为1.48%(25/1 685), 克罗恩病患者肠内肿瘤发生率为0.74%(5/675)。IBD合并肠外肿瘤发生率为0.55%(13/2 360);其中, UC患者肠外肿瘤发生率为0.71%(12/1 685), 克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连续收治的315例APS患者, 分析其临床特征, 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型(起病首发症状, 起病至确诊APS的时间, 是否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事件、病理妊娠事件, 是否合并APS标准外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抗磷脂抗体(aPLs)、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抗核抗体谱、免疫球蛋白水平、补体水平]。对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5例APS患者中合并AIHA者37例(11.7%), 未合并AIHA者278例, 均以AIHA为首发表现或同时发病, 其发病至确诊APS的中位时间12个月;APS合并AIHA者比未合并AIHA者出现SLE的比例高[62.2%(23/37)比 19.4%(54/278), P<0.001];两者出现血栓及病理妊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AIHA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风险显著升高(OR=6.19, 95%CI 2.81~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AS患者合并早发冠心病(AS-PCA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1月至2021年7月诊断为AS合并冠心病(CAD)的7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冠心病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PCAD组和NPCAD(非早发冠心病)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AS-PCAD的危险因素。结果① 74例患者, PCAD组37例, NPCAD组37例。PCAD组, 男性28例, 女性9例;NPCAD组, 均为男性。2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 P=0.001)。②与NPCAD组相比, PCAD组患者AS发病年龄更小[(23±10)岁和(29±12)岁, t=-2.28, P=0.026], 从AS发病到CAD的病程更短[(25±10)年和(34±13)年, t=-3.00, P=0.004], 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22±23)g/L和(132±18)g/L, t=2.10, P=0.039], 贫血发生率更高[38.5%(14/37)和16.2%(6/37), χ2=4.39, P=0.037], CRP升高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高血压患者78例,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血压、体重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脂、血糖、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比较3组间上述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同时根据HbA1C水平,9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分成两组,进一步比较颈动脉血管B超检查结果。结果:①血清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76±4.83)mg/L及高血压组(2.21±3.73)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8±2.85)mg/L,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80.00%:62.82%:40.00%,P均0.001);③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bA1C6.5%组的(86.21%:68.75%,P0.05)。结论:糖尿病及高血压均可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HbA1C≥6.5%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应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纤维素性纵隔炎(FM)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2年6月确诊为FM的13例患者, 其中男4例, 女9例, 年龄28~82(64.08±14.37)岁, 全部行右心导管检查, 确诊合并PH的患者(FM-PH组)与不合并PH的患者(FM组)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心功能指标及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结果 FM-PH组与FM组相比, FM-PH组患者多存在外周水肿、PaO2下降, 肺动脉内径增宽, 右心室内径、右心室/左心室横径增大, 三尖瓣反流速率及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与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FM-PH患者中, 5例为毛细血管前PH, 1例为混合性PH, 除FM-PH组患者肺血管阻力明显高于FM组(P<0.05)外, 心排血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表现为肺动、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诊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09年5月—2020年5月西京医院接诊的PSC病例。回顾性收集人口学、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ERCP诊疗等数据, 探讨ERCP治疗人群特点及临床疗效, 随访观察疾病进展、无移植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等。结果共纳入74例PSC患者, 中位年龄53岁, 男性占54.1%(40/74), 合并胆管显性狭窄、炎症性肠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别占32.4%(24/74)、18.9%(14/74)和17.6%(13/74), 接受ERCP患者占36.5%(27/7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高总胆红素(OR=12.33, 95%CI:1.24~122.63, P=0.032)和合并胆管显性狭窄(OR=24.67, 95%CI:3.40~178.88, P=0.002)是ERCP诊疗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操作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RA合并心血管疾病(CV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91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有无合并CVD, 分为单纯RA组(120例)和RA-CVD组(71例)。并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员86名作为健康对照。采集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亚群。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RA合并CVD的危险因素。结果①RA-CVD组患者年龄及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RA组[年龄分别为(64±10)岁和(56±12)岁, t=-4.16, P<0.001;男性患者分别为35例和31例, χ2=10.86, P=0.001]。②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单纯RA组和RA-CVD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均明显降低(Z=-4.14, P<0.001;Z=-6.27, P<0.001), Th17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h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10—2011年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8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215例(观察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2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特点。结果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且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89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CAD的标准,确诊CAD者6119例(65.9%),未确诊CAD患者3170例(34.1%),其中合并T2DM的2150例(23.1%)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T2DM的7139例(76.9%)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并计数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的关系。结果 2150例合并T2DM患者中确诊CAD患者1717例,占79.9%;7139例未合并T2DM患者中确诊CAD的患者4402例,占61.7%。糖尿病患者CAD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79.9%比61.7%,χ2=4.027,P<0.001),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患者平均病变支数更多(1.63±1.11比1.11±1.10,t=19.20,P<0.001)、Gensini积分更高(35.47±36.80比22.65±31.42,t=15.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CAD发生的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OR值2.127,95%CI1.869~2.419,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AD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糖尿病与CAD发生的具有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PBC数据库的PBC患者共322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中合并SLE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PBC数据库中未合并任何一种结缔组织病的PBC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PBC合并SLE者共12例,占全部PBC患者的3.7%,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1±9.4)岁。12例PBC合并SLE患者中,9例为先出现SLE,3例为先出现PBC。PBC合并SLE组与单纯PBC组比较,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IgM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合并SLE患者并不少见,SLE的存在可能使PBC的肝损害相对变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自发性脾肾分流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肾分流患者作为分流组,记录其Child-Pugh评分,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总胆红素水平及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及腹水的发生;随机抽取同期住院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合并脾肾分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分流组患者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4.14±0.93)mm、(15.82±1.03)mm,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5.35±1.22)mm、(12.56±1.90)mm,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分流患者总胆红素水平为(32.94±7.56)μmol/L,总胆红素异常率为88.23%,对照组分别为(37.45±22.61)μmol/L和55.00%,两组总胆红素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组患者总胆红素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腹水发生率分别为88.24%、47.06%、23.53%,对照组分别为55.00%、10.00%、30.00%,两组相比较,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肾分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总胆红素升高,多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老年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肺炎标准治疗;观察组予以肺炎标准治疗+益生菌制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泻情况、粪便pH值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菌群失调、真菌感染、再次呼吸道感染、发热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发生率、粪便pH值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2±3.69)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35±3.11)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00%、9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粪便涂片提示:细菌杆球比均≥3︰1、细菌总数为每油镜视野501~5 000个、无真菌感染;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30 d内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0 d内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30 d,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16例,发热14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7例,发热4例;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益生菌制剂应用于老年肺炎患者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腹泻、菌群失调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和病理学特点,以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22例PSC患者临床资料,对既往用药史、手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肝组织学及UDCA治疗对预后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数据比较用x2或校正x2检验.结果 22例患者中15例为男性,15例出现乏力、尿黄、体质量减轻,4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22例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明显升高,达(348±184)U/L;19例ALT水平升高至(94.0±67.0)U/L,AST水平升高至(98.0±67.0)U/L;15例总胆红素水平达(99.0±115.0)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达(74.4±92.4)μmol/L.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可见肝内胆管节段性狭窄与扩张,胆管壁僵直,胆囊增大,胆总管及胰管显影不清;磁共振胆管造影可显示肝内胆管呈“串珠样”改变,胆管壁僵硬,胆总管扩张.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胆管的纤维化和炎症及小胆管的增生,典型改变为呈“洋葱皮样”的纤维性闭塞性胆管炎.服用UDCA治疗组与未服用UDCA组比较,好转者分别为7例和5例,无效者均为5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x2值及校正x2值分别为0.333和0.083,P值均>0.05).结论 PSC患者男性居多,乏力、尿黄、体质量减轻为常见临床表现,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升高明显,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特征性改变;UDCA治疗对PSC疗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病理特点, 以及与进展期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数据。根据是否合并MAFLD将患者分为MAFLD-CHB组和CHB组,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病理特点及一般基本特征,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纤维化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2例MAFLD-CHB患者和110例单独CHB 患者, 两组在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生率、身体代谢指标(BMI)、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水平(FPG)、血小板计数(PLT)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FLD-CHB组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率高于CH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合并MAFLD(OR=2.204, 95%CI 1.018~4.774, P=0.045)、GGT(OR=1.008, 95%CI 1.002~1.013, P=0.005)、P...  相似文献   

16.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未明且反复发作的慢性炎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我国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的:回顾性分析IBD患者的人口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1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766例IBD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家族聚集性等人口资料。结果:IB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D和UC患者的男女比分别为2.02∶1和1.36∶1。CD患者确诊时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UC患者[(33.30±14.76)岁对(40.10±17.55)岁,P<0.0001]。CD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UC早。IBD城市患者多于农村患者。1.14%的CD患者和1.68%的UC患者存在家族史。结论:2002~2011年间IBD的新发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且CD发病率的增幅明显大于UC;CD和UC患者均以男性多见;UC患者平均诊断年龄高于CD患者,两组IBD患者均未见明显年龄双高峰;CD和UC以城市患者多见,且均缺乏家族聚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SLE合并IgG降低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SLE合并IgG降低(<7 g/L)的初诊患者35例, 纳入同期IgG升高或正常的SLE住院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SLE合并IgG降低组患者水肿发生率(31.4%与2.6%, χ2=11.00, P=0.001)、白细胞计数[(5.8±0.9)×109/L与(4.2±0.3)×109/L, t=2.49, P=0.015]、中性粒细胞[(4.10±0.48)×109/L与(2.65±0.25)×109/L, t=2.75, P=0.008]、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4.18±0.65与2.71±0.24, t=2.18, P=0.032)、中性粒细胞和血清白蛋白比值(0.186±0.025与0.071±0.068, t=4.58, P<0.001)、血尿素氮和血清白蛋白比值(0.550 6±0.079 4与0.048 7±0.002 4, t=6.59, 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临床特征与转归, 并与1型AIP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符合AIP国际共识诊断标准的2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 同时选取198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北京协和医院194例确诊为1型AI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诊疗过程、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25例2型AIP患者, 其中16例(64.0%)为病理确诊(13例经EUS-FNA, 2例经手术, 1例经介入穿刺), 9例(36.0%)为疑诊。发病年龄平均40岁。23例(92.0%)患者腹痛并伴不同程度的消瘦, 其中3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 2例因胰腺肿物行外科手术后确诊。18例合并炎症性肠病, 包括16例溃疡性结肠炎, 1例克罗恩病, 1例未定型结肠炎。所有患者均有典型影像学表现, 包括13例(52.0%)胰腺弥漫肿大, 12例(48.0%)胰腺局灶或多灶性病变, 其中5例同时合并胰腺局灶肿物及弥漫肿大。所有患者血清IgG4水平正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率35.3%(6/17), 抗核抗体阳性率29.2%(7/24)。2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当前情况.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各项肝功能指标、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将PSC患者分为大胆管型或小胆管型;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内镜及手术治疗,治疗3~6个月后,ALT≤1.5倍、Tbil≤2倍、ALP≤2.5倍正常上限为有效.大胆管型PSC与小胆管型PSC的疗效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CMH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7例PSC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7.6岁.大胆管型PSC 18例,小胆管型PSC 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85.2%)、瘙痒(48.1%)、乏力(68.4%)、腹痛(40.7%)及发热(14.8%);常见体征包括:肝大(44.4%)、脾大(48.1%)、腹水(14.8%)等;胆红素升高10倍以上者占30.8%,IgG异常率81.8%、抗核抗体阳性率69.6%、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52.9%;合并溃疡性结肠炎者占22.2%,干燥综合征患者占22.2%.经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后,部分病例病情缓解,3例死亡;小胆管型PSC的疗效优于大胆管型PSC(66.7%比33.3%,x2=4.173,P=0.041).结论 本组少数PSC患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小胆管型PSC治疗效果优于大胆管型PSC,提示早期诊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中文版IBD问卷(C-IBDQ),对IBD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评价其HRQoL;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BD患者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 100例IBD患者(UC 80例,CD 17例,未分型3例)完成问卷,HRQoL总分为(175.9±37.9)分,各维度评分均有下降,其中情感功能受损最为明显;UC患者与CD患者HRQo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的HRQoL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158.7±41.4比186.6±35.1;t=2.813,P=0.006);病程<1年的患者HRQoL明显低于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P<0.05);重型IBD患者的HRQoL明显低于轻型患者(P<0.05);医疗费用主要由个人支付的患者HRQoL较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支付的患者低,两者在社会功能及经济负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对IBD患者HRQoL有影响的因素为病情、疾病活动度、病程、付费方式等.结论 IBD患者HRQoL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影响IBD患者HRQoL的因素有病情、疾病活动度、病程、付费方式等;经济负担对IBD患者HRQoL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