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比较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非髓外病变(non-EMD)、骨旁髓外(EM-B)和软组织髓外(EM-E)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并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EM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15例NDMM患者, 114例(22%)伴EMD患者, 其中EM-B组91例(18%), EM-E组23例(4%)。通过卡方检验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3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预后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轻链、肌酐清除率、细胞遗传学危险度、17p缺失、是否接受ASCT和诱导方案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 EM-E患者M蛋白为IgD型, 显著增高(P=0.021)。non-EMD、EM-B和EM-E 3组患者中位PFS时间分别为27.4、23.1和14.0个月, 中位OS期分别为未达到、76.8个月和25.6个月, EM-E的PFS(对non-EMD, P=0.004;对EM...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35和<0.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进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及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评分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18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在初诊及移植前两个时间点进行IPSS-R及WPSS评分,比较两者预后评估价值,分析影响移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中位随访21.9(0.5~47.5)个月,移植后2年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5.1±3.4)%、(71.6±3.6)%,2年复发(RR)率和无复发死亡率(NRM)分别为(11.9±0.1)%、(16.5±0.1)%。初诊时IPSS-R≤3.5分与>3.5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P=0.724),WPSS≤2分与>2分组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P=0.726)。移植前除外10例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74例患者可进行IPSS-R及WPSS评估,其中IPSS-R≤3.5分组OS、PFS率显著优于>3.5分组[OS:(88.6±4.1)%对(65.8±5.3)%,P=0.003;PFS:(87.6±4.2)%对(60.5±5.8)%,P=0.002],WPSS≤2分与>2分组间OS、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P=0.565)。此外,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相比改善组OS、PFS率显著优于未改善组[OS:(83.8±4.6)%对(69.3±5.8)%,P=0.027;PFS:(82.8±4.4)%对(64.0±7.2)%,P=0.006],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TP53突变(P=0.047,HR=2.460,95%CI 1.014~5.971)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21,HR=2.510,95%CI 1.151~5.476)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移植前细胞遗传学差及极差(P=0.008,HR=2.765,95%CI 1.305~5.856)和移植前IPSS-R>3.5分(P=0.017,HR=2.457,95%CI 1.175~5.141)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移植前进行IPSS-R评分对行allo-HSCT的MDS患者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移植前IPSS-R较初诊时改善的患者有着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和新药化疗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的临床疗效、生存期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新药方案诱导化疗的149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接受ASCT的患者为移植组,125例未接受ASCT的患者为非移植组,中位随访时间43(1-90)个月。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组间缓解深度、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通过匹配组间的协变量达到均衡,51例患者进入研究,移植组15例,非移植组36例。匹配后,移植组完全缓解(CR)率较非移植组接受维持治疗的CR率高(93.3%vs 42.3%,P=0.004),而深度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3%vs 65.4%,P=0.103;93.3%vs 96.2%,P=1.000)。匹配前,移植组较非移植组3、5年的PFS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 PFS)分别为(89.6%vs 66.5%,P=0.024;69.8%vs 42.7%;未达到vs 51.0个月),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初诊的121例MM患者中CD33和CD13的表达情况及CD33和CD13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21例初诊MM患者中,CD33+组有30例(24.8%),CD13+组有12例(9.9%)。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与CD33-组比较,CD33+组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体生存(OS)时间显著缩短(PFS 17.5 vs 23个月,P=0.000;OS 18.5 vs 25个月,P=0.000);与CD13-组比较,CD13+组MM患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也显著缩短(PFS 21 vs 22个月,P=0.012;OS 25 vs 26个月,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CD33和CD13均是MM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D33:P=0.000;CD13:P=0.003)。结论:CD33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OR=5.654)、1q21+(P=0.018,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P=0.074;OS:56.5个月对47.3个月,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钙血症、1q21+和血液学反应深度是MM患者肾功能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基线CKD分期3~5期的MM患者生存更差,治疗后肾功能疗效有效有助于改善PFS。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IA和HAD方案诱导治疗成人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IA或HAD方案诱导化疗的199例成人初诊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1个疗程微小残留病(MRD)转阴率、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情况。评估年龄、初诊WBC、NPM1突变、FLT3-ITD突变、2017ELN危险度分层、第1次完全缓解(CR1)期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巩固化疗时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DAC)对于不同诱导化疗组预后的影响。结果 199例患者中, 男104例, 女95例, 中位年龄37(15~61)岁。90例患者接受IA诱导方案, 109例接受HAD诱导方案。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IA和HAD方案组的CR率分别为71.1%和63.3%(P=0.245), 流式细胞术MRD转阴率分别为53.3%和48.6%(P=0.509);3例患者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60 d内死亡, IA组1例, HAD组2例;两组2年OS率分别为61.5%和62.1%(P=0.835), 2年RFS率分别为51.6%和57.8%(P=0.29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LN危险度分层是两种诱导方案组的独立预后因素;CR1期HSCT是IA组患者OS和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对于HAD组患者, CR1期HSCT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但不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高白细胞、NPM1突变和FLT3-ITD突变均无独立预后意义。结论 IA与HAD方案疗效相同, 均是AML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评估合并糖尿病(DM)及治疗过程中发生血糖升高对DLBC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481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关注其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糖水平,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血糖异常对DLBCL患者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82例(17.0%)患者在诊断DLBCL前患DM,88例(18.3%)患者在DLBCL治疗过程中至少发生一次血糖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DM与OS、PFS相关(P值均<0.05)。组间比较显示,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的OS和PFS均较无血糖异常组差(OS:P值分别为0.001、0.003,PFS:P值均<0.001),合并DM组与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组相比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57、0.463)。化疗期间血糖控制良好组的OS和PFS优于血糖控制差组(OS:P=0.037,PFS:P=0.007)。结论合并DM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血糖升高与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无病生存期(PFS)是否超过12个月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髓外病变、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及疗效,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NDMM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早期复发者25例(14.7%),晚期复发者145例(85.3%)。早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20个月,晚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140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复发组最佳疗效≥VGPR为14例(56%),晚期复发组为113例(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于不同的缓解程度,早期复发患者均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遗传学异常和髓外病变是NDMM患者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治疗的145例NDM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NDMM组(n=145),其中,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系ISS-Ⅰ期患者为33例,ISS-Ⅱ期患者为45例,ISS-Ⅲ期患者为67例.选择61例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SMM)患者与47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US)患者作为对照,将其分别纳入SMM组(n=61)和MGUS组(n=47).观察NDMM组、SMM组及MGUS组患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及P-、L-、E-选择素等黏附分子水平,以及NDMM组患者的疾病特征(β2-微球蛋白、肌酐、尿素和白蛋白水平).统计学比较3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黏附分子水平,以及分析NDMM组患者黏附分子水平与MM疾病特征的相关性.观察NDMM组患者总体生存(OS)期,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根据已有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及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NDMM组VCAM-1水平,显著高于SMM组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3、2.71,P=0.001、0.009).SMM组与MGUS组VCAM-1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47).NDMM组与SMM组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2.97,P=0.009、0.007).NDMM组和SMM组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P=0.870).NDMM组L-、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MM组和MGUS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选择素水平:Z=3.77、9.86,P=0.002、0.001;P-选择素水平:Z=6.71、8.48,P=0.001、0.001).SMM组与MGUS组的L-、P-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1、0.31,P=0.640、0.780).3组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VCAM-1水平,显著低于ISS-Ⅱ、-Ⅲ期患者,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8.72,P=0.007、0.001).NDMM组ISS-Ⅰ期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ISS-Ⅱ、-Ⅲ期,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66、3.47,P=0.013、0.002).NDMM组不同ISS分期患者的ICAM-1及L、E-选择素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NDMM组患者ICAM-1水平与VCAM-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66,P=0.001),与P-选择素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11).NDMM组患者VCAM 1水平与β2-微球蛋白、尿素和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60、0.430、0.436,P=0.002、0.001、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167,P=0.018).P-、L-选择素水平与β2-微球蛋白、肌酐和尿素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选择素水平:r=-0.430、-0.215、-0.339,P=0.006、0.021、0.017;L-选择素水平:r=-0.284、-0.321、-0.251,P=0.033、0.002、0.001),与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4、0.381,P=0.001、0.001).④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HR=0.546,95%CI:0.376~0.981,P=0.003),P-选择素水平(HR=0.490,95%CI:0.277~0.998,P=0.017),ISS分期(HR=0.476,95%CI:0.341~0.965,P=0.026)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HR=0.466,95%CI:0.272~0.873,P=0.001),均为NDMM患者OS期的影响因素.NDMM患者OS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CAM-1水平≥799 ng/mL(HR=0.444,95%CI:0.246~0.801,P=0.007),LDH水平<300 U/L(HR=0.350,95%CI:0.133~0.919,P=0.033)和ISS分期(HR=0.392,95%CI:0.225~0.681,P=0.001),均为NDMM组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CAM-1水平是NDMM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VCAM-1是否可以作为抗NDMM治疗的潜在靶点,则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初诊伴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肾功能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伴肾损害的MM患者181例, 其基线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为3~5期。对不同肾功能疗效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血液学反应深度、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纳入181例初诊时即有肾功能损害患者, 以277例肾功能正常(CKD分期1~2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大多数患者应用BCD和VRD方案。与无肾损害患者相比, 肾损害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14.0个月对24.8个月, P<0.001)和总生存(OS)时间(49.2个月对79.7个月, P<0.001)均显著缩短。肾功能疗效有效组和无效组高钙血症(P=0.013, OR=5.654)、1q21+(P=0.018, OR=2.876)和血液学反应达部分缓解及以上(P=0.001, OR=4.99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均为肾功能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后肾功能有效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较治疗后肾功能无效者延长(PFS:15.6个月对10.2个月, 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MD发生的部位、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1例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范围7~98个月)。与骨外EMD组相比,骨旁EMD组溶骨性病变≥3处比例较高(P=0.033)、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P=0.016)、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较低(P=0.036)。初诊合并骨旁EMD组的预计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未达到、初诊合并骨外EMD的预计中位OS为38个月(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初诊合并EMD的MM患者,血红蛋白<118.8 g/L(OR=0.139, 95%CI=0.040~0.488, P=0.002)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初诊MM患者合并EMD预后差,其中合并骨旁EMD的患者预后优于合并骨外EMD的患者。初诊时低血红蛋白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在本院就诊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MPO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MPO低表达组(抗原表达率<70%,35例)和MPO高表达组(抗原表达率≥70%,25例)。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情况,并分析影响OS及PFS的相关因素。【结果】MPO高表达组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率为52.0%(13/25),显著高于MPO低表达组的25.71%(9/35),且差异有显著性(χ^(2)=4.339,P<0.05)。MPO高表达组最终CR率显著高于MPO低表达组(P<0.05)。ROC结果显示,MPO预测死亡、疾病进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71。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PO低表达组累积OS、PFS率较MPO高表达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CCN危险度分层、MPO表达、首次诱导CR是急性髓系白血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MPO表达、首次诱导CR是急性髓系白血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PO低表达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首次诱导CR率及最终CR率较低,OS及PFS缩短,MPO表达水平可有效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在初诊时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18例MM患者中并发EM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418例MM患者中,40例(9.6%)并发EM,常见受累部位前三位依次为软组织、胸(腹)膜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位随访30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为28个月,初诊时25例(6%)合并EM,初诊合并EM组(A组)中位OS时间仅为16个月,病程中有15例(3.6%)合并EM,病程中合并EM组(B组)估计中位OS时间为72个月,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5);与A组相比较,B组患者初诊时骨髓浆细胞(P=0.022)及骨髓幼稚浆细胞比例(原始、幼稚浆细胞占所有浆细胞比例)(P=0.029)更高,ISS分期较早(P=0.027)。单因素分析MM并发EM患者初诊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ISS分期为Ⅱ、Ⅲ期,Hb〈110g/L。初诊时合并EM的MM预后不良,但COX多因素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MM合并EM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CRP增高、LDH升高、ISS分期晚、贫血及EM是MM不良预后指标,MM患者并发EM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与继发胰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胰腺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靶向测序(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原发胰腺DLBCL 12例,继发胰腺DLBCL 68例。与原发胰腺DLBCL相比,继发胰腺DLBCL患者结外受累数目较多(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较高(P=0.013)。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OS和PF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0和0.0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5)和双表达(DE)(P=0.017)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PI评分中高危/高危(P=0.021)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9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在胰腺DLBCL患者中的突变率大于20%,其中PIM1突变(OS:P=0.006,PFS:P=0.032)和MYD88突变(OS:P=0.001,PFS:P=0.017)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较差的OS和PFS相关。结论原发与继发胰腺DLBCL患者的生存无显著差异,IPI评分中高危/高危、DE是影响胰腺DLBCL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IM1、SGK1、BTG2、FAS、MYC和MYD88是胰腺DLBCL中常见的突变,且具有PIM1及MYD88突变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并术后病理证实的292例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以患者血小板计数300×109/L为界值将患者分为正常和增高两组,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小板增高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预后的影响。结果该研究CCRCC患者中血小板增高发生率为9.59%(28/292),正常组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99%、97%和99%、97%、86%,而增高组分别为89%、84%、84%和86%、81%、81%,两组OS(χ2=13.023,P=0.000)和PFS(χ2=3.968,P=0.04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方式、肿瘤大小、肿瘤坏死情况、病理分级、T分期、TNM分期是OS的预后因素,而且肿瘤大小和TNM分期还是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和TNM分期是PFS预后的独立因素,血小板计数是OS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是CCRCC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LT3S)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211例初诊MM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查以评估是否合并LT3S。分析LT3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11例患者中男119例、女92例,中位年龄60(33~86)岁。与不伴LT3S患者相比,伴LT3S组患者初诊时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18、<0.001),ISS分期Ⅲ期比例更高(P<0.001)。伴LT3S组较不伴LT3S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16个月对30个月,P=0.003)和总生存(OS)期(57个月对75个月,P=0.004)。在多因素分析中,LT3S是影响患者PFS(HR=2.114,95%CI 1.271~3.516,P=0.004)和OS(HR=2.231,95%CI 1.088~4.577,P=0.029)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LT3S和初诊MM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Wang L  Tang W  Wang Y  Xu L  Zhao WL  Wu W  Chen YB  Shen ZX  Hu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5):308-312
目的 探讨年龄<65岁[适合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其疗效反应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的初发MM患者71例,其中一线接受ASCT治疗者21例(ASCT组),非移植组50例[接受常规化疔者30例(常规化疗组),接受硼替佐米为主新药方案治疗者20例(硼替佐米组)].根据各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疾病进展及生存率之间关系.结果 71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1~58)个月,预期3年总生存(OS)率为(79.8±6.3)%,无进展生存(PFS)率(54.8±9.0)%.诱导治疗后34例获得完全缓解(CR)或良好部分缓解(VGPR),硼替佐米组CR+VGPR率为80%(20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的33.3%(30例中有10例)和ASCT组的38.1%(21例中有8例)(P<0.01).ASCT组移植后16例(76.1%)获得CR或VGPR,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1).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治疗组和ASCT组预期3年PFS率分别为(26.3±13.8)%(中位PFS期为21个月)、(40.5±20.1)%(中位PFS期为25个月)和(93.8±6.1)%(未达中位PFS期)(P=0.025).单因素分析发现诱导治疗获CR或VGPR(P=0.020)、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ASCT(P=0.002)和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005)与患者PFS密切相关.诱导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与PFS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提示仅ASCT治疗(P=0.039)和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09)为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常规化疗组、硼替佐米组和ASCT组3年预期OS率分别为(62.4±13.7)%、(94.1±5.7)%和(87.9±8.3)%,均未达中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单因素分析提示诱导治疗获CR及VGPR(P=0.009)、最大疗效达CR及VGPR(P<0.01)、维持治疗(P=0.035)及获最大疗效后维持治疗(P=0.031)与0S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独立预后影响冈素(P=0.005).结论 <65岁的初治MM患者最大疗效达CR及VGPR是OS和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ASCT是P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硼替佐米为主的新药诱导治疗可迅速取得最佳疗效反应,ASCT后巩固治疗可提高患者最大疗效反应,并且获CR及VGPR后进行维持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option on the response and outecomes in multiple myeloma ( MM) patients suitable fo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 autoHSCT). Methods A total of 71 newly-diagnosed MM patients less than 65 years admitted to Ruijin Hospital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them, 21 receieved auto-HSCT (HSCT group) with standard conditioning of melphalan 200 mg/m2, 30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conventional group) and 20 received Bortezomib-based therapy (Bortezomib group). The responses and outcome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duration for all patients was 18 (1 -58) months with estimated 3-year overall survival (3-yr OS ) of (79. 8 ± 6.3 ) %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3-yr PFS) of (54.8 ±9.0)%. Thirty-four patients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or very good partial remission (VGPR) on induction therapy, which were 80% for the Bortezomib group, 33.3% for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38. 3% for the HSCT group. After auto-HSCT the CR + VGPR rate was increased to 76.1 % for the HSCT group. Overall, the 3-yr PFS was (26. 3 ± 13. 8) % ( median 21 months), (40. 5 ±20.1)% (median 25 months) and (93. 8 ± 6. 1)% ( median not reached, P = 0. 025 ) for conventional,Bortezomib and HSCT groups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 P = 0.020),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 0.01), autoHSCT (P = 0.002) and maitenance therapy after CR/VGPR (P =0.0005) we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PFS and that CR/VGPR after induction (P =0.009), best response with CR/VGPR (P < 0.01),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any patients (P = 0.035)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R/VGPR (P =0.031 ) were associated with O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nly auto-HSCT (P =0.039) and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P =0.009)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FS and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OS (P =0.005). The estimated 3-yr OS was (62.4 ± 13. 7) % , ( 94. 1 ± 5. 7) % and (87. 9 ± 8. 3) % respectively for 3 groups. Conclusions For newly-diagnosed MM younger than 65 are suitable for auto-HSCT, the best response of CR/VGPR was associated with OS and PFS. Auto-HSCT is also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FS. Induction therapy with Bortezomib can achieve rapid CR/VGPR while auto-HSCT as a crucial consolidation therapy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maybe also important for improvement of long-term outcom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LT3S)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211例初诊MM患者,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甲状腺功能检查以评估是否合并LT3S。分析LT3S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11例患者中男119例、女92例, 中位年龄60(33~86)岁。与不伴LT3S患者相比, 伴LT3S组患者初诊时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 血红蛋白、血小板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18、<0.001), ISS分期Ⅲ期比例更高(P<0.001)。伴LT3S组较不伴LT3S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16个月对30个月, P=0.003)和总生存(OS)期(57个月对75个月, P=0.004)。在多因素分析中, LT3S是影响患者PFS(HR=2.114, 95%CI 1.271~3.516, P=0.004)和OS(HR=2.231, 95%CI 1.088~4.577, P=0.029)的独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埃克替尼一线或多线治疗晚期(转移复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疗效,探索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一线或多线治疗接受埃克替尼的NSCLC患者250例。应用SPSS 24.0软件统计,进行中位生存分析和差异检验及多因素预后生存因素分析。结果一线治疗亚组(一线亚组)与二线及以上治疗亚组(多线亚组)的疗效和生存差异:两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63.3%和56.9%,差异无显著性(P=0.397);一线亚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14.0个月,95%CI:12.4~15.6)优于多线组(10.0个月,95%CI:7.9~12.1,P=0.015),而一线亚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8个月,95%CI:23.1~32.9)与多线亚组(27个月,95%CI:20.9~33.1)差异无显著性(P=0.888)。一线与多线亚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最佳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皮疹是一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年龄、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既往是否手术、PFS是一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4、0.003)。年龄、病理类型、皮疹是多线亚组PFS独立影响因素(P分别为0.011、0.012);而既往是否手术、皮疹是多线亚组OS的预后影响因素(P分别为0.022、0.03)。结论EGFR突变患者应尽可能在一线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以获得最佳的PFS,同时EGFR突变患者即使一线未获得TKI治疗,后线仍应推荐应用EGFR-TKI从而使患者OS获益。皮疹、最佳疗效是一线治疗PFS的良好预后因素;而既往手术、PS评分≤1分、年龄<60岁、PFS>6个月是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年龄<60岁、腺癌、皮疹是多线治疗患者PFS良好预后因素;既往手术、皮疹是多线患者OS的良好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