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例诊断为MIRAG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 男, 11个月, 因"间断发热1.5个月, 血氧下降0.5 d"就诊。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外显子检测, 结果显示SAMD9基因(NM017654)杂合变异, 变异位点为c.2471G>A, 为错义突变, 该变异为自发变异。文献复习发现患儿(47例)均为早产儿, 且父母非近亲结婚, 出生后全面发育迟缓, 部分伴骨髓增生异常、反复感染、肾上腺功能不全、生殖器表型和肠病。SAMD9基因c.1376G>A和c.2471G>A变异位点为热点变异。对早产且出生后全面发育落后的患儿需警惕MIRAGE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周洋  武亚丽  丁艳 《临床儿科杂志》2024,(2):116-120+126
目的 总结3例腺苷脱氨酶2 (ADA 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型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ADA2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利用试剂盒测定患儿血浆中ADA2酶的活性。总结该病的临床及基因型特征。结果 本组3例患儿均存在ADA2基因变异,例1以反复发热、皮疹、惊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脑卒中,伴炎症指标明显升高,ADA2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139G>T和c.484T>C突变。例2以反复发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中合并消化道穿孔、脑卒中,炎症指标明显升高。WES检测发现ADA2基因存在c.916C>T及c.1069G>A复合杂合突变。例3以反复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心肌炎,伴免疫功能明显下降;WES检测发现患者ADA2基因存在c.849T>G纯合突变。血浆ADA2酶活性测定发现例1和2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ADA2缺乏症国内罕见,临床特征多变,掌握其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例与CFTR基因有关的儿童遗传性胰腺炎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例与CFTR基因有关的遗传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 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姐姐进行基因测序,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危害性, 并通过蛋白质结构模拟分析其影响。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与疾病高度相关的CFTR基因变异。在位点c.3406G>A(p.A1136T)及c.650G>A(p.E217G)患儿、其父亲、姐姐为杂合变异, 其母亲无变异;在位点c.3209G>A(p.R1070Q)患儿、其母亲、姐姐为杂合变异, 其父亲无变异。蛋白结构预测软件分析, 基因突变位点导致了蛋白结构相应位置的氢键及空间构象改变。结论对反复发作的胰腺炎, 需警惕遗传性胰腺炎的可能, 基因测序是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TNNI3基因变异致可疑限制型心肌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回顾分析1例可疑限制型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为4岁8月龄女孩,因咳嗽、发热,心电图异常入院。患儿心电图示双心房负荷重,左心室高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心功能不全;少量心包积液;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量反流);肺动脉高压。患儿于入院2个月前曾有上楼时口唇发绀史。基因检测提示患儿存在TNNI 3基因c.575G>A杂合变异,其父母未携带该变异,属于新发变异。该变异使TNNI 3基因192位的精氨酸被组氨酸取代。多物种对比发现该位点具有高度保守性。各种预测软件提示该变异为有害变异。结论TNNI3基因c.575G>A(p.Arg192His)杂合变异很可能是本例患儿的致病变异。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 80日龄, 因"发现腋窝肿物1 d"就诊。患儿表现为前额隆起、脸颊丰满等特殊面容以及扁平椎、椎间隙增宽等骨骼发育异常, 实验室检测提示免疫缺陷, 基因检测发现EXTL3基因c.1970A>G及c.1262G>A复合杂合变异, 结合表型诊断为免疫骨骼发育不良伴有神经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6.
对2019年3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行干细胞移植(SCT)治疗的甲羟戊酸尿症(MA)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 女, 2岁11个月, 以"反复发热2年11个月, 双膝关节肿胀9个月"就诊, 且存在特殊面容及发育落后, 炎症指标、尿甲羟戊酸增高, 全外显子检测示MV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 c.439G>A (p.A147T), c.976G>A (p.G326R)。托珠单抗治疗部分有效后接受SCT治疗获得完全缓解。文献复习发现39例MA患儿, 多婴幼儿期起病, 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 神经系统异常、反复发热、肝脾大、体格发育落后、消化道症状、眼部受累对诊断MA有提示意义。10例(包括本例)MA患儿于其他治疗部分有效后接受SCT治疗, 7例获得完全缓解。本病例提示对于常规治疗未能获得完全缓解的MA, SCT可能为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明确诊断的2例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MTOR"和"Smith-Kingsmore"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OMIM进行检索(建库至2021年8月), 总结MTOR基因变异特点及其导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2例患儿均为女性, 分别为1岁6月龄和2岁, 发病年龄均在婴儿期, 均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巨头畸形及面容异常, 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均发现MTOR基因新发杂合变异, 1例携带c.5395G>A(p.Glu1799Lys), 另1例携带c.7234G>C(p.Asp2412His)。文献检索未见中文文献, 国外文献报道具有详细表型的MTOR基因变异致Smith-Kingsmore综合征患者45例, 共发现11个基因变异, 均为杂合错义变异, 28例(62%)患者携带c.5395G>A(p...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因素是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的常见病因.文章鉴定1例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患儿的致病性变异.男性患儿,4月27日龄,反复抽搐发作20余天,表现为痉挛发作,伴发育迟缓.其父母表型无异常.患儿存在PARS 2基因c.287 G>A(p.Arg 96 His)和c.283 G>A(p.Val 95 Ile)复合杂合变异,前...  相似文献   

9.
《中华儿科杂志》2022,(6):594-595
2例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患儿, 例1, 男, 5岁10月龄, 因"反复惊厥发作5年余, 行为异常20 d"入院。例2, 男, 4岁6月龄, 因"反复惊厥发作3年余, 发热伴右侧肢体活动受限1 d"入院。2例患儿均无相关家族史, 早期表现为热性惊厥, 随年龄增长, 在发热等诱因下出现先兆头痛伴急性脑病发作。基因检测均为ATP1A2基因错义变异, 分别为c.2143G>A(p.Gly715Arg)、c.2563G>A(p.Gly855Arg)。  相似文献   

10.
2例主诉为"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就诊于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小脑发育不全。2例患儿分别存在RELN基因c.3712A>C(p.Asn1238His)和c.8051G>A(p.Arg2684His)复合杂合变异;c.3712A>C(p.Asn1238His)和c.6553A>T(p.Met2185Leu)复合杂合变异。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 5岁, 因"间断发热、腹痛、腹泻2个月余"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出现多处不规则深溃疡, 肛周可见脓肿。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存在TNFAIP3基因杂合变异(NM001270508:c.866delA), 而其父母均为野生型。患儿确诊A20单倍体不足, 予营养支持、沙利度胺口服治疗, 后因严重胃肠道反应停用沙利度胺, 给予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α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半年余,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2例男性高脯氨酸血症Ⅰ型患儿, 起病年龄分别为1日龄和3月龄。例1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先天性心脏病、低钙血症等;例2主要表现为斜颈、语言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2例患儿血串联质谱检测均显示血脯氨酸浓度显著增高, 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例1 PRODH基因存在c.1691G>A(p. Arg564His)和疑似6~7号外显子杂合缺失, 实时定量PCR检测证实6号外显子杂合缺失;例2 PRODH基因存在c.1322T>C(p.Leu441Pro)纯合变异。血串联质谱检测结合基因检测可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 12岁8月龄, 因"间断头痛2个月, 呕吐10 d"于2021年1月6日入住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影像学检查, 诊断为白色念珠菌致感染性脑脊髓炎, 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患儿携带CARD9基因NM—052813.5:c.1118G>C(p.R373P)和c.951G>A(p.R317R)复合杂合变异, 其中p.R373P可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性念珠菌2型感染。经两性霉素B静脉点滴及鞘内注射, 联合伏立康唑、氟胞嘧啶口服, 共治疗4.3个月, 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5岁3月龄,因肢体无力3个月余入院,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严重酸中毒,低钾血症;双眼玻璃体混浊,角膜基质灰白混浊;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双侧基底节区可见对称性斑片状致密影。基因检测发现患儿SLC4A4基因外显子区域存在1个c.145C>T杂合变异,与其父检测结果一致;内含子区域存在一个c.1499+1G>A杂合变异,与其母检测结果一致。患儿以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为特点,且伴有多系统病变,应注意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尽早行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5.
对2021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SSBP1基因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症(ADOA)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 女, 10岁, 因"发现生长迟缓3年, 血肌酐升高2年"就诊。身高130 cm(低于健康同龄同性别第10百分位), 体重22 kg(低于健康同龄同性别第3百分位)。尿素16.3 mmol/L, 肌酐115.4 μmol/L,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1 mL/(min·1.73 m2), 伴代谢性酸中毒、轻度贫血;影像学示双肾体积小, 实质回声增强, 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回声, 皮髓质分界不清。患儿有视神经萎缩病史。患儿父亲、母亲无相关表型, 患儿基因检测示c.320G>A(p.R107Q)杂合子错义突变, 为自发突变。共检索到文献5篇, 均为英文。SSBP1的基因突变共8种, 含杂合子错义突变7种:c.320G>A(p.Arg107Gln)、c.119G>T (p.Gly40Val)、c.331G>C(p.Glu111Gln)、c.184A>G(p.Asn62Asp)、c.113G>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MPYCD)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方法病例系列研究。总结2019年8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例MPYCD患儿的临床资料、遗传学特征及谷氨酰胺治疗效果。分别以"MPC1""MPC2""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缺陷症""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deficiency"为关键词对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6月的文献进行检索, 总结MPYCD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结果例1, 男, 3岁11月龄;例2(男, 4岁10月龄)和例3(女, 8岁9月龄)为同胞姐弟。3例患儿均表现为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生长受限和血乳酸升高。例1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区、丘脑T2稍长信号, 例2和例3头颅MRI正常。基因检测提示MPC1基因变异, 例1为c.208G>A(p.Ala70Thr)和c.290G>A(p.Arg97Gln)复合杂合变异。例2和例3均为c.290G>A(p.Arg97Gln)纯合变异。3例均诊断为MPYCD。谷氨酰胺治...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岁11月龄,以"间断发热9 d,四肢无力伴听力下降7 d"为主诉就诊。患儿发热后出现肢体无力,听力下降,眼位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双眼神经纤维层均有薄变;听觉稳态诱发电位示听力受损;患儿ATP1A3基因新发杂合变异c.2452G>A。诊断为小脑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弓形足、视神经萎缩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CAPOS)综合征。经营养神经治疗,2周内患儿眼位恢复正常,肌力、肌张力逐渐恢复,行走呈共济失调步态,听力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黏多糖贮积症ⅣA(MPS ⅣA)重型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 探讨MPS ⅣA重型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例MPS ⅣA重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以身材矮小、骨骼畸形为主要表现的2个家系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骨影像学结果等, 取外周血白细胞进行溶酶体酶活性和基因分析, 并对家系2母亲第2次妊娠18周时羊水细胞基因分析进行产前诊断。分别对2家系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两家系患儿均有生长迟缓、关节松弛、鸡胸、膝外翻等MPS ⅣA严重表型临床表现。影像学以骨质密度减低、尺桡骨呈"V"样改变、脊柱生理弯曲异常为主要特点。两家系患儿均有呼吸系统、骨骼系统受累, 视神经可疑受累。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分析均显示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GALNS)活性显著降低, 符合MPS ⅣA型。GALNS基因分析显示, 家系1患儿存在c.1019G>A(p.G340D)和c.706C>G(p.H236D)(错义)2个突变, 家系2患儿存在c.425A>G(p.H142R)和c.463G>...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 6岁4月龄, 因"右下肢跛行5年"于2018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 右侧显著。腓肠肌肌张力增高, 跟腱反射未引出, 胸部CT平扫示胸椎侧弯畸形, 肌电图示双下肢及右上肢被检神经及肌肉呈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测示IGHMBP2基因存在c.1202A>G(p.His401Arg)与c.1693G>A(p.Asp565Asn)2个杂合错义变异, 属于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腓骨肌萎缩症2S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HPA)的发病率、临床分型以及相关基因的变异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5月在石家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HPA筛查的487 380名新生儿,经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足跟血苯丙氨酸浓度,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可疑阳性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进行检测,患儿父母采用Sanger法进行目标基因变异验证,进一步将基因测序结果与正常人比对,找出片段缺失区域并进行分析。结果487 380名新生儿中筛查出阳性儿191例,确诊HPA 104例,均为PAH缺乏症,发病率为1/4686。104例患儿中共检测出62种基因变异,包括错义变异37种、剪接变异10种、无义变异7种、同义变异2种、整码变异1种以及杂合缺失5种。PAH基因常见的变异位点有c. 158 G>A(18.7%)、c. 728 G>A(10.5%)、c. 611 A>G(6.7%)、c. 331 C>T(4.8%)和c.721C>T(4.8%),并发现未报道基因片段缺失(外显子6杂合缺失)及基因变异(c.630T>G、c.61-1G>A、c.9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