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引起的突发性群体伤在院前急救中的特点,提高群体伤的院前急救应急处理能力。方法对昆明市2007年所发生的424次突发性群体伤的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26例现场死亡外,其他病例都得到合理的安置和有效的救治。结论良好的应急准备,畅通的通讯,科学有序的急救指挥,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提高突发性群体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09-6以绿色通道急救模式救治的120例多发伤病人的效果,并与2003-6~2006-05收治的106例非绿色通道组病人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ISS及伤后至入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色通道组病死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13.2%)(P0.05);绿色通道组在急诊室滞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及入院至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绿色通道急救模式缩短了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我科2000—08/2005—08救治的162例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例资料,全组162例病人均系直接进入抢救室进行床边抢救并进一步检查。结果162例病人中156例治愈(96.3%),死亡6例,合并胰漏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出血13例,MOF16例,败血症2例,二重感染7例。结论建立有效的外科急诊急救体系,是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基本依托,及时确定腹部创伤的诊断是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救治前提,妥善处理腹部外伤与其他部位创伤的关系是以腹部外伤为主多发伤的救治核心,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把握手术时机是以腹部创伤为主多发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正确掌握诊治腹部创伤的原则,是治疗腹部创伤为主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严重多发伤患者134例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任靓靓  赵军 《山东医药》2007,47(21):58-58
2005年11月-2006年6月,我们共收治134例多发伤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在老年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急诊入院治疗的120例老年多发伤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采用降阶梯思维方式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经验思维方式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预检分诊评估时间、急救...  相似文献   

6.
130例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使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严重损伤,其中至少一处伤情严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能及时准确有地的抢救是挽救严重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关键。2001-11/2004-11我科抢救严重多发伤130例,现将急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发生严重多发伤的糖尿病患者206例,随机分为2组各103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3.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积极有效的规范化急救护理,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96例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规范组(48例,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研究对比规范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规范组患者住院时间(14.24±2.61)d相比对照组(16.78±2.32)d明显更短,且满意度评分[(92.24±3.61)分]相比对照组[(87.64±4.35)分]明显更高(P0.05);规范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3.75%)相比对照组(79.17%)明显更高(P0.05),且感染发生率(4.17%)相比对照组(22.92%)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糖尿病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更高,抢救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老年患院内感染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住院的415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 住院老年患发生院内感染414例,院内感染发病率为9.96%,明显高于同期总感染率6.28%(P<0.01);发生院内感染的老年患病死率19.08%,大于未发生感染的老年患病死率5.39%(P<0.01);不同年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有显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增高;院内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1.09%),泌尿道(25.20%)和胃肠道(18.49%);茵群组成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48.13%,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占28.63%,真菌占23.23%,有上升趋势。结论 院内感染与年龄,侵袭性操作等密切相关,应加强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关的急救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对60例急诊外科接受急救的老年多发伤患者和50例青中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老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并针对性地实施急救措施。结果老年组患者中颅脑损伤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青中年组的颅脑损伤比例;而青中年组的四肢或脊柱损伤发生比例最高,且明显高于老年组(χ2=3.95、4.02,P<0.05)。老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6例(43.33%),跌倒20例(33.33%),坠落伤12例(20.00%),塌方2例(3.33%)。青中年组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56.00%),跌倒5例(10.00%),械斗12例(24.00%),塌方1例(2.00%),坠落伤4例(8.00%)。两组患者的性别、损伤部位数、简明损伤定级与损伤严重度计分(AIS90-ISS)评分及受伤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χ2或t=0.89、0.51、0.42、0.39,P>0.05)。青年组的休克率明显高于老年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老年组(χ2=4.55、5.73,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发生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χ2=14.37、4.50、3.98,P<0.05)。老年组的治愈出院率明显低于青中年组(χ2=23.96,P<0.05)。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努力缩短急诊滞留时间,防治感染、呼吸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急救的经验。方法对我中心2008年1月—2010年7月急诊急救严重多发伤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78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而危急,应尽快明确诊断,迅速、果断、正确处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老年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急诊科2012年16月收治的62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急救组),分析其受伤至救治时间、有效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和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伤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与60例未经院前急救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对比(对照组)。结果急救组的有效救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受伤至救治时间、ICU停留天数、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1P<0.05);急性呼吸窘迫综合证、多器官衰竭、应激性溃疡、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预后良好和中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植物人状态和死亡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的病情发展较快,院前急救可缩短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受伤至救治时间并增加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CPCR)是急救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由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抢救方法的不断改进,使抢救成功率不断地提高。我院急诊科自1997-01/1999-12按新的方案抢救,使抢救成功率由原来的32%提高到49%,现将抢救成功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突发事件中大批伤病患者院前急救程序,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院前急救伤病患者175例,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启动院前急救程序,对其实施有效救治,观察效果。结果所有伤病患者中存活165例(94.29%),死亡10例(5.71%)。死亡患者中,当场死亡5例(50.00%);转送途中死亡2例(20.00%),为多发伤合并失血休克患者;院内死亡3例(30.00%),其中2例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例为胸腹联合伤。结论突发事件中伤病患者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伤因复杂、伤情重、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而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病患者痛苦,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平时对大批伤员的救治,广泛积累经验,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和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方法 1999-05-01/2001-10-21临沂市发生2起汽车爆震伤的44名伤员实施救治,成立了指挥组、院前抢救组、急诊科抢救组、后续救治组、保障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及时、准确、有效。结果 由于我院对急救工作高度重视,从战备出发,建立了完善的抢救工作组织,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准备充分,因而反应速度快,各类人员到位快,抢救及时,成功率高。在所有伤员中,极重度伤4例,中重度伤35例,轻度伤5例,无1例死亡,成功率100%。结论 抢救大批量伤员,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急救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对驻军医院能否完成未来战争救治任务的实际检查。通过以上事例证明,我院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救治大批伤员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危重病人院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院内急救危重患者共6468例,以及同时期在我科室工作的护士36例,根据时间不同分为两组,2018年12月-2019年5月为对照组,在院内急救过程中应用常规管理模式,2019年6月-2019年12月为研究组,在院内急救过程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以及单项技能优秀率、综合能力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师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危重病人在进行院内急救的过程中,应用团队管理模式可以将医师以及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并增加急救成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严重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 93例多发伤患者按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MOD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采用ELISA法测定伤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PCT、TNF-α及sTRME-1的含量,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多发伤患者血清PCT、TNF-α和sTREM-1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CT、TNF-α和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687和0.907.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PCT和sTREM-1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TNF-α含量无差异(P>0.05).PCT、TNF-α和sTREM-1诊断MODS的灵敏度分别为80.0%、77.1%、82.9%,特异性分别为79.3%、60.3%、87.9%.sTREM-1与PCT、TNF-α正相关(r分别为0.907、0.515,P均<0.05).结论 sTREM-1对严重多发伤后预警MODS的诊断性能优于PCT和TNF-α,且对MODS的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严重多发伤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友红  何宝丽 《山东医药》2010,50(24):11-11
严重多发伤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互相影响,稍有延误可造成伤员的死亡。急救护理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该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取得较佳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以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18例。现将其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网络技术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医疗紧密衔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本院接收的60例院前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在无网络信息技术平台的条件下开展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患者列入对照组;30例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开展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患者列入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院内预警准备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院前诊断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与院内预警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 实施网络技术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医疗紧密衔接能使迅速做好相应的准备,减少无效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