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的存在状态.方法: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的HBV DNA;用Hirt法、绿豆核酸酶、设计跨越单链区和三链区巢式PCR引物,以尽可能去除rcDNA的影响,检测共价闭合环状DNA(eccDNA).结果:采用酶切联合巢式PCR法在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可扩增出cccDNA,同时未扩增出rcDNA;120例慢性HBV感染者PB-MCs中HBV DNA,ccc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5%,45.8%,HBV 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ccDNA(P<0.01);其中HBeAg阳性组PBMCs中HBV DNA检出率(80.0%)和cccDNA阳性率(45.0%)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61.7%,30.0%,P<0.01).结论:酶切联合巢式PCR法检测cccDNA可有效避免roDNA对cccDNA扩增的干扰;结果表明乙肝病毒不仅可感染PBMCs,并可在其中复制;HBcAg阳性者PB-MCs中HBV DNA及cccDNA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HB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2例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DNA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BMC内HBVDNA阳性60例,阴性52例;PBMC内HBV-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68.3%,较PBMC内HBV-DNA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5);血清和PBMC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占总检出率的79.5%.肝硬化组PBMC内HBV-DNA阳性率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 血清与PBMC内HBV-DNA阳性率以及HBeAg阳性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BMC中HBV-DNA的持续存在可能与乙肝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69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17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重症乙肝17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存在状态。结果显示,PBMC中HBV-DNA总阳性率为46%,而各型乙肝间PBMC中HBVD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HBV对PBMC的感染,似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分泌的细胞因子,探索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病理机制.方法 用不同的抗原物质及抗体刺激培养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PBMCs,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不同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HBV携带者PBMCs细胞分泌的IFN-γ、IL-12明显比健康对照组减少,而TGF-β和IL-10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则明显升高;用抗体同时中和TGF-β和IL-10才能恢复IFN-γ的表达水平,而低剂量的外源性IL-12协同乙肝抗原能促进PBMCs抗原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结论 PBMCs分泌IL-12减少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带毒的根本原因,联合使用IL-12和乙肝特异性抗原可促进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s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焦芳艳 《医学综述》2013,(23):4238-4240
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是指HBV从亲代传给子代的一种传播方式,包括母婴传播、父婴传播和遗传传递,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PBMC是HBV肝外的一个重要靶细胞,HBV存在该细胞中,并在其中复制和表达.HBV侵入PBMC后,HBV DNA通过其整合酶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整合到细胞的核内基因组上,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正常功能.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结果:6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清中乙肝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43.3%,45%;同时检测血清中HBeAg,其阳性率为28.2%;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检测率与血清乙肝病毒DNA具有一致性;急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率为20%,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变分别为56.7%,4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阳性检出率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DNA的存在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 DNA的存在及其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及斑点杂交法对50例HBsAg(+)的感染者PBMCs HBV DNA进行检测。同时用PCR法检测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PCR法和斑点杂交法分别从35份和32份PCMCs检出率均为60.0%左右。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6.0%。结论:H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胞内肿瘤坏死因子生成量和血清HBV DNA含量,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性化进程中外周血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生成变化与血清HBV DNA含量关系.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分析方法和设门技术,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对照人群(11例)、慢性活动性B型肝炎患者(14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NF-α表达率、细胞内TNF-α水平,定量PCR检测HBV DNA滴度、酶法测定患者血清ALT水平.结果 HBV组外周血PBMCs TNF-α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胞内TNF-α量对照组和HBV组间无差别;实验组对照组淋巴细胞群TNF-α阳性细胞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然而胞内TNF-α的量对照组明显高于HBV组(P<0.01);实验人群CD14+细胞占PBMC总量的2.06%~5.82%,两组间无显著差别;HBV组CD14/TNF-α+细胞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TNF-α水平与对照组间无差别(P>0.05).HBV患者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乙型肝炎慢性中度组和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组观察的TNF-α相关指标中,CD14+/TNF-α+双阳性细胞占外周血CD14+细胞比率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慢性中度患者高于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慢性轻度组与对照组间没差别.患者PBMCs、T细胞、单核细胞TNF-α阳性率,胞内TNF-α水平各项观测指标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经统计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随慢性肝炎乙型病情进展TNF-α生成细胞增高,以慢中型、原发性肝癌较高,慢肝轻度次之,TNF-α生成量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r的水平.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γ的水平。结果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V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70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包括重症肝炎26例、急性肝炎1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NF活性及其在肝细胞坏死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微量全血体外刺激,即以LPS刺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_α、以PHA刺激淋巴细胞产生TNF_β,然后用国际通用的L_(929)细胞标准法检测TNF的活性。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5.76 U/ml;TNF_β20.13 U/ml)明显高于正常人(TNF_α为3.10U/ml;TNF_β为0.21 U/ml)与急性肝炎患者(TNF_α为3.44U/ml;TNF_β为0.24 U/ml)。又慢活肝患者的TNF活性(TNF_α为11.42U/ml;TNF_β为7.54 U/ml)明显高于慢辽肝(TNF_α活性为5.92U/ml;TNF_β为0.41 U/ml)。结果表明TNF活性的增高与肝损害的程度与肝炎的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外周血Tc细胞和Ts细胞状态。方法:用双重染色免疫细胞学技术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并与HbsAb(+)、HbcAb(+)健康人对比。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c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Ts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c和Ts细胞水平与HbsAb(+)、HbcAb(+)健康人不同,这两种细胞水平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局部免疫与外周血免疫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内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比较二者之间的联系.方法 (1)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HBV感染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数量.(2)选取6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石蜡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 T、CD8 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分析免疫细胞的类型、数目及分布情况,并作相应比较.结果 (1)HBV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值中,CD4 T细胞和CD T/CB8 T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 T细胞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4 T细胞多见于汇管区,CD4 T细胞数量少于CD8 T细胞数量.树突状细胞形态不规则,绝大部分DC分布于坏死灶和汇管区间质中与淋巴细胞伴行,肝细胞内一般不常见,坏死灶越多,淋巴细胞浸润越多的病例中DC细胞也越多.外周血CD4 T、CD8 T的数量与肝脏局部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不具有相关性(r=0.95;r=0.94).结论 评价慢性肝炎肝脏免疫微环境状况应当综合评价免疫细胞的类型、亚型和功能状态及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在分析、判断疾病进程和治疗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证实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中存在HBV的基础上,研究树突状细胞中存在HBcAg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CD54)等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肝组织病理改变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的CD40、CD86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HBcAg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中,阴性组的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肝组织炎症总积分均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乙肝病毒可能对外周血DC表达CD80、CD86、CD40等功能性共刺激分子有明显影响,而与DC内HBV的存在与否无明显关系;DC内HBcAg存在者肝组织炎症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HBV感染者外周血各亚群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 对112例乙肝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中HBV-DNA及检测各组外周血T细胞哑群CD3+、CD4+、CD8+、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9+(B细胞)表达百分比.结果 与急性肝炎组比较,慢性肝炎、肝硬化组CD3、CD4、CD8均有下降(P<0.05),肝硬化组下降最明显.而肝硬化组B细胞百分比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高(P<0.05),NK细胞百分比较慢性肝炎、急性肝炎降低(P<0.01).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3、CD4、CD8.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reg和Th17细胞在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0例CHB患者(CHB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CD4+CD25highCD127lowT)和Th17(CD3+CD8-IL-17+T)细胞频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0、TGF-β1、IL-17及IL-23水平。结果 CHB组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频数及其相关因子IL-23、IL-10、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17升高不明显(P>0.05)。CHB组Treg/Th17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轻中度CHB组Treg/Th17比率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重度CHB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reg/Th17失衡;Treg/Th17失衡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