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佛教对傣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大量的考古新发现证实了早在四千多年前,傣族先民便在云南的澜沧江、金沙江、怒江、瑞丽江、威远江和元江流域一带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和现代文明。傣族传统医药学有悠久历史,据《贝叶经》记载,早在2 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完善,积累了丰富多彩的诊疗治病经验和方药,理论上逐渐形成了以傣医“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雅解(药)理论”、“风病论”等为理论核心的民族医学,是傣族文化和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地处中南半岛与中国内地的交汇带,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迁徙和交流通道,中原内地的、青藏高原的、南亚的、东南亚的乃至西方的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碰撞相融合,并且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形成了各种宗教和教派并行不悖的奇观。傣族是一个全族信仰小乘(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民族,从历史上看,南传上座部佛教大约于公元8世纪(汉晋时期)开始传入云南,13世纪开始兴盛。其从印度到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传到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地区。其在与傣族当地的原始信仰融合后,带有鲜明的傣族特色,故又被称为...  相似文献   

2.
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傣医药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傣医药在发展中重实践轻理论,重药物轻医理,理论与临床相脱节、医与药相脱节等现象十分突出。从傣医理论内涵研究、傣医文献整理研究、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问世等方面探讨了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不断提高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才能使傣族医药学得到蓬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傣医“雅解”理论及其方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解”为傣语,意译为解药,是傣族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解”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雅解”适应面广,作用确切,在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肝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皮肤病等均有肯定的疗效。系统地收集、整理、研究傣医“雅解”,是发展傣族“雅解”理论及开发新药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傣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风湿类疾病的特色。[方法]通过查阅相关傣医药学文献如《档哈雅龙》、《档哈雅囡》、《档哈山哈雅》、《风病条辨》等专业书籍,有关傣医专家发表的学术论文等以及跟从著名老傣医康朗香、林艳芳等老师临床侍诊、请教,与傣医药同行交流、讨论等,分析、总结傣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风湿类疾病的特色。[结果]傣医学的外治法可由外而内、安全有效地调节"四塔、五蕴"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激活神经系统,整体调节体内风、火、水、土四塔及色、识、受、想、行五蕴的动态平衡关系而使疾病痊愈。对于慢性风湿类疾病,在病灶局部采用傣医外治法如熏蒸、外洗、封包药、睡药、刺药等方法进行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结论]傣医外治法治疗慢性风湿类疾病安全低毒、起效迅速、绿色天然,但需在对疾病的傣医学病因病机有准确的把握、对患者所患疾病和傣医证型能做出完整、正确的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证型的不同,采用对应的傣药做外治治疗方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傣族传统医药学,简称傣医学,它是傣族人民千百年来不断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同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文化遗产之一。其基本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以便与读者共同探讨、研究。一、塔都挡细“塔都”意指人体的元  相似文献   

6.
傣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其医药理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其中“四塔”、“五蕴”理论是傣医基础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四塔”理论笔者已撰文论述,本文再对“五蕴”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等方法,总结、整理并分析傣医典籍中关于体质的有关理论。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分析与综合,笔者认为根据人体四塔功能情况的不同可将人的体质划分为10种,即火塔偏盛型、水塔偏盛型、风塔偏盛型、土塔偏盛型、火塔偏弱型、水塔偏弱型、风塔偏弱型、土塔偏衰型、相兼型、调和型。运用这种体质学说不但对于预防疾病、临床诊治疾病与保健康复会有一定帮助,也应该会对傣医药学者进一步深入挖掘傣医学理论中蕴含的体质学说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傣医学体质学说的理论实体奠定一定的基础,对促进傣医药学学术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疾病观所涉及的病因观、发病观、病理观3个方面入手,系统阐释傣医疾病观的相关内容,研究表明傣医学重视内外病因,认为“四塔五蕴”平衡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帕雅”(病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疾病在整个病理变化中体现了恒动变化的特点,“四塔五蕴”理论在傣医疾病观乃至整个傣医理论体系中起到了以一贯之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中医与傣医时间医学之异同,揭示了祖国医学与傣医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以及药物采收、应用,诊疗用药方面均融入了丰富的时间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并指出相对中医时间医学而言,傣医时间医学的系统完整的文献整理研究尚未开展,其它深层次的研究更是尚未涉入,明确提出对于傣医时间医学的深入研究,在促进傣医理论系统性,完整性以及指导傣医临床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傣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民族文化遗产,“神药两解”指傣族民间医生治疗疾病时心中默念口诀并且用口吹、手摸患处辅以傣药内服外敷(适用于骨伤及皮肤烧烫伤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产生与原始宗教、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密切联系;通过梳理“神药两解”的起源,探讨“神药两解”的合理性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傣医药研究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学术不精、层次不高以及资料局限,观点分歧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首先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扩大研究范围,对西双版纳以外的其他傣族地区广泛收集整理,以利于傣医药理论构架的完善。其次,调整研究视角,注重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傣医的影响,从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诊疗观入手,补充完善傣医药理论体系,并对其体系中的核心理论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最后,应当寻求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马思佳  张昱 《中医学报》2022,37(2):341-344
张昱教授从风论治IgA肾病蛋白尿,认为IgA肾病的发病以"脾肾亏虚"为内在因素,风邪侵袭,诱发本病.之后内、外、伏风三者夹杂导致迁延难愈,久病多瘀,导致机体凝血功能或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与痰饮、水湿、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胶结,日久酿生毒邪,可对应机体中的肌酐、尿素氮以及炎症因子等升高.以祛风法、御风法、搜风法、熄风法为治...  相似文献   

13.
风药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药是一个法象药理名称,其本义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风药名称与内涵的嬗变,出现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或认为无表证者不宜,或认为内伤杂病者不宜,以致其运用范围日益萎缩。通过对风药概念溯流穷源的梳理,阐明风药不宜简单等同于"解表药"及"祛风药"。进而从玄府理论新视角认识风药,指出其辛散、开发、走窜、宣通之性,不仅能开发肤表的毛孔(解表发汗),而且能开通体内脏腑组织的玄府,在与多种药物的配伍应用中,常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前期重点开展的风药增效活血化瘀实验与临床研究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治血先治风"的治则新理论。课题组拟以肝纤维化(血瘀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TGF-β/Smad通路为切入点,采用TGF-β/Smad信号通路芯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QT-PCR方法加以验证,以期进一步从分子层面上揭示风药增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引经、增效、开通玄府等,但"风药"味辛性燥,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不宜大,且要注意配伍佐制,应用风药太过时,可以补益脾土,以防木旺克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对比研究,分析四塔在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同时研究经筋在人体的循行走向规律、生理病理表现及疾病主治范围。得出经脉作为经筋的主体,每一条经脉都有其对应的塔都属性。四塔辨证是傣医诊疗体系的基本辨证方法,经筋辨证是傣医应用于外治诊疗的特色辨证方法,四塔病证涵盖经筋病证,四塔辨证指导经筋辨证,经筋辨证提高临床辨证效率。以上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四塔理论与经筋理论不是各自为用,而是广泛深入地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风占"在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风"与其他现象之间的联系,风的季候性的发现及其与时空相应体系的结合为"风占"的产生和系统化提供了条件。"风"源于"天地之合气",这一突破性的认识使得其成为古人借以把握变化之道的重要媒介而受到重视。《内经》继承和吸收了这些基本思想,并运用其解释人体生命现象及疾病生成的原因。透过对《内经》"风占"思想背后所蕴含的内在思维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中医"象思维"的重要内涵,藏象理论形成的时空背景,"补不足,泻有余""以平为期"的治疗逻辑以及"天人相应"的因果观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傣医学与中医学在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年龄、肤色等方面认识的对比研究,提出傣医学中蕴涵着与中医体质相似的体质理论,然而目前其理论还不够系统和完整,傣医学中体质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还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室性早搏属中医"心悸"范畴,其发病特点与中医"风证"有相似之处."风为百病之长",外风、内风均可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外风可由表及里或直中于心而发病,多伴有表证,治疗上应注重风药的使用;内风多由热极生风、痰热生风、肝风内动、血虚生风、阴虚动风等扰动心神而发病,在清热、化痰、平肝、养血、滋阴的基础上,亦当注重祛风熄风."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