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评价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观察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的变化;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其遗传毒性,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ig 10 m L·kg~(-1)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第4天开始注射0.1 g·kg~(-1)环磷酰胺),续断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ig 32,16,8 g·kg~(-1)续断水提液)。各组小鼠给药5 d后处死并解剖,取骨髓细胞检测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取胸腺、肝脏及脾脏细胞检测续断水提液对小鼠DNA的损伤。结果:续断水提液经口给药小鼠的最大给药量为80 g·kg~(-1),该剂量对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中、低剂量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续断高剂量组微核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胸腺、脾脏、肝脏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尾矩略高于空白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续断水提液对小鼠最大给药剂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中和低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小鼠无遗传毒性作用,高剂量续断水提液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柿叶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方法:对柿叶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测定,并通过小鼠骨髓微核实验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对其遗传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小鼠柿叶提取物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597.2g生药/kg,为临床成人用药量的2150倍;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显示柿叶提取物3个剂量组的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柿叶提取物对小鼠口服的毒性较小,未见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遗传毒性研究,评价冬虫夏草西洋参复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方法按照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结果冬虫夏草西洋参复合物对雌、雄小鼠的急性毒性最大耐受剂量均大于12.0 g/kg;Ames实验中5个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组的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复合物3个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实验中雌鼠微核率分别为0.32%、0.36%、0.40%,雄鼠微核率分别为0.30%、0.32%、0.40%;小鼠精子畸形实验中精子畸形率分别为2.4%、2.3%、2.3%,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冬虫夏草西洋参复合物对小鼠无毒,且未显示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叶油雾化吸入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艾叶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按每日2.50、0.50、0.10mL/kg(相当于实验有效量的87.5、17.5、3.5倍)雾化吸入给药;对照组以等体积蒸馏水雾化吸入。给药周期6个月,每日观察一般状况,每星期测量体重和进食量1次。给药3个月后,每组处死9只动物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病理学检查。给药6个月后,每组再处死10只动物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病理学检查。每组剩余6只动物停药后继续观察1个月后处死,进行全面检查。结果:大鼠始终活动正常,未发现任何中毒症状或死亡;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学检查等结果表明,艾叶油连续给药3个月后各组白蛋白﹙ALB﹚含量明显升高,其他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连续给药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给药组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艾叶油长期雾化吸入给药无明显毒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艾叶油对豚鼠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艾叶油的平喘作用。方法:豚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离体实验为心得安,整体实验为异丙肾上腺素)和艾叶油高、中、低剂量组,以豚鼠离体气管片实验和豚鼠哮喘模型,研究艾叶油的平喘作用。结果:艾叶油可直接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对豚鼠哮喘模型,艾叶油能延长哮喘发作的潜伏时间。结论:艾叶油具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目的:对艾叶及其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采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艾叶生品及生拌醋品挥发油得率为0.8%,其他炮制品为0.5%。生品中共检出42个成分,其中广藿香烷为首次检测到;醋炒品中检出42个成分;清炒品中检出44个;清炒拌醋品中检出37个;生拌醋品中检出36个。醋炒品、清炒拌醋品及生拌醋品中检出了生品中没有的新成分龙脑,醋炒品与清炒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蓝桉醇,清炒品与生拌醋品中检出了新成分愈创木烯。结论:炮制对艾叶的挥发油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艾、五月艾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的比较鉴别,为五月艾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比较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的化学成分,为艾灸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以2007年、2008年、2009年蕲艾叶为原料,加工成3:1,5:1,8:1,15:1等不同比例的艾绒,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进行半定量计算。结果显示,不同年份蕲艾叶及不同比例艾绒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其含量有较大差别: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成分的相对含量越少,难挥发成分含量越多。表明蕲艾叶及艾绒挥发油成分基本是安全的。陈年高比例艾绒挥发油以难挥发成分为主,如刺柏脑、石竹素、石竹烯等,这些难挥发物质可能就是艾灸时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不同采收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及其挥发性主成分与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GC-MS/MS)分析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含量和主要成分及毒性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以湖北蕲春2014年种植的艾叶为对象,选择端午节前后的1个月左右(5月8日,5月13日,5月20日,5月27日,6月3日,6月9日,6月16日)为采集的时间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所采集艾叶样本的挥发油,利用GC-MS/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对,结合NIST库进行成分的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湖北蕲春种植的艾叶在不同时间的挥发油含量和成分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挥发油含量在端午节前不断增加,到5月20号左右达到最高点,然后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化合物的种类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及酮、醛、烷、醇及苯系化合物等;其检出和鉴定的化学成分随采集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由5月8日的69种逐渐增多为6月16日的82种;以挥发油含量及30种主成分相对含量为指标,艾叶最佳的采集期为端午节前1-2周左右;以挥发油所含侧柏酮等数种毒性成分为指标,最佳的采集期则为端午节之后1-2周左右。结论:不同采集时间对艾叶挥发油的含量及其主要成分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差异性,该研究结果为艾叶采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固相微萃取(SPME)与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所得南阳艾叶挥发油成分的不同,确定其主含成分及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分别以SPME与SFE提取艾叶挥发油并以GC-M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以SPME法得到了38种化合物,SFE 法得到了26种化合物,GC-MS分析分别占其总量的95.17%和95.26%;通过对比质谱数据库(NIST,NBS)进行鉴别,前者鉴别出35个组分,后者鉴别出25个;各组分含量均不相同,但最高者均为1,8-桉树脑(分别为18.26%和15.35%),其他在SPME中依次为2-莰醇(11.58%)、异蒿属(甲)酮(7.15%)及对称二甲基脲(5.12%);在SFE中依次为异蒿属(甲)酮(12.15%)、2-莰醇(11.38%)及反-罗勒烯(7.03%)。结论:SPME萃取与SFE萃取所得的艾叶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相较而言SPME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甘肃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探讨其对小鼠的遗传毒性.方法:①成分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②微核试验:选用昆明种孕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ig给予等容积花生油;艾叶油2,1,0.5 mL·kg-1组,ig给予艾叶油;阳性对照组,ip给予环磷酰胺(CP)40 mg·kg-1.正常对照组和艾叶油组自孕第12天开始ig给药,连续5d.阳性对照组于孕第15天ip给予CP,连续2d.各组孕鼠均于孕第16天用药后处死,取小鼠骨髓细胞和胎鼠肝脏做微核试验.③精子畸形试验:昆明种小鼠雄性4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用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同微核试验,均连续5d.首次给药后35 d处死,取出其附睾制片,读取精子畸形率.结果:从甘肃产艾叶挥发油分离出72个峰,其中鉴定了56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面积的90.83%.艾叶挥发油灌胃剂量2 mL·kg-1时,孕鼠和雄鼠诱发的骨髓微核率、胚胎肝微核率和精于畸形率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剂量为1 mL·kg-1时,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骨髓微核率与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剂量为0.5mL·kg-时,诱发的骨髓微核率、胚胎肝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肃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桉叶素(20.45%)、蒿醇(12.12%)、樟脑(6.99%)、青蒿酮(5.85%)、左旋龙脑(4.27%)等;一定剂量的艾叶挥发油对小鼠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