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勤  伍钢 《放射学实践》2005,20(1):73-76
目的 :通过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采用不同照射技术设计 ,以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IMRT)的最佳剂量分布。方法 :选取一前列腺癌病例 ,对其分别进行常规、适形和调强适形三种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 ,利用剂量体积曲线图 (DVH)等方法评价不同技术对肿瘤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结果 ,治疗剂量为 3 0Gy。结果 :在得到相同处方剂量的前提下 ,直肠和膀胱受照剂量 >2 0Gy的体积百分比 ,常规计划照射分别为 82 %和 85 % ;适形计划照射分别为 68%和3 5 % ;而调强适形计划照射则均为 3 2 %。结论 :虽然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均能满足肿瘤靶区的剂量学要求 ,但对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则有很大的差异 ,IMRT剂量分布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宫颈癌复发病例,比较逆向调强(IMRT)、三维适形(3D-CRT)及超级伽玛刀弧形适形(SGS-CRT)三种照射方式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对15例宫颈癌复发患者进行IMRT、3D-CRT及SGS-CRT计划设计,以包绕计划靶区(PTV)体积95%的等剂量线为处方剂量线,分别给予50Gy的处方剂量,分次方案均为2Gy×25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三种照射方式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结果 3D-CRT的95%处方剂量包括靶区体积(99.9%±0.2%)高于IMRT(99.5%±0.5%)及SGS-CRT(99.3%±0.8%,P<0.05);SGS-CRT的靶区剂量梯度(85%±20%)明显高于IMRT(10%±7%)及3D-CRT(8%±5%,P<0.05);IMRT的适形指数(0.9±0.3)优于SGS-CRT(0.8±0.2,P<0.05),且SGS-CRT优于3D-CRT(0.7±0.5,P<0.05)。DVH显示,在10~30Gy之间,SGS-CRT膀胱平均受照体积(27.8%)明显低于IMRT(40.1%)和3D-CRT(57.4%,P<0.05);在5~45Gy之间,直肠平均受照射体积SGS-CRT(25.4%)明显低于IMRT(48.9%)和3D-CRT(73.2%,P<0.05);在小肠剂量分布上,三种照射方式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宫颈癌复发放疗中,SGS-CRT具有一定剂量学优势,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三维适形放疗与传统常规照射在临床剂量学方而的差异.方法 选取术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Ⅱ-Ⅲa期NSCLC患者30例,分别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设计和传统常规照射计划设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计划中靶区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优劣.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TCI)、靶区均匀性(TH)及临床靶区(CTV)最小剂量(Dmin)均明显高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P<0.01),心脏30%等剂量线包绕的计划靶体积(U30)、V40及脊髓CTV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均明显低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P<0.01),两肺V20、V30及食管V45、V50.与传统常规照射计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传统常规照射比较,NSCLC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明显的临床剂量学优势,可减少心脏、脊髓等正常组织的受照量,但对食管、双肺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2种技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生殖细胞肿瘤(GCT)放疗中的海马保护和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接受全CNS放疗的12例GCT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患儿4例、女性患儿8例,年龄7~14岁,中位年龄11岁。对所有患儿进行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勾画,分别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处方剂量30 Gy,每次3 Gy,共照射10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获取各剂量学参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靶区及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比较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长评估计划实施效率。 结果 VMAT和IMRT 2种技术均能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学分布。VMAT技术的靶区均匀性略优于IMRT技术,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11±0.02和0.14±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P<0.001)。VMAT和IMRT2种技术的左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5.99±0.70) Gy和(21.21±1.07) Gy、右海马最大照射剂量分别为(16.13±0.58) Gy和(21.35±0.69)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22、−21.628,均P<0.001),VMAT技术在海马保护上达到了剂量限制要求。VMAT技术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方面较IMRT技术优势明显,除双肺外,在眼晶状体、甲状腺、肾脏保护方面VMAT技术全面优于IMRT技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8~−2.231,均P<0.05)。VMAT技术在治疗效率方面同样优于IMRT技术,VMAT的机器跳数为1 749±95、治疗时长为(354±31) s,均仅为IMRT技术的40%左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83、−22.790,均P<0.001)。 结论 在儿童CNS GCT放疗中,VMAT技术能够在保护海马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靶区均匀性,同时在周围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比较分析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延伸野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6.3±9.1)岁,范围39~78岁,均行CT扫描,对所有患者进行计划靶区(PTV)、转移淋巴结计划靶区(PGTVnd)以及膀胱、直肠、双侧股骨头、 肝、双肾、小肠、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勾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IMRT 组和VMAT组,每组10例,分别进行IMRT 和VMAT的放疗计划;其中IMRT 组患者年龄(54.1±7.1)岁,VMAT组患者年龄(58.1±10.8)岁。比较2组患者靶区的剂量参数、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以及机器总跳数、有效治疗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在PTV中,VMAT组的适形指数(0.81±0.03)高于IMRT组(0.79±0.2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0,P=0.035)。在PGTVnd中,VMAT组的均匀性指数(0.06±0.01)低于IMRT组(0.07±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6)。在膀胱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Vx Gy表示接受≥x Gy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为(92.64±2.29)%,低于IMRT组的(93.98±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0,P=0.032)。在直肠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为(92.20±2.21)%,低于IMRT组的(93.68±1.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P=0.028)。在肝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10 Gy、V20 Gy分别为(7.73±0.39)%、(5.14±0.68)%,均低于IMRT组的V10 Gy[(7.93±0.10)%]、V20 Gy[(5.51±0.1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367,P=0.023、0.023)。在小肠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V30 Gy、V40 Gy和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77.67±4.64)%、(39.21±1.10)%、(18.35±3.05)%和(30.36±3.46)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80.24±1.05)%]、V30 Gy[(42.34±6.00)%]、V40 Gy[(22.34±6.01)%]和Dmean[(34.23±6.71)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8~2.628,均P<0.05)。在脊髓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38.81±2.33)%和(11.46±4.26)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42.88±6.19)%]和Dmean[(17.97±7.40)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2、3.410,P=0.009、0.002)。在左肾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11.67±2.36)%和(10.02±2.19)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15.56±7.50)%]和Dmean[(14.06±7.29)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6、2.375,P=0.033、0.023)。在右肾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V20 Gy和Dmean分别为(11.72±2.31)%和(10.07±2.15) Gy,均低于IMRT组的V20 Gy[(16.67±6.92)%]和Dmean[(13.92±7.1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0、2.295,P=0.004、0.027)。在左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 V10 Gy、V20 Gy、V30 Gy、V40 Gy、V50 Gy及Dmean均低于IMRT组[(74.77±2.33)%对(78.51±7.46)%、(34.37±2.74)%对(38.91±7.20)%、(14.77±2.33)%对(18.51±7.46)%、(2.99±1.03)%对(4.98±3.73)%、(0.48±0.22)%对(0.99±0.65)%、(34.32±2.79) Gy对(38.41±6.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7~3.359,均P<0.05)。在右股骨头受照射剂量中,VMAT组的 V50 Gy为(0.02±0.01)%,低于 IMRT组的V50 Gy[0.03±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7,P=0.005)。VMAT组的机器总跳数为(536.16±42.37),低于IMRT组的(614.44±59.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2,P<0.001);VMAT组的有效治疗时间为(152.23±0.31) min,短于IMRT组的(453.88±9.94)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708,P<0.001)。 结论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VMAT计划的适形度及均匀性较好,更能保护危及器官,且可减少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符立平  吴敬波 《西南军医》2008,10(6):115-117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肿瘤,每年有大约626000人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同时,它在肿瘤相关的死亡中也居第三位,每年大约598000人因患此病而死亡。在早期肝癌的治疗中,外科手术被认为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临床上中晚期肝癌占大多数,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非手术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Ⅲ、Ⅳ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80例Ⅲ、Ⅳ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40例采用3DCRT+TACE,40例采用3DCRT+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HAI).结果3DCRT联合TACE组与3DCRT联合HAI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45%(P<0.05).3DCRT+TACE组0.5、1.0、2.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5%、61%,明显高于3DCRT+HAI组的70%、43%、33%(P<0.05).远处转移率3DCRT+TACE组与3DCRT+HAI组分别为30%和38%(P>0.05).3DCRT+TACE组0.5、1.0、2.0年生存率分别为73%、45%、28%,高于3DCRT+HAI组的45%、25%、13%(P<0.01).毒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3DCRT+TACE能提高Ⅲ、Ⅳ期原发性肝癌疗效,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一种主要的外照射治疗方式,如:前列腺癌、头颈部癌、乳腺癌和肺癌等。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减小旁邻正常组织的剂量,降低辐射引起的急性和远期效应。调强放疗则是在常规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对射束内束流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调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盆腔调强适形放射疗法(IMRT)结合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时是否可以更大程度上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方法:13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子宫颈癌10例,子宫内膜癌3例,均给予盆腔放射治疗.放疗前均行仰卧位和俯卧位腹、盆部CT扫描.正常组织兴趣区包括小肠、大肠和膀胱.IMRT治疗方案使用180°弧形调强技术和340°弧形调强技术.运用t检验分别比较小肠、大肠和膀胱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时的受照剂量.结果:运用180°弧形调强技术时,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有助于小肠的旷置,小肠的受照剂量在俯卧位比仰卧位减少12~26 Gy;运用340°弧形调强技术时,俯卧位小肠受照剂量减少不明显;大肠和膀胱在仰卧位和俯卧位的受照剂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盆腔180°弧形调强技术结合俯卧位加置腹部平板的方法可以减少小肠的受照剂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是否使用楔形板和照射野面积不同的情况下,测量和分析颅脑肿瘤放射治疗时射野外器官的吸收剂量。 方法 使用中国成人男性仿真人体模型,模拟颅脑肿瘤放射治疗,采用不使用楔形板的普通方野照射技术组和使用楔形板的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组,普通方野照射技术组分别用2 cm×2 cm野和4 cm×4 cm野进行照射,3D-CRT组分别按等效方野面积分为2 cm×2 cm野和4 cm×4 cm野进行照射;使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射野外器官的吸收剂量并进行分析。 结果 颅脑肿瘤靶区处方剂量为100 cGy时,射野外各器官吸收剂量范围为0.13~2.83 mGy。头颈部器官4 cm×4 cm野照射时的吸收剂量与2 cm×2 cm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3,P=0.004);胸腹部器官4 cm×4 cm野照射时的吸收剂量与2 cm×2 cm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8,P=0.171)。普通方野照射组头颈部器官、腹部器官的吸收剂量与3D-CR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头=-2.805,P=0.038;t腹=-11.966,P=0.000)。 结论 接受颅脑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射野外器官吸收剂量的大小与照射野面积、是否采用楔形板照射技术有关。接受大野照射的患者,靶区邻近器官吸收剂量越大;照射野面积和处方剂量相同时,使用楔形板的照射技术相对于不使用楔形板的射野外器官的吸收剂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剂量学方法比较三维适形(3D-CRT)和简化调强放疗(sIMRT)技术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差异。方法 选择接受放疗的10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对每例患者进行3D-CRT和sIMRT的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为60 Gy(2 Gy/次),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并用ADAC Pinnacl计划系统提供的卷积或迭加算法对两种放疗技术的治疗计划进行剂量计算,比较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和适形性,以及危及正常组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 3D-CRT与sIMRT放疗计划的等剂量线和DVH相近,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略优于3D-CRT计划,sIMRT放疗计划中肺的平均剂量、V5V10V20分别比3D-CRT降低14.81%、17.88%、19.15%、27.78%,而食管、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 对于NSCLC,sIMRT放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3D-CRT无法替代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document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detected in cirrhotic liver.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14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te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 diagnosis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 wa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wo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maging studies: MR, including contrast-enhanced dynamic imaging (n = 10), dynamic CT (n = 4), hepatic arteriography (n = 9), and US (n = 10).

Results

The mean size of the 14 hepatic hemangiomas was 0.9 (range, 0.5-1.5) cm in the longest dimension. In 11 of these (79%), contrast-enhanced dynamic CT and MR imaging showed rapid contrast enhancement of the entire lesion during the early phase, and hepatic arteriography revealed globular enhancement and rapid filling-in. On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es, three lesions (21%) showed partial enhancement until the 5-min delayed phases. US indicated that while three slowly enhancing lesions were homogeneously hyperechoic, 9 (82%) of 11 showing rapid enhancement were not delineated.

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s detected in cirrhotic liver are small in size, and in many, hepatic arteriography and/or contrast-enhanced dynamic CT and MR imaging demonstrates rapid enhancement. US, however, fails to distinguish a lesion of this kind from its cirrhotic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14.
三维立体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附8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立体适形放疗(3D-CRT)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6年10月采用德国Leibinger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设备、美国Varian 600C/D 6MeV X线直线加速器 多叶光栅对830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非共面多野三维立体适形放疗,单次剂量4~8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50~82Gy.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显示完全缓解(CR)率20.7%(172/830),部分缓解(PR)率68.7%(570/830),无变化(NC)率10.2%(85/830),进展(PD)率0.3%(3/830),总有效率(CR PR)89.4%(74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有内科禁忌证或由于其他情况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病人,3D-CRT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放射性肝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放射性肝损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三雏适形放射的胃癌患者随访CT平扫和动态增强资料。结果:52例患者18例CT上观察到肝放射性反应,其中8例在第2次复查时受累区域较前缩小,且在门脉期由第1次随访时低密度转变成等密度,其CT增强方式发生改变,3例在第3次随访时完全恢复。结论:放射性肝损伤增强CT表现为放疗结束后1个月后出现,平扫及增强各期为低密度不增强表现,2个月开始出现门脉期或延迟增强表现且受影响区域减小,无肝基础病放射性肝损伤在随访9~11个月时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经动脉灌注32P-玻璃微球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栓塞治疗肝癌的吸收剂量估算方法。方法 肝癌患者 30例 ,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插管 ,经导管灌注32 P 玻璃微球、超液化碘油和吡柔比星的混悬液。术后行 β轫致辐射显像 ,观察32 P 玻璃微球的分布 ,结合分区模型和32 P内照射吸收剂量公式 ,估算肿瘤、非瘤肝组织和肺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肿瘤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为 (130 34± 5 4 5 3)Gy ,非瘤肝组织为 (34 73± 13 4 1)Gy;肺组织为 (6 8± 4 9)Gy。肿瘤吸收剂量 >12 0Gy者 13例 ,反应率 10 0 % ,中位生存期 2 1个月 ;<12 0Gy者 17例 ,反应率 4 7 1% ,中位生存期 11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超选择性灌注32 P 玻璃微球内照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 β轫致辐射显像结合分区模型估算肿瘤组织和非瘤肝组织的吸收剂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