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肿瘤动态增强MRI的强化模式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肿瘤患者,共66个病灶(恶性49个、良性17个).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评价最大强化斜率(Slopemax)、峰值强化率(Emax)、峰值时间(Tmax)、增强后1~5min的强化率等指标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别.除2例皮纤维肉瘤,病理标本均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计数,采用相关分析评价其与上述强化指标及强化曲线类型的相关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组间的Slopemax、Emax、Tmax、E(1-3),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差别也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1),Slopemax、Emax、Tmax、E(1-4)及时间-信号强度类型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强化模式的差别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可以根据不同的强化模式进行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血管分级与微血管密度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7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术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并分析其与磁共振显示的肿瘤血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恶性肿瘤组织的血管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瘤以Ⅰ~Ⅱ级为主,把Ⅱ~Ⅲ级与0~Ⅰ级肿瘤的术后病理标本以CD105 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的血管形态分级可用于判断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活性,可作为术前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I特征 ,并探讨动态强化特征与微血管密度 (MV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 5 7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动态增强MRI。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微血管计数。比较良恶性病变的最大强化率、信号强度达峰值时间、最大相对强化速率、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 (SI Time曲线 )类型及MVD ,并进一步分析动态强化参数及SI Time曲线类型与MVD的关系。结果  5 7例共计 6 1个病灶 ,恶性33个 ,良性 2 8个。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强化参数、SI Time曲线类型及MVD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恶性病变多呈早期快速显著强化 ,良性病变多呈延迟缓慢强化或不强化。恶性病变微血管丰富 ,良性病变微血管稀少。动态强化参数及SI Time曲线类型与MVD及其分级显著相关 (P <0 .0 5 ) ;“周边强化征”与病灶周边微血管丰富、中央微血管稀少有关。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动态增强MRI特征与MVD及其分布密切相关 ,可用来估计乳腺肿瘤的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提高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准确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151个乳腺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根据常规超声进行BI-RADS分类;并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病灶造影增强扫描特点重新进行分类,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结合超声造影的BI-RADS分类对乳腺肿物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结果结合超声造影增强扫描特点后,BI-RADS分类的变化主要发生在3类和4A类,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52.1%、72.8%、80.5%、75.7%;结合超声造影图像特点后的BI-RADS分类,其诊断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分别提高至72.9%、86.8%、83.3%,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评估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与结合超声造影后的曲线下面积0.8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病灶的造影增强模式有助于提高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恶性风险分层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139例148个乳腺肿瘤病灶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14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76个,恶性病灶72个。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在对恶性肿块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93.4%,准确率为89.9%,均优于单纯常规超声(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8-2%,准确率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7例患者行乳腺肿块切除的术前超声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出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及94%.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57例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57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39例(68.4%),非恶性病变18例(31.6%)。42例(73.7%)病变表现为片状低回声区,12例(21.1%)表现为含散在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区,3例(5.3%)表现为散在或簇状分布的微钙化,后方伴或不伴声衰减。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68.4%,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11.1%,阳性预测值为69.8%,阴性预测值为50.0%。导管内癌微钙化比例(47.1%,8/17)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15.8%,3/19)(χ2=4.918,P<0.05)。恶性组腋下异常淋巴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恶性组(χ2=4.503,P<0.05)。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多以含或不含微钙化的片状低回声及微钙化的形式表现,超声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很低。病变内部微钙化的存在对于导管内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腋下是否存在异常淋巴结对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28例纤维腺瘤的超声声像图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显示2组在肿瘤形状、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血流信号分级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示肿块呈欠规则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见钙化及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彩色血流分级呈Ⅱ或Ⅲ级,均视为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光散射成像(OPTIMUS)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拟诊乳腺肿瘤患者,术前采用双盲方法均行OPTIMUS和FFDM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判断肿块的良、恶性质.采用x2检验,将OPTIMUS结果与FFDM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OPTIMUS和FFDM检查均检测到65个乳腺肿块.OPTIMUS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86.2%(56/65),敏感度为87.0%(20/23),特异度为85.7%(36/42),阳性似然比6.09,阴性似然比0.175.FFDM诊断正确率为73.8%(48/65),敏感度为82.6%(19/23),特异度为71.4%(30/42),阳性似然比2.891,阴性似然比0.243.经统计学分析,术前OPTIMUS与FFDM检查对乳腺肿瘤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7,P>0.05).结论 OPTIMUS与FFDM诊断水平相当,二者优势互补,能够成为当前乳腺疾病影像诊断技术有效的、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朱斌  袁蕾  张冰  李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158-1161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后进一步行T1WI动态增强成像,对灌注及动态增强各参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图像及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3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灶16例,应用T2WI首过灌注成像,良恶性组早期信号强度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较T1WI动态增强组(敏感性47.6%,特异性为68.7%)提高;恶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微血管密度MVD有明显正相关性(r=0.502,P〈0.05),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T2WI灌注成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相符,在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灰阶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4例肝肿瘤患者分别行灰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对血流显示率、微血管血流显示率行临床监测及综合调查分析.结果 灰阶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造影血流显示率分别为100.0% (34/34)、91.2% (3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9,P>0.05);微血管血流显示率分别为97.1%(33/34)与29.4% (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6,P<0.01).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法具有对低速血流敏感、对肿瘤微血管的显示敏感、空间分辨力较好、不存在伪像等优势,可用于观察肿瘤实质内的微血管灌注,较多普勒造影法更有助于鉴别诊断肝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诊断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乳腺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32例BIRADS4类乳腺病变,根据病变血流Adler半定量分级及弹性评分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绘制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及校正BI-RADS分类.结果 132例病灶中,良性病灶75个,恶性病灶57个.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48.00%,准确度为65.15%;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87.72%,特异度为61.33%,准确度为72.73%.校正BI-RADS分类诊断4类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的0.760 (Z=2.963,P<0.01).结论 CDFI联合UE可以明显提高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US)与手持超声(HH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诊断价值的差异.资料与方法 纳入228例触诊阴性、术后经病理确诊乳腺患者的428枚手术切除乳腺病灶,比较ABUS与HHUS对病变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ABUS对触诊阴性乳腺患者病灶的检出率(97.2%)显著高于HHUS(87.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及胶原纤维含量的差异,分析乳腺病变剪切波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的116例拟进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乳腺病变患者进行剪切波弹性检查,并对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标本行Van Gieson(VG)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进行胶原纤维的定量分析。结果乳腺恶性病变弹性模量最大值、平均值及病灶与周围组织弹性模量比值(140.43±70.16)kPa、(63.11±33.68)kPa、3.49±1.9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的(54.64±48.53)kPa、(34.52±25.23)kPa、2.25±1.48(t=5.329、4.382、4.487, P<0.01)。恶性病变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大于良性病变(t=8.437, P<0.01)。弹性模量最大值与胶原纤维含量呈线性正相关(r=0.746, P<0.05)。结论乳腺病变的弹性模量与胶原纤维含量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凌  李成东 《西南军医》2012,14(2):226-228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活检确诊的乳腺增生与小乳腺癌患者各73例,比较分析其病灶形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信号图特征。对各指标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灶形态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血流图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根据病灶形态及血流信号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对乳腺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检查。  相似文献   

16.
周围型肺癌CT动态增强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强化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提高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对40例周围型肺癌(鳞癌 18例,腺癌 22例)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动态 CT扫描(剂量 1.5ml/ kg体重,流速3ml/s,分别在注射后0.5,1,2,3,4min扫描)并测量CT值,肺癌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并比较肺癌增强模式和最大增强幅度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40例肺癌平均强化值为 50.65± 19.59Hu,峰值在注射造影剂后1min。腺癌与鳞癌的增强幅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3.45±23.22Hu及47.22±14.63Hu,P>0.05),而腺癌的MVD明显低于鳞癌(分别为45.11±11.25和61.44±9.91,P<0.05)。肺癌CT强化值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874,P<0.001)。结论:肺癌CT增强的幅度及模式与其血供及微血管密度有关,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肺癌的强化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155例患者共165个乳腺结节接受钼靶、手动超声及ABVS检查,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计算ABVS、手动超声和钼靶检查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手动超声、ABVS及钼靶检查对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95.8%、97.6%、87.9%,手动超声和ABVS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钼靶检查(x2=6.356,P<0.05).手动超声、ABVS、钼靶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5%、93.2%、88.7%,94.5%、96.1%、91.9%,86.1%、83.5%、90.3%,96.4%、97.1%、95.2%.手动超声及ABVS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均显著高于钼靶检查(x2=4.368、3.569,P<0.05),手动超声与ABVS间无显著差异(x2=1.313、0.893,P>0.05);三者联合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钼靶检查(x2=6.525、4.816、3.868,P<0.05).ABVS的冠状切面上,毛刺状及卫星状边界诊断恶性病变的特异度为98.4%.结论 ABVS在乳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补充信息,ABVS的诊断敏感度与手动超声相似,但高于钼靶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多参数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96例104个乳腺实质肿块进行扫查,观察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4.4%的良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Ⅰ~Ⅱ级,良性肿块中血流频谱以低阻力搏动型及静脉型多见,91.1%的乳腺恶性肿块可检出血流信号,血流信号多为Ⅱ~Ⅲ级,恶性肿块的血流频谱形态较多样化,即同时有多种血流频谱,且以高阻力搏动型和湍流型为多见。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有助于临床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0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及超声BI-RADS分级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最大SUV(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的相关性,并以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别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10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良性46例,恶性57例;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的Pearson相关系数r=0.464(P<0.01);所有患者中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47%、73.91%、80.95%、84.99%;BI-RADS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0%、69.60%、79.42%、91.38%;在BI-RADS 3~4级的患者中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0%、71.40%、66.65%、90.91%;BI-RADS分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0%、46.40%、51.60%、86.67%。结论 SUVmax与超声BI-RADS分级不具有明显相关性,对于BI-RADS 3~4级病例, BI-RADS分级诊断的特异度明显降低,PET/CT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