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56 例面肌痉挛患者用中药熄风止痉和西药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使用西药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结论 熄风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运用熄风止痉针刺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30例,并设常规针刺法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全蝎为节足动物蛛形纲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古有"长尾为虿,短尾为蝎"之说,其毒在尾,入药全用者谓之全蝎,只用尾者谓之蝎梢,其力尤甚.相传江南旧时无蝎,开元初有杜伯以竹筒盛过江,而使江南亦有之.故全蝎又有虿尾虫、杜伯、主薄虫(乃杜伯讹传)、全虫等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拟养血止痉饮合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74例面肌痉挛患者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养血止痉饮合用针刺治疗;对照组36例子养血止痉饮治疗,2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50%,对照组有效率78.9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5.
6.
7.
止痉穴结合巨刺远取法治疗面肌痉挛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近年来应用自创"止痉穴"结合巨刺远取法治疗面肌痉挛患者9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常表现为面部眼、鼻、口周围肌肉不自主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加重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但不能自行控制其发作,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而加剧,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笔者在多年的临床中针对长期久治不愈的患者运用补肝汤加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五虎镇痉通络胶囊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五虎镇痉通络胶囊(全虫、蜈蚣、乌梢蛇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7%。提示:本方具有养血柔肝,熄风止痉的功效,对面肌痉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孔令常  张东伟  樊帅  郝彬  张洪涛 《陕西中医》2018,(11):1533-1535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头痛片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TN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头痛片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VAS评分、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3、4周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降低,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SI-B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SI-B评分提高,头痛发作次数和时间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16%)明显低于对照组(31.58%)(P<0.05)。结论: 熄风通络头痛片联合西药卡马西平可显著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疼痛症状,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用中药解痉散辨证施治面肌痉挛32例,对照组64例,在96例患者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35 ̄60岁,病程半个月 ̄10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2.
郭文萍  林新  李来秀 《陕西中医》2006,27(8):935-936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祛风止痉类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的止痉汤(黄芪、地龙、僵蚕、当归等)治疗本病3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7%。提示本方具有调和气血,补虚祛邪,散寒化痰,息风止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探讨肖照岑运用熄风止痉药治疗咳嗽的临床经验。熄风止痉药擅平熄风动,制止痉挛抽搐;多为寒性,善于清热止痉、通经活络,动物药亦有咸味、辛味等,有通络辛散作用。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临床采用自拟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患者40例,结果24例痊愈(口角、眼部无抽搐感,其余不适症状消失),9例显效(口角、眼部有时跳动,多为精神紧张或疲劳引起),5例好转(两次痉挛的间隔明显延长,跳动感减轻),2例无效.通络熄风汤组成:人参、天麻、白芍、南星各15g,黄芪50g,当归、防风、白附子、白芷各12g,钩藤(后下)20g,熟地30g,僵蚕、全蝎各6g,蜈蚣2条,细辛3g,川芎、生甘草各10g,葱头3个,生姜3片.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肌痉挛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向毅 《河北中医》2005,27(2):123-123
1998-2004年,笔者从肝人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面肌痉挛7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面肌痉挛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一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抽动,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大到口轮匝肌,甚至累及颈阔肌.情绪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消失,无疼痛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本病属祖国医学"面风"范围,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原因为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之后,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上扰面部而见面风.或由于心情不畅,肝失疏泻,当肝气郁结则经脉阻滞不通,或肝郁化火,火邪上扰均可见面风.  相似文献   

17.
王英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5):339-339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简称TS),是一种多于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快速反复、非节律性、不自主和刻板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临床多表现为频繁眨眼,挤眉,耸鼻,张口抬肩,摇晃身体,或喉间有声,频繁清嗓,深吸气等夸张动作,容易误诊,病情反复,易受情绪波动影响.对此,笔者采用健脾熄风止痉汤治疗61例,获效良好. 1 一般资料 所有61例病例均来自我院中医儿科2009年~2010年门诊病例,其中男49例,女12例;年龄3~13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年.6例伴有营养不良,2例伴有胃炎,4例有哮喘史.上述病例的诊断参考《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1版)中的诊断标准,除有抽动各组症状外,还伴有面色萎黄,胃纳不振,烦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白腻,脉数等.  相似文献   

18.
祛风养血止痉法治疗面肌痉挛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肌痉挛是以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见于中年女性,多迁延日久不愈,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祛风养血止痉为法治疗本病,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均系门诊病人,年龄32-59岁;其中男性11例,女性 25例;病程半个月~3年;均以单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为主症。其中有3例为面神经炎后遗症,另有1例青年女性患者有甲亢病史1年。2 治疗方法 祛风养血止痉法组方如下:赤、白芍各30g,当归20g,天麻12g,钩藤20g。生地30g,磁石(先入)30g,白附子12g,羌…  相似文献   

19.
五虎镇痉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 ,阵挛性抽搐。所谓原发性面肌抽搐 ,大多为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 ,引起神经的脱髓鞘变性 ,使得神经纤维之间产生“电流短路” ,从而造成异常冲动 ,引起面肌抽搐。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多 ,其临床征候是一侧性面肌为阵发性、不自主、无规则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本病为“面” ,指出其发病因素体亏虚 ,或年老体弱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夏感风寒致血不荣筋 ,面部筋失所养而致。笔者自 1999~ 2 0 0 0年 ,在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的…  相似文献   

20.
姚子媛  胡卡明 《光明中医》2014,(6):1254-125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客观证实其临床疗效的可靠性。方法对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针刺治疗后分析疗效。结果30例患者,经30日治疗后,治愈9例,占30%;显效13例,占43.33%;有效5例,占16.67%;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熄风通络针法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