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珍 《中医研究》2012,25(8):53-54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占91.67%.结论: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及面神经功能、面瘫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神经功能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度差均明显缩小,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侧与健侧面部温度差显著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分穴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改善患侧面部温度和面部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配合局部取穴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0例中治愈40例,显效16例,无效4例,治愈率6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60例中治愈23例,显效24例,无效13例,治愈率38.33%,总有效率78.33%。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患侧曲池、合谷配合耳尖放血能快速缓解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患者63例,采用健侧穴位中药贴敷,患侧穴位针刺的治疗方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63例患者中痊愈43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配合健侧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李华 《光明中医》2003,18(2):27-28
针刺治疗作为周围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已被当前医学界所共认。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 ,笔者发现 ,面瘫急性期在患侧行针刺常规治疗 ,如果针法不当 ,或刺激过强 ,则会影响疗效 ,延长病程及留下后遗症 ,采用巨刺法治疗急性期面瘫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巨刺法即左经有病 ,取右侧腧穴治疗。右经有病 ,取左侧腧穴治疗。在临证中 ,有相当一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就诊时 ,虽然病在患侧 ,而患者自觉健侧面肌不适 ,如面肌枸紧 ,眼睑皱紧等。此时用巨刺法治疗三五日后 ,待健侧面肌轻缓 ,症状缓解后 ,再行患侧常规治疗。治疗方法 :1、取穴 :百会、大椎、风池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益气通络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按病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组(简称治疗组)35例、针刺配合中药组(简称针药组)34例、针刺组32例.治疗组于患侧面部每次取3组不同穴位行埋线治疗,半月治疗1次,并配合益气通络方口服.针药组取风池、阳白、太阳、下关等穴行针刺治疗,方药同上.针刺组治疗同针药组中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后总体疗效及病程1个月以下、1个月以上患者的愈显率,随访治疗结束后1、3个月患者的未愈率.结果: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总体疗效及病程1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随访结果表明治疗组3个月后的未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可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尤其是病程1个月以上患者,并可降低远期未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侧取穴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陈旧性面瘫病人采用健侧取穴为主。配合患侧取穴为辅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30次、结果:治愈16例,占40%,好转22例占5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结论:健侧取穴治疗陈旧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与单纯局部取穴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8例采用局部加循经远道取穴针刺治疗;B组72例,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A组比B组更优(P<0.05);治愈率A组为84.6%,B组为62.5%.结论:局部加分部循经远道取穴和单纯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肯定的效果,但前者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健患侧同治针刺法与单纯针刺患侧法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健患同治组(25例)、针刺患侧组(25例)。两组针刺取穴相同,健患同治组针刺双侧腧穴,而针刺患侧组仅选取患侧腧穴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治疗4星期。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但健患同治组疗效优于针刺患侧组(P0.05);健患同治组在治疗2星期时H-B评分优于针刺患侧组(P0.05);健患同治组痊愈后的复发率低于针刺患侧组(P0.05)。结论健患侧同调针刺法能够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降低复发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患侧腧穴。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方法治疗不同时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组中26例急性期患者采用针刺健侧对应穴,15例静止期患者采用浅刺法针刺患侧,2例恢复期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并与36例常规针灸治疗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取穴相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7.7%,对照组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7个,对照组为4.0个,两组在治疗疗程上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周围性面瘫为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单纯的针治效果虽然也较好 ,但仍有一小部分预后不佳 ,笔者自 1 998年 4月起 ,采用针刺配合中西药结合治疗 31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31例均为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 ,男 2 0例 ,女 1 1例 ,年龄 1 6~ 65岁 ,以 2 0~ 45岁者居多 ,病程 2天~ 1个月。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第 3版 )。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治疗 主穴 :合谷 (患侧 )、风池 (双侧 )、下关 (患侧 )。配穴 :选用颜面部穴位 ,以患侧为主。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以攒竹透鱼腰或鱼腰透丝竹空…  相似文献   

12.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8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4-1999年80例来自门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等药物作患侧面部穴位注射。结果:有效率达93.7%。结论:针刺透穴加穴位注射对治疗重症周围性面瘫确实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子午流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避免药物的毒副反应。方法:2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刺组12例按日定时取穴,针刺与之相关的五输穴;对照组11例依照常规西医治疗。结果:针刺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子法定时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西药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针刺取穴少,较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颈部穴位加常规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周围性面瘫6个月以上具有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3.3%,有效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1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穴配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加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2例,对照组针刺患侧面部牵正、下关、颊车等穴,治疗组在此基础加面部推拿。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愈显率分别为77.8%、94.5%,对照组分别为59.7%、75.0%。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基础上加面部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比单纯电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增加项部横向取穴丛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常规针刺治疗后予以项部丛刺,5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应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定病情,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F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增加项部横向取穴丛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选取患侧鱼腰、攒竹、下关、地仓、颊车、承浆、风池,针刺后对以上穴位进行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强的松,同时配合口服甲钴胺片。每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7例,总愈显率为95.0%,而对照组治愈15例,总愈显率为6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在普通取穴基础上于颧髎、颊车及双侧合谷穴予以温针治疗,对照组67例于普通取穴前在患侧翳风、牵正、阳白、颊车予以每周刺络拔罐两次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结合浅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动脉及分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常规针刺结合浅针治疗面瘫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门诊患者6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浅针治疗,疗程30 d。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0天、第20天、第30天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下唇动脉、上唇动脉、内眦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0天、第20天、第30天2组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Vs均升高,RI均降低(P均0.05);治疗第10天、第20天、第30天2组比较,治疗组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Vs均高于对照组,R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常规针刺结合浅针治疗可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动力学参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面动脉及分支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作为周围性面瘫疗效判定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治疗:急性期(1~7d)予局部浅针加远道取穴,面部患侧取阳白、四白、地仓、颊车,浅刺少留针并弱刺激,远取健侧合谷,强刺激并泻实手法;恢复期(8~14d)局部重用透刺,患侧取穴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地仓透颊车、颧髎透下关,余取攒竹、承浆、迎香、头维、翳风,待针下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愈前期(15d以后)患侧、健侧均针,配合腹针及双侧足三里,手法施以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不同时期的病程均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太阳、合谷等穴,操作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6次为一疗程,周日休息1d,连续5个疗程。结果:治疗5个疗程后,愈显率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57.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平均疗程为2.45周,对照组为3.69周,两组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