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特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霖 《福建中医药》2005,36(3):29-29
唐江山主任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注重脾胃学说,善治胃肠疾病,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提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总则。临证采用升脾气、降胃气,补脾阳、滋胃阴,疏肝气、宣肺气治疗方法,抓住调畅气机这一轴心,解决复杂问题,疗效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李友余主任中医师 ,临证行医 3 6a,学验俱丰 ,尤在脾胃理论方面有较高造诣 ,对“气虚气滞”理论为主体的脾胃学说有所发展。其在临床辨证施治上特别重视脾胃 ,重视“留得一分胃气 ,便有一分生机”的学术观点 ,特别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脾胃居于中焦 ,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能灌通其它四脏五腑 ,为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根 ,故称“脾胃为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根据“四季脾旺不受邪”的理论 ,认为脾胃虚弱 ,消化力差 ,又不注意节制饮食 ,那就脾胃更伤 ,消化不良 ,营养不足以供给体内的需要 ,自然体内元气因营养缺乏而不充沛 ,…  相似文献   

3.
唐江山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新中医》2004,36(12):9-10
唐江山主任医师认为脾胃病升降失常是基本病机,调畅气机是治疗脾胃病关键,故治疗脾胃病从调畅气机着手。临证运用升脾气、降胃气,使气机通畅;补脾阳以升脾气,滋胃阴以降胃气;疏肝气、宣肺气,以调畅脾胃气机等治法。结合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调理脾胃治杂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锡涛  路喜素 《新中医》1994,26(6):11-13
本文总结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杂病8字大法,即:补益、调顺、健运、顾护。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虚损证侯应从脾胃论治,脾居中土,为留邪之地,祛湿邪首当健运脾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升清降浊必赖枢机之调顺,存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新病沉疴临证莫忘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5.
对名老中医李培治疗脾胃病的整体升降思想进行了探讨。李老认为,脾胃升降失常则百病由生,故治疗脾胃病的关键在于恢复脾胃的"升降之机",且治疗不可单着眼于脾胃本身,需从五脏着手,调理整体气机升降来恢复脾胃之气机升降。临证善用柴芍枳草、黄连吴萸、黄连肉桂、柴胡枇杷等药对,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治疗脾胃病贵在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为阴土,其气宜升;胃为阳土,其气宜降。两者对全身气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而临床常见的脾胃病,多是由于脾胃升降出入之气机逆乱而发生。因此,调气在治疗脾胃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笔者在临证时,注意调节脾胃气机运动这平衡,用降、通、补、升之法,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 脾胃是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  相似文献   

7.
总结李方洁教授对气机升降出入与失眠病因病机关系的认识和调畅气机辨治顽固性失眠的经验: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机不畅,"阳不交阴"是顽固性失眠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不可忽视。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运行模式有肝木升、肺金降、肾水升、心火降,脾胃执中央以运四旁,为气机升降之枢,以及人与外环境之间的"出入关系"。临证多见的肝气不升、胃气不降,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卫不入营、阳不入阴等顽固性失眠,反映气机运行失于条畅的不同环节。故以调畅气机为切入点,常收桴鼓之效,待证去七分再调其气血阴阳以巩固预后。  相似文献   

8.
"一气周流"学说为黄元御的重要学术思想,广泛应用于人体脏腑生成及气机运动相关理论。"一气周流"学说认为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脾胃为枢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黄元御基于此学术思想指出了药物对脏腑之气的升降作用,比如桂枝左升肝气,半夏右转降胃气,杏仁降肺平逆冲,附子升阳根肾水等。并强调临证治疗时以脾胃为中心,注意顾护人体阳气,治病不可忘祛湿,辨治应善用脏腑互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太极学说是道家的基本思想,强调动静之间、阴阳中和等理念。太极学说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根基,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体现了中焦气机平衡的太极思想。故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气机的通畅、阴阳寒热的平衡十分重要。新安医学历来重视太极学说在中医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指导作用。该文结合新安医学思想以及作者对于泄泻、胃脘痛的实际临证经验,对太极学说在脾胃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长洪教授认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机关键,治疗以"通降"立论,通补结合。临证以疏肝、健脾、降胃为基本法则,灵活变通,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纳运与升降之功。  相似文献   

11.
气机升降平衡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应用升降理论,调理脾胃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总结出调理脾胃升降的四种治疗大法。针对寒热错杂、中气阻滞成痞之脾胃升降不及,则宜辛开苦降,使脾升胃降。脾胃虚寒、升降无权之脾胃升降失调,则宜升清降浊,以调脾胃升降。中气虚下陷之脾升不及、升之反作,则益气升阳举陷。中气虚、胃气上逆之降之反作,则降逆和胃,以降胃气。  相似文献   

12.
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气升清,胃气降浊.生理状态下,脾胃脏腑之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始终保持协调通畅,故而人体能够升清降浊,摄取精微,排泄废物,完成机体的新陈代谢.若气机失调,升已不降,降已无升,升降混乱,则易致人体发病.故治疗脾胃疾病重在调理脾胃气机,俟脾气得运,胃气得降,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自愈.  相似文献   

13.
刘延卿调理脾胃经验拾零河北省晋州市中医院(052260)刘敬敏,刘敬波石家庄市长安区医院(050031)刘敬从家父刘延卿副主任医师,临证注重脾胃。常谓:脾胃为气机升降斡旋之枢纽,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首先要重视顾护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兹将其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升降浮沉论《伤寒论》治法与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升降浮沉是中药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辨证用药的重要说理工具。纵观《伤寒论》全书 ,调整阴阳、平衡升降为仲景辨证治疗之总则 ,因此 ,论中根据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 ,用来调节人体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方法丰富多彩。本文试从 6个方面论述如下 :1 升降脾胃升降脾胃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胀之证。本证以胃脘部胀满不适为主症。其病机为胃气素虚 ,寒从中生 ,复因误下 ,表热内陷 ,以致寒热互结 ,升降失司 ,痞塞于中。故可见心下痞满 ,呕而肠鸣 ,腹痛下利等症。此时必须斡旋中焦气机 ,恢复升降功能 ,《伤寒论》列有半夏…  相似文献   

15.
脾胃疾病在脏腑疾病中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这与脾胃处中州而斡旋全身气机升降运动,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有密切关系.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通过脾气的健运来实现,而脾气极易为各种内外因素所耗伤,如饮食的饥饱失度、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思虑情绪的波动等.临床上,脾胃疾病症状多样,病机错综复杂,导师张小萍教授,以临证40余年的体会,提出如下治法:  相似文献   

16.
杨叔禹教授认为,郁证的关键病机是气机升降失常,而脾居中土,乃气机升降之枢纽,故调畅脾胃气机,安和五脏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故其临证治疗常用升阳益胃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7.
呕吐病为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所至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分虚实二证。实证呕吐根本病机为多种原因引起脾胃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辛开苦降法为调整脾胃气机,恢复中焦升降的有效方法。临床治疗实证呕吐之组方用药,以辛开苦降为法,常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论述辛开苦降法在治疗实证呕吐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曹玉山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分析总结了其辨治本病的特点:重视发病条件与诱因,临证首别阴阳,细审气机之变,详查水湿痰瘀,析究标实腑气,关注四时节气;治疗以调和五脏为旨,重视气机升降,用药动静相宜,除浊邪化痰瘀,畅腑气降胃气,视寒温而定法度。  相似文献   

19.
反流性食管炎是以反酸、烧心、咽喉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可归于中医"反酸""嘈杂"等范畴。笔者将冯全生教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冯全生教授认为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治疗以斡旋中焦气机为关键,重视制酸,临证酌情配合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相似文献   

20.
王成祥认为,肺与中焦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关系密切.中焦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枢纽,肺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焦息息相关.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机运行不畅,虚实夹杂,寒温失调,故临证擅于运用经方、时方,从整体观念出发,将肺与中焦脾胃结合起来,注重气机调畅,平调寒热,虚实兼顾,坚持"治中焦如衡"的思想,达到"纠偏调衡"的目的,在临床收到较好的疗效.本文简要总结了王成祥从中焦论治肺系疾病的临证经验,并举验案1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