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伤寒论》"保胃气"思想历来被医家所推崇,本篇就《伤寒论》中"保胃气"思想做一探讨,并结合目前中医治疗肿瘤的时弊,阐述保胃气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习《伤寒论》,从书中遣方用药、治疗禁忌、煎服调护、判断预后四方面加以论述,阐述了保胃气思想在《伤寒论》临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保胃气”思想源流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伤寒论》“保胃气”思想源于《内经》,《内经》对“胃气”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在诊断预后中的重要性做了详细的论述。仲圣将“保胃气”的临床治疗思想贯穿于《伤寒论》的始终。仲景之后的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保胃气”。对仲景“保胃气”思想源流的探究,可为今后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浅议仲景“保胃气”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仲景《伤寒论》治则,不外乎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贯彻着"保胃气"的思想,旨在保护人体的正气,已成为仲师治病的一大特色,不仅体现在祛邪与扶正上,且在饮食、调护上也有涉及,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5.
概述郭志红对"胃气"概念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分别从胃气为本、护胃养生及临床应用体会三方面具体阐述"保胃气"的指导思想及临床意义。在临证过程中,郭教授强调步步顾护胃气,而其关键之处是消耗最少量的元气去正确治疗疾病,即利用最少的正气去消除全部的邪气,最终达到人体阴阳平和的目的 ,保证药有所依,病有所治;同时认为《伤寒论》中保胃气思想是指导我们养生、防病的基石,为临证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曾祺  陈琦辉 《新中医》2015,47(3):287-289
《内经》有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为本";胃气,是脾胃对饮食、水谷转输和消化吸收的功能,是"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升胃降"的生理活动的具体反映。《素问·厥论》曰:"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是人生存之根本;顾盼脾胃元气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医学术体系。张仲景发《内经》之微,所著《伤寒论》为治疗外感热病方书之祖,处处注意顾盼脾胃元气,并将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1400人死于脓毒症,其病死率大概为20%。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相似文献   

8.
杨力 《科学养生》2011,(5):15-16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吏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柯琴“六经为百病立法”论述,从症候、辨证、论治等方面阐述该学说的合理性,指出了柯琴这一认识从本质上把握了《伤寒论》在临床的价值,为后世医家在临床实际中运用仲景方法辨证提供一个思路,对今天认识《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姜树民  王宇  王哲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29-30,88
近年研究认为,胃肠道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心器官.西医学在治疗上多从维持胃肠道功能、保护肠道屏障着手,这与中医学“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思想有相通之处.本文基于此认识,论述应用保胃法、护胃法、益胃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誉为"方书之祖",是所有学习中医的学子都必须努力学习的经典著作。从古至今,我们环顾在中医学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医家,无不对《伤寒论》有着很深的研究。《伤寒论》在很多方面对中医的临床都有着指导意义,本人对其中的顾护胃气原则尤为折服。"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顾护胃气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中医学术思想之中。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矫枉平衡”和“矫枉失衡”理论重新认识六经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发现矫枉无力是六经病的发生前提,矫枉过正可致六经病传变,矫枉生枝则六经病邪气内陷、变证丛生,认识到扶助正气、中病即止和适用法方是治疗六经病的基本策略。通过上述理论再议六经病,以期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方统念 《光明中医》2012,27(8):1509-1510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这部经典名著奠定中医临床坚实的基础.其“扶阳气”的精义则贯穿全书,对扶阳法的运用匠心独运,可谓创前贤之未发,诚为后世学者所敬仰,通过学习《伤寒论》一书,对此颇有体会,不揣浅陋,总结心得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冯松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肾内科疾病的诊治。现将冯老师“保胃气”理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冯老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病位主要在肾,但与脾胃密切相关。肾脏病病因病机中脾胃虚弱占有重要地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  相似文献   

15.
四逆汤类方所对应的疾病病机均为阴盛阳虚、脾肾阳衰,由于人身整体的阳气虚衰,脾胃阳气也会相应的减弱,因此四逆汤类方所治疗的疾病,在临床上也会出现诸多脾胃方面的证候表现。面对阳气的衰弱,临床治疗重在扶阳,而汤剂的服用,以水为媒介,水为阴,多饮则伤阳气。因此,治疗阳气虚衰这类疾病,就要考虑到患者每次服用汤药的量,不可猛喝而损伤脾胃阳气,反致病重。所以,在考虑到"保胃气"这个层面时,四逆汤类方的每服汤量相对于其他汤方服用时要小很多。《伤寒论》四逆汤类方的服用汤量变化,是兼顾了胃气衰微,受纳、运化等能力减弱而作出的调整,以避免不适量的汤药入胃而阻碍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动,从而妨碍方药的疗效,这正是体现了"保胃气"思想。  相似文献   

16.
肿瘤病机是以正气虚弱为本,兼有有形之邪。在肿瘤的治疗中应扶正祛邪。因脾胃为后天之本,广义之胃气即人体之正气,所以"保胃气"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刘永惠教授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提倡"保胃气",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其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从《孙子兵法》看中医“保胃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药理论主要奠基于春秋时期.两千多年来,她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学科的学术精华,其中包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军事思想.作为兵法之祖,<孙子兵法>对中医"保胃气"理论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孙子兵法>的"五事"与中医学"保胃气"理论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促进人们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运用中医"保胃气"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李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105-106
《伤寒论》继承并发展了《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中的医学基础理论,张仲景在《索问·热论》六经分证理论的启发下,创造性地把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的规律加以总结,提出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该书将《内经》的阴阳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保胃气”的思想贯穿《伤寒论》始终,胃气的强弱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应重视胃气的根本作用。倾倒综合征(DS)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胃切除术使胃气受损严重,引起消化道甚至全身不适反应。《伤寒论》中“保胃气”的思想对倾倒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最早提出六经分证的专著,历代医家都对《伤寒论》进行了注解。在临床实践中可见到不少从太阳至阳明证的传变过程,但过分地拘泥于六经传变顺序也并非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