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娇  李刘生  吴煜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1-1404
中医认为癌痛的发生与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癌毒及正气亏虚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滞血瘀,脾失运化可产生血阻痰凝,肾失温煦常导致寒凝血瘀.而脾肾作为先后天之本,正气不足与之关系密切,故治疗上应理气疏肝、健脾化痰、温肾活血等.  相似文献   

2.
郭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56-556
多发性骨髓瘤也称浆细胞性骨髓瘤,属中医学骨痹、骨蚀、虚劳等范畴,为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导致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心、肺、脾、肾、肝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病位在肝脾肾,其中肾脏为重,并及心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气滞、湿热、痰凝、血瘀、水饮等,是为标实,其又可作为新的病因,影响脏腑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4.
吴巍 《河南中医》2012,32(9):1166-1167
冠心综合征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浊、瘀血、寒凝、气滞为标,治疗本病不应仅从治心着手,需重视肝、肾、肺、脾多脏的气血阴阳调理,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多属本虚标实。虚者,心之气血阴阳不足或兼肝脾肾等脏的亏损,实者则为寒凝、痰阻、气滞、血瘀痹阻心脉,故心痛之治则不外乎补虚与通痹两法。临床实践表明,在冠心病的缓解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或达到临床痊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脂血症中医病机的认识,学术界大多以“气滞、血瘀、痰凝”为主或从脏腑以“肝、脾、肾”为主。陈国权教授通过多年来对《金匮要略》等古代经典著作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得出以心、肺为主的脏腑整体辨证观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病因以情志内伤、体虚劳倦为主;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相关;病机多因年老体虚,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肾精亏虚,气滞、痰凝、血瘀于脑,表现为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神志异常疾病。从发病机制、辨证论治(补肾化痰-祛瘀通络、补气升阳-聪耳明目、补脾养心)、针灸治疗(针刺、耳针、电针、灸法)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冯志荣主任医师是自贡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冯老认为该病系肺、心、肾、脾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气虚气滞,痰凝血瘀,为本虚标实之症。急性发作期以痰热瘀壅肺为主要矛盾,施以清热化痰、活血化瘀,创建"肺心Ⅰ号"合剂和"肺心Ⅱ号"合剂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至今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乳癖的发病与情志内伤、脾胃虚弱密不可分。肝为木,脾为土,木旺乘土,或土壅木郁,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失于畅达,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液失于运化,痰浊内生,日久脾病及肝。肝与脾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气滞、痰浊阻于血脉,导致血行不畅,气血不活,气滞、痰浊、血瘀三者阻于乳络而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关键是气滞痰凝血瘀,故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软坚消癖汤加减变化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举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中常用的中药注射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其发生与心、肝、脾、肾诸脏的盛衰有关.在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脾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理产物阻于心脉.故以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为其治疗大法.现将近年来常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注射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志鑫  肖华 《吉林中医药》2011,31(7):681-683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肝肾阴虚、脾虚气弱,实者为血瘀、寒凝、气滞、痰阻,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当益气养心、滋补肝肾、温阳健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理气祛痰。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在临床上合理选择中成药,可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庄乾雷  李瑶 《河北中医》2009,31(9):1326-132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属中医学心痛、胸痹、厥心痛、胸痛和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心、脾、肾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以寒凝、气滞、痰浊、血瘀为主,其中又以痰浊、血瘀为多见,因此祛痰和活血法为治疗冠心病的大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多因痰饮、瘀血、寒积、气滞及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所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心肾为水火之脏,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肾虚则心失濡养温煦;肝主疏泄,心之运血,靠肝疏泄之助等.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6):40-43
总结王旭教授辨治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经验。王旭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特点主要为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气滞、痰凝、血瘀搏结颈前;病位主要在肝脾两脏,与心肾胃相关;病理因素为气滞、痰凝、血瘀,且多兼夹虚证。临床辨证多结合辨病位、辨体质、辨病理因素、辨结节性质等全面考虑,并采用“复法复方”的治疗模式,施以调气三法、化痰五法、祛瘀三法和补虚四法综合论治。临证时重视权衡标本、三因制宜及生活调摄,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朱良春认为,正虚是恶性淋巴瘤产生的前提条件。肝、脾、肾三脏失调,出现气滞、血瘀、毒邪、湿聚、痰凝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痰瘀互结,发为本病。治疗上从肝、脾、肾三脏扶正固本,从痰、毒、瘀消瘤散结。草木药和虫类药结合,标本兼治,并总结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17.
卢秉久教授提出脂肪肝辨治需重视内伤、不可忽略外感、更要兼顾先天。卢师认为初病在气,多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为主,标实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痰浊、瘀血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肝脾同病,气血津液代谢、输布及排泄逆乱,内生痰湿浊瘀。病位在肝,肝体阴而用阳,卢师气血兼顾,阴阳同调为主要治则。祛湿化痰、理气活血、温补脾肾、养血柔肝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8.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罗玫 《江苏中医药》2011,43(11):46-47
桥本甲状腺炎属中医学"瘿病"范畴,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表现,而肝脾肾三经均循行喉咽部位,笔者在针对病理因素气滞、痰凝、血瘀治疗的同时,从肝脾肾论治,获效显著,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敬林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导致脾胃呆滞、肝脾气滞、肾失温化使体内变生痰浊,痰浊日久化热,痰热扰心,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调而致消渴不寐。临床予温胆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