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畸胎瘤患者,对其MRI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颅内畸胎瘤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囊性5例,囊实性3例,实性12例;中线及中线旁19例,非中线部位1例;合并出血2例,破裂3例,混合胶质瘤1例;术前误诊4例。找到脂肪成分是关键。结论:通过MRI多方位、多角度、多序列成像及增强扫描,大部分畸胎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于术前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颅内畸胎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颅内畸胎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认识。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瘤16例,结合手术病理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颅内畸胎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常见(10:6),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症状最多见(13/16),其次是视力障碍(5/16)和意识丧失(2/16),多见于中线部位如松果体区(8/16)、鞍区(3/16)。肿瘤为实质性肿块,大小不一,瘤内成分复杂,常见脂肪、钙化、囊变等。CT和MRI表现根据肿瘤的成分不同而异。实质部分常有中度至明显增强,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坏死、钙化或出血区无强化;无或有极轻微瘤周水肿,有时伴有脑组织浸润。结论:颅内畸胎瘤有特殊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各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畸胎瘤多发生在纵膈,其次为腹部及盆腔,因为其内含脂肪、皮脂腺、骨骼及牙齿,较为特征,诊断并不难。颅内畸胎瘤少见,时有误诊。我院2005年收治一例,病理证实颅内畸胎瘤,术前误诊为生殖细胞瘤,现在报告如下,探讨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颅内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s,GCTs)是一种少见的胚胎源性肿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1,2]。GCTs好发于中线部位,以松果体区常见,其次为鞍上区,也可发生在丘脑基底节、三脑室、脑干、小脑蚓部[3]。GCTs患者多因颅内压增高就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其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发病早期有治愈的可能,因此诊断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颅内脂肪瘤的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颅内脂肪瘤MRI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58例颅内脂肪瘤(2例手术证实,其余依据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密度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而诊断),男性28例,女性30例,年龄41.3(9~77)岁.均采用常规SE序列,T2WI加脂肪抑制,其中4例使用了T1WI脂肪抑制.结果:全部病灶均具有典型MR信号,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并均无占位效应.中线脂肪瘤41例,合并发育异常9例.其中胼胝体区16例,包括巨块3例,弧线型12例,小点状1例;四叠体池、环池区域13例,小脑上池6例,窦汇区、蚓部、纵裂内、小脑半球间、鞍上池、跨枕大孔区各1例.非中线脂肪瘤15例.包括天幕池2例,桥小脑角池、侧裂池、侧脑室三角区各4例,及脑实质1例.多发2例,分别为2个和4个瘤体.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的发育异常;非中线部位表现多样,形态各异,伴行发育异常少;少数可多发.胼胝体区脂肪瘤具有较强规律性,与胼胝体发生发育一致;非胼胝体区脂肪瘤与脑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骶尾部巨大畸胎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畸胎瘤是婴幼儿骶尾部常见肿瘤,以B超报道较多,MRI报道甚少。现将2例经MRI诊断的骶尾部巨大畸胎瘤报道如下。病例1女,8个月,因“骶尾部包块伴疼痛8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发现骶尾巨大包块。查体:发育不良,营养差。骶讨论:畸胎瘤是一种先天性真性肿瘤,由原始3种胚层的各种组织所构成。发生部位与胎生学体腔的中线前或中线旁区紧密连接。尾骨Henson结是多能细胞集中的地点,因此骶尾部畸胎瘤最常见[1]。其可分为良性、恶性和混合性。发育活跃者,有的生后不久就可发生恶变,随年龄增长,恶变率渐增,约9%~27.5%[2]。畸胎瘤囊性者不易恶变,实…  相似文献   

7.
颅内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颅内脂肪瘤的分布特征、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颅内脂肪瘤,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结果:CT表现为脂肪样低密度区(CT值:-44~-71HU),MRI表现为短T1中等T2和高质子密度信号,在各序列上与脂肪组织信号同步。11例单发,5例多发。主要分布在中线及旁中线区,其中9例(56.25%)为胼胝体区。11例(68.75%)合并有颅内、外的单或多发异常,其中9例(56.25%)为胝低体发育异常。结论:颅内脂肪瘤好发于颅中线区及其邻近部位,CT及MRI有特征性表现,常合并颅内、外多发异常,结合CT及MRI检查可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脂肪廇的MRI表现及MRI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颅内脂肪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颅内脂肪瘤MRI表现为典型短T1中长T2和高质子的MR信号和抑脂时信号消失,与球后或皮下脂肪信号相同,均无占位效应及明显周围水肿。结论颅内脂肪瘤具有典型MR信号,中线部位尤其是胼胝体区多见,并常见伴行发育异常,少数病灶可多发。MRI可作为诊断颅内脂肪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较为少见的肿瘤 ,发生部位以松果体区、三脑室、侧脑室和鞍上多见 ,易发生浸润和转移 ,对放射线敏感。 1986年至 1996年我们共收治 12例发病部位在 2个以上的多发性颅内生殖细胞瘤 ,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3~ 4 5岁 ,平均 2 0 .8岁。病程 0 .5个月至 2年 ,平均 6.7个月。( 2 )临床表现 :头痛 5例 ,恶心、呕吐 4例 ,多饮、多尿 6例 ,复视 6例 ,视力减退 6例 ,Parinaud综合征 5例 ,视乳头水肿 3例 ,其他有嗜睡、步态不稳、轻偏瘫、腱反射改变、浅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10.
刘作勤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5,4(6):288-288,T047
颅内畸胎瘤是一类比较少见的先天性肿瘤,我院1978年3月至9182年3月三年间共收治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畸胎瘤外观一般可分为囊性及实性两类。根据其组织分化程度可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此瘤来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余件中全能细胞的肿瘤,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细胞成分,排列结构不规则肉眼观各种成分色泽不一,有时可见毛发状物或牙齿等成分,是最复杂的混合瘤。最常发生于性腺器官,如睾丸、卵巢,也可见于胸部前纵膈、腹膜后等中线部位。  相似文献   

12.
腹腔良性间叶瘤少见,常误诊为畸胎瘤.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良性间叶瘤并讨论CT诊断.临床和CT资料本组5例又性间叶瘤,其中腹腔4例,腹膜后1例,见附表.讨论间叶细胞瘤是各种不同间胚叶组织结构的混合瘤,按肿瘤内间胚组织及成熟度不同,可分为良性及恶性问叶瘤两类,良性问叶瘤由分化好又成熟的多种间胚叶成分构成,常见有脂肪、纤维、血管、平滑肌、骨及软骨等组织,肿瘤内各种成份含量不一.所占范围大小差异亦较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多部位和多器官,发生在腹腔少见.有些作者认为良性间叶瘤是一种错构瘤.  相似文献   

13.
颅内畸胎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颅内畸胎瘤的CT、MRI表现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分析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畸胎瘤资料 ,4例术前均行MRI扫描 ,3例并行CT扫描。结果  1例单纯原发畸胎瘤 ,2例畸胎瘤破裂 ,1例畸胎瘤混合胶质瘤。畸胎瘤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现 ,CT可以清楚显示畸胎瘤内钙化灶及脂肪密度。MRI对脂肪信号特别敏感 ,尤其脂肪抑制序列可以鉴别脂肪和出血。结论 颅内畸胎瘤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表现为单纯原发畸胎瘤 ,畸胎瘤也可以破裂 ,亦可合并其他肿瘤 ,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颅内畸胎瘤术前可以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15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SE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必要时加扫脂肪抑制序列。结果6例位于松果体区,6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及绒毛癌均分别为3例、2例及1例),2例位于基底节区(均为生殖细胞瘤),1例位于右侧脑室(畸胎瘤)。结论MRI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位于手术操作部位及其邻近区 ,以脑膜瘤术后多见 ,而术后非手术部位的血肿特别是脑内多发性血肿则很少见[1] ,文献偶有报道 ,但死亡率、致残率很高。我科曾遇一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40岁 ,病史为头痛 6个月 ,神经系统检查有轻微左侧偏瘫 ,无高血压病史。CT显示右额顶有一圆形、边界清楚等密度均匀增强的病灶 ,周围水肿较明显 ,中线结构左移。实验室检查 :出、凝血时间正常。患者行右额顶开颅术 ,分离肿瘤时见两支粗大回流静脉与肿瘤粘连紧密 ,难以分离 ,电凝切断 ,肿瘤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组织学分型,合并症,病因.方法:子宫活检,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根据WHO子宫平滑肌瘤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487例子宫活检,病变部位有三种:肌壁间多见,浆膜下,粘膜下少见.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组织学有三种分型:平滑肌瘤479例(97%),平滑肌肉瘤2例(1%),恶性潜能未定5例(2%).合并症有子宫内膜过增生,腺肌瘤或腺肌症,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输卵管积水,畸胎瘤,颗粒细胞瘤,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结论:子宫平滑瘤的合并症更进一步证实子宫平滑肌瘤发生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脑内畸胎瘤的 CT 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内畸胎瘤的CT诊断平学军刘娜嘉刘闽生秦△脑内畸胎瘤是颅内少见的先天性肿瘤。CT检查能区分瘤体内不同组织成分的密度,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现报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脑内畸胎瘤,结合文献复习,分析CT表现,并加以讨论。1材料与方法1.1本组5例,男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46例颅内生殖细胞瘤进行了CT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好发于鞍区及松果体区。CT平扫多呈高密度肿块,部分可有小的低密度区,除基底节区的生殖细胞瘤外,较少见有大的中心低密度区;中线区者呈明显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基底节区者则仅有轻或中度强化。肿瘤早期即可出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浸润性生长的表现,且随肿瘤增大越趋明显。两个以上肿瘤并存,或肿瘤沿着所侵犯的结构向远处浸润延伸以及松果体钙班被包埋等,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肺内畸胎瘤X线诊断和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腺外畸胎瘤大多发生在骶尾部、腹膜后、纵隔、口底、松果体区等人体中线部位,发生在肺内的畸胎瘤(intrapulmonary teratoma,IPT)罕见,1839年Mohr首例报道。该病术前大多误诊。有鉴于此,本文对IPT的发病率、临床X线表现、X线鉴别诊断等,结合有关文献和1例误诊病例进行讨论,借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女,35岁,咳嗽、咳痰3年,近2周加重伴痰血入院。自述3年来经常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当地防疫站诊断肺结核病,曾经间断抗痨治疗1年余,病情稍有好转。2周前受凉后咳嗽加重,咳少量黄脓痰,痰中带血转来本院。入院体检:T37.2℃,P76次/min…  相似文献   

20.
孙树林  王刚 《武警医学》2010,21(11):996-996
畸胎瘤为常见妇科常见肿瘤之一,主要发生在卵巢,亦可发病于前纵隔、骶尾部和腹膜后,但较少见。恶性畸胎瘤肝转移极为罕见,2010—06我科收治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