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为了方便患者,减少病痛,摄跟骨侧位片后,患者不动,球管置放足后90厘米。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桡骨小头特殊的解剖结构原因,常规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对部分桡骨小头骨折存在诊断盲区,容易导致相关的临床治疗缺失,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及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2月~2011年10月期间37例桡骨小头骨折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肘关节侧斜位片在桡骨小头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侧位切线位摄影时,中心射线需与股骨下缘相切,这时能最大限度地显示关节间隙。为此我们在膝关节平片上测量了有关数据,并计算出膝关节在侧位时股骨下缘的倾斜角。  相似文献   

5.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常见于曾有踝关节创伤史的病人,对本病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MRI可检出OLT并对其进行分级,是目前评价OLT的最佳无创检查手段。就OLT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常见于曾有踝关节创伤史的病人,对本病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MRI可检出OLT并对其进行分级,是目前评价OLT的最佳无创检查手段。就OLT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组织均衡技术在髋关节水平侧位数字X线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行髋关节DR水平侧位摄影患者的常规图像和经过组织均衡技术处理过的图像,分析2组图像的差别。由3位影像科专家采取双盲法对2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进行评价,主观图像质量分4级(优质、较好、一般、差)进行评分。结果:200例应用组织均衡技术后图像为优质174例,较好23例,一般3例,差0例,优质图像占87.0%;常规DR图像中优质22例,较好141例,一般37例,差0例,优质图像占11.0%;2种方法产生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织均衡技术的应用在显示髋关节的细部结构完整性和清晰度方面都较常规DR图像有优势,避免了反复调节窗宽、窗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距骨桥的形成机制与解剖形态特点。方法:本组25例均摄正侧位X线片,其中4足行CT横断扫描,10足行斜位X线点片,单侧21例,双侧4例,共有跟距骨桥29足。结果:关节增生硬化型:共17足,X线平片上可见跟、距关节内侧的骨性突起,跟、距骨的异常骨块表面光滑、致密,距骨内结节增大,呈帽状覆盖于异常增大的载距突上,跟、距两骨间有一间隙。CT片可见跟、距关节间隙变窄,边缘变尖、硬化、翘起,尤以跟、距后关节为著。关节融合型:共10足,在X线平片及CT上可见跟、距关节间隙消失,跟、距骨间呈骨性连接。骨桥型:2足,跟、距关节间隙存在,跟距两骨间有一带状骨影相连,正位片呈拱桥状弧形内突。结论:跟距骨桥的X线形态分型,对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量和对比患儿单侧距下联合与跟骨载距突(ST)径线,以确定其是否有对侧形态改变。材料与方法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本项符合HIPAA法案的研究,并免除知情  相似文献   

11.
慢性外踝不稳定的距骨斜角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翻应力位片在慢性外踝不稳定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影像学的定量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外踝不稳的陆军士兵40例,共42侧患踝;正常对照组40人,共80侧踝。拍摄内翻应力正位片,测量距骨斜角。结果:患侧距骨斜角(TT)平均9.1°,而健侧为5.4°,对照组为4.9°。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P均0<0.01;健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距骨斜角差值(△TT)平均3.7°,对照组△TT平均1.1°,P<0.01,差异显著。结论:内翻应力正位片对于慢性外踝不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T≥9°,△TT≥3°可作为衡量我国青年踝关节不稳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跟距骨桥27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距骨桥形成机制、解剖特点和临床表现。方法对27例跟距骨桥x线片进行观察。其中男18例,女9例,全部为单侧。结果不完全性跟距骨桥共16例,x线表现为跟、距关节内侧异常骨性突起间有一间隙,完全性跟距骨桥11例,在x表现为跟距关节内侧异常骨性突起呈骨性连接。结论认识跟距骨桥的X线征象,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3.
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是指在创伤或非创伤性因素作用下,距骨滑车局限性关节软骨剥脱,通常累及深部软骨下骨损伤,并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关节功能障碍的踝关节疾病。病变通常与踝关节扭伤及骨折等创伤性因素相关,因此大部分患者有踝关节扭伤或不稳定病史,而非创伤性因素也已被报道可导致该病变。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锝-99m骨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及关节镜均已被用于诊断该疾病。保守治疗多用于骨软骨块无移位的儿童患者,疗效尚可,对于成人效果多不佳。多种手术方式如关节镜下病灶清理、微骨折及钻孔术、骨软骨块复位内固定术、自体或异体骨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自体骨-骨膜移植术、关节腔内注射生物附加物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等均已被大量文献报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位肱骺角在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月在厦门市儿童医院行肘关节正侧位拍片的1~4岁儿童,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1例,正常组80例。以肱骨下段前缘骨皮质最前缘作为肱骨长轴线,以椭圆形肱骨小头长轴线作为骺板线,测量侧位肱骺角,比较正常组不同年龄间以及骨折组与正常组间侧位肱骺角,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讨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侧位肱骺角在正常组[45.04°(38.88°,50.88°)]及骨折组[35.24°(31.99°,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侧位肱骺角的诊断效能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04。最佳界值选择41.20°时,诊断肱骨外髁骨折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66.2%。结论 侧位肱骺角对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应用其诊断利于减少儿童隐匿性肱骨外髁骨折漏诊。  相似文献   

15.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病,X线是诊断和评估脊柱侧凸的主要手段。X线对侧凸程度、侧凸类型、躯干平衡、进展风险等方面的评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女,17岁。以左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0个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不慎扭伤,致左踝关节间断性钝痛,在当地卫生院行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具体X线及诊断结果不详),并给予"针灸、拔火罐"处理,症状未明显缓解,后在家自行以中草药、膏药外敷(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0个月来患者间断性疼痛无明显缓解,于长时间行走、剧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踝关节X线平片示:左距骨内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其内似见分隔,密度不均,可见更低密度影。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女,20岁。因左踝关节疼痛而就诊。患者无明照外伤史。无服用激素及饮酒史。查体:左踝关节无肿胀,局部有轻压痛,化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临床资料 患者男,32岁.因左侧踝关节隐痛4年,加重2个月,于2010年12月9日入院.4年前因滑雪运动足部外伤后,出现左侧外踝前下方及内踝下方疼痛,局部伴有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多平面和三维重组在距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轴位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3D)重组图像在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6例距骨骨折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后行螺旋CT、MPR和3D重组。着重分析骨折线走行与关节面的关系,对关节面塌陷程度等进行比较。结果3D重组、MPR对关节受累情况和骨折线走行显示较好。结论螺旋CT轴位扫描、MPR和3D重组图像相结合,可更好地显示距骨骨折,能为临床术前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