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和解剂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解剂最早由清·汪昂《医方集解》中提出,起名叫“和解之剂”,现代方剂学将其独立成章,从一版教材直至延用到六版教材。此种作法曾一度遭到质疑[1、2],但尚无解决办法,因此影响到方剂学分类的合理性,影响到方剂学的教材建设,甚至影响到方剂的学科建设。就此笔者提出以下观点。  相似文献   

2.
方论,是指研究方剂的配伍理论和配伍方法,包括方名解释,源流关系,运用宜忌,以及方剂之间比较等论著。宋以前方书,仅记载方剂的组成、用法、主治等,方论自金·成无己开始。清·柯琴著《制方大法》、《伤寒附翼》,对仲景制方原理,有重要发挥。至于吴昆的《医方考》、汪昂的《医方集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张秉成的《成方便读》,均是方论的代表之作。解放后,各地中医院校为了教学需要,编写了多种方剂书籍,对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方论著作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景岳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医学理论大家。其晚年力作《景岳全书》之中有“八略”和“八阵”之说,在方剂分类方面,首创按照功效来归类。“八略”是八种基本治法,“八阵”是和八种治法相对应的八类方剂,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乃以兵喻医,归入“和阵”的方剂可称之为和剂。张景岳所谓的“和剂”并非和解剂,他把和解剂归入散阵。为了理清“和阵”与“和解剂”的区别,笔者将张景岳的观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剂之一。柯琴称之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后世医家亦推其为和剂之首。仲景虽未明言小柴胡汤是和剂,但在《伤寒论》中谓其可和里以解表。如《伤寒论》233条说:“阳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和解剂概念不清的情况,提出和解剂定义的新内涵。方法: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伤寒论》和法方剂MicrosoftOffice Access数据库进行分析,提取和解剂共同特征,得出和解剂内涵。结果:和解剂针对的病证病机复杂,剂型以汤剂为主,配伍方法为辛苦甘并用与寒热并用。结论:和解剂是指针对阴阳不交泰的病证,以辛苦甘合用、寒热并用、注重脾胃为配伍原则,选择汤剂为主要剂型的方剂。  相似文献   

6.
《医方集解》是汪昂的代表作,全书共三卷,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汪昂的医学思想。1、强调人体的平衡,治病重在补偏救弊。恢复人体的平衡协调,是汪昂的一贯主张。不仅如此,汪昂还十分重视方剂配伍的平衡协调,这不仅揭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机制,也为后世治疗学上的“八法”运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强调病因病机,重视治病求本。凡病必有原因,由于感受的病邪不同,  相似文献   

7.
《医方集解》方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慧  年莉 《山西中医》2009,25(3):31-32
对汪昂《医方集解》方剂来源及选方特点进行考证、分析,发现《医方集解》所收录的方剂,大多集中在宋至明清时期,揭示该书是自宋代以来对优秀方剂的又一次系统筛选,以期更好地掌握其历史地位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熟记汤头(方剂)是中医的基本功之一,大凡历代名医,无不从此色步。从清·汪昂《汤头歌诀》至现编高校教材《方剂学》都编有歌诀,其头形式多为七言四句,对初学者熟记方剂组成是一个很好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7,(3):380-381
目的:以阴阳理论为依据,探讨和解剂的新概念。方法:从《伤寒论》的经典和解剂所治病证的特征和方剂配伍特征出发,总结特征之间的共性,提出和解剂定义的内涵。结果:和解剂以寒热并用和辛苦甘合用为配伍原则,具有燮理阴阳作用,所治病证为阴阳不交泰。  相似文献   

10.
桂枝汤作为解表之方剂为众所公认,然清时王子接在其《古方选注》中云:“桂枝汤,和方之祖”,将该方列入和剂之首,颇有新意,现代上海出版的《方剂学手册》,与我院编写的《实用中医学》均合此说,将桂枝汤列入和解剂。我认为这样分类有如下优点: 1.便于深刻理解桂枝汤的方证、方义和功效。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列太阳中风,设以桂枝汤主之。根据《难经》:“伤寒有五,有中  相似文献   

11.
清新安医家汪昂,在继承总结前人方剂理论基础上,创作《医方集解》。其创新分类方法,以法统方,阐释方药,论说医理,将"理—法—方—药"与中医辨证论治紧密联系起来,初步形成了中医方剂学的学术体系和理论框架。对方剂学说的完善和发展,为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治疗脑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汤)系宋代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用治肾虚诸证。清代医家汪昂在其所著《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将其列为第一方,后世称之为补阴方剂之祖。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其疗效确切,组方严谨合理。原著用治小儿,今则通治成人、小儿肝肾阴虚不足诸证。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方按治法分类的演变及对现代方剂分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治法分类,即以治法为纲对《伤寒论》方进行分类,这是古今诸多《伤寒论》方分类法中较为重要的一种,也是方剂分类中最常用的分类法.现代方剂学分类主要是按照治法分类,如发表剂、攻里剂、温里剂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张仲景类方的影响,张仲景方实赅八法,故探讨其方的分类特点,对于研究张仲景制方规律及对后世方剂分类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系降气平喘,祛痰止咳的著名方剂,然对其中当归的配伍意义,历代医家如汪昂、张璐、张秉成、唐容川等,或以当归“润以和血”(《医方集解》)、或以“温散滞血”(《千金方衍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组方奥妙深邃、争鸣不断,笔者从"和"思想角度,以仲景桂枝汤相关条文为基础,分析桂枝汤病机证候、方药配伍机理、药后调护,并商榷桂枝汤归属解表剂与和解剂观点,认为桂枝汤具有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同调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太阳病表证、表里同病等营卫失和的病证,应归属于和解剂,以拓展方剂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一书用酒的方剂共25首(包括附方),剂型包括汤、丸、散剂,也有酒与药的合成剂和以酒制药的方剂.其用法在不同的方中随配伍不同体现了汗、下、温、消、和、补等法,给后世用酒治病及其剂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香砂六君子汤历代古籍中同名异方颇多,目前《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简明中医辞典》等,对此亦未能广为备载,笔者对此略论辨析,其出处与方义,将有助于临证加减应用该方时,收到效益。据考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罗美的《名医方论》、汪昂的《医方集  相似文献   

18.
和解剂是指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及截疟等作用,以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疟疾的方剂,属于八法中的"和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桂枝汤究竟属于哪一类的方剂,似乎不成问题,而事实上,关于桂枝汤分类归属问题,却是历来就有争议.多数医家是将本方归属解表剂中,现在试用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也是这种意见.也有一些医家将本方归于和解剂中,较早提出这种认识者是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而明确提出桂枝汤为和方者,则是清代的王晋三,他在《伤寒古方通》里说:"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今人金寿山教授也说桂枝汤"是和剂,是调和营卫之剂."那么桂枝汤究竟属于哪一类方剂呢?本文想从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和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认为“论病之情 ,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 ,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因其简明扼要 ,故仍被当今所认可沿用。对于和法 ,明代徐思鹤提到“调”、“和”、“解”治法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专列“和解”类 ,其实和法的始作俑者应是宋代的成无己。他在《注解伤寒论》中说 :伤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汗之不宜 ,吐下不合 ,当“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自此成为和解之定法。诚然 ,和解少阳 ,使邪从半表半里而出 ,是和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临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