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肝为现代多发病,属中医"胁痛"、"痰浊"、"积聚"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少劳过逸,致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气机,痰瘀互结,损伤肝络,其病位责之于肝脾肾.笔者临证时从湿浊、痰凝、瘀血入手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魏华凤  季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31-2033
1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当代诸多医家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本上秉承了历代医家对“胁痛”、“积聚”等相关疾病的辨治经验。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两方面。肝脾失调 脂肪肝的起因多为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醇酒 ,或感受湿热疫毒 ,或情志不畅。其病变主要涉及肝、脾两脏。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 ,痰浊郁结 ,瘀血阻滞 ,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 ,痹阻肝脉而成。《金匮要略心典》中言“食积太阴 ,敦阜之气抑遏肝气 ,故病在胁下” ,亦强调了本病与饮食的密切关系。本病的病机关键在肝脾失调 ,肝失条达 ,脾失健运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痰浊内…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为现代多发病,属中医“胁痛”、“痰浊”、“积聚”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少劳过逸,致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气机,痰瘀互结,损伤肝络,其病位责之于肝脾肾。笔者临证时从湿浊、痰凝、瘀血入手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学"肝癖"范畴,其发病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失调、脾虚失运等因素密切相关,病位在肝、脾,久则可累及肾脏,病性多虚实夹杂,以湿、痰、瘀、毒为实为标,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固藏为虚为本,辨证应从疏肝健脾补肾、化痰消瘀降脂立法,标本兼顾,虚实并举。  相似文献   

5.
从痰瘀学说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灿立  张龙江 《新中医》2007,39(11):5-6
从痰瘀学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论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因系饮食失调,或感受湿热疫毒,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病位在肝,与脾、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大法,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又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  相似文献   

6.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7.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讨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机体因受饮食内伤、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高龄肾虚及他病迁延等因素影响,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因此发病初期表现为肝郁脾虚证;若缺乏治疗,将会导致痰浊内生,气机郁滞,痰、浊、气、血互相搏结而形成痰瘀,血脉瘀阻,发病中期表现为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肝,发病日久,累及肝肾二脏,故最终表现为肝肾不足证。在治疗方面,健脾疏肝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祛痰化瘀应贯穿脂肪肝治疗始终的治则治法,通过疏肝化瘀疗法,对脂肪肝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将成方及自拟方加减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年老气血本虚,内伤积损或久病气血耗伤或劳倦过度使气血再衰;气虚则血行不畅,脑脉瘀阻;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情志过极,肝郁血滞致瘀;或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瘀阻滞脑脉,脑髓神机失调,清窍失用。气虚为其本,痰浊瘀滞为其标,气虚生痰致瘀,痰瘀互结闭塞脑脉为其主要病机关键,气虚、血瘀、痰浊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证候要素,治宜益气活血、化痰通窍。  相似文献   

10.
黄苏萍教授认为,消渴不寐多与痰瘀有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肾失温化,致使体内变生痰浊,痰阻络脉,血行不畅,内生瘀血,痰瘀互结,胶着难化,阻滞脏腑经络,心失所养,心神不宁,阳不入阴,阴阳失和而致消渴不寐。黄苏萍教授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方化裁,采用化痰行瘀合并益气养阴、养心安神定志之法,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认为本病的中医主要病因有饮食内伤、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高龄肾虚及他病迁延等,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故而发病初期表现为肝郁脾虚证,继而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进入发病中期表现为痰瘀互结证、痰湿内阻证、湿热内蕴证,本病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病位在肝,发病日久,累及肝肾二脏,故最终表现为肝肾不足证。因此,本病以疏肝解郁,理气健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滋肾养肝,调和肝脾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加,中医药在治疗两者合病上特色鲜明,疗效明显。顾健霞主任认为两者都可因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劳逸失度等致脾虚失健,肝行气不畅,心运血滞行,从而使痰瘀交缠,脉道受损。病位在脉道,与脾、肝、心三脏联系最密切,病机关键为脾虚失健,肝失疏泄,心脉痹阻。治疗上采用健脾疏肝,化浊通心之法。顾健霞主任运用山楂苓术天麻汤(经验方)治疗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痰浊阻遏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因病机 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忧思伤脾,脾气不足,或疫毒伤肝,肝病日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壅塞气机,土壅木郁,肝胆失疏,或气血不畅致痰瘀膏浊沉积于肝,或日久则肾之阴阳失于平衡所致[1~5]。 2 中医药治疗 2.1 分型论治 2.1.1 根据脂肪肝的发病程度分型论治 ①肝郁气滞型(早期轻度脂肪肝):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气虚弱型(中期轻中度脂肪肝):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湿浊内阻型(中期中重度脂肪肝):治以祛湿化痰,疏肝健脾活血,方用柴胡…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医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常是主要病因,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肾虚气化不及,其基本病机是痰瘀互结,以此为基础,本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痰为根本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病因责之于先天禀赋不同导致疾病易感性差异,饮食失节而致脾失健运及情志不畅,劳逸失度等,其病位在肝、脾、肾,病理基础为痰、湿、瘀互结,病性为虚实夹杂。治疗方面,在"从血论治"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配合健脾解郁、化湿清热、益气养阴、化痰逐瘀通络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在肝内贮积量超过肝重的5%,是肝脏脂肪变性的一类病症。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情志内伤,肝失疏泄;劳逸偏颇,气血失和等所致,可归属“痰证”、“湿阻”、“胀满”、“积证”、“癖病”的范畴。主要病机特点为湿热痰瘀阻滞,肝胆疏泄失调。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一定成果,特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一大特色,根据临床不同的表现对脂肪肝进行辨证分型可分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痰瘀内结四型。①肝郁脾虚型:何东仪等[1]运用健脾活血方(丹参、炒白术、…  相似文献   

18.
<正>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质变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属中医"肥气"、"胁痛"、"胀满"、"积证"等范畴。病因为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或忧思郁结、情志失调;或养尊处优,过度安逸等。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或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湿浊痰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1]。病机转变皆与六郁相关。1郁的内涵郁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火  相似文献   

19.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20.
<正> 本人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因为肝失疏泄、脾失运作、湿热内存、痰浊、郁结、瘀血阻滞,终成痰瘀互结,闭阻肝内转换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酒精性脂肪肝分四期、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证治疗或以痰为主,或以瘀为主,或以痰瘀同治,或从脾沦治疗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应辨证对待,以证施药、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脾失运作,水湿内停、聚生痰浊、精浊不清、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即成,肝内气滞血痰日久、痰瘀互为因果、终由痰瘀互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损、水不养木、肝失肾养、或肾脏已虚,水运失调、浊水内生、腹水浮肿、以上分期分型为指导临床辨症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