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基于血清药化的研究,评价高良姜四种不同提取工艺所得物(常规粉末、超微粉、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的血中移行情况。方法以血清色谱指纹图谱为指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高良姜的血中移行成分。结果不同工艺下高良姜提取物的入血种类有差异,高良姜超微粉工艺下其峰面积最大,其次是高良姜水提物,高良姜醇提物及高良姜粉末。结论高良姜超微粉工艺更有利于动物对高良姜药材中入血成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高家荣  徐双枝  韩燕全  魏良兵  宋俊梅 《中草药》2017,48(12):2401-2406
目的建立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含药血清指纹图谱并分析补骨脂-肉豆蔻药对的入血成分。方法对20只SD大鼠分别ig 10个不同批次的补骨脂-肉豆蔻药对提取物,采用UPLC法比较体外供试品、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指纹图谱,分析其入血成分。结果测定给药后入血成分并建立UPLC指纹图谱,标出1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0以上),其中10个峰来源于体外供试品中原型成分,3个峰为代谢产物。结论首次采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建立了补骨脂-肉豆蔻药对血清指纹图谱,反映补骨脂-肉豆蔻药对口服给药吸收入血情况,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5)
目的:研究榕树叶入血成分的指纹图谱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榕树叶体外指纹图谱以及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对比体内外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含药血清指纹图谱中显示出7个入血成分,大致确定其入血成分的极性部位主要在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也有5个入血成分。结论:榕树叶入血成分群极性部位的确定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用于衰老大鼠模型的血清指纹图谱,探讨其体内药效成分。方法建立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同时ig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制备衰老大鼠的含药血清,采用HPLC-UV和HPLC-ESI-MS法,分别针对黄酮类成分和内酯类成分建立指纹图谱,分析入血成分。结果 HPLC-UV指纹图谱显示了10个入血成分,大多为代谢成分;HPLC-MS指纹图谱标定了9个共有峰,其中7个为原型成分。结论首次进行了银杏叶提取物的血清药物成分图谱研究,可反映银杏叶提取物口服给药吸收入血药物成分的变化,为其体内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民族药材白花丹进行血清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为确定白花丹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建立白花丹醇提取物、口服白花丹后大鼠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确定白花丹中的入血成分。结果在白花丹含药血清中发现了1个入血成分。结论1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白花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入血成分的分析研究,探讨雷公藤潜在的肝毒性物质基础。方法:观察雷公藤多苷临床20倍等效剂量给药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AST和ALT来评价雷公藤多苷造成肝损伤的客观真实性;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在MSE质谱正负模式下,建立雷公藤多苷UPLC-Q/TOF-MS指纹图谱和其大鼠血清指纹图谱,比较确定雷公藤多苷的入血原型成分。结果:正常组与给药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指标、血清AST和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指纹图谱的研究共鉴定Othosphenic Acid、Triptotriterpenic Acid、Demethylregelin、Wilforlide、Cangoronine 5个原型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雷公藤多苷引起肝毒性的入血成分,为其肝毒性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永林  向文英  陆苑  曹旭  孙佳  巩仔鹏  王爱民 《中草药》2016,47(7):1101-1105
目的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采用UHPLC-Q-TOF-MS技术,通过比较杜仲提取物、给药组及空白组大鼠血清的指纹图谱,确定口服杜仲提取物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结果给药组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空白组血清指纹图谱对比有明显不同。含药血清中出现7个移行成分,与杜仲提取物指纹图谱在相同保留时间出峰,为原型成分。采用对照品对照,确定5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为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通过查阅文献,推断了2个色谱峰所表征的化学成分可能为1-羟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杜仲醇。结论血中移行成分可能为杜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明确杜仲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6,(2)
目的建立铁包金Berchemia lineata在血清、血浆、尿液及粪便中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体内定性分析。方法大鼠灌胃铁包金水提物后,建立血清、血浆、尿液、粪便中的HPLC指纹图谱,并比较其相似度。结果与给药前的指纹图谱相比,9个移行成分以原型入血,7个入尿,2个入粪便。结论铁包金中的大部分成分以原型入血,然后被肾脏代谢,进入尿液。  相似文献   

9.
葛根血中移行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常用中药材葛根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筛选确定葛根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葛根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葛根甲醇提取物、葛根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葛根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葛根含药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两个为原型成分(其中一个为葛根素),其余两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4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葛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葛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泻肺平喘灵的血清药物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利用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儿科复方制剂泻肺平喘灵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LTQ-Qrbitrap技术,建立复方提取液和大鼠给药后血清的指纹图谱,并对比推断特征峰所归属的单味药及其成分。结果:检测并鉴定了泻肺平喘灵复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18个,其中10个成分被机体直接吸收入血;其余8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经过机体代谢新产生的成分。结论:泻肺平喘灵的UPLC指纹图谱包含较多中药的血中移行成分的基本信息,可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冯毅凡  周漩  郭晓玲 《中药材》2006,29(1):10-13
目的:利用向量夹角法对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对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的高良姜样品,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分析,建立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不同高良姜样品计算相似度,量化各样品指纹图谱之间的差异。结果:建立了由11个特征峰组成的高良姜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对之进行相似度的计算,能够从产地上对药材进行分类。结论:该方法可有效鉴别高良姜,并评价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研究高良姜水提样品液和醇提样品液的解酒效果及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第1天小鼠均用52℃红星二锅头白酒0.14mL/10g体重灌胃,造成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灌酒30min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体积为0.2mL/10g体重,检测指标为小鼠在金属网上的攀附时间,研究药物的解酒作用。第2天至第6天小鼠给酒造模3h后给药,造成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指标为血清中GPT(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研究药物的保肝作用。结果:高良姜水提样品液和醇提样品液都能延长小鼠在金属网上的攀附时间,并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GPT的活性。结诊:水提高良善的解酒效果和保肝效果均优干醇提高良善.  相似文献   

13.
高良姜中高良姜素的醇提和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高良姜素的最佳醇提和初步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高良姜素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醇提工艺条件,确定高良姜的最佳醇提工艺;以高良姜素的纯度为指标,采用不同酸碱水溶液对醇提液进行初步纯化。结果高良姜素的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提取次数2次,溶剂倍数8倍,提取时间1.5h;纯化工艺为3倍量的水溶液,静止24h。结论优化的高良姜醇提工艺条件合理可靠,重复性良好;纯化工艺条件操作方便,除杂效果好,为后续纯化实验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高良姜、红豆蔻、大高良姜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微生态-调节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寒证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阳性组,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12 h后采集大鼠粪便,提取肠道菌群DNA,于Hiseq2500 PE250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分析。结果 (1)高良姜组、红豆蔻组和大高良姜组的菌群结构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其中红豆蔻组与大高良姜组菌群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性。(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可改善胃溃疡寒证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紊乱,增加肠道菌群的丰度与多样性,降低埃希氏-志贺菌属、拟杆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提高乳酸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3)起到抗胃溃疡寒证作用的指示物种可能是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分段丝状菌属。结论 (1)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对胃溃疡寒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与亲缘关系相关,红豆蔻与大高良姜的亲缘关系相关性更密切。(2) 3味山姜属中药黄酮类成分发挥抗胃溃疡寒证的作用与调控肠道...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不同种源高良姜1,8-桉油精及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高良姜优良种源的选择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药材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野生及人工栽培高良姜药材1,8-桉油精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要求;人工栽培药材1,8-桉油精含量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从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28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为L-α-松油烯、反式-石竹烯、γ-杜松烯、1,8-桉油精、法尼烯等成分。结论:不同种源不同生长年限高良姜1,8-桉油精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对高良姜及其混淆品6个物种9份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同属共15个物种37个样本。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高良姜基源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171,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469;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高良姜的不同来源聚在一支,能较好与混淆品区分。结论:ITS2序列能够成功鉴定高良姜及其易混淆品,可以作为高良姜及其混淆品的分子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良姜油对胃溃疡小鼠模型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随机分成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良附丸组(2 g.kg-1)、消旋山莨菪碱片组(0.005 g.kg-1)、高良姜油低、中、高剂量组(2,4,8 mL.kg-1)。预防给药6 d后,采用利血平致胃溃疡小鼠模型,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①各治疗组均能降低利血平致胃溃疡小鼠模型溃疡指数及提高溃疡抑制率(P<0.01)。②高良姜油高、中剂量组,良附丸组、消旋山莨菪碱片组均能降低胃溃疡小鼠模型血清MOT,SP含量(P<0.01,P<0.05),升高血清SS含量(P<0.01,P<0.05);高良姜油高剂量组能升高血清VIP含量(P<0.01),但中剂量组血清VIP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良姜油抗溃疡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清MOT,SP的含量,升高血清SS,VI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辉  蔡春 《中药材》1998,21(7):349-351
从高良姜的醇提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β-谷甾醇(Ⅰ)、高良姜素(Ⅱ)、大黄素(Ⅲ)和槲皮素(Ⅳ)。Ⅰ和Ⅲ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从高良姜根、茎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4、21和16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3种成分为3个部位所共有。但根、茎、叶的含油量及同一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高良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1,7-二苯基-5-醇-3-庚酮(Ⅱ)、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Ⅲ)、高良姜素(Ⅳ)、山萘素(Ⅴ)、山萘素-4’-二羟基苯甲酸(Ⅶ),其中Ⅶ是首次从高良姜中分离得到。Ⅱ、Ⅲ经化学还原修饰后得到1,7-二苯基-3,5-庚二醇(Ⅷ)和1-基苯-7-(3’-甲基基-4’-羟基)苯基-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