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章林安  王玮  林维茸 《新中医》2016,48(6):58-60
目的:观察降逆调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肝胃不和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调胃降逆汤,2组均连续治疗30天。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证候改善情况,包括主要证候(吞酸、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或胀痛等)、次要证候(食管外症状、胃脘嘈杂、善太息、情志抑郁及不欲食等)。结果:治疗后,2组吞酸、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或胀痛等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主要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管外症状、胃脘嘈杂、善太息、情志抑郁及不欲食等次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各次要证候积分改善程度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胃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主、次要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60例疗效。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慢性胃炎萎缩、肠化患者,均由我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采取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积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脘疼痛、痞闷、纳差、早饱、嗳气、反酸、胁肋胀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平胃汤治疗慢性胃炎萎缩、肠化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临床疗效,为中医药防治胃痞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胃痞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柴术消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两组用药均为4周,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统计主症、次症积分,研究"柴术消痞汤"临床疗效。结果柴术消痞汤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2.88%)(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和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嘈杂、恶心呕吐、便溏、便秘、食少纳呆、肢体困重、胸闷、喜太息、胁肋胀痛及小便短黄等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各主证组中,肝胃不和证治疗组在缓解胃脘胀满、嗳气、反酸、嘈杂、食少纳呆及胁肋胀痛症状上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P<0.05~0.01);脾虚气滞证组在治疗胃脘疼痛及嗳气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1);脾胃虚弱证组患者中,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缓解胃脘疼痛及便溏症状(P<0.05~0.01)。结论柴术消痞汤是治疗胃痞病的有效经验方,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嗳气、食少纳呆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专家门诊,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证,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疏肝和胃降逆汤,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和吗丁啉片,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胃镜下食管病变程度比较、治疗后胃镜下疗效比较及两组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均有效;两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的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但治疗组对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烧心、反酸、脘胁胀满或胀痛等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改善呃逆、嗳气、喜太息、情志抑郁、胃脘嘈杂、纳差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镜下食管病变程度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镜下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个别病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对照组有2例出现头晕,均可自愈。结论: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RE(肝胃不和型)安全有效,对嗳气、呃逆、情志抑郁、善太息、纳差、胃脘嘈杂等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对食管黏膜炎症程度改善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效果.方法:46例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用健脾疏肝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胁胀满、嗳气吞酸、脘腹痞闷、善太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胃肠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疏肝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平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型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 mg口服qd),治疗组加用柴平汤浓煎200 m L口服qd,疗程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患者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口干口苦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身重困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脘腹胀满、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大便不畅、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等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柴平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或异型增生(Dy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每片0.359g,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消痞愈萎汤,每日1剂,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胃黏膜病理积分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7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饮食减少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除胃脘疼痛、嗳气泛酸、胃中嘈杂症状积分下降外(P0.05),胃脘胀满及饮食减少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胃脘胀满和饮食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4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CAG伴IM或Dys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胃黏膜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病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是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胃脘、胁肋胀满疼痛,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吞酸嘈杂,呃逆,不思饮食,情绪抑郁,善太息,或烦躁易怒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用四逆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3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慢性浅表性胃炎(除外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慢性胃炎的68.9%.其临床多具有胃脘不适,或痛或胀,或痞闷,嗳气呃逆,纳食不振,口干口苦,胃脘灼热,嘈杂,大便或干或溏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胃痛”、“痞满”等范畴。为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我们从1988年8月到1989年12月,对在我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350例患者,从病程、粘膜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0.
胃与脾互为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则中焦气机调畅。若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冷侵袭,劳倦过度均可使脾升胃降之功能失调.引起种种临床表现,如胃脘疼痛、呕吐、呃逆、嗳气,脘腹胀满等症状。现谈谈治疗胃脘痛的粗浅体会: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或连及两胁,遇恼怒复发或加重,胸闷纳呆,脘堵吐酸或食后脘闷不适,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拟舒肝解郁,理气和胃。七气汤合金铃子散加减:药如香附、郁金、川朴、紫苏、半夏、茯苓、元胡、川楝子、沉香面等。呃逆加老刀豆;便干加槟榔或酒军。如经久不愈,极易化火,宜辛泄苦降,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肝和胃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舒肝和胃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简表(NDI-SF)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治疗组在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嗳气、反酸等症候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NDI-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肝和胃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NDI-SF评分的改善优于多潘立酮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雷尼替丁胶囊联合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胃消痞合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消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胃脘胀痛、胸胁疼痛、纳差、嗳气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笔者认为其病机大多与肝胃不和有关。故从调肝人手治疗慢性胃炎,常可获效,具体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120例,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男34例,女86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20a,最短2月。其中单纯性胆囊炎63例,胆囊炎伴胆结石18例,伴肝内胆管结石14例。全部病例均经B超检查确诊,主要症状有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痛引肩背,厌油,纳呆,脘腹饱胀,口干苦,大便不畅,小便黄赤,脉弦等。2治疗方法2.1辨证分型本组病例按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分为四型治疗。2.1.1胆郁气滞型共32例。症见:右上腹及季肋部闷胀疼痛,胃脘饱闷胀痛,痞塞不适,呃逆,嗳气,不思饮食,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娟娜  高鹏 《山西中医》2009,25(12):36-37
目的:观察针灸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4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惠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用,对照组单纯服西药,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嗳气呃逆、反酸嘈杂、烦躁易怒、胁肋胀满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合疏肝健脾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内服西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最后纳入疗效统计78例,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健脾理气方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水负荷试验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中医证候总体疗效评价: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2.5%,明显优于治疗前(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试验组对缓解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呃逆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③内脏敏感性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阈值饮水量、饱足饮水量、饱足近端胃容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水负荷试验各指标两组比较,治疗后在阈值饮水量、饱足饮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有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脏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观察中医药胃转安一、二号冲剂对胃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蛋白酶原的影响。方法: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胃癌前病变患者共96名。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为气虚夹瘀毒型(32例)及阴虚夹瘀毒型(16例),分别给予院内制剂胃转安一号冲剂及胃转安二号冲剂;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记录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侯评分及胃镜、病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表达的情况。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患者在胃脘疼痛、痞闷胀满、嗳气吞酸、纳呆食少、嘈杂、肢体倦怠、神疲懒言、咽干口苦、潮热盗汗方面及胃镜总评分、病理萎缩程度评分、肠上皮化生评分及异性增生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在胃脘疼痛、痞闷胀满、嘈杂、肢体倦怠、神疲懒言、潮热盗汗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综合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血清PG I、PGR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PG 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转安一、二方对胃癌前病变患者有明显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脘胀满属中医的"胃痞"、"痞满"范畴。以胃脘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可伴有胃脘部疼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表现。可出现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器质性病变中,也可出现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非器质性病变中。中医认为长期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93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均由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6例)奥美拉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动力(MTL)及胃泌素(GAS)水平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及胃食管反流病向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患者(82.6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胃脘灼痛、嗳气反流、脘腹胀满、心烦易怒等中医症状积分、MTL及GAS水平、GERDQ及GERD-HRQL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13%)低于对照组患者(15.22%),P0.05。结论:平冲降逆汤结合体表穴位电刺激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率降低,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新颜 《新中医》2014,46(10):68-70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33例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胃苏颗粒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比较2组患者情志不舒、纳少、胃脘胀痛、痞闷、消化不良、食后腹胀、纳差、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对照组为76.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苏颗粒能有效缓解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患者情志不舒、胃胀痛、痞满、纳少、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