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臁疮的诊治经验省中医药学会湘潭门诊部(411101)冯国强主题词臁疮/中医药疗法臁疮即慢性溃疡。一般常发生于双下肢小腿部,即两胫内外臁骨处,故称之为臁疮。臁疮病因分析有三:1、外臁疮属足三阳经湿热结聚,如早治易于见效。2、内臁疮属足三阴经有湿,更兼血...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对臁疮的认识。如“外科全生集”上的记载:“臁疮生于小腿,男子谓之烂腿;女子谓之裙风。气滞血凝经年累月臭烂人憎。初起或由搔破或生小疮化大,或因经热汤之气所致。”医宗金鉴上的记载:“臁疮当分内外臁,外臁易治内臁难痊。外臁属三阳,湿热结聚而成,早治易于见效。内臁属三阴,湿兼血分虚热而成。”此症生在两胫内外臁骨,人休的下肢是经常担负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方法:30例病例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分湿热瘀阻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治以分期辨证,内外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6%。结论:辨证分型治疗臁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为气血耗伤、脉络不畅、气血运行失常等所致。治疗需内外结合,内治当清热利湿、益气活络,外治当燥湿解毒、化腐生肌。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和萆薢化毒汤加减内服,再用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臁疮疗效满意,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玥  刘明 《环球中医药》2014,(5):355-356
明清时期医家对臁疮进行分类论治,按照病程分为新久臁疮,新者多以祛邪泻实为主,病久者以扶正为要;而按照发病部位分为内外臁疮,多认为内臁属阴经,而外臁属阳经,并根据归经进行辨治及预后判断,列举了大量内治及外治疗法,为后世臁疮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许多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6.
唐汉钧教授治疗臁疮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汉钧教授认为臁疮急性期以湿热蕴阻为标,脾虚失运为本,治以清化湿热、健脾燥湿为主,兼以活血通络。慢性期以经脉瘀滞为标,脾肾亏虚为本,治以活血通络、温化寒湿为主,兼补脾肾。并注重内外合治,多途径给药,结合运用中药外洗、湿敷、丹剂、油膏等,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臁疮是临床易诊难治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曹建春治疗臁疮经验丰富,其在病机治则、内外合治、组方用药等方面的见解均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臁疮以"虚"、"淤"、"腐"为主要病因病机,基于"归元"理论提出了"扶正祛邪,促进机体自身免疫修复"的总体治则,确立了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外用的具体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臁疮中医病机研究概况的总结、对臁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比较和分析以及经过长期实践得一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经验,并附特色病例一则以供参考。臁疮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其发生发展过程都有反复难愈的特点,因其虚、湿、瘀,皆令臁疮缠绵反复。虚者病邪留恋,湿性黏腻,病久则瘀,如湿热瘀阻、湿瘀互结、气虚血瘀等均是使臁疮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所以,光靠外治或者內治对于臁疮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结合,内外合治,才能更有效地治疗臁疮。本研究团队将臁疮分为湿热瘀阻证、湿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内治上以补虚、活血、祛湿为原则,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外治上善用火针、放血、针灸、艾灸等方法,辨证结合治疗。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应用中药治疗臁疮 ,急性期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 ,慢性期以益气养血为主 ,同时配合中药外治 ,以生肌敛疮 ;结果有效率达到 98 3 % ,提示中药内外合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三香膏外治臁疮初起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三香膏的来源、药物组成及制法三香膏出于《外科正宗》,该书《臁疮论第七十四》记载:“臁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殊,“三香膏‘治臁疮初起,多疼少痒,未经受风,’紫黑者宜用。”  相似文献   

11.
金中梁老中医认为臁疮基本病机为血虚,治疗当重视脾胃,着重从气血调治,兼顾肾脏,选药采用取类比象,精通时间医学,善于择时用药;强调内外并治,煨脓长肉;因地取食,药食同补.金中梁治疗臁疮,辨证精准,经验独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臁疮是頑固性的下肢潰疡。名称很多,类型不一,以其好发于胫骨部的內臁和外臁,故名臁疮;又有裙边疮或褲口毒的別名;潰烂后久不愈合,故俗称老烂脚。臁疮潰烂后,出现四周起缸,中央下陷,皮肤色黑而气秽。疮口以圓形为多,但也有不规則的。笔者經验,臁疮虽然頑恶,若能做到患者积极投治,医者正确辨証,并运用碘黄散(方见后)外敷。其疗效相当滿意。茲介紹于下: 臁疮的成因及症状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臁疮(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以其疾病的缠绵、病程的长久、治疗的困难、愈合的不良而成为下肢慢性溃疡中的疑难杂症,张庚扬教授总结归纳的瘀、湿、虚内治三步曲疗法和综合外治法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选取验案1例,阐述张庚扬教授治疗臁疮的治疗经验,为臁疮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患有下肢慢性溃疡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入院下肢慢性溃疡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部位,即踝骨上3寸内臁的一种慢性溃疡,故中医称之为臁疮[1]。其病位发生在古代穿着的裙边、裤口附近,又称"裙边风""裤口毒"。正如《疡医大全》中"臁疮门主论"[2]中所云:外臁属足三阳经,湿热结聚而成,早治易于见效。内臁属足三阴经,湿兼血分虚热而成,且臁骨皮肉较薄,难得见效,极其缠绵;其特点是经久难以愈  相似文献   

15.
逢春散加龙血竭外敷合中药内服治臁疮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逢春散加龙血竭外敷、分型辨治臁疮的疗效。方法:收集86例,分为湿热下注、脾虚湿胜、气虚血瘀等三型,都以逢春散、龙血竭外敷20天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本方法治疗臁疮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臁疮俗称"裤口毒、裙边疮、老烂腿",该病缠绵难愈,治疗极为棘手.中医外科治疗臁疮经验丰富,且疗效较好.《外科正宗》记录大量治疗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其中就有关于臁疮的记载,包括臁疮的成因、证候特点、治法.本文总结其对于臁疮的诊治思想,旨在为当今臁疮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拟速效臁疮饮治疗下肢溃疡200例邱志济邱江峰浙江瑞安市5566信箱(瑞安325200)邱江东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下肢溃疡,属祖国医学臁疮之范围。其发病部位多在小腿下部内外侧,古今医家多以外治为主,颇难速效,笔者遵外病内治之旨,自199...  相似文献   

18.
张梅舫(1878—1962年),出身世医之家,张氏第九代传人,近代上海浦东名医。张氏学术上以“内外兼治”著称,精内外科,尤长外科手术,治疗疽、疔、疮、流注、臁疮等疾患,应手取效,医名溢扬。张氏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多种疗效卓著之方药。如专治下肢溃疡的“张氏臁疮膏”,治疗疔疮的“疔疮神验膏”,善医痔疮的“白玉散”等。张氏临床内治,尤长吐泻二法,其发明“喉肿吊痰法”治缠喉风,“八厘散”用生军治痢疾,疗效尤著。其遗著有《张氏验方》、《张氏膏方存稿》、《未折肱汇集医案》等。其手稿书法清秀,理法方药娴熟精当,炮制服法严谨认真,确具名医风范。张氏传略、方技见《川沙县志》和《浦东名医集萃》。  相似文献   

19.
我们多年来一直沿用前辈自制的臁疮膏,治愈病人300余例,此方成为治臁疮的专方验方,临床上一般不作化裁,个别患者感染较重,或合并湿疹,酌情配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一本病的临床特点: 臁疮好发于小腿下1/3处,踝骨上三寸的内外侧,胫面,尤其胫面发病较多,本病可反复发作,溃疡日久不愈,创口凹陷,常溢出黑色或带绿色秽臭脓水,疮面易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生肌玉红膏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生肌玉红膏 (当归、紫草、白芷、血竭、甘草、川占等 )治疗臁疮 5 0例。结果 :总有效率 96%。提示 :活血祛腐 ,解毒镇痛 ,润肤生肌法治疗臁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