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梳理中医药诊治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对其现代中医病因病机理论进行总结。风邪扰肾是IgA肾病发病的首要因素,伏邪为患是IgA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咽→肺(胃)→肾"是外邪入侵的主要途径,"肾络"是病邪损伤的基本病位。IgA肾病的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其中热伤血络是尿血的主要病机,湿邪是病情进展的关键环节,瘀血贯穿于IgA肾病始终,毒损肾络、三焦气滞是影响IgA肾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故在常规扶正祛邪基础上,"从风论治""从毒论治"、疏利三焦是重要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玉庸教授依据祖国传统医学中的络病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关于肾脏解剖、生理、病理及实验研究阐述IgA肾病的病机,认为肾络瘀阻是贯穿IgA肾病始终的基本病机,并针对此病机,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肾络通为主方治疗IgA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为IgA肾病的治疗增加了新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高彦彬教授认为络病是研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键抓手,气阴亏虚为发病之本、始动环节,痰浊、瘀血为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络阻"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病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的发病部位属血络范畴,且临床表现符合络病特点,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治疗,具体当分清虚实,本虚当责肝脾肾之不...  相似文献   

4.
徐鹏  杨霓芝 《新中医》2010,(11):1-3
通过对中医络病理论的阐述及与现代医学肾脏纤维化理论的对比,从中医络病理论探讨中医对肾脏纤维化病机的认识,认为脾肾亏虚是肾脏纤维化的发病基础,湿浊、瘀血是肾脏纤维化的病理基础,肾络瘀阻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改变。根据上述理论提出了补脾肾以治肾络损伤之本,化浊活血以祛肾络损伤之标,诸法合用为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6.
通过结合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史大卓教授认为气阴两虚、瘀热互结、瘀血阻络为IgA肾病的基本病机,又指出瘀血可贯穿此病始终。总结史大卓教授临床上治疗IgA肾病的经验,治疗上重视病症结合、勿忘益气养阴,提高临床上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病机总属肺脾肾三脏虚损,瘀血、湿浊阻于肾络,邪血为主、亦夹湿热。突出本虚标实、瘀血致病的特点。采用肾康胶囊Ⅰ号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单用西药比较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永文  张晓立  程艳 《河南中医》2016,(7):1294-1296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日久,失治误治,痰瘀阻络,或劳欲过度,损伤肾气,或年老体虚,肾元不固,肌肉筋骨失其濡养,皆可导致关节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的中医病因有:病久失治,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其病机特点:久病则瘀血阻络,多兼痰浊阻络,病久则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该病可分为瘀血阻络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等。由于瘀血阻络是RA关节畸形的重要发病机制,故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9.
依据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指出瘀血、痰浊、络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将肾中之络损伤程度分为络气郁滞期、瘀阻痰凝期、络伤痰瘀化毒期,以此提出祛瘀化痰通络为其治疗原则,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IgA发病率高,约50%患者在患病的25~30年后进入终末期肾病,早期诊治则可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中医药在IgA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前景.IgA肾病病机错综复杂,本虚标实为IgA肾病的基本病机.素体虚弱,禀赋不足为IgA肾病发病的内因,风邪、湿热可诱发IgA肾病急性发作,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肾络为病邪传变的枢纽,...  相似文献   

11.
介绍彭培初教授对IgA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经验。IgA肾病的病机为中气不足、清升浊降失司,三焦疏调失职,风邪外袭、水湿内生,瘀血阻络;制订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疏调三焦,祛风逐水,活血通络四大治疗方法。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IgA肾病患者临床多见,西医无特殊办法,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赵玉庸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IgA肾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瘀血阻络,采用病证结合方法辨证治疗,包括结合IgA肾病临床特点治疗、结合IgA肾病病理改变治疗、基础方结合实验室检查加减治疗等方面,疗效较好,故进行总结研究,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胡樱丽  唐阁 《河南中医》2022,42(2):190-194
瘀阻肾络,精气下泄是膜性肾病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通络是治疗膜性肾病蛋白尿的基本原则.膜性肾病初期,风挟湿邪,风湿扰络,气血运行不畅,瘀滞脉络,致肺失宣散,脾失运化,肾失封藏,遂见蛋白尿,治疗当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治疗需利水渗湿,祛瘀通络,临床用真武汤加减化裁.膜性肾...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N)为免疫病理诊断,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伴或不伴轻度蛋白尿的无症状血尿(镜下血尿及间断的肉眼血尿),部分病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现代医学在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较深研究,但治疗方面仍缺乏特效药物。近年来中医药对IgAN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现将近年中医药治疗IgAN的进展报道如下。1病因病机本病患者素体多有肾阴不足,复因外感风热之邪所致。风热入于少阴,肾络受损,瘀血阻络,血不循经则尿血不止[1]。久则肾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挖掘和整理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方法]查阅历史文献,综合、归纳中医理论对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结果]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为禀赋不足、五脏柔弱,饮食不节、蕴热伤津,情志失调、郁火伤阴,失治误治、损伤肾气,劳逸过度、肾精损伤等,病机为气阴两虚、肾络瘀滞,肝肾阴虚、瘀阻肾络,脾肾阳虚、肾络瘀结,阴阳两虚、瘀阻肾络,气血阴阳俱虚、肾络瘀结、浊毒内停等。[结论]早期的治疗可出逆转,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努力做到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5,(5):957-958
基于络病理论和毒邪学说,从毒损肾络角度出发,试着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认为糖尿病肾病乃糖尿病日久,产生毒邪这一病理产物,毒邪又损伤肾络,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旨在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的肉眼血尿和无症状性镜下血尿为主。郭登洲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IgA肾病血尿,认为其初为三焦气化不利,化生湿热,损及肺、脾、肾三脏,以邪实为主,日久肺、脾、肾三脏俱虚,瘀血阻络,以正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虚实夹杂,互相影响。故发病初期以疏通三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要,进展至后期,重在补益肺、脾、肾三脏,补气摄血,活血化瘀兼以通络,方能彰显奇效。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成果,提出并论述正虚络痹积损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正虚指肺肾虚损、由肺及肾;络痹指肺络痹阻;积损指痰浊、瘀血稽留及其互结积息并日益损伤正气,积损难复终致肺失所用.这一病机可为补益肺肾、化痰活血通络治法治疗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虽有自愈倾向,但仍有35%的患者会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赵玉庸教授认为"肾络瘀阻"为膜性肾病的核心病机,并据此总结出"三位一体"之观点."一体"指本病病机本源为脾肾两虚、肾络瘀阻,"三位"指健脾益气、化瘀搜络、化浊解毒等治疗三法.赵教授拟定"芪苓通络方"治疗膜性肾病,重用虫类通络类药物,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阴虚、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病机的主要部分。笔者认为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阴虚、血瘀两者呈动态变化。早期阴虚重而瘀血轻,中期阴虚和瘀血兼重,后期阴虚弱而瘀血重,同时变生他证。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根据病情侧重将其分为三期,以养阴活血为主,兼顾变证。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为阴虚燥热、瘀血内生之证,治宜养阴清热为主、和血为辅;中期为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之证,治宜滋阴活血并重兼以益气;晚期为阴阳两虚、瘀血阻络之证,治宜滋阴助阳、破血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