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β_2微球蛋白与中耳渗出液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喉科(200001)史蓓英,金西铭1988年deMaria首先报道了在中耳渗出液中有较高含量的β2微球蛋白(β2-M)[1],嗣后有关报道罕见,因而这一高含量的意义至今仍未明了。本文采用放射免?..  相似文献   

3.
王卫 《浙江医学》1990,12(1):11-12,39
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液行免疫球蛋白含量与酸性磷酸酶活性定量分析,并与血清含量、酶活性作对照.结果显示:中耳液中IgA与IgG大都由中耳分泌产生,均高于血清中的含量,有重要的抗炎作用;中耳液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亦自中耳生成,并高于血清中的,既有助于抗炎和修复,又可破坏中耳结构.测定此酶,可用以诊断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4.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中耳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134耳,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分泌性中耳炎98例中男66例、88耳,女32例、46耳,6~62岁,病史15d~10年。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耳闷耳胀,低音调耳鸣,...  相似文献   

5.
李桂芝  陈欧 《吉林医学》1991,12(4):220-221
本文测定42耳中耳渗出液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碱性磷酸酶(ALP)、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并与正常人血清同种酶进行比较。其结果中耳渗出液中酶的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中酶的含量。从中探讨中耳渗液中酶的来源及其发病原因与咽鼓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三例在术前诊断为慢性脓性中耳炎,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中耳鳞癌的病例。复习中耳癌的早期症状,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并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临床医生经验不足和思想片面性对中耳癌缺乏足够的警惕,忽视了中耳癌的早期症状,或将肿瘤引起的症状误认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以致没能对外耳道肉芽组织进行反复多次的病理检查,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耳渗出液成分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耳鼻咽喉科(130041)陈鑫,李玉瑛,傅仲鹰大安市第一医院李铁军近年来,关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病因学研究有很大进展,尤其与免疫学的关系更为重要。非化脓性中耳炎与机体状况、免疫功能有关。该病属三型变态反应,是常...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2月以来,用自配复方碘酊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经与2.5%氯霉素甘油对照观察.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甘油,治疗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化脓性中耳炎的反复感染,久治不愈,一直是耳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这可能与中耳解剖结构复杂、引流不畅有关,但中耳分泌物中细菌的菌种和毒力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素。特别是多种病菌复合感染是治疗困难的因素之一[1],其中厌氧菌的致病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有人发现久治不愈者,取中耳脓液做细菌培养而无菌生长约占10%~35%,故推测致病菌为厌氧菌[2,3],并认为其感染多为无芽胞厌氧菌引起。无芽胞厌氧菌为人体寄生数量很大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皮肤、口咽、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等处,一旦条件适合,便会引起感染。临床常见有软组织、口腔、…  相似文献   

11.
12.
自1996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耳负压抽吸术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60例,并以传统治疗组60例做对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20例患儿均为鼓膜穿孔流脓,外耳道无畸形,符合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9天~12岁,平均5岁.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分泌性中耳炎(OME)中耳渗液中白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探讨OME发病机制中的变态反应。方法:选取OME患者41例(56耳),以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将其分变态反应组(17例,26耳)和非变态反应组(24例,30耳)。采用荧光免疫法测量中耳渗液中ECP含量,ELISA法测定IL-5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变态反应组患者中耳渗液IL-5和ECP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变态反应组(P<0.05)。变态反应组中耳渗液ECP与IL-5呈线性相关性(r=0.863,P<0.05)。结论:伴有变应性体质的OME患者中耳渗液中IL-5和EC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以嗜酸粒细胞活化为标志的Ⅰ型变态反应在OM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鼓室置管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 (OME)患儿鼓膜置管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可能潜在的病变因素在通气管排出后OME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64耳)OME住院患儿接受鼓膜置管且随访12~18个月的病历资料.结果 ①64耳中,52耳听力改善(81.3%),12耳复发,未见有严重的并发症;②病程短者置管疗效明显优于病程长者;③单纯OME组与伴发鼻窦炎OME组鼓室置管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鼓室置管术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鼓膜置管的同时,针对病因解除邻近病灶的影响,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凤梅  李勇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06-2907
目的: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方法:抽腹腔积液后立即抽取静脉血,根据腹腔积液,血清胆红素含墨汁算腹腔积液/血清胆红素比值.。结论:腹腔积液/血清胆红素比值>0.6为标准,判断为渗出液腹腔积液/血清胆红素比值<0.6为漏出液。  相似文献   

16.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豚鼠中耳粘膜神经分布和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钰  黄维国  刘顺利  邱建华 《医学争鸣》2002,23(19):1764-1766
目的 观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中耳粘膜神经分布和形态变化的影响 .方法  12只纯白红目豚鼠麻醉后 ,在无菌条件下于右侧耳注射 1× 10 8个·L- 1的金葡菌液 10 0 μL,左耳作正常对照 ,制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 . 3d后利用免疫组化 ABC方法观察神经肽 PGP9.5在两组中耳粘膜的分布和形态变化 .结果 正常中耳粘膜内 ,PGP9.5阳性的神经纤维呈网状分布 ,主要沿粘膜下中 ,小血管长轴走行 ,在炎症作用下中耳粘膜充血、水肿、增厚并有灶性出血 ,PGP9.5阳性的神经纤维明显减少 .结论 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存在联系 ,神经肽的变化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显微镜是临床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电子显微镜发明以后 ,使临床检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比如用电镜检验头发以诊断微量元素情况等 ,但由于一般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复杂且需要真空条件 ,所以至今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验。1981年GerdBinning和HeinnichRohrer利用量子理论中隧道效应 ,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 [1] ,并很快应用到生命科学研究中 ,由于它使用了扫描探针 ,紧接着出现了许多同STM技术相似的扫描探针显微镜[2 ] 。它们不是用物镜来成像 ,而是采用微悬臂 ,它的末端是尖锐的传感…  相似文献   

18.
浆膜腔积液是一常见的体征,病因复杂。胸、腹水实验检查一般分为漏出液与渗出液两大类,如果单纯根据传统的常规标准,区分有时不够可靠,因为蛋白含量可因病因不同、利尿、输入蛋白和门脉压的进展等而有所波动,故胸、腹水除作常规检验外,尚需辅以其它的鉴别方法。Light等用胸、腹水蛋白/血清蛋白>0.5,胸、腹水LDH/血清LDH>0.6或LDH>200Iu的三条指标作为诊断渗出液的依据。文献报道结合免疫球蛋白或乳酸测定有助于渗出液的诊断。Hamm等将胸、腹水TCH含量1.43mmol/L作为区别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分界线。上述方法能有效地区别漏出液与渗出液,但均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中耳乳突术中对裸露面神经的观察和处理(附248耳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中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于中耳乳突术中,有意识在8-20倍显微镜下仔细探查248耳的面神经骨管,观察有无损伤、破坏及面神经骨管裂缝。结果:248耳中,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术前有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16耳,共99耳。面神经裸露率为39.9%,面瘫发生率为6.4%。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中,虽神经裸露,但神经鞘膜均完整。其中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面神经裸露72耳86.7%。术前面瘫的16耳,面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水平段。结论:无面瘫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有面神经骨管已受破坏,面神经裸露于手术区。在中耳手术中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