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和50例非感染患儿的血清CRP和总IgE浓度,根据发病诱因,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过敏诱发组、病毒感染诱发组和细菌感染诱发组,检测哮喘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分析各组患儿及正常儿童的血清CRP变化。结果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细菌感染诱发组患儿的血清CRP水平最高(19.55±17.61)mg/L,过敏诱发组(5.45±4.32)mg/L、病毒感染诱发组(8.61±8.03)mg/L轻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1.61±1.25)m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正常对照组、过敏诱发组、病毒感染诱发组、细菌感染诱发组儿童所对应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0~2 mg/L、2~10 mg/L、5~16 mg/L、≥16 mg/L,当CRP≥16 mg/L时应考虑发作诱因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血清CRP、总IgE及食物呼吸过敏原之间没有显著性关系。结论过敏诱发、病毒感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血清CRP浓度范围一般为2~10 mg/L、5~16 mg/L,哮喘急性发作时血清CRP≥16 mg/L时注意细菌感染及合并肺炎。  相似文献   

2.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ris)是小儿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特点是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穿孔、易误诊。血清前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是一个新型的炎症指标,但PCT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还未见系统报道。本文主要研究PCT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时的诊断价值,并与传统的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及化脓性骨关节炎),病毒感染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手足口病)。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和CRP对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患儿进入分析,全身细菌感染组19例,局部细菌感染组55例,病毒感染组74例。①CRP水平(mg·L-1)、PCT水平(μg·L-1)和PCT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低于全身细菌感染组(CRP:21.35 vs 76.0,P=0.001;PCT:0.10 vs 28.09, 32.7% vs 100%,P均<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21.35 vs 4.0, 73.1% vs 27.0%, P均<0.001), 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阳性率全身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84.5% vs 54.0%,P=0.017),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显著高于不合并SIRS者(0.40 vs 0.08,P=0.002;60.0% vs 17.1%, P=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③PCT和CRP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 AUC分别为0.99和0.84;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 AUC分别为0.54和0.78。结论 PCT是识别全身细菌感染和监测局部细菌感染进展而合并SIRS的敏感指标。鉴别局部细菌感染时,CRP较PCT敏感。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血清反应蛋白,临床上常用静脉血测定CRP。我们采用全血快速CRP分析仪,直接从儿童指端采取全血作CRP检测,较采用静脉血检测简单、方便。本文探讨测定外周血CRP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51例患儿(21例细菌感染、17例病毒感染、13例非感染)入院时的血清PCT和外周血CRP水平,并比较他们对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细菌感染患儿血清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患儿。血清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外周血CRP,但敏感性低于CRP。结论 联合应用血清PCT和外周血CRP可提高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诊治细菌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检测3月龄以下的细菌感染婴儿血清中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探讨sTREM-1在小婴儿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0-01-01—2011-12-31期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7 d至3月龄的小婴儿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及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病毒感染组30例和无感染组32例。患儿均于入院后12 h内留取血清,细菌感染组尚分别于疾病恢复期和痊愈期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的sTREM-1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同时进行ROC曲线分析,比较各种炎症指标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参数。结果 (1)感染急性期细菌感染组血清中sTREM-1为(240.20 ± 120.25)pg/mL;与病毒感染组(81.26 ± 13.83)pg/mL和无感染组(69.42 ± 23.69)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病毒感染组较无感染组有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2)细菌感染组sTREM-1在恢复期及痊愈期分别为(118.92 ± 59.74)pg/mL 及( 73.59 ± 35.49)pg/mL,其急性期、恢复期、痊愈期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感染组痊愈期(73.59 ± 35.49)pg/mL与无感染组(69.42 ± 23.69)pg/m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07)。(4)细菌感染组中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组 sTREM-1为(202.54 ± 107.14)pg/mL,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组(210.36 ± 120.9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感染急性期血清中sTREM-1水平对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或非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3(95%CI 0.96~1.00 ),高于其他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 0.947(95%CI 0.883~1.01)、外周血白细胞(WBC) 0.747(95%CI0.631~0.864)、降钙素原(PCT) 0.950(95%CI0.907~0.994)。结论 3月龄以下婴儿细菌感染时血清中sTREM-1呈现高水平表达,显著高于病毒感染患儿及无感染患儿,随着感染被控制,sTREM-1呈下降趋势,其敏感度、特异度和PCT接近,但高于WBC计数和CRP。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行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 (Ig)检测 ,旨在探讨其对急性呼吸道感染预防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白细胞用KS - 2 1血液分析仪测定 ,CRP和Ig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 ,检测 137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血常规、CRP和Ig。结果 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 ,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与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4 .7 P均 <0 .0 0 5 )。细菌和病毒感染组Ig均明显下降。 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CRP明显升高 ,可用于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与急性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小儿急性腹泻时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NO在小儿急性腹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及方法一、对象观察组为1995年5月~1995年11月在同济医院住院的急性腹泻患儿.共43例,其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4mo~13a。根据有无饮食不当、腹部受凉、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粪便中白细胞数量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将43例急性腹泻分为感染性(31例)和非感染性(12例)两类[1]。对照组均系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6mo~14a。二、方法取患儿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rhIFN)α2b喷雾剂(假单胞菌)治疗儿童非流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19年1月至7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牵头,在全国开展rhIFN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75例,分为rhIFNα2b喷雾剂组291例和利巴韦林组284例,分别给予rhIFNα2b喷雾剂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并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定。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PPS)病例共448例,其中rhIFNα2b喷雾剂组233例,利巴韦林组215例。主要疗效指标完全退热时间rhIFNα2b喷雾剂组为25.0 h,利巴韦林组为33.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时间比较,rhIFNα2b喷雾剂组在鼻塞、流涕、咽喉痛、咳嗽等症状消退时间均早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IFNα2b喷雾剂组和利巴韦林组的痊愈时间分为92 h、112 h,rhIFNα2b喷雾剂组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1)。结论 rhIFNα2b喷雾剂用于儿童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起效快、疗效显著,尤其有助于快速缓解发热及减轻鼻咽部症状,缩短病程,且安全和耐受性良好,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并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此类患儿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3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10.0×109~15.0×109/L)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取鼻咽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常见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及PCR法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结果 33例中有28例(85%)病原检测结果阳性,其中单纯病毒感染12例(43%),单纯细菌感染8例(29%),肺炎支原体感染2例(7%),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6例(21%).在12例单纯病毒感染中,11例(92%)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3.5×109/L.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仍以病毒为首位,其次为细菌;当白细胞总数>13.5×109/L时,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1.
化脓性链球菌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eng M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621-623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可以引起儿童和成人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也可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和中毒休克综合征。在儿童细菌性咽炎的病原中化脓性链球菌列首位,美国的研究报道感染率约15%~30%.在成人咽炎中占5%~10%,Kim等报道2002年韩国门诊咽炎儿童化脓性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达50.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新生儿98例,分为PS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68例,PS治疗组经气管插管注入PS 70 ~ 100 mg/kg,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结果 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肺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6h、12h、24 h、48 h的PaO3/FiO2、呼吸机有效指数均高于常规治疗组,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治疗组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机械通气时间[(66±13)h、(82 ±26)h]和用氧时间[(86±13)h、(103±25)h)]均较常规治疗组[(80 ±18)h、(101 ±36)h和(104±16)h、(125 ±29) 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S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病原体不同将9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48例)、病毒感染组(29例)以及支原体感染组(21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细菌感染组依据患儿的入院情况分为轻症感染组(36例)和重症感染组(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同时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CD64指数和CRP水平较轻症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经过有效的抗菌治疗后,CD64表达水平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545,P<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64、CRP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8和8 mg/L,CD64指数的特异性(90%)远高于CRP(74%)。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测定有助于肺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并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14.
1小儿急性喉炎概念及激素治疗1.1概念急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弥漫性炎症,以声门下部为主。好发于婴幼儿。大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易合并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部分患儿炎症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称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 373例在急诊科就诊的患儿 ,采集指端全血 40 μL ,进行血常规检查 ,同时用免疫比浊方法进行C 反应蛋白检测 ,将测定的CRP结果与WBC计数做比较 ;将第二次、第三次测定的CRP结果与前次的CRP做比较。 结果   373例血标本中CRP <8mg/L 341例 ,占 91 4 2 %;CRP >10 0mg/L 4例 ,占 1 0 7%;CRP在 8~ 10 0mg/L 2 8例 ,占 7 5 1%;WBC计数在 10× 10 9/L以下 318例 ,占 85 2 6 %;CRP <8mg/L ,同时WBC数在 10× 10 9/L以上 35例 ,占 9 38%;CRP≥ 8mg/L ,同时WBC数在 10× 10 9/L以下 12例 ,占 3 2 2 %;第二次测定C 反应蛋白的 32例中较前次降低的为 30例 ;另 2例经调整治疗后第三次复查也较前次降低。 结论  CRP检测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对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判定抗生素疗效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CRP对不明原因发热儿童严重细菌感染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采用QUADA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MetaDisc 1.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 初检到314篇文献,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系统评价(n=2 179)。6篇为前瞻性研究,1篇为回顾性研究。CRP的最适界值为30~91 mg·L-1。严重细菌感染的患病率为1.7%~29.3%。4篇文献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是严重细菌感染独立的预测因素。报道敏感度和特异度文献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采用描述性分析,CRP不同最适界值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敏感度为33%~89%,特异度为75%~97%。报道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的文献间具中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式合并,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3 (95%CI:3.49~5.63),阴性似然比为0.39(95%CI:0.29~0.54)。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Q指数为0.78。结论 在以不明原因发热就诊的婴幼儿中,CRP对严重细菌感染具有中等的诊断价值,应用时尚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愈美甲麻敏糖浆为对照,评价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方法,在11个临床研究中心共纳入FAS分析患儿253例,试验组127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对照组126例,纳入PPS分析116例。试验组服用美芬那敏铵糖浆,对照组服用愈美甲麻敏糖浆,遵医嘱连续服用不超过7 d,至少服用3 d。结果入组时两组的年龄、性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中位时间为51.0 h(95%CI:43.0~62.0 h),对照组为56.0 h(95%CI:48.0~64.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中心和基线影响后,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71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单项症状消失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依从性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各有7例不良事件,且均有1例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8%。结论美芬那敏铵糖浆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能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其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传统药物愈美甲麻敏糖浆。  相似文献   

18.
MxA蛋白在病毒、细菌感染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MxA蛋白鉴别病毒与细菌感染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患儿血淋巴细胞中MxA蛋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病毒感染组血MxA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细菌感染组和腺病毒组血清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它病毒感染组CRP未见升高。结论:作为病毒与细菌感染鉴别诊断指标,MxA蛋白较CRP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对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149例,免疫扩散法测其CRP值并进行血常规检查,对两者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在149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中,CRP阳性者111例,占74.5%;而WBC明显升高者98例,占65.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阳性多见于细菌感染急性期,其消长与临床症状平行。结论CRP检测是诊断急性感染的敏感性指标,比WBC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在我院产科分娩、有宫内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根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组及无感染组,检测两组新生儿脐血PCT、IL-6及CRP,比较两组新生儿脐血炎症指标的阳性率及各指标对宫内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有195例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感染组24例,无感染组171例.感染组脐血PCT与IL-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PCT敏感度70.8%,特异度94.2%;IL-6敏感度79.2%,特异度89.5%;CRP敏感度33.3%,特异度96.5%.PCT与IL-6结合诊断感染的敏感度为95.8%.结论 脐血PCT可作为宫内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而PCT与IL-6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