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因外伤牙齿折断、严重龋坏等原因造成断端达龈下的前牙保留及修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3例(38颗)前牙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牙冠延长术,重建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桩核冠修复。结果:修复后随访1~7年,成功36颗。结论:牙冠延长术后与核桩冠修复相结合,能够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8例患牙并分为两组,11例采用牙龈切除术,17例采用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对残根残冠进行桩核冠修复,于12个月复查,观察比较两组病例修复后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牙龈切除术组共有6例失败(5例为术后牙龈重新覆盖残根残冠断面,1例为桩核冠松动脱落);牙冠延长术组17例患者全部修复成功,修复体完好、稳固。结论 牙冠延长术能重建患牙的生物学宽度,术后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用于治疗牙体缺损至龈下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病例临床牙冠延长术后行铸造金属烤瓷冠修复恢复外形和功能,观察随访1年的效果。结果 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85.7%,个别患牙的松动度有增大趋势。结论牙冠延长术用于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保存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或龋齿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牙122颗,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牙冠延长组(A组,70颗患牙)及牙龈切除组(B组,52颗患牙)。比较两组修复后总有效率及术后龈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修复后6个月,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龈袋深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SB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术后残根残冠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前牙牙冠延长术32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0(3):549-550
由于临床牙冠过短或残根断端位于龈下而无法修复的牙齿,需采用牙冠延长术,以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固位及修复后牙周组织的健康[1]。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本科对30例32颗前牙行牙冠延长术,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冠缺损达龈下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5颗患牙,断面至龈下2~4mm,冠根比例协调。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根据口内情况常规修复,观察牙龈、牙周情况。结果:残根残冠45例患者,修复后1年随诊,成功41例,失败4例,治愈率93.3%。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临床疗效。方法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牙体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牙根长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颗患牙,牙根长度大于1.5cm,对照组20颗患牙,牙根长度在1.2~1.5cm,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治疗,能够有效修复和保护牙齿残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保留残冠、残根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折断和重度龋病等原因所造成的牙体缺损至龈下的46例病例运用临床牙冠延长术的方法,重建其生物学宽度防止牙周组织病变,术后予以铸造金属烤瓷冠修复,使这样的残冠外形、功能得以恢复。结果:随访两年,44例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患牙,临床牙冠延长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牙体组织,使患牙修复后功能得以恢复,牙周组织健康,有利于患牙的保存与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探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2mm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并行桩冠修复。1a后复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1a后复诊残根桩冠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探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2 mm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并行桩冠修复.1 a后复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1 a后复诊残根桩冠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残根残冠病例。经检查患牙牙龈部分或者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检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小于2mm,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周临时冠,4周后桩冠。结果:牙冠延长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1年后复诊牙龈切除术后残根桩冠牙龈炎比例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应用残根桩冠的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牙冠延长术用于暴露龈下残根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由于不良冠桥修复、根面龋等原因而使断根位于龈下,需要对保留作为全冠修复体的基牙施行牙冠延长术,延长该牙的临床牙冠,以保证修复体有足够的固位,又不致于将冠缘延伸到龈沟的深部而刺激牙周组织而发生牙周病变。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width,BW)是指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约为2mm左右,包括结合上皮的长度和牙槽嵴顶冠方附着于根面的牙龈结缔组织的宽度。 相似文献
13.
牙冠延长术是近年来在国际、国内逐渐普遍应用的一种牙周手术,它利用了生物学宽度(biologicwidth,BW)原理[1],主要用于暴露外伤劈裂牙或残根的龈下断端,或改善过短牙冠、露龈微笑等不美观的现象[2],在临床上可提高患牙的保存率。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们观察了牙冠延长术在残根修复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2·7岁。共32颗患牙残根,其中前牙22颗,前磨牙10颗;因外伤致冠根斜折至龈下26颗,龋坏残根6颗。所有病例术前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牙根长度和形态均符合制作桩核冠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15.
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用于牙体缺损达龈下患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牙体缺损位于龈下3mm以内,X线片显示完善的根管治疗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结果 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后,获得足够的临床冠长度,维系正常的生物学宽度.结论 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的保存和修复,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医学研究》2017,(7)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42颗)牙体缺损至龈下1~3 mm单根牙残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牙根长度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26颗),患者牙根长度均>1.5 cm,对照组16例(16颗),患者牙根长度为1.2~1.5 cm。比较两组患者在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牙根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保留残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于根长>1.5 cm的患者尤为适用,有利于修复及保护残根,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法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牙113颗,分别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完全显露断面,术后行桩核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3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牙龈切除组预后较差,根牵引术组病例局限,治疗周期长,牙冠延长术组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修复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是残冠残根修复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不同部位牙冠延长术后的疗效。方法:对3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以恢复患牙的生物学宽度。术中将31例缺损位于龈下≤3mm的患牙的牙槽嵴顶降至断缘根方3mm,4例缺损位于龈下≥4mm仅进行骨缘的修整。≥5mm的仅做牙龈的部分切除:并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及6周以及永久修复3个月、6个月进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牙体缺损位于龈下≤3mm的31例在术后6周获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结果.修复6个月后牙周组织保持健康;牙体缺损位于龈下4mm的7例患牙在术后6周及修复6个月后牙龈仍呈现炎症。结论:当牙体缺损断端位于龈下≤3mm。手术去除牙槽骨高度达3mm时,冠延长术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牙冠过短或缺损达龈下的患牙行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观察。方法:选择64颗患牙,松动度≤1度、冠根比例协调的患牙,采用翻辩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4周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常规修复,随访1a。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不同阶段的患牙的松动度、牙龈出血指数。结果:54颗患牙取得满意效果。总有效率为84.4%;牙(?)出血指数有明显改善,但个别患牙的松动度有增大趋势。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患牙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因术后个别牙的松动度有增大趋势,且与术前患牙的缺损深浅有关,故选择适应证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