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孕妇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与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是否有关联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入院的90例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并分析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血小板非特异性抗体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关系更为密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小板减少会引起新生儿的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母体非特异性、特异性血小板抗体阳性,引起新生儿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医生需在妊娠分娩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降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 的表达水平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过程中的应 用价值。方法: 选择 2015-01~ 2017-12 我院收治的 60 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作为患儿组,同期选择 60 例健康 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新生儿的外周血 PAIg 的表达水平,分析 PAIg 对新生儿血小板减 少症的诊断价值;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采用血小板输注治疗并在治疗后检测 PAIg 的表达水平,分析 PAIg 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 ; 重症组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组患儿( P< 0.05) ; 经治疗后 42 例 ( 70.00%) 患儿有效,18 例( 30.00%) 患儿无效; 治疗前,有效组患儿的 PAIgM、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有效 组患儿( P<0.05) ; 有效组患儿的 PAIgA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治疗后,有效组患儿的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而无效组治疗前后 PAIgA、PAIgM 及 PAIgG 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 ( P>0.05) 。结论: PAIg 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 PAIg M 和 PAIg G 的表达水平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密切相关,是判定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Ⅱb、GPⅢa、GPⅨ、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88例小儿ITP病人,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阳性率为79.55%。急、慢性ITP 组之间,及与非ITP 组的PAIgG 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对38例ITP 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和PAIgG 值进行了观察,证明血小板数与PAIgG 值之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6.
新生儿ABO溶血病与孕妇抗体效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对ABO血型不合的510对夫妇作ABO、RH(D)血型检查及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以抗体效价〉64为观察对象,观察254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变化,了解新生儿HDN发病情况,并对165例怀疑有高胆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结果510对夫妇中,妇夫血型为O-A的204对(39.92%),血型为O-B的240对(46,96%),O—AB的59对(11.57%),A—B的2对(0.39%),A-O、B—O、AB—B共5对(9.80%)。ABO血型效价〉64的占49.6%。抗体效价〉256的HDN发病率高达31.25%,HDN者20例(12.12%),均为ABO溶血。结论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高,HDN发病可能性大。孕妇夫妇血型检查和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  相似文献   

7.
闫威 《当代医学》2014,(11):132-132
目的:探讨新生儿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时应进行的临床护理。方法抽取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护理记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过悉心护理,对出院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90%。结论积极有效、妥善完整的护理在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LSA)对82例诊断明确的血小板减少患儿的外周血做人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HCMV-IgM)检测。结果:8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HCMV-IgM阳性31例(37.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儿接受地塞米松(DEX)静脉用人丙种球蛋白(IVIG)常规治疗,其中20例HCMV感染患儿加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疗程14d,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后患儿病程明显缩短,且无复发。结论:新生儿HCMV感染与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对HCMV感染的患儿加用更昔洛韦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王彩莲  张军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8):1355-1359
大量研究发现妊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孕妇孕期可能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血小板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胎儿出现一系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最终使孕妇出现早期流产、复发性流产或新生儿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发的新生儿出血性疾病,该病在高加索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在日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5%,但在我国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该病发病较急,可出现全身皮肤和脏器的广泛出血,严重者会出现颅内出血甚至死亡。因此孕期进行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探讨反复流产的病因、早期预测及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目前血小板抗原抗体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国内外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更为先进的检测技术。本文从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分类、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致病机制、最新的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以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状况等多方面阐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便引起临床医生及孕妇的重视,为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在孕妇日常产检中的推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同期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为13.5%.病因以感染为首位,144例(45%),围生期窒息55例(17.2%),胎盘功能不全42例(13.1%),新生儿溶血病32例(10%),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3例(4.1%),其他28例(8.8%),原因不明者6例(1.9%).320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中,死亡15例,病死率为4.69%.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是感染、围生期窒息和胎盘功能不全,预后与病因相关,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型孕妇产前IgG抗-A(B)抗体的不同效价对新生儿红细胞致敏及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83例O型孕妇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测定和对出生为A或B型新生儿的脐血进行血型抗体释放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调查。结果507例O型母亲IgG抗-A(B)抗体随效价的增高,其新生儿抗体致敏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也增高,当IgG抗-A(B)抗体效价≥1:512时。其新生儿上述三种抗体阳性率分别达100%、55.6%和88.9%,明显高于当母亲IgG抗-A(B)抗体在1:32时,5.0%、0和1.7%。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母体IgG抗-A(B)不同效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x^2=-59.4,P〈0.001)。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诊断为ABO系统新生儿溶血(ABOHDN)的不同模式中,三项试验均阳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达56.3%。结论血型血清学诊断ABOHDN阳性率及临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其母亲体内的IgG抗-A(B)抗体效价的高低呈正相关。O型孕妇分娩A或B型新生儿后,用脐血进行血型血清学检验,对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围生期处理。方法:对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组妊娠期及产前、产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和ITP组在产前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治疗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病因、围生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9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病因主要是: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PAT)48例(占50.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21.0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10.53%)等。对血小板≤50×10^9L^-1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类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对分娩前血小板≤50×10^9L^-1的患者重点监护,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围产期处理及产后出血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茂名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1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根据分娩前血小板计数51×109~99×109/L、21×109~50×109/L、≤20×109/L分为A、B、C三组,每例患者针对原发病治疗,产前根据病情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输入血小板治疗,分析各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A、B、C三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7%、7.46%、28.20%;平均出血量分别为(600±80)、(600±120)、(900±200)ml,产后24h平均阴道流血量分别为(250±30)、(250±80)、(500±100)ml,C组平均出血量及24h平均阴道流血量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对应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加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围生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安全.方法 对本科2009~2012年5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例进行系统性回顾,将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58例均母婴平安,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小板减少是妊娠的较常见并发症,给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恰当的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母儿平安度过围生期.  相似文献   

16.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及围产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因素及临床处理原则。方法:对38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景:38例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12例,多为初产妇,孕中晚期发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输入血小板治疗的20例,治疗前后血小板变化差异有显著性;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32例,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以ITP和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多见。血小板下降50&#215;10^9/L应给予相应治疗,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51-153+157
目的分析O型血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血型不合O型血孕妇198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分析O型血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结果孕1次者母体IgG效价≤1:128率(75.34%)较孕次≥2者(61.60%)高,年龄30岁者Ig G效价≤1:128率(77.89%)较≥30岁者(59.22%)高,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IgG效价1:64、1:128、1:256、1:512情况下HDN发生率分别为2.56%、40.74%、45.65%、75.00%,母体IgG与新生儿HDN发生率呈正相关(r=0.827,P=0.000);不同效价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黄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产前母体IgG效价与其新生儿HDN发生率呈正相关,对于效价高的孕妇加强观察并对其胎儿和新生儿加强观察,从而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19.
刘学博 《当代医学》2021,27(3):98-100
目的探讨孕产妇血抗磷脂抗体水平检测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孕检及分娩的有病理性妊娠史的孕产妇708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孕检和分娩、无血栓史、无免疫疾病史的正常孕产妇602名为正常组,比较两组APLs阳性率及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结果病例组单纯LA、ACL、β2GPⅠ阳性率及任意2项或3项阳性率、APLs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病例组中APLs阳性患者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正常组中,APLs阳性患者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APLs在病理妊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可一定程度影响妊娠结局,临床工作中对于有病理妊娠史的孕产妇,应尽早进行APLs检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量改善病理妊娠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ELISA法检测孕妇巨细胞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楣 《广西医学》1997,19(3):331-333
应用ELISA技术,对60名正常育龄妇女,58名正常孕妇、53名有异常妊产史孕妇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CMV-IgM检测,结果正常孕妇及异常妊产史孕妇的CMV-IgM检出率分别为12.1%和17%,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的CMV-IgA检出率1.7%,CMV-Ig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