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及心脏超声诊断标准。方法对3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Tv4〉Tv5〉Tv3。超声心动图的心尖部心肌厚度为18~35mm,平均20.88mm。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2.
Tv1≥Tv6综合征系心电图V1、V6导联上T波直立,Tv1≥Tv6,Tv6〉R/10,在心电向量图上表现为T环向右前移位。一般临床上习惯于将Tv1≥Tv5,作为指标,是Tv1≥Tv6综合征条件的严格化。有关Tv1≥Tv6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虽有不少报道,但意见尚未一致,本文将近期在我院检出的Tv1≥Tv6的各项临床资料作一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对2000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住的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住院患者3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心失肥厚型心肌病均并有心电图异常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其中伴胸前导联巨大倒王T,倒置程度Tv4>Tv5>Tv3,以V3~V5导联最明显22例;左胸V4~V6导联R波电压增高,且Rv4>Rv5>Rv3者19例;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以V3~V5最明显者22例.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早期诊断和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路  单晓莉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64-164
近10年来收治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心肌病患者24例,除外高血压及其他疾病所致的继发性心肌肥厚,男16例,女8例,年龄20~76岁,均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①心尖部导联(V3~5)呈巨大、非对称性倒置,T波(〉1.0mV)倒置程度,Tv4〉Tv5〉Tv3。②胸导联R波振幅增高,呈Rv4〉Rv5〉Rv6。③ST段下移,以V3—5显著。④胸导联无病理性Q波,重视肥厚型心肌病的多重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5.
随机抽取在岗职工45岁以上者482例正常人,除记录常规心电图导联外并增作左背中(V_7、V_8、V_9)导联,分析V_7—V_9导联的Q波时间、Q/R比值、ST—T改变。结果表明左背部导联与常规导联心电图有较多不同,认为异常Q波应为:V_7导联Q≥0.03秒,Q/R≥1/4;V_8导联Q波≥0.04秒,Q/R≥1/2;V_9导联Q波>0.04秒、Q/R>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右胸导联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将对47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重点观察右胸V1、V2导联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右胸导联中Rv1-0.04秒者33例(70.2%),Rv2=0.04者47例(100%),V1R/S〉1者22例(46.8%),V2R/S〉1者43例(91.5%);ST段凹面向上型或水平型下移≥0.05my者17例(36.2%);T波高尖者25例(53.2%)。结论右胸导联V1V2R波增高增宽、ST段下移及T波高尖等特征性改变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加做后壁导联,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琦 《中原医刊》2011,(9):23-25
目的探讨心电图Tv1〉Tv5、v6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17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中,检出所有心电图无其他异常、仅有Tv1〉Tv5、v6者,与心电图正常组对比,并在其后13年中随访。结果Tv1〉Tv5、v6发生率为0.56%,伴高血压病增多占41%,均见于50岁以上者。随访发现,13年后高血压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率异常组明显增高,分别为74.3%、54.3%、8.6%、11.4%,高于正常组的5.0%、2.4%、0、0,也高于我国人群的11.9%、6.5%、0.06%、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人Tv1〉Tv5、v6者随年龄增长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性猝死呈密切的相关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1-3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P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PAMI V1-3导联进行观察分析,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PAMI时,V1导联rs≥1、r波时限≥0.04s的特异性分别为99%、86%、高于V2导联,V2导联两项指标敏感性为72.2%、88.9%,高于V1导联,V1-3导联ST段压低敏感性低(36.1%),特异性高(100%),V1-3导联不仅表现T波高耸,且TV1>TV1-3,更为多见,结论:V1-3导联r/s≥1、r波时限≥0.04s、ST段压低、Tv2≥Tv1-3,对PAMI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47岁 ,以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1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入院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无异常。查动态心电图 ,4:39记录 a VF、 V5导联出现巨大高耸的 T波。 4:41 a VF导联 ST段抬高与 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V5导联 R波与凹面向上的 ST段及T波形成双峰状 ,伴频发多形室早及短阵多形室速 (见图 1上图 ) ;此时患者于睡眠中疼醒 ,自诉胸骨后疼痛 ,刀割样 ,持续至 4:46胸痛自行缓解。4:46动态心电图记录 ,a VF、V5导联 ST段回落 ,T波直立 ,无室早及室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见图 1下图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电图T/R I II V5 V6<1/10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7600名正常健康体检中,检出仅有T/R I II V5 V6<1/10者与心电图正常组对照,随访5年.结果 T/R I II V5 V6<1/10发生率为0.82%,伴高血压者占41.94%,高于心电图正常组的3.27%和总人数高血压发生率的18.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年后,随访发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率明量增高,分别为75.93%、55.56%、7.41%、12.96%分别高于正常组的5%、1.96%、0、0也高于我国人群的27.2%、6.40%、0.064%、0.0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R I II V5 V6于高血压、冠心病呈密切相关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李兴乡 《中外医疗》2011,(8):168+170-168,170
目的探讨心电图T/R ⅠⅡ V5 V6〈1/10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600名正常健康体检中,检出仅有T/R ⅠⅡ V5 V6〈1/10者与心电图正常组对照,随访5年。结果 T/R ⅠⅡ V5 V6〈1/10发生率为0.82%,伴高血压者占41.94%,高于心电图正常组的3.27%和总人数高血压发生率的18.0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年后,随访发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率明显增高,分别为75.93%、55.56%、7.41%、12.96%分别高于正常组的5%、1.96%、0、0也高于我国人群的27.2%、6.46%、0.064%、0.0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R ⅠⅡ V5 V6于高血压、冠心病呈密切相关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SPAMI)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SPAMI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和V7~V9观察分析,重点观察右胸V1、V2导联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单纯SPAMI者2例,SPAMI合并下壁梗死者16例、右心室梗死者5例、侧壁梗死4例、广泛前壁梗死1例;V1、V2导联R波增高者17例;STV1、V2下移0.5—0.1mV者15例,等电位者3例,T波直立高耸17例。结论右胸前导联V1、V2R波增高增宽,ST段下移及T波直立高耸等特征性改变对SPAM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及时加做后壁导联,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和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首次发病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动态观察 12导联心电图及V7-V9、V3R -V5R导联心电图变化。 75例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术 ,冠脉狭窄≥ 70 %为有意义的病变。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以右冠脉病变发生率最高 6 1/ 75 (80 .7% ) ,无1例单独前降支病变 ;伴胸前导联ST段改变者 ,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ST段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改变表明多支冠脉病变预后差 ,并发症多 ,应积极治疗 ,如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似文献   

14.
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霓  张竑卉  孙芸芸 《广东医学》2004,25(2):164-165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73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合并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73例(100%);伴胸前导联T波倒置0.05~0.1mV或以上,以V3或V4最明显41例(56%);R渡振幅增高以V3,V4或V5为主31例(43%);胸导联病理性Q波0例;ST段压低,以V3或Vd最明显34例(46%),合并心房纤颤5例(7%)。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与心电图异常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右胸导联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3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98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标准12导联和右胸导联(V3R、V4R和V5R)心电图,对左、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98例中只有23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48±10)岁。23例中18例(78% )左、右胸导联均有右心室劳损表现; 13例(72% )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在入院或症状发作后24h内消失; 9例(39% )同时存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异常和右胸导联的ST段抬高; 5例(22% )左胸导联心电图正常,而右胸导联ST段抬高并呈qr、QS型;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发生率为56 5% (13 /23); 20例(87% )V3R导联呈qr型。结论 急性肺栓塞时常有右胸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当怀疑肺栓塞时,特别是当常规12导联无典型改变时,应描记右胸导联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黄美琴 《当代医学》2013,(36):37-38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79例不典型AMI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不排除后壁及右室心肌梗死者,加做V7~V9导联和V3R~V5R导联,并3~4h复查1次心电图,至少3次以上,对所有79例患者均做心肌酶检查至少2次。结果79例患者中44例表现为典型AMI的心电图表现,35例心电图改变不典型,5例仅表现为高尖的T波;10例呈等位性Q波,其中6例患者胸导联小q波的宽度和深度均大于下一导联;5例表现为QRS波群起始部切迹、顿挫;R波在V 1~V 4导联递增不良,RV3〈RV2;5例表现为缺血性J波。79例患者心肌酶变化符合AMI的心肌酶谱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结论对于不典型AMI的诊断,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动态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综合分析,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7.
李本富  周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9):1640-1, 1645
目的 探讨导联参比点对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以中心电站和右前额为不同参比点,同步记录Wilson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V9、V3R~V8R)和对应头胸导联(HV1~HV9、HV3RHV8R),环绕胸部一周的相同测试点的心电图.分别计数两种导联相同测试点心电图T波倒置和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的例数,作对应导联的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120例中V3RV8R导联均为倒置T波、V1导联出现20%(24/120)的倒置T波,V4R~V8R导联QRS波均为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而头胸导联的HVl和Hv3R~HV8R的T波均为正立、HV4R~HV8R导联记录到主波正立的rs、RS或qRs波.两导联系统记录的正常心电图其相异波形在例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头胸导联记录的QRS、T波体表心电位场电势均呈现一致向外的分布,而Wilson导联则均呈大致左正右负的偶极分布.结论 正常人体表心电位场的电势分布取决于导联参比点.头胸导联的右前额参比点可能优于Wilson导联的中心电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09-111
目的探讨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起源于肺动脉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的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均给予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Ⅱ、Ⅲ、avF导联R波、avL/avR Q波振幅比值、V2导联R/S的比值和胸导联移行区。结果观察组体表心电图中Ⅱ导联R波振幅、Ⅲ导联R波振幅、avF导联R波振幅、avL与avR的Q波振幅的比值、V2导联R/S波振幅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2、V3、V5及V6病例比例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导联移行区中V4病例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体表心电图用于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能实现肺动脉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肺动脉狭窄(PA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 并探讨其与慢性P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PAS患者。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电图相关参数、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右心导管检查相关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查结果和6 min步行距离。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PAS患者心电图特征性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间的关联。结果共入选患者63例, 年龄(62.1±9.7)岁, 女性43例(68.3%)。其中, 62例(98.4%)患者存在(R1+SⅢ)-(SⅠ+RⅢ)<1.5 mV, 没有患者存在V5导联R:S比V1导联R:S<0.04和V6导联R:S比值<0.4;55例(87.3%)患者V1导联T波平坦或倒置;10例(15.9%)患者胸前导联(V1~V6)T波平坦或倒置, 18例(28.6%)患者下壁导联(Ⅱ、Ⅲ、aVF)T波平坦或倒置。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最大RV1, 2+最大SI, aVL-SV1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电图(ECG)特征性改变,提高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总结深圳沙井医院2004年1月-2011年2月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35例患者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特点。结果全部患者均合并有ECG异常改变(100%);胸前导联(V3~V6)T波倒置(0.1~2.8 mV),且以V3、V4、V5导联T波倒置最为明显;上述导联ST段压低(0.05~0.40 mV);V3~V5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所有左心尖肥厚型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示心尖部肥厚达15 mm或以上伴心尖部心腔狭小者35例(100%)。结论标准12导联ECG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性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异常对本病有筛选价值,而超声心动图对本病则具有确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